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武装党卫队的战斗史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WaffenSS 于 January 15, 2003 23:22:26:

  武装党卫队在战斗中成长武装党卫队是德军的中坚力量武装党卫队的衰亡

  希姆莱苦心经营的武装党卫队,在投入战争后,果然没有辜负党卫队全国领
袖的期望,无论是在西线战役中,还是东线战役中,希姆莱手中的这柄“黑色利
剑”都创造了“辉煌”的战果,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中坚力量。

  而希姆莱最先创建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师——“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前身系“领袖警卫”旗队)、“帝国”师、“骷髅”师及第一支由外籍军人组
成的“维京”师,则是被称为德军核心部队——武装党卫队的中坚。这几支武装
党卫队王牌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东线战役中,表现出“坚不可摧的
战斗力”和“无与伦比的顽强作风”。德军第三装甲军军长冯·马肯森将军在给
希姆莱的一封信中,热烈颂扬“领袖警卫”旗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
):

  ……内部纪律,它那生龙活虎的勇敢精神、乐观的事业心、临危不惧的坚定
性……。一支真正的精锐部队。

  塞普·狄特里希率领的“领袖警卫”旗队,作为首创时期的武装党卫队代表
之一,参加了1939年的对波战役,这是“领袖警卫”旗队创建以来第一次参
加正规战争。当时,陆军对武装党卫队参加波兰战役,压根就看不起,陆军的将
军们不相信这些“不懂军事”的武装党卫队部队能起什么作用,特别是对名声不
好的、被称为“柏油士兵”的“领袖警卫”旗队没有好感。他们认为,靠这些政
治打手、恶棍、政客组成的仅仅经过短期训练的部队来打赢战争,无疑是自欺欺
人。然而,陆军的将军们低估了希姆莱的两位“黑色利剑”铸剑师的能力,同时
也低估了希姆莱的“世界观”训练的作用。这是陆军的一大悲哀。

  1939年9月1日破晓,即希特勒的“白色方案”第一号指令中规定的拂
晓,德国军队分北、南、西三路,越过波兰国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帏幕。
希姆莱盼望已久的战争终于打起来了,他将目前仅有的几个武装党卫队团(后来
的师的前身)投入了战斗。施坦因纳的步兵团、“德国”团、一个炮兵团和特别
机动部队的另一些单位编进了肯普夫的混合坦克师,“领袖警卫”旗队的摩托化
步兵团和特别机动部队的“日耳曼尼亚”团并入向波兰进军的攻击部队。

  战争爆发之初,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根据波军的实力,估计波兰可以抵
挡数周之久,法国估计波兰可以支持到1940年春,波兰军事当局更是盲目自
信。不料,德军突如其来的“闪电战”,给了波军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空军来
不及起飞,在四十八小时之内,五百多架飞机几乎全部被摧毁。德军很快占领了
波兰的主要工业区,把波军分割开来并就地包围,两周之内,波兰军队崩溃之势
已成定局。在这场德军的第一次“闪电战”成果里,武装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
)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波兰中部的布祖拉战役中,“领袖警卫”旗队表现出了罕见的战斗力。它
以一个团的兵力紧紧咬住了波军十七万人的主力兵团,最后配合陆军形成包围圈,
迫使其缴械投降。而施坦因纳的“德国”团在充当陆军第三军团进攻姆拉瓦和莫
德林的尖刀时,表现得英勇善战。这支被军事精华论专家训练出来的部队,在这
次实战中,每一个官兵都成为善于熟悉并掌握运用地形的“狙击手、猎手和竞技
能手”。特别是在国防军对零星的波兰游击队的袭击感到有力用不上时,施坦因
纳训练有素的士兵,再一次显现了它所具有的特种兵的本领。

