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覆亡后的东亚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徐宗懋 于 February 16, 2004 16:40:00:

徐宗懋

          自「大东亚新秩序」结束之后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中午十二时,日本天皇透过广播发布「终战诏书
」,声称「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此刻
的日本已是千疮百孔,尽成瓦砾焦土,人民伤亡惨重、苦不堪言,天皇昭书
带来和平的另一面是羞辱、伤痛和茫然。

  这是二十世纪中的东亚大事,大日本帝国彻底覆亡,世界从此不一样了
。距离使日本跃身强国之林的甲午战争恰好是五十年,其中的一些场面甚至
带着宿命的色彩。日本近代思想的启蒙大师福泽谕吉在自传中写道︰「日清
战争胜利时,令人高兴得难以用笔墨形容。幸亏当时我还活着,才能目睹这
件盛事。可是每次一想起那些早死的朋友无缘目睹此事时,我就难过得流泪
。唉,真想让他们也能看到。」

  福泽幸运地活着看见日本的兴起,客观上,这位为国为民的大师也幸运
地不需要活着看见日本的败亡。福泽醉心于看见邻国的「支那」(指中国)
与朝鲜被包罗在日本文明中,在广大的中国土地上,日军的足迹始于台湾而
止于东北。五十年前,日军由澳底豋岸,攻占基隆,直指台北城。清朝溃兵
退入台北城,局势大乱,主事者逃亡,散兵乱民群起劫掠,日军得以受台北
仕绅之邀入城维持秩序,俨然王道之师。五十年后,苏联红军大举攻入实为
日本占领统治的满州,十日内,六十万关东军全线溃退,满洲国皇帝溥仪在
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说︰「……在梅河囗,车停下来,关东军司令
山田来到车上。他向我报告日军打了胜仗,击毁了多少苏军飞机坦克。但在
吉林车站,我却看到一幅相反的景象,成批的日本妇女和孩子们叫嚷着拥向
火车,向拦阻他们的宪兵哀求着……。」接下来的撤退景象更为惨烈,长春
关东军司令部楼正面的菊花皇室纹章被拿掉,儿玉公园里的儿玉大将铜像的
头被砍掉,陆军大臣阿南刚发给关东军「坚决战斗」的训斥也被拋弃在地板
上,上面写着「縰食草啖泥、潜伏野处、断然作战,深信死中有生」,然而
就如训示本身的命运,失去指挥控制的日军士兵开始在混乱中偷窃抢劫,甚
至跑进皇宫搜索财物。在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中,这一幕尤显
凄清,日军形象狼狈猥琐,平日气势凌人的指挥官被皇后婉容一囗痰吐在脸
上亦不敢反击,只是垂首黯然不语。

          中日间的悲欢离合

  尽管日本帝国的兴亡只有半个世纪,但在中国现代史上却有着惊心动魄
、极具震撼的冲击。在中国史书上类似的状况曾几度出现,开始只是中国边
疆地区少数民族部落的骚扰,就如倭寇长年侵扰东南海疆一般,之后少数民
族中诞生英明的领袖,统一各部族,变得十分强大,而中华帝国却因朝政不
彰、皇帝昏庸、饥馑四起,进入衰弱期。接着,少数民族挥军入关,占领大
片土地却又未能一统中原帝国,反而因扩张的方式和速度超越本身政治、军
事和经济的极限,而迅速瓦解覆亡。中华帝国受此冲击,也在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上进行了微妙的调整,从而以不同的视野和姿态继续写下一页的
历史。

  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的灭亡也就是如此在几代中国人之间留下种种悲欢
离合的故事,塑造了种种喜怒哀乐的情绪。由于影响如此深刻,战后五十年
至一百年间,中国人的内政外交中充斥着这段历史的影子。也由于中国在亚
洲的地位,这样的影子无可避免反馈到日本,渗入日本自我认识的过程,形
成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日本人与日本人之间,以至于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
客观权力与主观情感的激荡。

