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齐奥战役(2)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周明 于 January 16, 2003 00:01:19:

作者:周明


  德军主攻方向是美军第179团的防区,德军攻势如潮,步兵蜂拥而来,根本不顾同伴的死伤,一味向前猛攻,美军依托村落的房屋和匆忙构筑的野战工事,顽强抗击。但德军的攻击一波接一波,几乎没有停顿,美军的阵地在德军优势兵力的强力冲击下,相继失守。眼看德军就要突破整个防线,直捣海滩。这时,盟军在海滩上的炮兵和海面上的军舰,一起开火了,这些炮火早已精确测定了德军攻击路线上的坐标,密集而猛烈的炮火呼啸而来,死亡之网准确覆盖了德军的攻击队形,德军先头团遭到了灭顶之灾,军官几乎全部阵亡,士兵死伤大半,侥幸逃回阵地的士兵被如此猛烈的炮火完全吓破了胆,再也不愿前来送死!直至黄昏,美军依然掌握着阵地。

  天黑后,德军改变战术,集中力量对美军157团和179团结合部发动夜袭,终于在美军防线上撕开了突破口。

  2月16日天刚亮,德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大举出击,奋力扩大夜间撕开的突破口,最终在盟军防线上打开了一道宽约3公里的缺口!毫无疑问,接下来德军必将以装甲部队从这一缺口直扑海滩。但是为了尽可能发挥装甲部队的突击威力,3公里的宽度还不够,需要宽度更大的展开地区,因此德军集中全力向缺口两侧冲击。盟军在缺口两侧阵地上的部队并没有因为防线出现缺口而崩溃,相反继续在阵地上拼死奋战,使德军始终无法进一步扩大缺口,只能局限在3公里宽的狭长地域。卢卡斯也向克拉克报告了目前的紧急态势,请求空军支援。克拉克立即与空军协商,说服了地中海战区的战略空军暂停对德军军事工业目标的空袭,将全部飞机都投入到安齐奥。

  2月17日,意大利南部正面战场上,盟军在持续五小时的猛烈炮击,消耗炮弹达五万余发之后,再度猛攻卡西诺峰,依然没有得手。——凯塞林甚至对“古斯塔夫”防线懒得一看,全心关注安齐奥,根本没从安齐奥抽调一兵一卒,亚历山大的企图落空了,第8集团军只得停止了进攻。

  而在安齐奥,激战依然在继续。由于白天盟军航空兵和舰炮的强大火力,德军的攻击很难奏效。所以就在入夜后,发挥其擅长的穿插迂回战术,对盟军防线实施渗透。盟军战线上的各个支撑据点都陷入了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很多阵地被德军一一击破,但其余阵地上的盟军还在顽强战斗,死战不退。

  2月18日清晨,德军发动了第二次总攻。此时盟军防线已经支离破碎,由于很多阵地失守而组织不起完整的防御,德军只需再粉碎美军157团1个连的抵抗,向前推进900米,就可以到达由英1师残部防守的立交桥一线的最后防线,一旦突破了英1师那薄弱的防御就可到达海滩,取得胜利。德军第一攻击波为2个步兵团,第二攻击波为2个装甲团,作为后援的则是2个摩托化师,无论从战场态势,还是兵力对比上,德军都是处于上风,看来简直可以说胜券在握了。

  德军很快肃清了美军最后1个连的微弱抵抗,步兵或是在坦克掩护下,或是伴随坦克一起向立交桥冲来,此时盟军在海滩上的大炮和军舰的舰炮再一次发挥了威力,密如雨点的炮弹在立交桥前的开阔地构成了无法逾越的死亡地带,数以千计的德军倒在炮火之下,德军无法越过盟军火制地带,也就无法突破防御非常薄弱的最后防线。

  刚被提升为第6军副军长的特拉斯科特,在此危急关头,表现出了异常的坚毅果敢,他坚决主张在德军倾尽全力却未能如愿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立即实施反击,来彻底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以扭转战局。他计划以英军第56步兵师师长坦普勒少将指挥该师第169旅,从立交桥左侧出击;美军第1装甲师师长哈蒙少将指挥第1装甲师和刚到达的美军第6摩托化师和第30步兵师,从右翼出击,以钳形攻势消灭进犯德军。就在盟军积极准备反击时,德军投入了最后预备队,再次组织猛攻,盟军死守阵地,顽强抵抗,很多人一直战斗到最后。海面上,盟军5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累计发射炮弹达2万发,与海滩上的地面火炮一起构成了令德军心惊胆战的死亡之网!就在立交桥下不足千米的开阔地上,布满了德军的尸体。

