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朝鲜战争 (2)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萧峰 于 August 20, 2004 23:46:26:

四、漫长的和谈

1、和谈前的战局

1950年11月,联合国军由于错误地估计中国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和深度,盲目地发动了圣诞节攻势,甚至提出了圣诞节让士兵回家的说法。但清川江一线,第8集团军遭到了中共军队的强有力的反击,全军被迫一口气撤到了三八线以南,20天之内,联合国军一举后退了300公里。与此同时,东线的第10军也陷入重围,虽然最后成功突围而去,但面对中共军队强大的攻击力,联合国军内部充满了悲观失败的情绪。关于这一点,只需要听一听杜鲁门总统那篇关于原子弹的声明就已经明白无疑了,这个时候的杜鲁门总统,如果非要说他不是一条急得要跳墙的狗,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

1950年11月30日,大概是陆战第一师陷入重围的第四天,杜鲁门总统在会见记者时曾经说到:“关于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是经常在积极地考虑。那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它会连累到同侵略毫不相干的无辜的民众。我认为,不应该使用原子弹,原子弹要在必要使用时使用。”此时,大概他刚知道陆军第1师陷入中共军队的包围之中,也很明白,一旦这支光荣的军队被歼,对于联合国军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杜鲁门总统在一天之后即发表声明,否定了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但此举给世界带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震惊,美、英首脑在4天后的12月4日进行了第1次会晤,这位英相好象并不是第2天就匆匆赶往美国的,但可以认为他是第1时间来到美国与美国的首脑会谈朝鲜问题。这次会晤基本上达成了在朝鲜继续战斗的共识,但英国提请美国注意,中共有变成第二个铁托的可能。后来局势的发展,证实了英国的远见,遗憾的是这一点,美国人并没有留意。

就在人们满怀恐惧地注视着朝鲜局势的时候,中共的军队却出人意料地在三八线上停了下来,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因此,有人猜测中共的战略目的就是三八线,因此对中共产生了一定的好感,特别是西欧各国,他们一直担心朝鲜战争会最后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更担心美国的力量消耗在朝鲜,使得欧洲的防务出现空档而被苏联所渗透。因此提出了停战的建议,中共代表伍修权还被邀请到了联合国。但是中共的反映却令人十分失望,他们提出了联合国军从南韩撤出,美国撤出台湾和中共加入联合国的条件。

就在人们的失望中,中共的第三波打击又开始了,1951年元旦,在潜伏的游击队的策应下,中共军队再次怒涛般卷向联合国军,4天后占领汉城,兵进37度线,中共的说法这叫作第三次战役,而联合国军一般称它为新年攻势。经过这一波的打击,美国政府出现了对朝鲜战争的绝望情绪,着手计划撤出南韩。虽然这一次攻势只持续了6天时间,但对西方世界却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1月13日,即新年攻势平静后的第5天,英、法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个议案,其中有以下的停战条款:
1、建议立即停战。但必须保障这种停战不得用于准备新的进攻和隐蔽下次军事行动。
2、停战期间,双方要互相寻求永远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
3、外国军队要在适当的阶段撤兵。
4、停战期间整个朝鲜的管理,由联合国批准的委员会负责。
5、为了解决台湾的将来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等,建立包括中国、苏联、英国、美国4个国家在内的特别机构。

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猜到美国对这个提案会持什么态度?我想是不会有很多人猜到的,在表决中,该方案以7:5的比数通过,而美国投的是赞成票。美国这一票是该提案得以通过的关键,如果美国投反对,即便没有否决权,该提案也会因6:6而不被通过。美国这一票赞成,无疑向世界宣告:为了停战,美国不惜认输。如果当时中共发表一个同意该提案的声明,并主动将军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或者只发一个就地停火的声明,胜利就是铁板钉钉一样不可改变了。可是,中共大概首先还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自我膨胀的劣根性,非常轻易地就会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中共也逃不出这个自我膨胀的圈圈,对暂时的胜利和潜在的危险都不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1月17日,周恩来代表中共对这个方案提出了以下回应:
1、谈判的结果,同意停战。
2、在开始谈判的同时,承认中国为联合国成员。
3、参加谈判的国家为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印度、埃及和中国,地点在中国领土内。