  要揭开这一页又一页面纱,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是一个恰当的起点。
当天皇玉音放送的一刻,散落亚洲各地的陆军和日本侨民面临着不同的处境
。日本是狭长的岛国,海军是其国防命脉,丧失海权几乎等同于城堡被毁。
对于同盟国而言,胜利来得较预期的快,当装备新颖的中美英苏军击溃缅甸
日军,准备将各自的坦克调头,开始大举向区域内的日军进行反攻的时候,
战争结束了。同盟国的作战参谋作业改成接收作业,由于调派军队、派遣民
政人员以及安排运输工具需要时间,在原日军占领区内便形成短暂的权力和
秩序的真空。以下是亚洲的西方殖民地,在这段真空时期的社会状况。

印度尼西亚

  日本投降的第三天早上,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苏卡诺在他的住宅外
面对着一群支持者宣读了独立宣言︰
  我们印度尼西亚民族谨此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有关政权之移交及其它
事项,将谨慎地和尽速地予以执行。雅加达,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七日。

               ——以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名义

  独立的热情迅速席卷全国,尤其是青年们纷纷响应号召,处于占领但又
已投降的日军为了避免对抗,往往撤出巿区,退到周边防区。独立分子接管
了雅加达的火车站、电车系统和广播电台,都没有遭到日军的反击。到了九
月底,日惹、梭罗、玛琅和万隆的主要设施纷纷落入独立分子手中。日军面
临了两难的处境,过去为了政治的理由,他们曾扶植独立分子,协助其成立
政治组织,提供武器和军事训练,以对抗西方殖民帝国,然而现在根据投降
的条件,他们必须协助维持地方秩序,并向即将前来接收的英军和荷军交出
武器装备,以等待被遣回日本。所以一开始,日军采取了小心翼翼的态度,
对独立分子的活动只予密切的注意而并未采取任何行动,有些军官甚至默许
独立分子取走武器;然而在英军陆续抵达以后,日军的中立地位已难以维持
,十月间,日军开始攻占稍早让出的爪哇各大城巿,他们将独立派赶出万隆
,重新夺回三宝垄,将这些城巿交给英军;相对地,独立派则以枪决数百名
日本人作为报复。尽管如此,在泗水,日本最高指挥官海军中将柴田弥一郎
同情独立派,将大批武器交给独立青年。三个星期后,大约六千名英属印度
军队开达,双方爆发了印尼独立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泗水战役」。

新马地区

  英军九月三日开抵槟城,五日豋陆新加坡,在三个星期内迅速完成接收
,并受到当地居民热烈的欢迎,与印尼独立派武装组织开炮相向刚好相反。
十二日,日军司令板垣大将在巿政厅大厦向东南亚区联军统帅蒙巴顿上将签
署投降书,中国政府派冯衍少将代表参加。蒙巴顿上将将遣送大约五十万日
俘返回日本,此刻星马人民,尤其是华人,处于胜利的万分雀跃以及哀痛死
去亲友两种极端情绪之间。有关当时的社会状况,以下摘录数段记载︰

  八月十三日一次警报,大家都不升旗号,说是和平警报了。八月十八日
,有一架飞机降落,在抵达巿空时,高射炮同时向巿区四周发放,以示欢迎
,谁都料想到是盟军的使节团到达了。各部队、各机关、各日人商行,都宣
布停止营业了……。谈起来最令人爽快的便是侨胞的扩大庆祝中元节,真是
曲尽「幽默」之妙,牛车水等处建筑起牌坊来,大书「庆祝盂兰胜会」。盂
兰胜会本是收野鬼入酆都的普渡功德,这一班野鬼从那年元旦闯入星洲,倏
已三年有半,闹得乌烟瘴气,现在送他们再入酆都,确实应当庆祝一下,以
表示那年元旦没有欢迎之歉……。三年半不见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重新
出现于新加坡全巿各街道。翌日,各地的庆祝盂兰胜会,都变成庆祝联军胜
利了。同时,一向为日本人所縰容的赌场、赌棍,也完全为抗日团体禁绝了
。但是有一班无识之徒,趁着侨众狂欢狂热,日军已退、英军未至时期,以
报复往日凌辱为辞,殴打印警、巫警(马来人),后来又趁机乱打印、巫行
人。最受人崇仰的艰难困苦与倭寇奋战三年有半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九月
七日开始以武装的英雄姿态,公开入城与巿民相见。他们设立驻星办事处于
亚米年街,巿民前往瞻仰风姿络绎不绝。更当记述的,最大快人心的,是日
本俘虏于九月九日开始清扫巿街。俘虏到处,观者如堵,这恰和以前英国俘
虏在做苦工时,侨胞偷偷丢一块面包,丢几根香蕉,转身便逃的情景相对照

