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西亚—两伊战争灾难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新网评论 于 June 05, 2003 16:55:28:

最近几天,在美国下决心促使萨达姆下台的关口,全球各地上千万人举行了反战示威。一些妇女为了引起世人的注意,甚至不惜裸露在冰天雪地里示威。另一些人则充满正义感和自豪感地表示,他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世界和平。与此同时,萨达姆说到:“我不会离开伊拉克,我也不会离开热爱和平的伊拉克人民。但如果美国要把战争强加于人,我们不怕。我们相信美国人民不会是我们的敌人,但全体伊拉克人要为和平、自由和独立而战,不获胜利,誓不罢休。”

在独裁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就是人民的意志。“热爱和平的伊拉克人民”意味者独裁者本人热爱和平。但事实是否如此呢?回忆一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两伊战争,就会有清楚的答案。

1980年 9月22日拂晓,大雾弥漫着长达1100公里的两伊边境线,昔日疏密不绝的枪声沉寂了,浓密的雾气好似战斗停止的浓烟,这不正常的沉寂似乎预示着一场大的浩劫即将来临。萨达姆下达了对伊朗的军事目标发动“毁灭性的打击”的命令,他决定仿效当年希特勒对苏联作战的“巴巴罗萨”计划式的闪电行动,以最具优势的空中力量在第一天就将伊朗的空军基本打垮,中午,伊拉克八十多架以米格—23轰炸机为主的作战飞机群向伊朗境内扑去,对伊朗的十五个城市和七个空军基地及雷达站实施突然空袭,战争就在飞机的轰鸣和炸弹的爆炸声中全线拉开了。遭到空袭的主要机场和空军基地有:德黑兰郊外的梅拉巴德国际机场的空军基地、布什尔空军基地、设拉子空军基地和大不里土、迪兹富勒、恰赫洛希、沙鲁希、哈米德、哈迪米、阿瓦士、驻克尔曼沙赫部队司令部的各个机场以及炼油中心阿巴丹等地的石油设施。

然而,这次空袭却未达到萨达姆预期的效果,在梅拉巴德空军基地依然整齐地排列着伊朗空军的“鬼怪”式飞机。空军司令部的无能加之飞行员缺乏实战经验,伊拉克未采取反复空袭来将战略效果扩大。各国军事家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拥有 4万空军,各种飞机1048架,轰炸机中队 2个,攻击中队22个,截击机中队17个的伊拉克为达到最有效的攻击却仅出动了不足百架飞机。萨达姆没有能在第一天把对方的空军基地毁掉。

相反的是,当天下午伊朗陆海空三军一齐出动进行反击,“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两个空军基地,击落伊拉克飞机6架,击沉导弹炮艇4艘。

9 月23日凌晨三点左右,在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的第三号通报下,地面部队六个师兵分四路强行渡过卡伦河攻入伊朗境内。由伊拉克的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的一个机械化师从北路沿克尔曼沙赫—哈马丹公路一线挺进,攻击通往德黑兰的边境要塞——席林堡。共和国卫队的另五个装备精良的装甲师和机械化师担负着主攻任务,从两个方向攻击重镇胡泽斯坦,一路从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越过阿拉伯河大桥,向霍拉姆沙赫尔进击;另一路袭取处于阿瓦士公路上的阿胡,以将作战区域内的公路要线控制在手中。另外,还有一个师沿阿马拉公路突击胡泽斯坦的军事基地苏桑吉尔德和阿瓦士,另一个支援该师行动的师将目标放在随时会在扎罗斯山口出现的从克尔曼沙赫和德黑兰调来的伊朗援军。第六师驻守在巴士拉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经霍拉姆沙赫尔向阿巴丹推进。经萨达姆亲自精心策划的战术果然取得了出奇不意的效果,步兵在重型装甲车的开路和炮火的支援下快速地实施进攻,密集的炮火飞向伊朗的油库、储油罐和输油管,浓烟滚滚,将伊朗的天空烧得通红,似乎地狱之火在灼烧着这块伊斯兰的土地。

伊朗在仓促之下应战,一方面全线拼死抵抗,一方面空军首先出动 20架 F—4和F—5战斗机,对伊拉克后方首都巴格达、工业重镇巴士拉以及基尔库克油田地区实施轰炸;紧接着伊朗空军又出动140架飞机,飞临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及 15个军事基地和一些石油设施的上空。虽然伊朗拼命抵抗,伊拉克军队仍然攻势如潮,使得一些政治家、军事分析家、记者认为伊拉克将会在几星期内摧毁伊朗赢得战争。