在这个回应中的第1项:“谈判的结果,同意停战”本身就很有意味,它至少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中国对和平缺乏诚意,所以不同意先停战后和谈,为了在和谈中取得有力形势而要求保持军事压力;其二是中共根本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还沉浸在先前攻无不克的兴奋之中。在这种毫无妥协的咄咄进迫之下,美国被迫打消了即使认输也要停战的念头。到此,我真不知是该为中共感到惋惜,还是该为世界感到侥幸。从此之后,在朝鲜战场上,中共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自我膨胀的中共就是这样,轻易地放弃了本已经到手的巨大胜利和辉煌。而那个所谓的伟大的外交家周恩来这次的表现,在后人看来,完全就是一个只知唯命是从的高级奴才。

12月23日,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失去了他们的前敌总指挥: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因车祸殉职,对于这一起不幸的事件,韩国人不知到是应该感到悲伤还是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接替他的是另一位完全不同的美国将军,这位将军不管到哪里,随身总是带着一颗手榴弹,当然谁也不会指望他会亲自将这棵手榴弹投向敌人,但这个姿态无疑给了那些受失败情绪困扰的将士们一种激励,一种拿出勇气,停止后退,争取胜利的激励。他就是李奇微将军,他不但洞察到了中共军队已成其势不能穿鲁缟的强弩之末,而且还正确的判断了中共军队短期内决无法解决的困境:就是补给的落后。沃克的死其实是一件让世界得益的不幸,因为这为李奇微将军让出了舞台。

新年攻势平静下来后,中共军队又一次地消失了,情况颇有点象一次战役那样,而联合国军又一次向北前进,尽管这次进军比较顺利,但是在汉江南岸的南汉山至杨子山一线还是遇到了38军的顽强抵抗,这一抵抗预示着中共的进攻还在前面。很快,中共的二月攻势就发动了,这一次进攻很快就击破正面的南韩军队,但在砥平里遭到美军的顽强阻击,3个师的兵力对防守的美军第2师23团无可奈何,最后在美军的机械化的快速反应部队增援下放弃了攻势。砥平里一战是自中共军队参战以来,联合国军首次嬴得的防御战胜利,在此之前,中共军队简直可以说锋芒所向,攻无不克,即使在长津湖的战斗中,退却的也还是美军。这次战斗,其意义,特别是在心理层面上大概仅次于釜山保卫战了。

中共这一次的攻势是第一次被迫停止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军的顽强和火力的凶猛,导致中共军队的伤亡大增,战斗减员直接影响到攻击力的持续。另一方面也在于战线越往南延伸,中共军队的补给线就越长,在制海权和制空权尽在敌方的情况下,补给只能靠陆路并以黑夜作掩护才能够进行,补给线越长,最终到达的补给量就越少,从而使前线士兵不单缺少火力掩护,甚至还缺少药物和食品,使得伤寒流行,加上饥饿的困扰,军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而三八线基本上就是中共补给所能够到达的极限。冲过三八线,无疑自取来亡。

此外,中共军队多是步兵,北方的山地正好适合他们机动灵活的特长,相反,美军的优势火力和机械化长处都会又受到山地的道路和射击死角的限制,不可能尽量发挥,机械化也只能使逃跑快一点。但到了南方,地势趋于平缓,机械化所能体现的快速反应得以充分发挥,加上强大的炮火可以无遮无掩地向中朝军队的头上倾泻。所以在南方的土地上,中共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朝鲜的北方和南方,战场上的双方力量正好处于此消彼长之间,而这种力量的均衡点大致就在三八线附近。所以,战线最终基本稳定的三八线附近,是有其现实根据的,由此看来,说三八线并不纯粹是一条地理上的纬度线是不无道理的。