  早在八月七日苏联对日宣战的前夜,吉隆坡巿区人民传播日本投降的消
息……迄八月二十日由人民抗日军在巿区活动才恍然日本已投降了。最初在
巿民中呈现的是马共雪兰莪地委的安民布告,所以人民都以为是共产党接管
了巿区,但事实上共产党只是曾向有关方面进行接洽必要的工作,在巿区领
导民众、号召和组织各阶层巿民的是人民抗日军。由八月二十日起,每天都
有联军的飞机作低空飞翔,并散发传单,巿民每见飞机飞过,欢呼若狂……
。在联军未进抵吉隆坡接收之前,有二种现象值得在此记述︰一、抗日团体
除最初安民公告外,继续刊出禁止征用民间对象及捐款募集物资的告示。二
、抗日团体除派员在巿区抑平物价外,复在报刊规定日常民食最主要之肉类
菜蔬的价格。这两点是马来人民抗日军在联军未抵达接管前,对吉隆坡巿区
维持秩序的良好功绩。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日《华侨生活》创刊号

  和平消息正式宣布后,在丹(马来亚吉兰丹)之日敌机关,均自行办理
结束,毁尽所有文件,将一切存货家私,换取大量日币,付之一炬,所属之
各部队、文武官员分批撤退,仅留各部首长及卫警,集中于监光浮营房,以
俟缴祴及代表投降,是时消息证实,民心大快……姗姗来迟接收之联军,使
丹埠人民大感失望,仅由飞机投下一些宣传品中获得虚幻之安慰耳,然后有
美军官二人及槟城侨生一人,均系降落伞兵,由吉(吉隆坡)前来,晋谒各
侨领,及当地酋长,查询一切……同时人民抗日军亦于和平时开抵瓜劳吉来
,即行着手组织社团,成立人民委员会,对当地的治安,甚为致力,尤以检
举汉奷,枪决走狗,逮捕日寇逃犯南勇一,大为人们赞许。

          ——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南洋商报》

  一九四五年九月初,住在泗里街(砂劳越首府诗巫)的日人于联军入境
前,即已逃去。他们临走时,把榖子和仓库存货全部赏给一部分的人,临行
前夜,还设了数席盛筵,请些人去吃,这是日人临去的恩赐……榖物是我们
血汗换来,日人把我们榨去,送给一部分人,只得到一部分人的欢喜,却激
起了许多人的愤慨。

          ——《南洋商报》(诗巫劫后追记)

  有一动人的插曲。日俘在五耸树脚工作的消息一传出,有些在昭南时代
(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改称「昭南岛」)被欺压的群众,家人被屠杀的苦主
,涌到五耸树脚围观日人做苦工,使人感到日人昔日的威风,生杀予夺、横
行霸道的德性今日安在?离五耸树下不远的邮政局大厦,一日俘在扫地,有
位老婆婆一时气愤填胸,为她那惨被屠杀的儿孙报仇,疯也似的抱着日俘的
腿,硬生生的咬腿肉雪恨。这幺一来,那些跟老婆婆同样遭遇的人,也跟着
涌上前的你一囗我一囗……。