  尽管如此,这些武装党卫队王牌师的前身在波兰战役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缺
陷,它们这时并不“成熟”,也不能使品头评足的陆军将军们感到满意。与陆军
部队相比,武装党卫队部队的伤亡要严重得多。同时,暴露出这些部队只适合于
小区域战斗,而不适应大规模的集团作战。因为,特别机动部队的士兵没有经过
师一级的战斗训练,它的军官不能胜任武装部队司令部提出的复杂战役和战略要
求。当然,每当这时,一向睥睨国防军的这些武装党卫队领袖就提出许许多多理
由和异议,说什么陆军在波兰战役中,很少给武装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以重武器
支持、给养也很差等等。但武装党卫队的军人们,待别是一些领袖,他们对自己
部队的成绩也不满意。他们心中的武装党卫队部队,应该是只要一投入战斗,就
应令敌人惊讶,感到威慑。现在看来,这个效果在波兰战役中,根本没实现。

  出路只有一条:必须改编成师的编制,必须适应集团作战。这一点在柏格尔
的帮助下,武装党卫队这些团建制的特别机动部队很快变成了师建制,并成了武
装党卫队的王牌师。这一点,武装党卫队的“领袖警卫”旗队师、“帝国”师、
“骷髅”师在打响西线战役后,就逐步实现并开始成熟起来。

  在法兰西战场上锻炼成长起来的武装党卫队各师、团,在希特勒入侵苏联前
后的大大小小战役中,开始以王牌部队的面孔纵横战场……

  1941年4月的巴尔干战场上,武装党卫队各王牌师,终于显示了它们无
坚不摧的战斗力。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以五十万重兵攻打希腊达半年多,不
仅没取得胜利,反而损失了六万三千人。而武装党卫队“领袖警卫”旗队的突然
远征,很快就逼降了希腊主力军队“体操”团,致使希腊首相亚力山大·科里齐
斯自杀,为希特勒将战争推向苏联扫清了障碍。

  1941年6月22之后,活跃在苏联战场的各武装党卫队王牌师,攻城拔
寨,所向披靡,成为东线德军的中坚力量。国防军从这些武装党卫队的王牌师身
上,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军队在战争中应当具备的狂热士气,扭转了国
防军将军们对武装党卫队的传统观念,开始由睥睨、惊恐变为服气和离不开了。

  作为进攻苏联的德军中央集团军开路先锋的“德国”师,在三个星期内,从
比亚利斯托克向前推进了四百五十英里,打通了进攻莫斯科的道路和要塞。当1
941年底的寒流袭击苏联战场后,沿着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推进的德军,
开始陷入“龙潭虎穴”。以“台风”为代号的攻击并打下莫斯科的计划遇到了严
峻挑战。尽管德军在希特勒不借一切代价打下莫斯科的严令下,顶风冒雪,打得
十分积极、勇敢,特别是“帝国”师的一个团已打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已能
望见克里姆林官尖顶上的红星,但仍然没能实现攻占莫斯科的目的。而且,苏军
于12月6日,在莫斯科前沿二百英里的战线上发动了第一次强大反攻。

  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空军组成的强大苏军,是希特勒做梦也
没有想到的。苏军的猛烈反攻,使德军的防线接二连三被突破。

  1942年1月,一支强大的苏联军队从莫斯科西面冲出后,向德军中央集
团军群背后插去,眼看合围之势就要形成,德军即将被消灭在俄国的冰天雪地之
中。这时,德军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将军将武装党卫队“帝国”师师长叫来,命
他派部队阻击从西边冲上来的苏联人,守住与西面陆军保持联系的单薄的防线,
坚持到莫德尔在南方集中足够数量的部队,以便给予苏军沉重打击。党卫队一级
突击队大队长奥托·库姆奉命率武装党卫队“帝国”师的“领袖”团,在尔热夫
附近的伏尔加河曲地区进入阻击阵地,他们冒着零下52度的严寒,日日夜夜不倦
地阻击数倍于已的苏军。

  这场阻击战无论是对苏军,还是对武装党卫队“领袖”团而言,都是一场灾
难。从西面突围过来的苏军,第一次碰上了这种由杀红了眼的亡命徒组成的德国
军队,无法迈过伏尔加河曲地区。因而,在2月18日德国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
的反击下,苏军蒙受巨大损失,不得不撤退。而像钉子一样钉在伏尔加河曲地区
的“领袖团”虽然打退了苏军无数次进攻,却遭受了该团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损失。
当库姆和他的团换防撤下来后,他碰到了军团司令莫德尔。莫德尔对‘领袖”团
的突出表现首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接着关心地问:“我知道,您的团必
定遭到不少损失,库姆,可是我现在还缺不了你们。您这个团还有多少兵?”

