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朝鲜战争 (3)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萧峰 于 August 20, 2004 23:47:02:

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联合国军在8月19日开始了他们的夏季攻势,向中东部的山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势,但是由于进攻局限在一定的规模和纵深,所以开始时进展并不顺利,有些阵地虽几经易手,最后还是得而复失,所以,中朝方设想通过军事行动为谈判谋求更多利益,甚至可能指望象二次战役那样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所以先制造事端中断谈判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也可能是真有南韩的激进分子以袭击谈判地来达到破坏和谈的目的,因为南韩人中,确实有很多反对和谈的人。此次和谈的中断,开城作为谈判地的地位也从此就消失了,后来重开的谈判,将改在因这次谈判而闻名世界的板门店。

此后,中朝方不断地指责对方袭击谈判地点,意图将中断谈判的责任推向对方,此时,为了给和谈的对手施加军事上的压力,同时,也为了修正部份交错的战线,使南韩取得日后有利的防御阵地,联合国方开始了夏季攻势,在中东部山地的战线上开始了一场限制规模的战斗。这场战斗从8月中旬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开始的几天,进攻很不顺利,后来在扩大攻击规模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还有进攻完全受阻的地方,在伤心岭就完全受阻,后来的秋季攻势才最后占据了这个著名的山头。

中朝方一直将上甘岭与伤心岭混为一谈,并以此作为美国在上甘岭付出惨重代价的证据,意思是正因为美国付出了很大代价,所以才将上甘岭称作伤心岭。但伤心岭与上甘岭完全是两码事(在此要感谢网友的指点,否则我还没搞清楚两地的区别),而且伤心岭的名字却不是因为美军在此巨大的死伤,而是一位记者“即兴”的命名。因为这位记者看到这个陡峭的山峰,想到要夺取它所要付出的牺牲便感到痛断肝肠,脱口而出了一句Heart Break Ridge,于是伤心岭便成了这座山峰的名字。不过这一次伤心岭之战也确实让美国人伤心了一下,联合国军付出了1670人的伤亡的代价仍未能够占领伤心岭,至9月26日,整个夏季攻势也告一段落。半年以后,上甘岭的战斗也让联合国方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9月10日,发生了一起实实在在的袭击开城事件,一架美国军机返航途中因迷航误闯开城,并对其街道发射了多发机枪子弹,而中朝方又一次提出了强烈抗议,这一次由于袭击得到了证实,乔伊很快就以书面形式向中朝方表示了道歉。颇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这一道歉,居然成为和谈重开的引子,9月19日,中朝方在给李奇微将军的回信中提出重开谈判,也许是夏季攻势也没有按他们意想的方向发展,除了人员伤亡之外,还丢失了不少阵地,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了通过军事手段为谈判谋求更多利益的不切实际的希望。

但是,由于先前多次无端的袭击指控,李奇微将军深感联合国方在开城谈判不利环境,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李奇微将军下决心改变谈判地点,不再回到对方的占领地上进行谈判。所以李奇微提出了重开谈判的前提是改变谈判地点并制定谈判地点中立化的具体措施,而关于这些问题的协商,由双方联络官负责。中朝方虽然同意就此问题进行联络官磋商,但在磋商中却拒绝让步,不同意任何改变谈判地的方案。

面对这一困境,李奇微一方面直接向金日成和彭德怀写信,表明改变谈判地的立场,但作为表示重开谈判的诚意,表示可以收回谈判军事分界线时要求“补偿”概念,在现接触线就地停战,同时,下达了秋季攻势的命令。秋季攻势的战线有所扩大,在西起临津江,东至海岸的发动了全线攻击,这次进攻除继续修正交错的战线,扩大夏季攻势的战果外,很明显的一个目的就是为重开谈判施加军事压力。