当然,朝鲜南方也多是山地,但总体上看,南方的山地比例比北方要少得多,而且南方山势也较为平缓。

战线最终稳定的三八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空军的援助,其实中共的空军大量的都是苏联的飞行员,由于在北韩境内的机场基本上不能使用,或者不适合喷气式战机使用,所以中共的空军基地都在东北境内,所以飞机的作战范围也大致在三八线以北,再往南,空军的力量就鞭长莫及了,此时,中共的补给线就完全得不到空军的支援了。

此后,双方在战场上虽互有攻守,但战线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地北移,李奇微将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从失败的阴影中带了出来。到1951年的上半年结束的时候,战线又一次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而就在英法提案遭中共拒绝后的第三个星期,善变的美国人又下定了留在南韩的决心,据说美国人的善变是从立宪会议开始的,在那次著名的会议上,无论谁都可以收回自己说过的话,大概只需说一句:I chang my mine。联合国还通过了将中国定为侵略者的决议,并再度确立击退入侵韩国的侵略者的作战目的。而当时,李奇微将军正率领联合国军向北搜索进攻,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已经没有两个星期前的令那种恐怖的失败情绪了。

2、不胜的战争

在李奇微将军的统率下,联合国军终于摆脱了无休止的撤退,并克服了对中共军队的恐惧,重新找回了坚持作战的勇气和灵气,使战场上的形势渐渐地向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战线也渐渐地向北推进,到了1951年的上半年结束的时候,也就是开战1年之后,战线已经大部份越过了三八线。但是战线越往北延伸,遇到的困难就越大,遭到的反击也越猛烈。

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会往哪个方向发展,还要再打下去吗?要打到什么时候为止?关于这个问题,华盛顿与东京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争吵的结果导致了主张为谋求彻底胜利,不惜对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麦克阿瑟将军被解除了职务,这位英雄的、创造了仁川奇迹的将军在其军事生涯的最后却落入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境地,他是从新闻媒体,而不是从上级指令中获得自己被解除职务的消息,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样也使到解除他职务的杜鲁门总统感到非常尴尬。尽管如此,麦帅还是保持着军人的尊严离开了他曾经创造辉煌的岗位,而在他身后,仁川奇迹的辉煌将使很多反对他的人都将显得比他渺小。而接替他的李奇微将军基本上忠实于华盛顿的作战方针: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在诺干年之后,李奇微将军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中写到:“我和第8集团军的全体官兵一样都深信,如果我们得到命令,我们完全可以在1951年的春季一直推进到鸭绿江边。然而,发动这样一次进攻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我们所能获得的好处。”

很显然,能否谋求战胜彻底胜利已经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是值不值得的问题了。而在华盛顿和李奇微将军眼里,谋求彻底胜利显然是一件“不合算”的“生意”。他们的顾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先是中共只动用了它三分之一的军队,如果联合国军不断地向北进攻,它再增加一倍,甚至两倍的兵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联合国军一方,再增加一倍的兵力则无疑会将欧洲的防务置于绝对空虚的险境,这决不是西方盟国所能接受的。从英法联合提出的那个让美国认输的提案,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西欧对美国深陷朝鲜的忧虑。如果再向朝鲜增加一倍的兵力,无疑将遭到西欧的强烈反对。

其次,即使兵进到鸭绿江,也并不意味着彻底胜利呢,因为占领了朝鲜马上就要直接面对深怀敌意的中国。由于中国对日本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的历史尚记忆犹新,中共也正是以此为号召作战争动员的,占领全朝鲜无疑又一次挑起了中国人这根脆弱的神经。而继续前进去占领中国又很可能象日本那样,在中国陷入泥潭。更何况即使征服了中国,美国还有余力应付苏联吗?焦头烂额的美国又以什么来迎战苏联这个毫无损伤的头号敌人呢?