然而,战争最终打了八年,其间多次发生一次战斗即死伤上万的大战。伊朗于1982年 3月发动的反攻中,打着为“圣战”而献身的旗帜、由正规军、民兵、革命卫队、毛拉和少年人组成的奇特的十万伊朗部队,在迪兹富勒舒什地区发起了总攻。毛拉和少年人冲在最前沿,狂热的宗教意识似乎忘却了他们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思维有生命的人,不顾死活地扑向雷区。让人胆寒的人海战术使伊拉克的防线和斗志崩溃了。同样的人海战术在整个战线上滚动开来,2个月下来,在5月24日,伊朗收复了失陷一年多的霍拉姆沙赫尔,基本上将伊拉克赶出了西南部的产油省,只余下有争议的边界城镇卡西西林、吉兰、梅赫兰等地尚在伊拉克手中,胜利由四万多人的血肉铺就。

在相互空袭中,320 万人的巴格达一到夜晚一片黑暗,几乎整个巴格达都成了一座空城,居民们惊恐的奔向郊外。那些不得不因空袭而停工的工地,残缺地立在市区,使巴格达城显得更加惨淡;而在伊朗的德黑兰,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布列在市区。许多人四下奔寻着自己的亲友,一声声凄惨的呼声从四周汇集在德黑兰的夜空中。一位头罩面纱的年轻妇女呆滞地坐在地上,她的侄儿、哥哥和十五岁的儿子全战死在霍拉姆沙赫尔的战斗中,莫大的悲怆使她无法流出眼泪。在阿巴丹,各个医院的病房和过道上摆满了病床,整个医院沉浸在一片痛苦的呻呤声中……

在经过许多纯粹是相互屠杀的大战后,1988年 7月20日,联合国通过的要求两伊实现停火的五百九十八号决议发布一周年之际,霍梅尼发表文告:无条件地接受五百九十八号决议,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了。

在这场演绎了八年没有胜者的灾难中,双方死亡约60多万人,伤95万人,伤亡总数相当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总和的12倍;双方共损失飞机400余架,坦克3500辆,火炮2700门,舰艇 31艘,双方被袭击的船只近500艘;由战争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经济损失的5倍。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持久和最残忍的地区冲突。遭受轰炸地区的灾民多达300多万。仅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有 20万妇女失去丈夫。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以外的几乎各式现代化武器,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化学武器。德黑兰在八年战争中,更遭到了133枚导弹的攻击。

1988年初夏,伊拉克在战场上开始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到处施放“化弹”,毒烟弥漫,天空都变了颜色,无数士兵中毒后失明、聋哑,就连死状也让人惨不忍睹。火焰喷射器则将人燃成了一团蜷曲的焦灰。伊朗在八年战争中死亡达40万人。失去亲人的家庭比比皆是,大街小巷挂着许许多多在前线阵亡的官兵的照片。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有些地方鲜有完整的家庭,一家失去几个亲人的屡见不鲜。政府向殉难家属实施了一种抚恤办法:“战死一名官兵,发给其家属一辆小汽车。”街上穿着丧服而面无表情的妇女驾着用自己的丈夫或儿子的生命换来的车,这种车不时会出现好几辆。

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遭到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竟不及战争前的1%。战争使得伊拉克债台高筑。据西方观察家估计外债约800—1000亿美元之间,资金的缺乏使国家财政和国民生活均处于艰难状态。一向缺少劳动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率达每年40%。

由萨达姆发动的两伊战争给伊拉克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其受创之深,即使十年二十年时间也未必能完全恢复过来。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纯粹出于这名独裁者的奇思异想,伊拉克的又一场对外战争开始了……

今天,在美国下决心促使萨达姆下台的关键时候,全球各地上千万人举行了反战示威。这其中,除了一些政客无法公之于众的各种目的外,许多人是在正义感的驱使下真诚地希望和平。但问题是,逃避问题不等于解决问题,不过是将问题留给了将来。人们今天的不负责任,只会使未来的人们付出代价,而那时,今天在反战示威中所感觉到的那些正义感和优越感早就在历史的尘封中被遗忘了。


2003.2.16.新网评论.

注:有关两伊战争的资料均来自“血沃西亚—两伊战争灾难”。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