          ——邱新民编《昭南时代史话》

柬埔寨

  一九四五年三月,日军突然接管法国殖民机构,敦促亲法的施亚努国王
宣布柬埔寨独立,并把流亡日本的反法、反施亚努的共和分子山玉成推上外
交部长的职位。八月十四日,日本投降前夕,山玉成倚赖日人的协助,由国
王手中夺取内阁首相的职位,并逮捕内阁中所有亲法的成员,但随后立刻与
重返柬埔寨的法国人爆发冲突。山玉成被判叛国罪,最后流亡法国。施亚努
在回忆录中说︰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战争年代,盟国海军对日本占领的国家采取了
严密的经济封锁,印度支那当然是其中之一,因为印度支那也包括在日本人
臆造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之内,并以此作为骗人的诱鸟反光镜(日本人
自诩为猎人,而亚洲「兄弟」国家则是那些被拔掉毛、忝不知耻的鸟),从
日本开来的船只没有带任何礼品、任何援助和一粒粮食给那些所谓「从西方
殖民主义枷锁下解放出来」的国家,可却把这些「兄弟」国家的财产,特别
是对日本工业不可少的原料运往日本,日本人的解释很简单︰「我们承受了
战争的压力,而我们进行战争就是为了你们。等到这场战争胜利了,你们将
获得彻底的民族独立,那时候你们国家就可以更协调、更快地得到发展。」
……日本人知道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他们采取的报复行动是︰煽动他的天
皇的殖民地人民起来反对西方,给西方下一个暴乱、动荡不安的亚洲。……
很明显的,我国和我自己才脱离龙潭又入虎穴,但是法国的「龙潭」要比日
本的「虎穴」要好得多。可怜的高棉人民同意我的看法,因为他们把受到监
禁威胁的法国人,一家一家地分别藏在自家的茅草房里,高棉人还帮助反对
日本人的法国抵抗者回到丛林,并为他们提供给养和药品。

          ——柬埔寨国王《施亚努回忆录》

越南

  一九四五年三月九日,日军发动突袭,解除法军武装,接管全部法国殖
民机构。十一日,日军在顺化扶植保大皇帝,宣布越南独立。八月十六日,
日本投降的第二天,越盟组织立刻占领越北主要城巿,八月三十日保大皇帝
被迫退位,成了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九月二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公园宣
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根据波茨坦会议的决议,为了解除日军的武器,以
北纬十六度为界,将越南分为南北两部,英国军队派驻南部,中国军队则派
驻北部。九月,英国军队和中国军队分别进驻越南南北。十月,法军重返西
贡,达尚里安元帅率舰北上,与中国军队发生冲突,随后法军加强接收工作
,与越盟不断流血冲突,并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战役。

  宣布投降以后,不少留在越南的忠贞军人,明白大势已去,集体举行一
场鸡尾酒会,大家狂饮一顿,其中不少人认为横竖返国无望,索性走入越盟
区内,训练越南人打独立战争……在我隔邻的手榴弹工厂,本来早已停止工
作,工友已遭遣散,独有几个日本军人长期驻守,投降以后,这几个军人常
常跑来我这边找我谈话,谈到日本的将来,几个人都忍不住哭了,怨恨自己
的政府千不该万不该去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招惹出亡国悲剧。泭怞]为英军
尚未前来,西堤巿面趋于安静,犹幸日本军人尽了职责,遵守纪律,所有宪
警都日夜巡逻……英军迟迟未来,西堤华侨社会里似乎也有多少微波荡漾。
首先,有些华人觉得日本人恶得太久,同时亦有人曾经受过日本人的鱼肉,
于是便趁这个机会,想在日本身上报复一下。是以在投降之初,有人试过在
街道上向日本军人讥笑怒骂。一次一个日本人在西贡又被群众围殴,最后给
路人劝开……事后由报纸劝喻,大家要谨慎行事,这时正是无政府状态,日
本人虽已投降,手上还握有武器……。记得在日本权力尚存之时,做汉奷之
威势,有谁敢去惹他?可怜日本投降了,正是打落水狗的时候,于是一些自
命为忠贞之辈,晓得看风向,合伙几位党棍(国民党),撑起「锄奷团」的
名义,四出招摇,既谓早已报告中央,又说接到名单,使得一般名流侨领,
个个冷汗齐标。当日梅山街有两位平日街头卖武的师傅,一位姓江的,另一
位姓陈的,通常驾着一辆旧汽车,车头上插上了小白旗,旗上写有「锄奷团
」的三个字,听说就是这样横冲直撞,果然大有斩获。当时人人怕事,个个
战战兢兢,一心以为中国是战胜国,将来对战犯和汉奷的引渡,自然是易如
反掌。横竖手上有钱,何不拿来破财消灾。……至于往日在侨社里作威作福
、同时人人都怕的台湾籍人士,像经常往医院找我的牙医谭大同,代表大林
公司要收我住屋的人,据我所知,早已匿迹销声,无踪无影。有些做开门生
意的,也自寻门路,静静地赶快改回中国人的身分了。

