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陆军元帅斯利姆小传 (2)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顾剑 于 January 15, 2003 23:32:44:

英军开战时也有叁个不利因素。一是英军的公路补给线是南北伸展的,全线130英
里暴露在日军的攻击下,很容易被切断。二是英帕尔北面的迪马普地区有英军最
大的兵站,堆满补给物资,有5千多名医院、行政、宪兵等非战斗人员,却只有不
到一个营的兵力保护,这是战役期间让斯利姆觉得最紧张的地点。叁是战场广阔
,缅甸战场崇山峻岭,丛林密集,双方的兵力无论如何不可能形成任何绵密不断
的防线,实际上兵力部署只能是东一团西一簇占领要地,这跟欧洲的各个战场迥
异,倒有点象茫茫太平洋中舰队作战的情景。当时英军17、20两个师还在外对日
军进行有限的小规模进攻,必须在战前快速收缩回来,从进攻转换成撤退和坚守
,这个收缩的时机是斯利姆战前所面临最关键的课题:收缩晚了会被日军切成几
段各个击破,收缩早了则白白放弃几个月来大片用鲜血换来的土地,对普通士兵
的士气是个打击。

1944年3月7日,第二次若开战役结束后一周,牟田口中将的日15军全部3个师团越
过亲敦江向英军纵深渗透,33和15师团为主力分割包围英17师,然后进攻英帕尔
,31师走北路攻击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城,对英军呈夹击之势。3月10日左右,英
军发现日军的渗透行动,远在英帕尔以南的印度17师立即开始按预定计划收缩,
虽然一度曾被日军包围,但是且战且退,最终顺利撤回英帕尔附近,3月29日英帕
尔被日军从南北两面包围,4月4日英第4军的3个师主力在英帕尔城外围完全收拢
,英帕尔成了日军啃不动的一个大要塞,包括非战斗人员在内共有15万人。应斯
利姆的要求,蒙巴顿的战区总部全力组织空运补给英帕尔守军,甚至借调了在喜
马拉雅山“驼峰”航线空运援华物资的美军运输机大队。叁个月的时间,从英帕
尔撤出4万3千多非战斗人员,1万3千伤员,运进1万2千5百增援补充部队,包围圈
内始终保持15天左右的粮弹药品储备。这样,日军两个师团在对英帕尔的攻击中
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达成战役目的,战线在英帕尔近郊稳定下来,战事第一阶
段按照斯利姆的既定计划发展成了对日军的消耗战。

英帕尔战役中更能体现斯利姆危机处置能力的,是对英帕尔以北科希马和迪马普
附近形势的快速反应。开战时这两个地方没有值得一提的守军,很快,英军调整
指挥机构,建立斯托普福德(Stopford)为军长的第33军,负责英帕尔以北作战,
而以4军专门负责英帕尔本身。这时,斯托普福德还是一个光杆司令,手下没有一
个整师。斯利姆的反应相当快,立即从若开抽调主力5师7师驰援主战场,其中5师
的一个旅空运科希马外围,在第一时间赶到,两个旅增援英帕尔,全师10天到位
。当时蒙巴顿的眼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毛竹戳伤,双眼都缠着绷带,无法视物
,但是他和斯利姆配合无间,迅速作出空运和借调美军运输大队的安排,并从印
度腹地调Graver少将的第2英国师(2师和26师是缅甸战场仅有的由英国士兵组成的
师)编入33军,在战区最高司令的职位上作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4月4日日军完成
对科希马的合围,但是斯利姆最担心,也是紧急处置中着手最多的迪马普补给基
地,日军15军和31师团却完全忽视,根本没有想到攻占这个基地可以解决自己的
给养问题。随着战役呈胶着状态,日军发现己方不但损失惨重,而且给养渐渐消
耗殆尽,伤员得不到照顾,而英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斯利姆转守为攻,用生力
军5师的两个旅和23师对日军15师团发动钳形攻击,把日军牢牢地钉死在英帕尔周
围的山地消耗下去。在5月初,英军指挥机构已经胜算在握,着手为反攻作准备了
。牟田口还想作最后一次努力,下令科希马的31师团撤下来,和其他两个师团合
力再攻英帕尔,但此时日军显然已经筋疲力尽,31师团未经允许即擅自撤离,把
15师团的侧翼暴露给英军。尽管顽强的日军一直战斗到7月初才承认失败开始后撤
,但是到这个时候,日军的有生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当初跨过亲敦江的10万人损
失5万3千,其中3万人阵亡,15军3个师团长全被解职,其中31师团的佐藤幸德中
将还因为阵前抗命,被送回日本,军法审判处以死刑。英军损失2万4千人。这一
仗完全实现了斯利姆在反攻前用防守反击消灭日军主力的意图。但是第4军也打到
疲惫不堪,4军军部和17、23师回印度休整,斯托普福德的33军指挥第2、5、20师
和新到的生力军11东非师(Fowkes少将)对日军展开战略追击,只是雨季的到来使
道路和丛林变成一片泥潭才让日15军免于全军覆没。但是在整个1944-1945年雨季
,英军不仅跨过亲敦江,而且抵达伊洛瓦底江边,威逼缅甸北部中心城市曼德勒
,为1945年旱季反攻占领了理想的出发阵地。