所以从政治的眼光看,尽量不将敌人逼进绝境,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有限的战争并寻找体面的停战机场无疑是明智的。何况联合国军已经将侵略者赶出了南韩,当初参战,保卫韩国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只要它不再处于危险之中,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经过三八线南侧的一轮交锋,联合国军也深信:中共也已经意识到:要将联合国军赶下大海,也是绝无可能的。因为经过这一轮交锋,中共也已经体会到由装甲和弹幕构成的火墙,终究不是人海战术可以攻破的。更何况脆弱的后勤将无力支持他们在三八线以南展开强有力的进攻。因此,联合国军也相信,在中共眼里,停战也同样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而现在双方等待的,不过是一个双方都可以体面地停战的机会。


但这时,交战的双方都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双方都有停战的意愿,但双方都认为由自己提出停战会有失体面从而在谈判中处于不利的境地,就在双方都处于进退两难的时候,停战的契机出现了。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通过联合国的“和平之价值”广播发表了以下的声明:“苏联人民希望朝鲜事件能够和平地解决。作为其第一步措施,我们提议为了协商停战和双方从三八线相互撤退军队问题,在交战国之间开始进行停战谈判。假如双方都愿意结束战斗的话,我们认为这对和平来说所付出的代价决不是很高的。……”

这一次,中共在第一时间就响应了马立克的声明,而美国在对马立克声明的见解表示了原则同意之后,还在寻求苏联的正式承诺。6月27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对美国作出了以下的正式回应:“停战应在双方野战军司令官之间进行商谈,应该是不涉及政治的、领土的一切事项而严格地限定为军事问题的讨论。”在得到苏联政府的正式回应后,美国正式决定了参加停战谈判的意志,向战场的最高指挥官李奇微将军下达了准备和谈的指令。

不胜的战争,终于找到了它的终结的方向,只是通向终结的道路却异常的艰辛。

3、艰难的谈判

1)和谈的开始

在接到华盛顿有关准备和谈的指令后,李奇微将军向第8集团军下达了原地停止,做好友好和战斗的两手准备命令。并于6月30日用无线电广播向中朝方面发出了要求商定第一次会谈时间的通知,同时提议第一次会谈地点选在停泊于元山港的丹麦医疗船上。不久便得到了中朝方面通过北京的广播电台传来的回应,同意在7月10日至15日间开始正式会谈,会谈地点选在开城。

将会谈地点选在开城,其实是中朝方耍的一个小聪明,开城是朝鲜的古都,位于三八线以南,在和谈开始时,它虽然被中朝一方所占领,但由于它位于西海岸上,地势比较开阔平坦,所以如果开城不是作为谈判地的话,无疑是经不住联合国军的攻进的。但它作为和谈地点,得到了不受攻击的特权,中朝方才可以保住这块唯一的战利品。中朝因谈判中保住了战场上保不住的开城。战场上得不到的通过谈判得到了,这不能不说是谈判取得的成果。后来联合国代表曾试图以中东部的金城和高城等战线上的突出部位与开城交换,但中朝方在明白了对方对开城的图谋后,不惜和谈破裂也断然拒绝。

根据双方的约定,7月8日,联合国方由金尼、默里和李寿荣三位军官组成的联络团乘直升机来到了开城,在进入谈判会场后,这位金尼上校毫无礼貌地坐在了朝南的座位上,这一举动大大出乎了中朝方联络团的意料之外,一时间中朝方的军官们都有点惊慌失措。关于金尼上校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有人猜测多半是谈判代表之一的白善烨将军指使的,因为西方人大概不会清楚在东方人的观念里,到对手的势力范围去谈判多少有点战败求和的意味,而白将军对此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指使金尼上校做出了这样一个令对手措手不及的举动。

说到白善烨将军,我想说几句题外话,这位大韩民国的常胜将军是朝鲜战争中表现最出色的韩国将军,他率领的韩国第1师不但是北韩军的劲敌,连中共的军队也吃过他的苦头,他原本是伪满洲国的军官,日本投降后回到了韩国。我是从他联想到伪满洲国的军队中肯定有很多朝鲜人,而且这些朝鲜人中,有很多后来会被编入中共军队,所以我才会有中共军中的朝鲜人中,原伪满洲国的军中的朝鲜人占有很大比例的猜测。