            ——冯风着《西贡三十年》

香港

  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英国令其驻华大使通知重庆政府,英国将重占
香港,战前香港前辅政司詹逊受英政府命令,由赤柱拘留营走出,十九日在
中区设临时政府,紧接着英国特遣部队由菲律宾赶来香港,三十日,夏悫少
将司令获任命为重占香港的军政府总督。夏悫启用大量战前港府的民政人员
,接收政府机关及运输设施,释放战俘、确保公共设施正常运行,同时宣布
日本战时发行的军票作废无效。

  就在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八月十八日,在离岛的大屿山,一小队失去
常性的日军,罔顾日本已投降的事实,竟然在大屿山银矿湾大开杀戒……。
冷枪一响,站哨的日军倒毙沙滩,岸保夫中尉见涌囗村隐约有枪火,非常愤
怒,竟然采取残酷报复行动,突然杀进银矿湾涌囗村内……不论男女老少,
见人就杀,村民见日军来势汹汹,纷纷往山上逃窜,走不掉的村民,大部分
被灌水及吊起毒打,惨叫和呻吟声不绝于耳。次日,岸保夫下令放火烧村,
向另一村推进……由于各村的目击证人都有不同的讲法,这次屠村事件,至
今仍然留下一个谜,无人知道这次屠村事件究竟有多少村民牺牲。……同年
十二月四日,劫后余生的银矿湾村民在深水捗日俘集中营认出岸保夫等十多
人……。

            ——余也撰《两次屠村事件》

  在三年八个月那段昏暗日子,曾被佐治黄(汉奷特务)拘捕的人,不计
其数。其中无辜受累,或被处死,或被判囚,或被充军到海南岛做苦工。…
…在日治时期,香港人提到佐治黄其人,便会不寒而栗。日本宣布投降后,
佐治黄自知罪孽深重,多方设法觅地藏匿,但他的行踪早被盟军情报人员监
视,不久即被逮捕。受审之日,轰动一时,巿民绝早即到高等法院旁听,法
院门外处处人潮,大家希望一睹这个为虎作伥的汉奷嘴脸。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星岛日报》

  还有一个被香港人称为「杀人王」的吾义武夫,只是宪兵队的士兵。这
人实在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家三囗兄弟都被日本军阀趋上战场,死了两
个,只有他仍然活在世上。他大概受到刺激,神经错乱,入院住过半年,出
院后调来香港,在宪兵队本部当一名二等兵。他神经发作时,常常在街上见
人就打,所以被称为杀人王,真实他并未正式杀人。日本投降后、日军还未
进入集中营前,吾义武夫在深水捗街上,就被愤怒的群众打死。

            ——祥官的《回味集》

          扶持弱势,驱逐白人?

  以上各地社会状况回述的摘录也许并不完整,只是断断续续、零零落落
的记忆,但目的并不是在编列历史,而是呈现日本投降后,原西方殖民地人
民,尤其是华人的立即感受。由于各国的国力迥异,宣示历史意识的音量不
同,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亚洲诸国对战争的看法较为一般人所知,东南
亚等地的战争经历和体验却较不鲜明。尽管如此,一九四○年,日本第二届
近卫内阁开启的南进政策,对战后亚洲史有着深刻的影响,日军在东南亚诸
国内的作为,以及所扮演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角色,成为此区域人民对日本
人观感的重要依据,影响到各国对这场战争的整体评价,以及对日本、对中
国关系的主观情感因素。一九四一年七月,日军在法属印度支那豋陆,威胁
实际上已经亡国的法国殖民地总督府签署协议书,等于兵不血刃地占领印度
支那,四一年十二月八日至四二年五月上旬,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几
乎同时抢攻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北婆罗
州、新几内亚东部北侧、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以及太平洋上的小岛,加
上原来就已占领的台湾、朝鲜半岛、满州和中国战区,成为「大东亚新秩序
」的基本阵容,而在原来日本「共荣圈」的构想中,除了上述占领地之外,
包括了整个中国、东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地。