5。奇袭敏铁拉:辉煌的华彩乐章

1944年战局以后,日本缅甸方面军主力第15军元气大伤,北方日本第33军也在史
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的攻势下丢了密支那,节节后退,倒是南方若开地区的日
28军向东后撤有限,因此整个日军战线呈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大斜线,北边的防
线枢纽就是缅甸古都曼德勒。

日军人事在英帕尔战役之后大换血,木村兵太郎出任缅甸方面军司令,他当时被
日军同僚们认为是最出色的日本陆军将领之一,后来也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
绞刑的6名战犯之一(东条英机、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木村兵太
郎、武藤章)。河边正叁卸任后,曾经出任日本陆军航空部队司令,日本刚刚战败
后不仅,曾接替自杀的前总参谋长陆军大将杉山元元帅出任国内第1总军司令官。

木村兵太郎手下还是3个军,北部本田中将的33军有18和56师团,负责对中国军队
作战,中部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被撤职,接替的是片村四八中将,有15、31、33
、53四个师团,南部Sakurai的28军有54、55两个师团。另外第2和49师团作为方
面军预备队。

英军在英帕尔战役后也调整了指挥结构,南方的15军不再隶属于斯利姆的14集团
军,而是由战区直属。北部史迪威的司令部也不再在战役上受14集团军节制。这
样,斯利姆的14集团军仅下辖第4和第33军,专心准备1945年旱季的中缅甸大反攻
。33军军长仍是斯托普福德,有Nicholson的2师,Gracey的20师,后来又从4军调
入Rees的19师。4军军长斯康斯因战功升迁,调回印度后方任职,斯利姆特意选择
在若开和英帕尔立功的7师师长梅塞维升任军长,这个任命后来被认为是非常成功
的。梅塞维手下最初有Evans的7师,Cowan的17师,和Rees的19师(后来调出)。

更高层的指挥上,第11集团军群番号被撤销,干脆改称战区地面部队司令部,吉
法德将军被蒙巴顿解职,接替的是利斯Leese中将。这位利斯也是个战功显赫的名
将,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是蒙哥马利第8集团军的30军军长,蒙哥马利离开意大利
以后,利斯就是接着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的人,1944年占领罗马以后受封为骑士,
11月调升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是斯利姆的直接上司。对斯利姆来说
不幸运的是,他好容易和吉法德配合默契了,这次又来了一位难以合作的上司。
利斯随身带来一大批第8集团军的参谋人员,工作方式完全是北非意大利战场着名
的第8集团军的一套,对上级东南亚总部和下级14集团军的工作方式完全看不惯。
利斯和斯利姆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公开敌意的。

