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27超机动性的神话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wyw 于 January 16, 2003 00:12:58:

这个神话最大的证据就是苏式系列飞机能做眼镜蛇机动,也就是说能达到超过90度的仰角而不失速,而在一些刊物上看到的美国的战斗机的仰角似乎只有几十度,像F18就只能飞到60度左右,据说连F22也飞不到90度,于是很多文章上谈到F22时甚至说它只能达到SU-27改进型的机动能力,我怀疑他们可能以为这样说已经是很给美国飞机面子了。

其实这种看法主要是由于对航空技术的不了解。

一架飞机的机动性包括常规机动性和非常规机动性,常规机动性主要是指飞机的推重比、翼载、转弯速度等,非常规机动包括过失速机动和直接力控制的非常规机动,过失速机动就是将飞机的仰角远远超过其失速仰角,在速度非常小的情况下(注意这一点)迅速改变飞机速度矢量的方向和机头指向。SU27在做眼镜蛇动作的时候要在低空,速度400公里/小时以下平飞进入,改为手动操作,做十几个操作动作,将飞机拉至110-130度攻角,3-4秒后松杆使飞机恢复平飞,此时飞机速度降至100-120公里/小时。 很明显这个动作没有太多使用价值,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能量损耗如此之大在现代多机空战中接近一种自杀行为。


从八十年带起,美国开发出X29前掠翼飞机,X31高机动验证机,在F16上加装腹鳍,在F18装三轴矢量喷管,在F-15SMTD装二维矢量喷管等各种项目进行各种机动性既短距起降性能的实验,比如美国X31的过失速机动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看两个典型动作,

A.拉杆使飞机成70度仰角,然后做翻转150度的航向的失速筋斗,然后再绕其速度矢量做150度外切横滚,

B.先拉杆成70度仰角,再以50度仰角作左转弯完成150度的转向。 C。拉杆以3G过载15-17度仰角至倒飞,在此状态下使飞机以70度仰角左传180度,然后再次90度转向。

我想从这些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可以称为过失速机动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飞机超过失速仰角,二,飞机还能绕纵轴、立轴和横轴转动,而SU27只是跨入了过失速领域,它的那个大仰角飞行即非原设计,也是不可控的,它不具有比如像F22那样在60度仰角依旧可以进行30度/秒的滚转等动作的能力,只有具有了这种能力才可以将机头快速指向任意方向,因而事实上SU27并不具备真正的过失速机动能力,其在机动性能方面相对于F15等其他第三代飞机,虽然有些地方好一点,但并无本质提高,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较新的F/A18EF、三代半的阵风等。所以其实SU27在西方并未引起很多网友想像中的那种惊讶或恐慌。其在一些国际战机销售竞争中落败并非主要是因为所谓政治原因。

在西方的飞机测评中一般也并不把SU27作为主要对手,因为它的电子系统落后很多,总体属七十年代水平,其座舱显示设备还为复杂的机械式仪表,SU35才是西方认真研究的对手。但即使是SU35或装上了矢量发动机的SU37也并不特别可怕,因为在现代空战中能翻个跟头并不能代表什么,你必须能把你的机头指向你想攻击的方向才行。

战斗机的机动性到了七十年代F15F16这一代已经接近极限,最强健的人体也只能承受9G的过载,因而战机也只能是9G,而近距空空导弹则已经远远超越了三十年前的水平,其追踪能力、大过载能力、阔大的必杀区域再配合上头盔瞄准具,使得当代近距空战变得凶险无比。

说到这里顺便澄清一点,现代战机不可能说如果一种的机动性能超过另一种,那对打起来就能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他们之间有一个交换比,性能好一些就能占多一些便宜而已,二战时期飞虎队的P40的机动性比不上零式,但飞虎队员采用高速突入,打了就走,避免缠斗的方式照样压倒了日军。

二战至越战时期之所以讲究机动性,是因为战机必须绕到敌机后面才能用机炮或不太可靠的第一代空空导弹攻击。八十年代以来之所以讲求超机动性是因为导弹具有了迎头攻击的能力,战机如果具有快速调整自己机头指向的能力就可以抓住宝贵的第一次攻击机会,AIM-9L这一代导弹在马岛战争中确实被证明是可怕的杀手。但随着新一代航电设备及导弹的服役, 根据当代各空军强国做的各种模拟的结果来看,先进战机在近距格斗中的损失交换比是没有太大优势的,或者说这种优势是空军强国所不愿接受的。其实这些现代航电设备、AIM9X、头盔瞄准等装备我们就算装在歼7上去和SU27格斗,也不会输的太多。有人驾驶的战机在近距空战中太危险了,已经成了各国都不愿进入的区域。所以新一代战机的远距空战能力都得到加强,以争取在视距外解决对手。
我认为美国的F22才是对这一挑战的最佳应对,其隐身性能、超音速机动和巡航性能使它可以决定接战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在超视距第一次打击中解决对手而避开凶险的近距格斗。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