  天黑后,德军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盟军的防线尽管已是千疮百孔,却依然还没有崩溃。德军待夜幕降临后,照例发动了夜袭,盟军集中所有火炮以绵密火力严密封锁德军进攻的必经之路,德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冲入盟军防线,短兵相接的鏖战随处可见,连西方军队不大常见的白刃肉搏战,也在很多地段上发生了。盟军清楚意识到,此时已经是生死系于一发的紧急关头,将厨师、司机等勤杂人员甚至连海滩上操纵吊车的工人都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德军也深知,这是取胜的最后时机,拼尽所有勇气和力量,作最后的奋力一击!战斗之惨烈难以用语言形容,——2月19日拂晓,盟军官兵透过淡淡晨雾,惊讶地发现德军正在从遍布尸体的战场上后撤!正是盟军官兵一天一夜英勇卓绝的浴血奋战,使德军明白,他们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耗尽了全部的勇气,拼光了所有的力量,依然无法突破盟军的防线,胜利终于与他们擦肩而过。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攻势中,德军伤亡超过了3500人,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还是没有取得渴望已久的胜利。此后直至战役结束,德军再也没有到达过立交桥一线,而在安齐奥海滩,这片战前宁静祥和的土地上,残酷的战斗还将继续。

  盟军随即乘胜出击,坦克引导步兵冲出阵地,德军刚从战斗中撤下来,正在整顿建制,组织力量,没有料想盟军会突施回马枪,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乱成一团,全线后退数公里,才勉强稳住阵脚。

  德军在不甘心失败的希特勒严令下,重整旗鼓,于2月29日投入4个师,以美3师防区为目标,再次发动攻击。此时特拉斯科特已接替卢卡斯就任美第6军军长一职,由于他一个多月来的卓越表现,深得广大官兵敬佩,再加之刚刚取得一场艰苦战斗的胜利,盟军的士气正高,而德军新败,又没有获得增援,士气低落,双方军队在心理上的这一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发展,盟军轻松击退了德军的攻击。

  3月2日,连日阴云低垂的天空终于放晴,几天来因恶劣天气而无法升空的盟军航空兵大举出动,全天出动飞机高达数百架次,对阵地前的德军进行了猛烈轰炸扫射,给德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眼看已无取胜可能,德军终于放弃了最后努力。

(五)

  自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再也经不起集团军规模的部队损失,凯塞林只得指挥第10、第14集团军不再抱有歼灭安齐奥盟军的幻想,转而采取战略防御,准备在意大利实施持久防御。而盟军方面,正集中全力准备即将于1944年6月发动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地中海战区既不可能得到地面部队的加强,也不可能增添新的装备,所以在意大利战场,盟军不论在南部的“古斯塔夫”防线正面,还是在北部的安齐奥地区,都暂处守势。

  1944年3月中旬,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的盟军在500架飞机的支援下,对卡西诺山峰再次发动猛攻,战斗中盟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19万发,投掷炸弹1000余吨,但德军凭险死守,盟军即便消耗如此巨量的弹药,仍再一次无功而返。

  至此,意大利战场特别是安齐奥地区,激战终于沉寂下来,双方形成了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对峙局面。但这种平静,只是表面现象,双方都在利用这段时间,重整部队,调配装备,加紧训练,准备再战。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是16个师对德军6个师,安齐奥盟军是6个师对德军5个师。

  春季来临后,随着诺曼底战役开始在即,盟军从战略上考虑,迫切需要意大利战场上的盟军采取积极行动,牵制吸引当面德军,以配合诺曼底战役。因此,盟军经过休整补充后,决定发动进攻,“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首先开始攻击,其中英军第8集团军以主力12个师进攻卡西诺山峰,美军第5集团军则沿海滨地区发展进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向北推进,以求与安齐奥部队会合。

  5月11日深夜二十三时,英军第8集团军主力在300架飞机和2000门火炮的强大火力掩护下,对“古斯塔夫”防线发起了总攻,先是40分钟火力急袭,完全破坏了德军通讯系统,接着开始全线冲击。主攻卡西诺山峰的波兰军在安德森中将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前赴后继,攻势一浪接一浪,却仍无法突破德军防御。

  然而,在两翼的美军和自由法军的攻击却取得了进展,分别击溃了当面的德军,尤其是法军,攻占了毛奥峰,打通了七号公路,并迂回到卡西诺山侧后的六号公路,严重威胁了防线上的德军,德军被迫撤退到丰迪,在那里德军有预先构筑的防御阵地,并得到了后备部队加强。但盟军继续发展攻势,德军坚守了七个月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被突破了!此时,凯塞林再也不能像2月中旬那样,对“古斯塔夫”防线置之不理,立即从安齐奥抽调最具战斗力的第26装甲师前来增援。

  5月13日,盟军终于攻占了“古斯塔夫”防线的核心要点——卡西诺峰,德军开始全线后退。盟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的七号公里推进。凯塞林决定不惜代价阻止正面盟军与安齐奥盟军会合,因此投入全部预备队3个师中的2个师,在经过激烈战斗后,在利里河与萨科河汇流处稳定了防御,但盟军仍保持着对德军的巨大压力。