对1945年2月开始的旱季攻势,斯利姆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此前,他仅有英帕尔这
一次着名的胜利,而因为英帕尔战役防御战的性质,他多少被伦敦看成是一个谨
慎稳健的指挥官。其实斯利姆的战略目标一直只有一个:打击日军的野战部队主
力,而不去在意土地和着名城镇的得失。英帕尔的防守反击是他认为当时达到这
个目的的最佳手段。现在,斯利姆已经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和极佳的出发阵位,该
表现一下大胆出奇的一面了。首先,斯利姆的战役计划一开始就不依靠数量优势
,他不想动用自己所有的师,因为计划中的反攻战役是大踏步进退,补给线很长
,斯利姆有意把几个师留在印度后方不用。其次,斯利姆却准备最大限度地利用
自己的机动优势,因为缅甸中部腹地跟印缅边界的丛林不同,相当干旱,是适于
机械化部队的地方。斯利姆建议把17师和5师改装成机械化步兵师,尤其是5师,
拥有两个机械化旅和一个随时可以空运的旅。此外,斯利姆还有一个直辖的255装
甲旅,虽然装备的坦克有比较先进的美制谢尔曼坦克,也有老式的斯图亚特式和
格兰特式坦克,但也已经比日军装甲部队占很大优势了。第叁,也是这次战役最
引人入胜的部分,斯利姆准备和木村兵太郎斗智(他这时还不知道缅甸方面军换了
司令官,还以为对手仍是河边正叁)。日军从英军的兵力配备上,判断英军是要以
曼德勒为主攻方向,因此集中15军主力和28军一部,置重兵于曼德勒周围的伊洛
瓦底江防线,甚至准备了用以反攻英军攻势的预备队师团。斯利姆抓住这种心理
,让英33军在曼德勒两翼的伊洛瓦底江对日军施加强大压力,作出准备进攻的态
势,实际上的攻击点却选在曼德勒南面日军腹地的补给中心敏铁拉。这是日军主
力的补给中心,却只有不到一个联队的兵力防守,其余全都是非战斗人员,很像
英帕尔战役中英国的迪马普。而且因为整个战线是东北-西南走向,从日军主力集
团的西南方直接突击其背后的敏铁拉实际并不困难,而且1942年斯利姆撤退的时
候曾指挥部队经过这里,他知道一条不为日军所知的小公路可以让英4军奇兵突出
长途奔袭敏铁拉。因为敏铁拉的重要地位,斯利姆判断日军一定会尽全力夺回此
地,那么就不得不放弃曼德勒附近的强固防御工事和伊洛瓦底江天险回身反攻,
这时正面的英33军就可以抢占曼德勒,和敏铁拉守军夹击日军主力,迫使日军在
曼德勒和敏铁拉之间接受会战。

曼德勒战役于1945年2月中下旬以英4军开始穿插行动拉开序幕,17师强渡伊洛瓦
底江以后,以两个旅打开通道,立即投入255装甲旅奔袭敏铁拉。极少的日本驻军
战斗到最后一人,英军占领敏铁拉以后17师另一个旅搭乘运输机飞进城,全师收
拢构筑防御工事,准备日军围城。这个行动体现了斯利姆很好的节奏感,他把主
动权暂时交给日本人,但是预料对方会按照他的方案去做。

日军这次受到了完全的奇袭,就在英军发起战役的前两天,木村还和15军军长片
村计划从曼德勒正面前线反攻的事宜,在整个战役期间,日军各个高级指挥部几
乎是3天左右就改变一次决心,修改一次计划,而每次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手足
无措地被斯利姆牵着鼻子走。应该说木村的反应还是够快,他紧急调遣33军的18
师团全部,和15军的53、33师团大部,加上方面军预备队49师团集中全力围攻敏
铁拉,围城作战交给日33军统一指挥,但是已经晚了,日军的仓促进攻在英军有
准备的防守面前一筹莫展,3月31日,英机械化5师破围入援敏铁拉的17师,正面
英33军也从曼德勒左右两翼渡过伊洛瓦底江,日军防线全面崩溃,这时即便是有
秩序的撤退也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缅甸反攻战役的最后阶段,斯利姆决心不让日军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实施了坚
决的追击,4军和33军分两路沿伊洛瓦底江和锡唐河直指缅甸南端的仰光。尤其是
斯利姆打破建制组建临时机械化军交给梅塞维,实施典型的装甲部队突进战术,
一路上绕过一切大股日军抵抗,这在二战英美盟军的战例里面是非常罕见的,类
似于巴顿1943年在西西里战役中组建临时装甲军突击巴勒莫的做法。1945年5月赶
在季风季节到来之前,盟军占领仰光。

直到这时,利斯上将仍然对斯利姆不满,他向蒙巴顿建议让斯利姆留下来清理缅
甸日军残余的抵抗,而由克里斯蒂森将军指挥拟议中的进攻马来亚的战役,这意
味着把斯利姆从14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上撤下来。蒙巴顿本人其实对两位部下都不
愿得罪,所以耍了一个小手腕,同意利斯的建议,但是让利斯出面直接向斯利姆
交代。这样斯利姆和利斯的冲突总爆发,斯利姆向伦敦抗议。这时由於缅甸压倒
性的胜利,斯利姆终於在伦敦获得了承认,建立起个人声望,而利斯对蒙巴顿圆
滑的态度也深为不满,公开指责蒙巴顿,蒙巴顿写信要求帝国总参谋长布鲁克元
帅撤销利斯的职务。1945年6月,利斯被解职,斯利姆接替利斯升任战区地面部队
总司令。利斯在战后出任印度东部军区司令1年,最后仍以中将军衔退役。

