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装甲兵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meerwald 于 January 16, 2003 22:30:08:

环视全球,装甲部队在当今世界各国的陆军中无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解放军近年来也相当重视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的建设。为此,我们把装甲兵做为“解放军轶事”系列的第一个话题,在此奉献给各位。

从缴获坦克到苏式装备

地面部队机械化式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大多数国家陆军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坦克兵团与纳粹德国装甲集群的数场大决战至今仍然是许多军事教材中的经典战例。冷战中,苏联陆军又挟二战余威,几个重型制造厂开足马力生产出数以万计的坦克和装甲车。其陆军兵力在最高峰时曾达到80个坦克师和170个全机械化的摩托化步兵师,实力令人咂舌。在大洋彼岸,美国陆军也不甘落后,尽管在装甲兵数量比不上苏军,但后来居上,不但设计出像M1A1、M2、M113这样优秀的坦克和装甲车,还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显露身手,令世人刮目相看。
按常理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初即以陆军起家,建国后又常年奉行“大陆军主义”,其装甲兵实力自然应当不俗。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中共成立武装力量的最初年代,轻装步兵一直占据着最主体的地位。不要说装甲部队、就连炮兵数量也少得可怜。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中共派遣林彪麾下的主力部队和大批干部前往东北接收日占区。其中就特别强调了要注意收集遗弃的飞机、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就是依靠这些拣来的破烂,解放军组建起自己的第一支装甲部队:东北坦克大队。此后,解放军其它各野战军也相继组建了坦克部队,在辽沈、淮海、平津、进军大西南等重大战役中都有出现,但毕竟实力太弱,除了参加一些局部的小规模战斗之外,没有能够对战役的整体进程构成什么影响。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受阅的解放军官兵驾驶着数一百多辆缴获的坦克和装甲汽车威风凛凛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中共领导人的检阅。这并非战斗性质的“光荣历史”却成为日后解放军装甲兵屈指可数的辉煌时刻之一。建国初期的解放军装甲兵有两个战车师又两个战车团,总员额12,697人。共有坦克375辆(大多是日本的97式,和美国M3,还有67辆美制“水牛”式水陆坦克),轮式装甲车(实际上是带装甲的汽车)272辆,工程车、汽车591辆。后来又在上海和青岛修复了175辆“水牛”式水陆坦克。
五十年代,解放军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1950年9月,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自此,装甲兵正式做为一个独立兵种出现在解放军陆军的序列中。与此同时,解放军开始接受苏联的武器装备,首先从苏联进口了10个坦克团,大约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T-34,斯大林II式,SU-122)。后来在战争期间又从苏联进口了47个坦克自行火炮团、5个自行火炮营和1个机械化师的武器装备,至1955年4月,解放军共装备苏制坦克和自行火炮3,030辆,除水陆坦克外,以前的老旧杂式坦克和装甲车基本从战斗部队中被替换,改为训练用。
在苏联帮助下,到1956年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出T-34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大部件。但中国的目标更高,1955年在包头建立起内蒙古第一机械厂(简称“包一机”,保密代号617厂),开始仿制苏联当时最先进的T-54A坦克。1955年中国从苏联进口15辆T-54A作为原型车,到1959年已生产出33辆59式坦克,并参加了10月1日的国庆十周年阅兵式。此时,解放军的装甲军力已经雄踞亚洲,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日本军队最强盛时的水平,但可惜的是,如此精锐之师却始终“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论是在朝鲜战争中,还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中,都没有能看到解放军装甲兵大规模地参战。
六十年代起,解放军开始用国产坦克装甲车辆来替代苏式装备,换下的苏式装备用于装备新组建起来的边防守备部队师属或要塞区属坦克自行火炮团。但换装速度很满。除了“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之外,六七十年代中共无节制的大量援外也是原因之一。到1970年国产的59式坦克已装备2000多辆,首次超过了T-34的数量,但编制规模的扩大使很多部队缺编严重,有三分之一的坦克团只有40-50辆坦克,全军缺编坦克2200多辆。七十年代除广州、成都、福州、昆明、乌鲁木齐军区仅辖有军区独立坦克团外,其余的军区都组建了独立的坦克师编制。1975年后各独立坦克团编入陆军的步兵军。每坦克师编制266辆中型坦克(国产59式),另有20-30辆轻型坦克(国产62式),摩步师属坦克团有80辆中型坦克。
从1982年起,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的部分坦克师编入摩托化军编制。1985年后,各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全部编入合成集团军编制。解放军每个坦克排下辖3辆坦克,坦克连编10辆(包括1辆连长车),坦克营编31辆(包括1辆营长车),坦克团编93辆,团部还装备有装甲指挥车。一个解放军的坦克师编有290辆坦克,团级以下的编制与苏军类似,但一个师的坦克总数比苏军少30-40辆。