7月8日的联络团会谈虽然开头时有一段插曲,但基本上还是顺利的,会上双方交换了会谈代表的名单,决定了7月10日11时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谈,并决定了开放开城东方10公里的板门店前哨至开城的道路,联合国一方的车辆用白旗作标志,除谈判代表外,其他人员需戴白袖章。同时也规定了中朝方代表从平壤至开城的车辆也同样要用白旗作标志,并事先通知经由的路线和时间,而联合国一方不得攻击这些车辆。

7月10日上午,第一次正式会谈就在开城举行,联合国方的首席代表为乔伊(海军中将),其他代表依次为雷迪斯(陆军少将)、克雷吉(空军少将)、伯克(海军少将)、白善烨(韩国陆军少将),中朝方首度代表为南日中将,其他代表依次为李相朝(少将)、张?(少将)、邓华(中共)、解方(中共)。

会谈开始时,又有发生了一段插曲,联合国方代表被安排坐在面北而且是矮一点的椅子上,乔伊中将当即表示抗议,并要求换上同样高的椅子。坐下后,联合国方代表在桌上摆了一面联合国的旗帜,在心理战上又赢了中朝方一着,当天下午,中朝方便摆上了一面大一点的北韩旗帜,于是双方就开始了旗帜的比高大赛,直到双方的旗帜都高到了屋顶。

在第一天的正式会议上,联合国方提出了以下9条协议事项的提案:
1、通过协议项目
2、设置同红十字代表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授予委员会访问俘虏收容所的权限
3、将讨论限制为仅仅是在朝鲜的纯军事事项
4、规定为了在朝鲜不再进行战争行为和军事行动的保证条件,停止在朝鲜军队的交战和军事行动
5、关于划定横贯朝鲜半岛的非武装地带
6、规定军事停战委员会的构成、权限和机能
7、关于在军事停战委员会之下发挥机能的军事监察小组在朝鲜全境进行监察的原则协定
8、军事监察小组的构成和机能
9、关于遣返俘虏的安排事项

而中朝方对此提案并没有回应,而是提出了谈判必须以两军立即从三八线后撤,沿三八线设置2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为先决条件,并提出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然后才能讨论其它问题,包括俘虏问题。

乔伊当即反驳道,贵方所提的都是政治问题,超出本代表的权限,是不能讨论的,贵方应就我们提出的提案提出对应提案。上午的会谈就在各自的立场表述后结束。

10日下午,中朝方提出了以下的回应提案:
1、通过协议项目
2、双方将三八线定为军事分界线,划定作为朝鲜停战基本条件的非武装地带
3、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
4、就实现在朝鲜的停战和休战进行具体地安排
5、随着停战安排有关俘虏问题
中朝方的反提案当然不会得到联合国方同意,乔伊代表当即表达了对此回应的反对。和谈的第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双方连在和谈要谈什么都没有取得任何公识,只是各自表述的立场而矣。当天夜里,在汶山里的记者俱乐部中,有人提议就和谈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协议设赌,当时最悲观的战地记者做出了6个星期的预期,但此公话一出口,立即引起在场记者的哄堂大笑,大多数人都将赌注压在了2-3个星期上。可是以后的历程的艰难大大地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整个谈判用了整整两年时间。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乔伊重提了红十字会访问战俘营的条款,但南日提出了极其尖锐的反驳:“这个谈判是限定讨论军事事项的,而不是讨论人道主义的谈判,贵方所提条款,严重违反了这一由贵方坚持的原则”。会谈在此又陷入僵局,联合国方代表又提出如果联合国方不能派记者报道和谈的话,联合国方将退出谈判。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主要是觉得中朝方的报道对联合国方有太多的羞辱成份,北韩曾在报纸上以“投降的联合国军”为题,刊登了联合国方代表团的照片。在这一天的会谈将近结束的时候,乔伊发出了“在记者团能够同行之前停止谈判”,的通告后,离席而去。