  库姆向窗外指指,说道:“我的团就在外面!”

  第九军团司令莫德尔向外望去,只见那儿站着三十五个破衣烂衫、大多负伤
的武装党卫队战士。两干多人的“领袖”团,在这次著名的阻击战中,除了那幸
存的三十五人外,其他都水远地长眠在俄国的大地上了。

  在瞬息万变的东线战场上,德国土兵越来越感到,东方前线已经变得像梦梦
般可怕,特别是在这场恶梦中,斯大林又添加了游击战的幽灵。局势的变化,开
始渐渐影响“骷髅”师师长艾克,“他终于认识了战争,同时,也意识到军人在
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争开始“矫正”艾克失衡的心理,他也表现得能够适应军人的精神状态。
这个早先的集中营看守人员,自佩带党卫队副总指挥的领章以来,仿佛交了样。
他整天呆在他的司令部里,把门插上,并在门口加了岗哨。他根据自己对战局的
了解,剪取形势图的战术标记,在地上摆弄这些标记,模拟一个师如何行军,如
何设防,如何进攻……艾克正干的这一切,都是偷偷进行的,以免他的总参谋部
的首席参谋部军官对他突然爱上军事有所觉察。艾克这样做,是有他的想法的,
一来战局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在这场危机四伏的战争中,不懂军事,结果只有
死路一条;二来他的同伴、其他武装党卫队取得的累累战绩也吸引着他,他必须
让他的“骷髅”师迎头赶上,并超过这些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党卫队大小领袖
们。

  1942年2月8日,莫斯科战役的阴影开始笼罩到北方案团军群,苏联红
军在伊尔门湖东南杰米扬斯克包围了“骷髅”师和另外五个陆军师。面对苏军威
名远震的T34型坦克及强大的炮火攻势,陆军的五个师变得慌慌张张、不知所
措,眼看阵脚已乱,覆灭就在眼前。这时的“骷髅”师,在艾克稳健的指挥下,
步步为营,层层设防,不时还能打个小反击。“骷髅”师顶住了苏军的猛烈进攻,
不但挽救了自己,而且也挽救了五个陆军师。它们见以前的棍棒部队“骷髅”师
都稳住了阵脚,顶住了攻势,也增加了信心,并开始有条不紊地反击和防守,等
待援兵。结果,在艾克指挥的“骷髅”师的榜样和策应下,被围困在杰米扬斯克
的德军坚持了几个月之久。随后,艾克又指挥“骷髅”师再次显示了他们的主动
进攻精神,他们配合陆军部队强行打开了苏军的“铜墙铁壁”包围圈,解救了陷
入苏军重围的杰米扬斯克要塞防守部队。这次战斗,苏军指挥官不得不承认,艾
克是德国的师一级将领中考虑周密而又十分顽强的对手。德国陆军元帅布施这样
评价:这次救援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副总指挥艾克的有力指挥”。

  武装党卫队的王牌师在东线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它给德国士兵留下了一
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杰米扬斯克、尔热夫、米乌斯的阻击战,拉多加湖、
沃尔霍夫……,这些分布在苏联东西南北的地名中,都刻有一支武装党卫队王牌
部队传奇似的战斗历史,它在敌我双方眼中都具有神话般的魔力,既叫人迷信得
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满嫉妒而感叹不已。朋友和敌人一致认为:武装党卫队士兵
们的英勇顽强,是任何其他部队都难以达到或超过的。

  伴随战局日益恶化,武装党卫队,特别是武装党卫队中精锐师的作用就越来
越大,越来越受到希特勒和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的将军们的重视。