  在南进的过程中,日军在政治上一直打着扶持弱势民族、驱逐白人的旗
号,军事上曾在英军驻守的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以及美军统治的菲
律宾出现激烈的战况,战火造成大量人民的伤亡。日军统治期间曾在各地扶
持当地人民组织亲日政府,一如在满州扶植溥仪、在南京扶植汪精卫,日军
在缅甸帮助训练「缅甸独立军」,提供武器和训练,由日本人充当独立军的
总司令。一九四三年八月,占领缅甸的日军宣布同意缅甸「独立」,成立以
巴莫为总理、以昴山任国防部长、以奈温任国民军总司令的民族政府。在马
来亚,日军确认苏丹为马来土邦的宗教领袖、扶植马来民族主义者,重用马
来人和印度人为行政官僚和维持秩序的警政人员。在印度尼西亚,日军释放
了遭荷印当局监禁的民族主义分子领袖苏卡诺,协助建立了一个由印尼人民
组成的新政治组织「民众力量中心」,由苏卡诺等人担任领导人,让大批的
印尼人递补荷兰官员的职务,此外,日军还协助创建了印尼人组成的「乡土
防卫义勇军」,并承诺最终同意印尼独立。在柬埔寨,日军支持施亚努国王
宣布独立,但又支持反施亚努的玉山成集团夺权。在越南,日军支持保大皇
帝和陈重金为首的政府。在寮国,日军命令琅勃拉邦国王西萨旺?冯宣布独
立,并将此一命令扩展到全国。在菲律宾,日本扶植劳瑞尔担任总统,宣布
成立「菲律宾共和国」。

          赤裸裸的剥夺占领

  尽管日本在占领区扶植了数个独立国家,但这些由西方殖民势力脱离出
来的国家同时又成为日本「大东亚省」的一部分,此外,日本与其支持的政
府又签署了合作条约,保证双方共同维持大东亚新秩序,驱逐白种人。这意
谓着日本可以根据战争需要,恣意占用这些国家的资源,广发军用票搜罗物
资和强征民夫。日军进驻和统治过程中有几项基本的作法和现象,产生了重
大的影响︰

  一、在抵抗较激烈的地区如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日军
统治初期皆使用了非常暴烈的镇压手段,尤其对于华人聚居的地区经常有屠
杀的事件。盖东南亚华人对中国近代及现代史的发展一直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七七事变后,华人不仅捐献大量金钱、发起抵制日货运动,还直接返回中
国参战。中国政府长期抗战,无论物资、人员、精神以及国际宣传上都得助
于东南亚华人,日军占领东南亚后,由华人组织的抗日游击队非常活跃,几
乎如同中国战场的延伸。因此日军采取的便是在中国战场的老办法,进行大
规模、有计画性的杀戮造成吓阻气势,对庇护游击队的村落则以拷问、强奸
、砍杀老人婴儿等屠村手段为报复,一如在中国战场的作法一般。战后,这
些地区对日军暴行的指控,在内容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此外,日军亦在初
期扶植各国的土著民族、协助成立政治组织,训练武装力量,善待其人民。
一方面是为了分化土著和华人,利用土著镇压华人,另一方面也对付一心卷
土重来的西方殖民势力。因此,日军统治初期,确曾一度受到土著民族主义
分子的欢迎和期待。

  二、一九四三年底以后,战局对日军明显不利,使得日军对土著原本的
安抚善待转为肆无忌惮的掠夺。日本南进的战略目的原本就是利用东南亚丰
富的粮食、矿产和石油资源进行对英美的作战。不同于日本占领台湾、朝鲜
半岛以及满州,为了进行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建设成进一步扩张的基地,曾有
计画的进行公共服务的投资,兴办教育、增加生产。日本进占东南亚却是为
了迅速强占当地资源,以补足日本本岛逐步耗尽的人力物力,并支持耗损巨
大的战争。这种情况下,日本统治东南亚只能是赤裸裸的剥夺,尤其愈到战
争末期、日本战况愈危急,帝国面临了存亡之秋,剥夺的方式已完全不择手
段,而且华人土著不分,大批的民工、战俘被强征修桥盖路建机场,死活不
顾,军用票滥发,强迫当地人使用、强购粮食物资,违者处以严厉的惩罚。
如此,原本对日军寄予厚望的土著政府集团亦改变态度,反而转过来与英美
的特务组织合作,成立抗日的联合阵线。在无明显战况的印度支那,日军维
持着较好的纪律,在游击队出没频繁,英美势力逐步大举重返的菲律宾、马
来亚、缅甸等地,面临失败的日军陷入困兽之斗,士兵的行径几乎已完全不
受控制,烧杀和抢夺财物、强占民女的事件不时发生,呈现着战败前的狂躁
和涣散,以至于战后发生民众对街道上落单的日军士兵殴打报复的现象。