次日7时30分,双方联络官就记者进入谈判地点的问题进行了会唔,中朝方仍以不保障安全为由拒绝记者团进入,而联合国方表示:当天9时,我方代表将与记者团同时到达,如果记者团不被接纳,我方代表将返回。和谈的第三天就这样夭折了。在第五天,也就是14日的中午,中朝方终于同意记者团进入谈判地点,在此之前,双方浪费了两天半时间。

14日下午,乔伊首先为迟到9分钟道歉,但也向中朝方投诉受到警卫的留难是迟到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下中立化谈判地点的方案:
1、开放由汶山里至开城的道路
2、以开城为中心,把半径5海里的地区作为中立地区,除警卫上所必需的最小限度人员外,其他人员立即退出,警卫可以配带武器。
3、谈判会场以谈判用房为中心,1.5海里为半径,在此范围内的警卫不得配带武器。
南日当即表示,这些事情可以让双方联络官来会谈解决,这是和谈开始以来,双方首次就某个问题当即达成一致。

为了缓和中朝方在三八线问题和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同时也由于红十字会访问战俘营确是一个超出军事范围的议题,所以在7月15日联合国方首先做出了让步,将原来9点的提议减少到了4条,抽回了关于红十字会访问战俘营的提案。
1、通过协议事项
2、作为在朝鲜停战的基本条件而划定的非军事区
3、为了保障不进行有可能引起再次敌对行动和妨害缔结最终和平条约的军事行动,缔结包括如下协定的关于停战及休战的具体协定:
(1)关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的组成,权限有机能的协定
(2)关于军事监察团的组成、权限及机能的协定
4、关于俘虏的协定
俘虏的命运营无疑是美国人民及西方民众最为关心的,所以由红十字会访问战俘营是满足民意的必然举措,如果取消这条,美国政府肯定会受到民意的谴责从而在政治前途上受到影响,所以,联合国方的这个让步可以说是巨大的,但也是不得不做出的,因为南日的反对理由无疑也是无法置辩的。不论如果,联合国方的首先让步,大致可以看出他们对和谈的诚意。

联合国方的让步得到了中朝方积极的回应,在休会两个小时之后,中朝方也收回了三八线作为和谈议程的条款,至此,有关和谈议程的争执便只剩下了中朝方所提的第三项:“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由于这条其实涉及政治内容,与超出前线指挥官的职权范围,联合国方完全拒绝是理所当然的。

此后,双经过多轮会谈和四天休会,7月26日就有关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的条款终于换成了联合国方也能够接受的提法:“双方向有关各国政府的建议事项”。其意思实际上就是在停战协议中加入建议各有关国家政府举行政治谈判的内容,后来的停战协议无疑是有这样内容的,但正如南日担心的那样,至今朝鲜问题的有关各方还没有举行政治谈判的意向,在理论上,南、北朝鲜至今还处于休战的战争状态,而维系朝鲜半岛和平的不过是一纸由双方战场指挥官签订的军事停战协议。

经过17天的努力和较量,和谈的议程,也就是和谈究竟要谈什么终于达成了以下的一致:
1、通过议程
2、作为在朝鲜停止敌对行动的基本条件,确定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
3、在朝鲜境内实现停火与停战的具体安排,包括监督停火与停战条款实施机构的组成、权限和职责
4、关于战俘的安排问题
5、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
下面就该开始正式就协议的具体条文进行谈判了,由于其中的第1项“通过议程”实际上已经达成一致,接下来的就是确定军事分界线以建立非军事区的议程了。