庞大而缺乏均衡的兵力结构


到1980年,解放军装备的坦克总数已经高达10,000多辆,居世界第三位,但因为长期忽视装甲车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极不合理的结构。世界各国都早已从历次战争中认识到:没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工程支援车辆等装备形成的诸兵种配合,仅凭坦克单独已经不能取得现代化战场的优势。当时解放军陆军总兵力大约200多万,却仅装备了2,000多辆装甲车(同时期美国陆军只有100万人,却装备了30,000多辆各型装甲车);自行火炮更少:70式122毫米简易自行榴弹炮才生产了200辆,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装备数量也相当少;工程抢救车只有700多辆;步兵战车还停留在设计图纸上,部队的合成化程度太低。事实上,当时解放军基本上还只是把坦克做为支援徒步步兵作战的“活动火炮”,主要的步坦协同战术还停留在二战时期苏军采用的坦克搭载步兵方式。根据军内专家的评价,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解放军陆军机械化程度才刚刚达到二战后期苏德战场的水平!
中国曾经于五十年代从前苏联进口了不少SU-76,SU-100,SU-122,SU-152自行火炮和斯大林II型重型坦克(装122毫米炮),后两种自行火炮可以作为间接支援力量。六十年代解放军装甲兵按种类编成中型坦克团、重型坦克团、自行火炮团。1969年后装甲兵编制改革,自行火炮团缩编为坦克师属炮兵团的自行火炮营。进入八十年代,苏式坦克和自行火炮相继退役,国产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和122毫米的简易自行榴弹炮、130毫米19管履带式自行火箭炮才逐渐入役成军。
九十年代中后期,解放军终于下决心加速陆军的机械化进程。1998年以后装甲兵进行了新的编制,把各坦克师逐步改造为装甲师,增加并扩编师属高炮营为师属防空团,加强了自行高射炮和自行弹炮合一系统武器。并且在团一级实行了合成编制,加入了自行炮兵,装甲步兵等,战力有了大幅提高。此外,一些精锐的摩托化步兵师也开始向机械化步兵师转换。
八十年代前解放军的坦克师实行南北甲乙两种编制。目前解放军的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已经实行了六团制。装甲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团,1个装甲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防空团,师部,以及直辖侦察营,防化营,反坦克(导弹)营,修理营,运输营等。装甲团编制团部,3个坦克营,一个装甲步兵营,1个炮兵,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装甲步兵团标准编制为3个装甲步兵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或连,还有几个直属连。
机械化步兵师的标准编制是3个装甲步兵团,1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高炮团,师部,直辖的几个营。基本上装甲部队是以坦克营,装甲步兵营为最小作战单元(没有合成)。
装甲步兵的车辆装备是装甲输送车和86式步兵战车,以及92式6×6轮式战车,特别是近年解放军第38集团军的第112师,第115师、第116师都换装了86式步兵战车,预计今后主要的机械化师和装甲师都要换装。
目前解放军的装甲部队包括:11个装甲师、10-15个机械化步兵师、各集团军的直属装甲旅、部分摩托化步兵师下属的装甲(坦克)团等。其中11个装甲师的部署为:装甲1师(隶属于第24集团军)、装甲2师(隶属于第12集团军)、装甲3师(隶属于第39集团军)、装甲4师(隶属于第21集团军)、装甲5师(隶属于第40集团军)、装甲6师(隶属于第38集团军)、装甲7师(隶属于第65集团军)、装甲8师(隶属于第26集团军)、装甲10师(隶属于第1集团军)、装甲11师(隶属于第20集团军)。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