  1942年下半年,无论对德国,还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而言,都是一个
关系世界前途和人类命运的关键时期。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四个月时,希特勒意识到,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正在
向一个无底探渊滑去。11月19日,苏联军队开始反攻,万炮齐发,露天动地
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大草原,也打破了希特勒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梦想。成批的
苏军坦克从隐蔽阵地开出,疾驰猛进,朝已深陷斯大林格勒巷战中的德军扑去。
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鲍罗斯集团很快落入了苏军的铁壁合围之中。希特勒惊恐万
分,一面严令被困的鲍罗斯集团死守待援,一面收罗炮灰,拼成一个“顿河”集
团军,由享有“攻城专家”和“战略家”盛名的曼斯坦因陆军元帅充任司令,为
鲍罗斯集团解围。而且,从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为了向世人证明,他还有能力
在明年夏天发动新的夏季攻势,又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作战计划,一面救救被
围、挨饿的鲍罗斯第六军团,一面为下一次夏李攻势做准备。

  在这个复杂而激烈的东线战役背景下,正在法国战斗的最强大的党卫队三个
师——塞普·狄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和“骷髅”
师接到希特勒“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救援”的命令后,迅速进入哈尔科夫东南阵
地,准备配合“顿河”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营救鲍罗斯第六军团。

  然而,武装党卫队的这几个王牌师还没来得及发起攻击,“顿河”集团军在
曼斯坦因的指挥下,就已开始攻打斯大林格勒外围的苏军。曼斯坦因的营救行动
很快就失败了。因为,在曼斯坦因依仗其兵力和坦克优势,迅速突破斯大林格勒
方面军第五十一集团军的薄弱防御时,担任保卫“顿河”集团军侧翼的“罗马尼
亚”师被苏军的反击击溃了。这样,“顿河”集团军就失去了屏障,完全暴露在
苏军的夹击之下。“顿河”集团军不仅没能为鲍罗斯集团解围,反而有被苏军围
歼、成为第二个“鲍罗斯集团”的危险。

  可怕的危机控制了东线。斯大林格勒的连锁反应,将导致整个东线战局的进
一步恶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驻守在哈尔科夫地区的武装党卫队各师,又起到
了力挽狂澜的决定性作用。苏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垮曼斯坦因的增援部队、消灭
鲍罗斯集团后,迅速向哈尔科夫城扑去,意欲乘胜追击,再来一个“斯大林格勒
战役”。哈尔科夫城是一个关键的战略要塞,德军占有它,可以掩护溃退的德军
稳步退去,并组织新防线和发动新攻势;苏军攻克它,则能迅速形成钳形包围。
德军的存亡与兴衰全系此城。

  驻守在哈尔科夫的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帝国”师
和“骷髅”师再一次证明了它们是德国陆军中的“一块磐石”。它们在苏军的猛
烈攻击下,开始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大地在阵阵颤抖,房屋在坍塌,掩体被炸
飞……,哈尔科夫战场刹那间浓烟滚滚,尘土雪块飞扬,喊着“乌啦!”的苏军
从四面八方发起了冲锋。守在哈尔科夫各防御阵地的武装党卫队各部队进行顽强
抵抗,有的阵地被苏军猛烈的炮火夷为平地,武装党卫队士兵全部阵亡后,阵地
才丢失。但是,这些用纳粹思想武装的“世界观”部队很快就发起反击,夺回阵
地。有的阵地要经过十多次反复占领、争夺才最后丢失。在一次反击中,“骷髅”
师师长艾克被一枚炮弹炸死,这使“骷髅”师的士兵受到了很大打击,这一点,
在未来的战争中渐渐显露出来了。不过,在这场进攻与阻击的战斗中,苏军还是
第一次发现,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对面这支德军有着不可战胜的顽强意志,
对他们这种不计牺牲、不畏强敌的精神在叹服之余又深感遗憾。

