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举义旗辛亥革命起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徐焰 于 January 15, 2003 23:33:18:

徐焰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清朝新军中的革命士兵自发起义,一夜占领全城,从而推动辛亥革命走向了高潮。
在天安门广场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一幅武昌起义的浮雕。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一幕,这次举义在中华大地上敲响了帝制的丧钟,掀开了共和政治的新篇章。现在人们在讲“与时俱进”时,也将始终不忘那些在武昌城头起事并把历史推进一大步的先驱者们。

■进入辛亥年的中华遍布干柴,只待星火便能顷刻燎原

1911年是中国旧历辛亥年,这一年春天起反清起义便接连不断。继4月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后,5月四川发起了保路运动及随后的武装斗争,长江中下游的会党也纷纷发难。此时,“九省通衢”的武汉是清朝重要的驻军基地,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的同盟会也在此秘密建立了中部总会,积极发展力量准备起义。

按照历史形成的政治规则,起义成功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上层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二、下层不能继续生活下去;三,由此引发的危机成熟。在辛亥年的中国,这三条都已具备。

自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在外国入侵和本国民众起义的双重冲击下,旧有的“祖宗成法”和道德观念已扫地殆尽,高喊的“新政”又大多建不起来,这样在20世纪初清朝统治正好进入了一个政治“瓶颈”期。1908年,“老佛爷”慈禧和光绪皇帝双双撒手,剩下“孤儿寡妇”即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仪,摄政的载沣又很柔弱,这等于惊涛中的漏船失去了舵手。在社会上,因朝廷要向“八国联军”的参加国支付巨额庚子赔款和办“新政”,几年间全国税收增加了一倍多,这对本来就极端贫困的民众来说只能造成怨声沸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这时输入了共和思想,建立了同盟会并在全国秘密发展组织,恰好为遍地干柴准备了火种。

八国联军入侵时旧军大都崩溃,清政府于1901年后只好学习日本模式建立新军。被派东渡留学士官学校的青年学生们通过中外对比,大都痛感清廷腐朽,在东京大批加入了同盟会。这些人回国后多担任新军中下级军官,拿着朝廷薪俸却已“身在曹营心在汉”。大批的士兵此时也秘密加入反清团体,如武汉三镇的新军8000人里便有2000多人加入了革命党。清朝高官们已是坐在火药桶上,却仍昏聩而不自知。

■几个无组织的士兵入夜后鸣枪,引发起义并一夜占领武昌

随着四川保路运动声势日盛,革命党也确定在武昌起事。起义发动前的10月9日,负责军事组织的孙武在俄租界配制炸药不慎引爆,接着不毁文件便逃走,闻声赶来的巡捕到屋里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印信交给总督署。10月10日早晨,湖广总督处决了抓到的三名起义首领,并下令中断交通,要各营上交子弹,然后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

此时,筹备起义的领导人或被杀、或逃走,士兵们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天黑后,一些人感到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首先是工程第八营的几个士兵拒交子弹,并打死了前来镇压的反动军官,随后他们集合起几十人,一举攻下湖北最主要的军械库──楚望台。

听到枪声后,其他各营的革命官兵也持枪冲出,大家临时推举了一个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统一指挥,当夜便攻下了总督署衙门和第八镇(师)司令部。面对突发的起义,惊惶失措的清朝大员或逃或藏,11日天亮后起义者便占领了武昌全城,革命党人的“十八星旗”(仿照美国星条旗,象征关内十八省)高高飘扬在黄鹤楼上。

相当于自发而起的武昌举义,如此轻易获得成功,暴露出清王朝统治已如枯木朽株一推即倒,其他地区的革命党人马上群起呼应。武昌起义的第二天,汉口、汉阳的新军也起义占领了两镇,同日,武昌还成立了军政府。不过,因孙中山还忙于在海外筹款,黄兴也未赶到,起义士兵们感到自己的威信都不够,硬把一个毫无革命思想的协统(旅长)黎元洪搜出来,用手枪逼着他当了都督。接着,清政府派出最精锐的袁世凯旧部北洋两个军南下镇压,经激战夺回汉口,全国的革命风潮却无法压制。

10月22日,长沙、西安发生起义,建立了湖南、陕西军政府。月底,南昌新军举义又建立了江西军政府,接着晋、滇、黔、浙、皖、桂、闽、粤、川起而响应。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历史就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清王朝崩溃是慢性“自杀”,武昌起义给了它致命一击

按照史学界的一个观点,任何庞大的政权如突然崩溃,主要原因都是“自杀”,外部的“他杀”至多是给已经自耗到奄奄一息的垂死者以最后一击。

武昌城头一呼,仅一个月便有14个省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爱新觉罗皇室丧失了对大半个天下的号令权。267年前入关时勇不可挡的满族八旗兵,传到这一代除了会玩鸟唱戏已根本不知兵事,朝廷只有依赖袁世凯六个镇(师)的北洋军勉强支撑残局。

武昌起义后三个多月,袁世凯得到孙中山将总统之位相让的许诺后,便进宫假惺惺地流着泪劝隆裕太后退位,那个光绪帝的遗孀只顾哭啼全无主意。拿了袁世凯大把银子的太监小德张,又在她耳边不停地念叨:“若不早点答应袁宫保,等革命党打到北京,那优待条件可就没了!”被唤进宫来的王爷们,只是叹息“对不起列祖列宗”,个个束手无策。年仅六岁的小皇帝溥仪却最不知愁,在龙椅上下跳来跳去地玩。后来,他回忆说,那时看见旁边的大人都在哭,还觉得非常奇怪。

换得了民国保护旗人生命财产,给予逊帝溥仪“尊号不变”和重金供养的优待条件后,清王朝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改朝换代以这种惊人速度完成,一方面是因清室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后已因腐朽无能在天下威信失尽;另一方面是曾国藩、李鸿章崛起后已在军事上架空了朝廷,各地兵权财权尽入总督、巡抚之手。许多实权者在武昌起义后见清廷大势已去,自然便会反戈一击。他们如同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一样也加入了革命党,却不许下面的“阿Q”革命。城头虽然换下了龙旗,旧有的社会秩序却完整地保持了下来。

武昌起义固然有种种历史遗憾,但以它为标志形成高潮的辛亥革命,却在中国结束了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武昌的炮声将一个紫禁城内的皇帝轰下了龙椅,接着又在各地冒出了无数个割据称霸的“土皇帝”,然而他们任何人都恢复不了封建帝制,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都只有十几天或几十天的寿数。经过辛亥革命,皇帝这个几千年受人顶礼膜拜的角色此后声望扫地,民主共和思想则在社会上日益深入人心,这就具备了伟大的历史意义。

北京青年报2002/10/10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