6。战后岁月和总结

斯利姆的才能在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被上级所承认,更有象欧文和利斯那样
爆发冲突的直接上司。但是他最终还是以胜利证明了自己,并获得承认。1945年
7月斯利姆晋升上将。二战以后斯利姆的声望日隆,1946年出任帝国国防大学校长
,1948年被首相艾德礼任命为帝国总参谋长,接替蒙哥马利元帅,打破了一层非
英国陆军出身的军官不能担任总参谋长的玻璃天花板(斯利姆原本出身印度殖民地
陆军)。1949年初晋升陆军元帅。退役以后还曾经出任澳大利亚总督,1956年出版
回忆录Defeat into Victory,1960年受封为”缅甸的斯利姆子爵“,1970年底死
于伦敦。

斯利姆 的 军事 指挥 艺术 是 英美 陆军 将领 中 比较 少见 的 以 奇 、 巧
制胜 的 类型 , 尽管 在 反攻 缅甸 的 各个 战役 中 , 他 所 指挥 的14
集团军 在 数量 、 兵器 上具有 对 日军 的 优势 , 但是 斯利姆 并 不 单纯
依靠 数量 优势 去 压垮 对方 , 他 的 战役 具有 欧洲17 、18 世纪 名将
的 特点 , 将 英军 擅长 的阵地 战 和 巧妙 的 机动 结合 起来 , 而 在 形
势 需要 的 时候 , 又 能 表现 出 象 现代 装甲 兵 将军 那样 坚决 的 突进
和 追击 。 研究 斯利姆 的 各个 战役 , 总体 上 给 人 的 感觉 不象 蒙哥
马利 那样 谨慎 而 乏味 。

但是 话 说 回来 , 笔者 觉得 斯利姆 在 缅甸 的 胜利 从 战略 上 讲 , 价
值 不大 , 这 跟 斯利姆 本人 的 将 道 没有 直接 关系 , 而是 由 总 的
战略 形势 决定 的 。 对 日 作战 的 决定性 战场 在 太平洋 , 无论 缅甸
或是 中国 战场 , 所 起 的 最 主要作用 是 牵制 日军 兵力 , 不让 这些
日军 投入 太平洋 战场 。 因此 无论 英军 在 缅甸 战场 的 各个 战役 是 大
胜 , 还是 象 中国 战场 那样 相持 , 只要 能够 牢牢 地 拖住 并且 钉死
日军 缅甸 方面军 ,最后 日本 投降 的 结果 都是 一样 的 , 中国 正面 战
场 没有 象 缅甸 那样 的 大捷 , 甚至 在豫 湘 桂 战役 中 一 溃 千里 ,
日本 战败 以后 不 也 是 收复 失地 了 吗 ? 从 这个 意义 上 , 整个 缅甸
战场 本身 就 不 可能 是 对 日 作战 的 主 战场 。 其实 缅甸 战场 比较
具有 战略 意义 的 行动 是 史迪威 指挥 的 中国 驻 印 军 在 缅 北 的 作战
, 因为 他们 的 作战 旨 在 打通 中 缅 公路 , 向 中国 战场 输送 美 援
, 而 这些 援助 对 中国 正面 战场 坚持 下去 拖住 日军 具有 重要 意义
。 所以 说 斯利姆 本人 尽管 是 一名 出色 的 战场 指挥 官 , 但是 在 大
战略 层次 上 他 的 战场 胜利 价值 有 限 , 而 这 不是 他 本人 所 能够
控制 的 。 一个 有 趣 的 问题 是 ,如果 象 斯利姆 这样 的 将才 被 用
在 北非 或者 西线 会 怎样 ? 历史 很难 假设 , 也许 即便 他 也 无法 避
免 英军 在 北非 战场 初期 的 挫败 , 但是 从 他 在 缅甸 作战 的 后期 表
现 看 , 尽管 斯利姆 本人 不是 装甲 兵 将军 , 但是 却 具有 机动 作战
的 优秀 素质 , 这 一点 和 隆美尔 很 相似( 隆美尔 也是 出身 步兵 , 担
任 第7 装甲 师 师长 之前 也 从来 没有 坦克 战 的 经验) 。 我 想可以 比
较 有 把握 地 说 , 如果 是斯利姆 指挥 北非 的 追击 战 , 或者 阿 纳 姆
战役 , 可能 结果 会 比 蒙哥马利 好 一些 。


附 注 : 本文 的 主要参考 资料 有 亚历山大 和 斯利姆 两人 的 回忆录 ,
服 部 卓 四 郎 的 大 东亚 战争 全 史,Michael Hickey 的 专着The Unfor
gettable Army: Slim's 14 Army in Burma 1992 年 版 ,Evans 的 斯利姆 传
记 ,1969 年 英文 版 。 另外 还 参考 了 英国Michael Carver 元帅 主编 的
The Warlords和 Keegan主编 的Churchill's Generals 中 有关 斯利姆 的 章
节 。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