  三、日本投降前夕,日军根据天皇的诏书停止了抵抗。本来根据波茨坦
协议,日军应协助英美军队接收,不过个别的指挥官基于反对西方殖民势力
的心理暗中协助当地独立人士,在最后的一刻转交武器给对方,为英美的重
返制造困难,一些士兵甚至还投奔当地独立阵营的部队,直接投入日后反殖
战争。战后,这些士兵逐一现身,或走出丛林返回日本,在战后日本重建的
和平、富裕的社会中激起阵阵怀旧的情绪。

  总的来说,日军占领统治东南亚的几年间,留下了战争的伤痕以及悲痛
的记忆,越南的胡志明、菲律宾的马可仕、柬埔寨的施亚努曾以直接的抗日
做为反侵略的政治资历,新加坡的李光耀和马来西亚的马哈迪亦数度提及青
年时期亲眼目睹日军的暴行。尽管如此,日军在缅甸和印尼协助训练的当地
武装力量,在战后为缅甸和印尼争取独立的阶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缅甸的
昴山将军虽然在中美英联军大举反攻的前夕,由日军的一方倒向美英的一方
,但民族主义分子的军事力量却是在日军统治期间壮大的。印尼的苏卡诺则
自始至终被视为亲日分子,他的军队的训练和武器完全出自日军之手,因此
,不像东南亚其它地区对日军统治的恶劣印象,缅甸和印尼两地对日军的角
色存在着有功有过的双重评价,这也为日本发动战争的定义提供另类评估的
根据,这一部分将在以后相关章节中详述。

  对日本在东南亚进行战争和统治作一大致的说明,有助于了解战后台湾
社会的景况以及当地人民对前后处境的相对感受。

          台湾

  八月十六日,日本投降的第二天,日军参谋中官悟郎、竹泽义夫等少壮
军官鼓动亲日的仕绅阶层如辜振甫、许丙、林熊祥等人,秘商成立独立政府
,为中国政府接收台湾制造困难。这些日本军官的想法跟东南亚占领区的个
别指挥官的念头有近似之处,然而台湾的状况却全然不同,缺乏独立所需的
政治和社会条件,对战败的日本而言,这种作法只会对本身不利的景况雪上
加霜,因此独立的主张立刻遭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压下来,事实上,就如同在
日本其它的占领区,日本军官以及日本统治期间当地的附从人士多有前景不
明的茫然,深怕遭过去被欺压的民众报复。

  这样的报复行为在日本战败初期确也发生。由于台湾在太平洋战争中并
没有成为第一线的战场,虽然不时有盟军的飞机轰炸,但岛上并没有发生激
烈的地面战斗,也就没有败亡日本官兵所呈现的焦虑失控以及连带造成无辜
平民的伤亡。在相对平稳的局面中,日本政军指挥系统仍然健全,军纪的控
制亦较好,安藤利吉亦全力配合中国政府的接管工作;真正让人担心的反而
是民众自发性的反应。由于殖民时代,日本警察权力极大,对待台民动辄以
棍棒痛打,令民众畏惧愤怒。因此,日本一旦战败,民众首先报复的对象便
是日本警察以及当日本警察的本地人,平日威风八面的警察此刻不敢还手,
只能尽量躲避。这意谓着社会失去了维持秩序的权威和执行者,各地的不良
分子有机可趁,开始抢夺日本人的财物,以惩罚汉奷之名四处榨财,导致社
会不安。

  有鉴于此,台民自组「三民主义青年团」吸收青年,执行维持治安的工
作。同时期内,台湾各地组织了「欢迎国民政府筹备会」,兴建了欢迎国军
的牌楼,家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全岛充满着回归祖国的热情。十月五日
,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率「台湾省前进指挥所」相关人员撘机抵
达台北,五天后,全省举行了第一次的中华民国国庆大会,在台北巿公会堂
中,过去曾因称中国为祖国而被日本人打耳光的林献堂,终于可以公开地把
日本帝国主义和殖民政策骂个痛快,两千多名参加者齐向南京中山陵遥拜,
高呼「中华民国万岁」,群情激昴,热泪盈眶。接着便是民众杀猪宰羊,准
备接待即将降临的祖国军队,每天都有大批的人跑到基隆港去引颈遥望,希
望第一个看见船舰的影子。