2)边打边谈

关于军事分界线这个问题,中朝方提出了三八线的立场,即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理由是战争从三八线开始,就让它回到三八线去。而联合国方则提出了在现接触线以北30-40公里处划定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的要求,其理由是:联合国方拥有强大的海空优势,所以停战前,中朝方在其占领的区域内的一切活动均会受到联合国方海空力量打击的威胁,而停战后,这种威胁将得到解除,也就是说停战后,中朝方得以在其占领区域内可以不受来自空中和海上的军事威胁,自由活动了,所以停战对中朝方带来了额外的好处,因此对应地联合国方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土地作为补偿。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和平谈判其实与生意场上的谈判没有什么两样,一方尽可以漫天要价,另一方也可以就地还钱,但两方都会有一个不可退让的底线,而这个底线如果相差不大,达成一致的机会就很大,如果底线相差很大,就不可能达成一致。后来双方终于同意以现接触线作为军事分界线,我想这个“现接触线”其实就是双方较为一致的底线,所以最终还是在此达成了一致。

这里只是将最终的结果提前讲了出来,但为了达成这个一致,双方不知进行了多少次针锋相对的对垒和唇枪舌剑的较量,由于双方的立场相去太远,在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僵局后,8月15日,双方终于找到了另外一种谈判的方式:组织下一级的小组委员会召开圆桌会议来商讨军事分界线的问题。这是联合国方代表提出的建议,确实是一个聪明的点子,在进入圆桌会议的第一天,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方代表解方甚至提出了进入地图上的具体讨论的建议。双方在圆桌会议问题轻易地达成一致,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上双方都不想和谈破裂的意愿。第二天的圆桌会议上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双方均不愿意先行提出自己的方案,美国代表霍迪斯提议用抛钱来决定,猜输的一方先行提出自己的方案。对此中朝方颇为吃惊,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美国人会以如此有趣的办法决定如此重大的问题,尽管他们不同意“用如此不慎重的办法来决定重要问题”,但却主动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该方案在土地分配上大体与三八线一致,在东部中朝略作后退,西部稍作突出。这个方案的提出显示三八线的立场并不是不可修改的。但这个修改只能说是和谈前景现出一丝曙光,8月22日的圆桌会议上,北韩代表李相朝甚至说出了:如果贵方不再拘泥补偿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三八线方案做出修改。并且商定次日重开正式谈判。

就在22日夜晚,发生了一件袭击开城的事件,使到和谈好不容易取得的进展化为乌有,其实在这段日子里,发生了几起真实的袭击谈判地的事件,其中有一次发生在8月19日夜里,一位警卫排长被打死,次日,两名联合国方的代表来到谈判会场,被告知休会为被殉职的警卫排长举行葬礼,中朝方还邀请联合国方的代表参加。由于考虑到中朝方很可能以此作不利于联合国方的宣传,两名联合国方代表颇有为难地拒绝了,毕竟,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这样的葬礼是应该参加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双方的猜忌和不信任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后来联合国方对此事件做了调查,得到的结论是这是一起由南朝鲜的激进分子策划的恐怖袭击事件,并责成南韩政府加强对此类事件的打击和防范。但是22日晚的这起空袭开城事件,却让人有很多的联想。

22日晚23点30分,联合国方代表接到了“谈判地点遇空袭,立即进行调查”的电报,联络官金尼和默里带上翻译急忙来到开城。但是,他们除了听到很多人说有联合国飞机向开城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外,并没有发现着弹燃烧的痕迹和燃烧的现场,给他们看的所谓证据无非是一些地面上的,手榴弹就可以造成的小弹坑状的小洞,两位联络官当即表示对空袭事件的怀疑,后来中朝方还提供了一些硬铝碎片并说这些是飞机身上的引擎盖子的一部份,金尼当即怒不可遏道:我对这种愚蠢无聊的事件实在是难以忍受。同时他还发现在场有中朝方安排的记者,因此,金尼要求在天亮后约齐双方的新闻报道人员重新开始调查,但中朝方却单方面宣布调查已经结束,拒绝继续调查的要求并中断了和谈,甚至连圆桌会议和联络官会谈都被中断。后来,参加谈判的联合国方人员分析,可能是因为中朝方反悔22日圆桌会议上承诺的条件,故意制造事端中断谈判,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