  5月15日,英军第8集团军开始沿利里河谷进攻,眼看英军即将取得突破,凯塞林不得不投入了预备队最后1个师。在海滨地区,美军和法军以优势兵力继续发展进攻,不仅深入德军第10集团军的侧翼,而且已威胁到了防御安齐奥盟军的第14集团军后方。而凯塞林已经耗尽了所有预备队。很明显,如果安齐奥盟军再发起攻击,第14集团军就相当危险了,因为尽管双方都是5个师的建制,但盟军每个师是9个齐装满员的营,而德军每师仅6个营,人员和装备还由于连日战斗又没有及时补充,根本达不到编制数量。所以双方实际兵力几乎相差一倍,而且盟军还拥有绝对优势的技术装备和空中支援。

  5月22日凌晨,安齐奥盟军也发动了进攻,英军第1师在500门火炮支援下率先向外冲击,作为佯攻。天亮后,盟军60架飞机赶来助战,猛轰德军阵地。美军第1装甲师、第3、第45步兵师随即向奇斯泰纳尔镇猛攻,尽管奇斯泰纳尔镇已成为废墟,但德军仍拼死顽抗,一天的激战,德军蒙受了惨重的伤亡,也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美军仅坦克就损失100余辆,天黑前,盟军只推进到奇斯泰纳尔镇至罗马铁路沿线,进展十分缓慢。

  同一时间里,英军第8集团军的攻击也未取得大的进展。倒是美军第5集团军所属的第11军越过了加里利亚诺河,前锋直指特拉切纳城,法军也开始向利里河和萨科河推进,上述两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德军两个集团军,迫使凯塞林调整部署,将部队后撤至从西海岸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横贯意大利半岛的“恺撒”防线。德军第10集团军以坚强部队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后撤,与已经部署在“恺撒”防线的第14集团军会合。

  南线盟军乘势推进,5月24日美军第5集团军攻占了距奇斯泰纳尔镇仅50公里的特拉切纳城,法军也正在翻越莱皮尼山,向阿尔班山区前进。

  安齐奥的盟军也在一步步向外突进,美3师终于推进到了奇斯泰纳尔镇近郊,美第1装甲师的坦克穿过已是一片废墟的奇斯泰纳尔镇,驶上了镇北面的七号公路,而美加特别勤务大队也控制了镇南部的安齐奥至阿尔巴诺的海滨公路,这两条公路尤其是七号公路是德军第10集团军后撤的必经之路,对于处境异常危急的第10集团军而言是至观重要的退路,美军第1装甲师切断了七号公路,就切断了德军第10集团军与第14集团军的联系,也就是切断了第10集团军的生路。

  5月26日,北上的美军第5集团军第11军先头部队与安齐奥第6军的先头部队在海滨公路胜利会师。此时,盟军几乎已经完成了对德军第14集团军正面的突破,而且对德军第10集团军也形成了合围,完全可以围歼这两个集团军,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美军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却命令第6军军长特拉斯科特率主力直取罗马,仅以美3师和美加特别勤务大队夺取瓦尔蒙托内封闭六号公路,特拉斯科特接到这命令也是大吃一惊,因为他明白这样就会使全歼德军两个集团军的计划,在即将实现时功亏一篑!但军令如山,他只好照办。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和英国首相丘吉尔都对这一命令表示强烈反对,但克拉克对这些都置之不理,仍坚持命令第6军主力沿七号公路攻占罗马。

  而德军统帅部却将战略预备队精锐的“戈林”装甲师调给凯塞林,第14集团军得到这一生力军的加强后,先是阻止了盟军对“恺撒”防线的进攻,但盟军拥有兵力和技术装备上的绝对优势,突破“恺撒”防线是迟早的,因此凯塞林决定果断放弃“恺撒”防线主动后撤。

  5月30日,美军第36师突破了“恺撒”防线,而法军也从阿尔班山区以西威胁着德军的侧翼,只要美第6军扼守住六号公路,就可全歼德军两个集团军,但由于克拉克的愚蠢命令,使几乎成为瓮中之鳖的德军得以突破美3师的阻击,扬长而去。

  而美第6军对罗马的进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德军后卫部队一直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不断进行迟滞作战,第6军不得不一路粉碎德军的顽抗,夺路前进,推进十分缓慢。

  6月2日,凯塞林不愿背上破坏罗马这座欧洲名城的罪名,命令德军撤出罗马,并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在撤出罗马时,没有破坏城市设施,甚至连台伯河上桥梁都未破坏,保全了这座历史名城。

  6月4日,克拉克率领美军第6军进入罗马,受到了罗马人民的热烈欢迎。

  但德军两个集团军残部却退至从圣马力诺到卡拉拉一线的“哥特”防线,继续作战。

  战争结束后很多年,亚历山大仍对此耿耿于怀,在回忆录里他这样说:“我一直向克拉克将军保证,一定让他的部队占领罗马。我只能这样认为,他的这一决定与其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还不如说是受到沽名钓誉的动机所支配的!”