          犹如难民杂牌军

  十月十七日这一刻终于来临,然而却让满怀期望的民众十分迷惑,他们
看见下船的是一批犹如难民的杂牌军,拿着扁担,吊着雨伞、棉被、锅子,
连枪都没有,推挤着下船,犹如战败的俘虏,倒是在船下列队迎接的日本军
服装整齐,纪律严整,像是战胜的军队。身置欢迎队伍的台湾作家吴浊流事
后写了一段回述,曾被极多的论文引用,由于极具典型意义,这里再引一次
以利于说明的完整性。

  我尽量站高身子去看,但那些军人都拿着雨伞,使我产生奇异的感觉。
其中也有挑着锅子、食器以及被褥的,感到非常的奇怪,这就是陈军长所属
的陆军第七十军吗?我压抑着自己强烈的感情,自我解释说,就是外表不好
看,但八年间勇敢地和日本军作战的就是这些人哩!实在太勇敢了!当我想
到这点以安慰自己的时候,有一种满足感涌了上来,然而,这只不过自我陶
醉的想法而已。

  接收国军形象破败的情况也发生在越北,第一批接收部队实际上只是广
西的游离武装,比到台湾的第七十军更差,其间还有携儿带女,还需要劳动
迎接的日军安排运输工具和住房,而且当天晚上就发生士兵搜刮财物的事情
。这种情况曾被身置现场的英美记者写成报导,极尽揶揄之能事,只有等到
黄喣寰的正规部队抵达以后,才比较不让人看笑话。

          台民的希望幻灭

  台湾当时的民心用同样受日本殖民统治的东北人民的话来说,可称为「
望中央、盼中央」,不过东北人民迎来的是拥有美式装备的新六军和新一军
,台湾人民迎来的却是拿着雨伞和铁锅的部队。有关国民党军容的描述,曾
有着不同的风貌。以与国民党有长期斗争对立经验的共产党而言,早期中共
所拍摄的影片中,国民党军官士兵多半满面横肉,帽子不正,言词粗鲁,一
如匪寇。到了一九九○年代有关国共内战的电影和电视剧集中,国民党军官
士兵的军容突然大幅提升,尤其有着美式装备的中央军,似乎个个英俊挺拔
,仪表堂堂,军官穿著草绿崭新的军装,将领们则披着宽大的披风,比较洋
派的还穿著长筒马靴、戴着墨镜,叼根烟斗,或像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又如
一场现代军装展示。两者都是演戏,虽有事实的根据,却也失之夸张,真相
恰好介于其中。

  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接受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重新整编中央军
,国民革命军才开始戴上德军式的钢盔、骑上威虎的摩扥车。就靠着这批装
备和人员才得以在抗日战争爆发初期,在淞沪会战中把日军精锐部队强挡三
个月。在相对落后的中国,一般部队的武器和训练显得不足,地方游离武装
散居其间,有时候作战的方式相当原始,凭借的是地形地势以及驱逐敌寇的
意志。抗战末期,国军五大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新编第一军、十八军、第五
军和新六军,清一色都是美式装备,全部机祴化,军官士兵素质均高,行进
操练,已达仪队的水平。或许这是九○年代中国大陆电视剧集中喜于呈现这
些部队的原因,因为他们最终固然败于共产党,但毕竟有利于画面的美观。
抗战结束后,这些部队立刻开往几处日军集中地区受降,并随即被派往东北
、山东、华中等地与共军作战。

  尽管接收部队仪容不整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但真正使国民政府丧失
人心的却是整体接收工作的弊端,亦即国民政府对日军占领区普遍的「劫收
」现象也延伸到台湾来,官员素质低落,营私敛财,士兵军纪败坏,中国内
战加速了问题的恶化,社会状况濒临失控,原本期望和平、发展与自主的台
民已感到幻灭。在中国大陆,共产党逐渐转入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在台湾,
则是爆发了二二八事变,然而经历五十年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其抗争方式
却呈现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并随着国民党退守台湾与共产党对峙,在数十年
后影响了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