  武装党卫队这三个王牌师在数倍、甚至十多倍的苏军攻击下,一直坚守到其
他德军完全撤离危险区以后,才撤离阵地,离开哈尔科夫地区。在撤离阵地之前,
还发生了一个插曲:由豪塞尔指挥的这三个武装党卫队师在击退苏军的强大攻势
的间隙中,发现阻击任务已完成,便请求上级兰茨军团,允许放弃哈尔科夫,撤
离该地。兰茨司令部却以希特勒禁止任何撤退为由,不予同意。而遭到阻击的苏
军己发誓要消灭这支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开始在豪塞尔的第二装甲军(由武
装党卫队这三个师组成的)背部集结军队,准备完成对豪塞尔军的包围。豪塞尔
知道危机已迫在眉睫,再不撤离,这支在东、西两线举足轻重的王牌部队,将被
消灭在哈尔科夫。2月15日12点20分,豪塞尔在接到陆军总司令部再次传
达希特勒不许放弃哈尔科夫的命令后,自作主张,毅然撤离了这个被死神笼罩的
哈尔科夫城。结果,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也是德军中最优秀的一支部队躲过
了一场灭顶之灾,从而使曼斯坦因陆军元帅在夏季的反攻变为可能。

  一年后,德军在苏联土地上展开的最后一次强大反攻失败后,武装党卫队的
王牌部队再次“阻止了一种新的斯大林格勒局面的出现。”

  1944年1月,苏联红军在切尔卡瑟包围了两个德国军,随即又在卡缅涅
茨一波多尔斯基包围了一个完整的德国装甲军团。然而,令希特勒庆幸的是,身
陷切尔卡瑟包围困的德国军队中,有一个武装党卫队的精锐师——武装党卫队“
维京”师,而且,这个师的师长就是军事精华论专家施坦因纳。这个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的少尉,这次又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军事精华论的典范战例。身陷重围的“
维系”师临危不乱,派出多股突击队,配合“维京”师主力和陆军的正面突围,
很快打开了缺口,拯救了这两个德国军。

  同样,在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的包围圈中,有一个武装党卫队最精锐的装
甲军——豪塞尔的武装党卫队第二装甲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令苏军头痛并发誓
要消灭掉的豪塞尔军,又一次以其顽强的斗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显示了武装党
卫队王牌部队的不同凡响。第二装甲军在突围战斗中,似一柄锋利无比的尖刀,
很快在卡缅捏茨一波多尔斯基包围圈上割开了一个缺口,并掩护整个德国装甲军
团冲出包围后,才最后撤离。豪塞尔军这次成功的突围,为希特勒的“大西洋壁
垒”防线保留了一支主力部队。

  切尔卡瑟和卡缅涅茨一波多尔斯基突围战,又给武装党卫队赢得很高的评价:

  党卫队部队战斗的结果有时获得辉煌胜利,有时取得微不足道的成果,或是
完全没有取得成绩。但是,不论每次具体作战行动胜负如何,最终的结果都是:
遏制住了敌方的挺进。

  然而,武装党卫队王牌部队在军事上的胜利,却掩盖不了它已经被打得焦头
烂额的现实。“维京”师在切尔卡瑟突围时,丢失全部坦克、全部装备和一半人
员。而早在1943年,这些王牌师的三分之一人员,就已长眠在苏联地下。不
过,武装党卫队王牌师所蒙受的沉重损失,也说明一个问题:如果这种损失加在
任何一支陆军头上,这支陆军肯定早已一蹶不振,更不可能在切尔卡瑟和卡缅涅
茨一波多尔斯基的突围战中继续发挥骨干作用。尽管如此,武装党卫队“黑色辉
煌”背后的阴影,还是严重影响了它的士气和德国人的心态。连年征战,武装党
卫队人员大量损失,趾高气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一连串沉重打击下,武装
党卫队减员高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兵员补充日益困难,就连兵员补充专家柏格
尔也黔驴技穷。各地兵源补充处办公室的每份新报告都证实,德国人被关于这些
部队的野蛮作战方式和惨重的流血伤亡吓坏了,不再有参加曾让他们引以为骄傲
的部队的积极性。这种状态在1944年下半年时,就更严重了。仅在6月22
日至11月19日之间,武装党卫队就损失一干二百三十九名各级领袖和三万五
千三百七十七名队员,其中死亡一万三干零三十七名。在这些遭受损失的各师中,
最惨的当属“骷髅”师,该师在这年11月15日的一份报告中,对该师蒙受损
失的情况和灾难性后果进行了叙述:

  战斗迄今所受的损失,已消耗作战部队的主要领袖和副领袖这些骨干力量将
近(达到)百分之六十。副领袖这一层严重缺乏,产生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一支训练有素的、有经验的副领袖和组长均已丧失殆尽的连队,是不可能展开进
攻的。叫它担任防守是靠不住的,因为它缺少主心骨。现在,师里有的连长已经
站在自己的阵地前面不知如何判断情况了。

  物资装备的消耗大大超过补给,大批坦克因得不到及时维修而成为一堆废铁,
坦克的数量跌到只相当于战前一半的水平。武装党卫队元气大伤,带来了一系列
连锁反应,部队内部又发生了蜕变。昔口支撑着武装党卫队的精神支柱和对元首
的信仰,在1943年前后已濒临坍塌。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和武装党卫队杀人
如麻的昭彰劣迹,德国的广大青年,以及那些曾羡慕、追随这支部队的外籍青年,
开始对“黑色军团”由敬慕、向往转为厌恶躲避。一时间,武装党卫队设在各国、
各地的征兵办公室一片冷清,武装党卫队只好强行征兵,兵员质量一落千丈。1
944年10月1日,在一场令武装党卫队崩溃的战役中,它失去了三十二万人。

  武装党卫队、尤其是它的王牌部队的“辉煌”的“光环”正在慢慢消失,各
师受着人员伤亡日益严重的威胁,使之发出的求援呼声明显地尖锐刺耳起来。特
别是因为党卫队中央技术管理局补充处拨给的补充兵员,严重地改变了部队的中
坚性质和战斗水平。过去,武装党卫队的士兵被崇拜希特勒和为新德国服务的信
念所鼓舞,狂热积极地走上战场。这些年轻的党卫队士兵、理想主义者,飘飘然
不可一世地自以为除了献身于他们心目中的领袖和德国以外,就再没有其他更加
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然而,辽阔的俄国土地上的坟墓和十字架证实了他们的悲剧性错误,并让整
整一代人共同尝到这个悲剧性错误的苦涩。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党卫队士兵倒下之
后,发现了一大批“真心实意”或所谓“志愿”参战人员,这些人员缺少他们已
故先驱的天真信念、狂热追求,他们在血腥和恐怖的战场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十分反感。特别令武装党卫队忧虑的是,这些人员没有已故者
的热情,不仅疑虑重重,而且素质极差,给部队带来一种与那些创造了奇迹的先
驱者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这在武装党卫队作战指挥部的一份满含愤怒的报告中
表露无遗:

  ……精神状态很糟,充分暴露出父母亲、家庭、教会等等的明显影响。行动
准则是:要是我被征召,那我无法改变这个情况,我不是自愿去的,而且也害怕
投入战斗……

  武装党卫队的王牌部队在内外因素的打击下,战斗力明显下降,它们原有的
“世界观”也被残酷的战争和巨大的消耗击碎了。官兵对元首至死不渝的忠诚已
大大减退,有的高级军官在行军礼时拒不呼喊“万岁,希特勒!”而代之以“万
岁!”。有的部队干脆穿上冲锋队传统的褐色衬衫招摇过市,气得党卫队全国领
袖七窍生烟。当年那种在整个德国军队中引以为楷模的严明的军纪和高昂的士气
也荡然无存。大量官兵精神颓废,情绪低落,消极厌战,因纪律松弛而频生事端。
以这些王牌师为首的武装党卫队已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尽管,在最后一次大
战役——“诺曼底登陆”中,这些王牌部队又打了几个不错的胜仗,但仍然无法
改变它们江河日下的命运。

  就这样,这柄为希特勒征战东西方立下赫赫战功,象征血腥、恐怖和死神的
“黑色利剑”,这支曾被喻为战无不胜的王牌军,在经过短暂的“黑色辉煌”后,
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狂涛巨浪中,随着第三帝国末日的来临,沉入了永久的
黑色深渊……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