  安齐奥战役,盟军伤亡伤亡约4万人,德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约1万。盟军终于突破了德军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并攻占了意大利首都罗马,为全歼意大利境内的德军,解放全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六)

  安齐奥战役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苦战,盟军终于突破了德军苦心经营的“古斯塔夫”防线,并占领了罗马,基本实现了战役企图。但在战役初期,盟军一度险些被德军赶下海,几乎到了失败的边缘,加上整个战役时间拖沓之久,人员伤亡之重,物资消耗之巨,可以说盟军的胜利毫无值得夸耀之处。

  很多军事战略家和军事历史学家都认为发动这样一场有限登陆战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安齐奥战役最坚决的倡议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出发点是不愿在诺曼底战役准备期间近半年之久的时间里,盟军在地中海战区拥有重兵却无所作为,他希望通过组织这样一场登陆战,来吸引德军注意力,牵制分散德军在法国的兵力,为诺曼底战役创造有利条件。实际上,对于决定战争进程的战略行动——开辟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投入的兵力、物力,几乎是倾尽所有,在这样情况下,对于安齐奥登陆,盟军不可能投入足够的兵力兵器,就连登陆船只都是千方百计才挤出来的,因此安齐奥登陆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了,不过,也正是由于德军认为盟军是无力同时组织两次登陆的,所以对安齐奥登陆毫无防范,盟军在登陆初期确实取得了极大的突然性,以非常微小的伤亡一举奏效。

  但是在登陆最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后,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以及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对登陆作战的前途悲观沮丧,呆板地坚持只要意大利南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没有取得进展就不向纵深推进的原则,部队在安齐奥登陆成功之后整整两天在海滩上裹足不前!听任来之不易的大好战机白白流失,坐视德军预备队源源赶来,将一场出敌不意的奇袭战,变成了步步推进的阵地战。卢卡斯这一指挥被很多军事权威认为是安齐奥盟军初期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最负盛名的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历史家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却认为卢卡斯没有及时利用德军防御薄弱的大好时机向纵深推进,不是坐失良机,反而是令盟军“趋福避祸”,因为盟军登陆部队仅2个师,区区3.6万人,如果留下一部分固守滩头阵地,主力向纵深推进,以德军的反应和部队机动速度,极有可能会在纵深遭到德军优势后续部队的合围,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而且盟军推进的越深远,遭到的危险也就越大,平心而论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几乎所有军事历史家公认的是盟军的海军在战役中的表现,可谓完美无缺,登陆时换乘、抢滩均颇具章法;在岸上部队处境危急之时,海军的舰炮支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舰炮火力成为盟军赖以坚持安齐奥最牢固的支柱;战役中后期,海军在海滩不断遭受德军炮火轰击,又只有吞吐量很小的港口和平坦的海滩可共利用的极其不利情况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把4个师约7万人和50万吨各种物资运上岸,保障了战役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盟军海军已经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通过历次登陆战,从混乱不堪,毫无章法到秩序井然,从“菜鸟”逐步成长为“老手”,战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飞跃性的进步,在这些登陆战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都成为诺曼底登陆最宝贵的财富,为诺曼底战役的辉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军方面,其迅捷的反应,快速的机动,无疑是极具特色的,这也是险些置盟军于死地的最重要原因,从中反映出凯塞林元帅出色的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德军在盟军登陆时,部署在安齐奥地区仅1个工兵营,但在数小时之后,就不断有部队陆续抵达,并迅速控制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阿尔班山和公路,将盟军困在狭小的滩头阵地,要知道,在盟军优势航空兵力的空中封锁下,德军这样的反应速度、部队机动、开进道路的保障以及后勤补给,不能不令人叹服!

  由此,盟军不由联想到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德军在法国驻军的战斗力、机动力和通信能力都远远强于在意大利的驻军,而且法国的公路铁路情况也要比意大利的好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想象,诺曼底登陆将会遭到怎样的情况,——盟军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周密细致,甚至不惜代价进行诺曼底登陆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保障了诺曼底战役胜利。毫不夸张的说,安齐奥登陆暴露了德军的底牌,使盟军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组织实施精心策划的战略欺骗,为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安齐奥是诺曼底的开路先锋,最终使诺曼底登陆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安齐奥的意义就在于此,正是那些在安齐奥海滩浴血苦战的将士,他们的生命和鲜血,铺就了诺曼底的胜利之路。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