谈朝鲜战争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常有理兮 于 September 28, 2002 23:56:56:

朝鲜战争打得最烈的那年,中国中央政府的一半财政收入都搭在上面,还需要大量举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其实对战争结果的主动权的控制一直也没有在中国这一方面,不全在美国也有一部分在苏联。中国全是被动,被挟着。打也打不动,收手也不好收。没有苏联的支持,战争难以顶得下一个月。打到后来离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目标愈发遥远,反而欠了一屁股的债。消极后果还显现在60年代的大饥荒时代,一方面因为左倾冒险的经济政策导致国民经济大幅下滑,一方面还要大量的还债,连老百姓的肚子也顾不上了。这算哪门子的战争胜利啊?

朝鲜战争本来对美国来说是场意外,那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所以在朝鲜战争之前,西方在划定战略防御圈时把朝鲜和中国台湾都划到战略防御圈之外去了,这是他们自己给自己造成的错误和后来的大麻烦。斯大林以为他让金日成打南韩西方不会管,他也犯战略估计的错误,但是苏联对自己的错误却没有承担损失,由中国给他扛了。中国平白卷了进去,自己的人力物力遭到极大的损失,但也有意外的得益。对新生政权而言,敢于碰硬,军事上表面也没有输,当然起到精神振作的作用,便于收复民心,挣得统治的权威性。直到现在还在摆,自己有何了不起,敢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叫板!这种得益,是毛最喜欢的,他自己可以上神位,草民之苦,不在话下。所以他一直这样做下去,70年代苏联在世界上最强,所以他就和苏联磕,以磕到底,玩到底的精神来统治一个国家。他看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人有这么一个怪毛病,某种心理的满足不在物质满足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下。这和西方国家的国民的要求恰相反,所以东方国家的政府遇事逞强,而西方国家政府则是示弱。都因文化的不同导致国民心理的不同,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大不一样。

美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也有心理的挫折感,因为他们没有彻底打赢(而过去的历史上他们总是全胜的记录,这样就有了一个心理的落差,胜利和失败可能是一件比较相对的事,各国家给自己定的标准都大不一样。)尽管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比较而言都不吃亏,但还是多言自己的失败。在面临朝鲜战争的选择上,他们也有两个选择,一是追求彻底胜利,扩大战争规模让对手彻底屈服,二是将战争局部化,不追求全面胜利,达到恢复本来历史状态即可,在有限战争中大量消耗敌手的人力物力,直到对方不想或无力再打下去为止。前种是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军人强硬派的选择,后者是总统为代表的文官政府的选择。美国那样的西方民主国家还是文官政府的力量大,支配着国家。如果是日本,那就是另一样了。中日战争能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那种制度,那种文化心理,让文官没有办法制约住武将,当国家面临类似情况的选择时,军人不受约制,甚至将总理也杀掉,非把国家卷进全面战争不可。日本对西方势力差得老大,可非要耍牛B,还要对对方首先发动战争,直把国家拖进深渊。而西方国家虽强大但是总是示弱,文官统治的制度决定他们的国家行为非常理性化,西式的民主文化和制度决定他们的国家行为围绕国民利益而实行。在处理朝鲜战争的问题上当然就会体现出这种特质,为一个朝鲜,有什么道理冒着打世界大战的风险无限止的卷入呢?没有这个必要。所以当朝鲜战争的早期中国出乎他们意料的卷入进来向他们发动军事进攻,导致他们暂时的军事失利时,他们的政府的反应是是撤出朝鲜还是守住朝鲜,而没有这么想:好!你不是想和美国叫板嘛?打你个稀巴烂好了!不就是彻底的拍吗?怕你什么?在朝鲜战争的第一、二次战役,因为遭到战略偷袭,美国只受到数千人的战损和不足道的物质损失,对其国力来说,九牛一毛也算不上,能算什么伤筋动骨的大失败呢,他陪你玩的资本还大着呢。但是他们的表现还是示弱,并非这是一场诈谋,完全由他们的国家性质决定。美国的那种示弱让东方人理解不了,当然也就会判断失误,真以为那是他们在心理上就弱(从物质的国力水平上,东方阵营的各首脑还不至傻到把对手看得弱小吧?)。所以不但斯大林,还有毛泽东和金日成,都雄心万丈的要“把美帝国主义赶进大海里去”(当年的《人民日报》社论大标题)可最终结果怎么样?中国倾一国之力,外加一个出钱出力的后台大老板,不但没把对方赶进大海,反而到底没帮小金在38线上多挣得一块土地,占得一丝便宜。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所决定,不会问一声自己,何苦来呢?反倒不断的拿不是胜利的“胜利”喂饱自己的心田,像抽粉一样直喊过瘾。就这样,能最总终强大起来吗?恐怕万难。弱者心态的一种表现而已,太牛在表面了不好吧?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