但是,袭击谈判地的事件确实还在发生,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两架执行完任务的美军飞机,可能因为不想带回过多的子弹(之所以会有这样念头,我猜是因为他们要在航母上降落,而尽量减轻重量对安全降落是有好处的),就在开城地区使用他们过剩的子弹,不幸这些子弹打死了当地一名12岁的少年,并打伤了他2岁的弟弟,对于这些事件,联合国方在证实后都做了道歉,但北韩方态度强硬,坚持不肯在谈判地点上做出让步。而这个时候,中方代表却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这一举动,一方面表现中方实际上掌握着谈判的一方,同时也是努力推动谈判继续进行的一方。

这一轮的联络官会商终于在中方的积极回应下取得了成果,首先是在板门店重开谈判,谈判地由双方共同警卫,其次是中朝方承认对于由于气象和单纯技术上的错误而进入中立区的行为不属于侵犯中立区行为,中朝方还同意将不受联合国方控制的南韩激进分子的行为排除在对方的责任之外。而联合国方也满足了中朝方关于开城设半径5公里中立区范围的要求。从最后达成一致的成果看,这次联络官会商,联合国方得到了利益是很多的,只要同时注意到中方实际主导谈判的事实,便可得出中方对重开谈判的期望较大,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期望也较大的结论,而北韩反而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这样在10月22日,和谈的大门又再次打开,也许联合国方也想表示一下和谈的诚意,同一天,秋季攻势也停止了。

在8月18日开始至9月27日结束的夏季攻势中,联合国军除占领了一些有利的防御阵地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虽然总体上没有给中朝方可乘之机,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但整个攻势最后还是因伤亡重大而中终,特别是伤心岭一战,付出了1600多人死伤的代价,却还没有能够占领这个制高点,所以这一次攻势被认为是不太成功的攻势。而在检讨原因时,一般都认为是攻势局限于战场的正面,受到不利地形和攻击范围太小所造成的,而正因为战果有限,所以中朝方由此所受到了压力也较小,所以他们可以无所谓地消磨本应进行谈判的时间,关上谈判的大门迟迟不肯打开。

为了向对手施加一定的压力,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联合国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这就是秋季攻势,也是朝鲜战争中最后一轮大规模的攻防战役,这次不象夏季攻势那样只在中、东部的山地进行争取,可以说是全线进攻。西部战线,联合国军进攻的目标是中共的守军,在原作战计划中,设想进攻的目标都被认为是一些警戒阵地而不是主阵地,所以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共方一般都不太执着于土地的占领,这也许是国内战争成功的经验,也许还有反正不是我的地方的无关痛痒,所以料想中共军队会轻易放弃。但进攻开始后,虽然各进攻部队基本上能够按预想的计划取得进展,但在驿谷川南岸,美军第一骑兵师的进攻方向上遭到了中共军队极其顽强的抵抗。经过16天的血战,双方均死伤惨重,终于完全肃清驿谷川南岸的中共军队,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这一伏,联合国军伤亡共计超过4千人,第一骑兵师伤亡在2900人以上。还有一件让联合国军预料不到了事,就是中共的地面部队得到空军的有力支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而在中、东部的战线上,美第10军和南韩第1军担任攻击任务,而进攻的目标中还有上次攻势的遗留问题“伤心岭”。除南韩第1军在东海岸由于得益于海军的掩护,进展较为顺利外,其余各进攻点上均遇到顽强的抵抗,虽然最终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终于将伤心岭收入囊中,但所受的损失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此外在美第10军左翼的美第9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也受到很大损失。

整个秋季攻势,联合国军成功将战线向北推进了10-20公里,扩大了夏季攻势的战果,取得了比较有利的防御阵地,同时也给中朝方施加了强大的压力,对迫使其回到谈判桌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些都是极为“昂贵”的成果,这次攻势伤亡总数超过1.5万人,是一个不可接受的伤亡数字。同时中朝方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北韩的城市在空袭中变成一片废墟,补给线虽然在空中打击下还能够顽强地运作,但补给能力却已被大大削弱,坚守阵地的中朝方军队,有很多是弹尽粮绝坚守到最后一个人的。所以一般认为10月中旬在更改谈判地点上的让步,就是受制于上述的军事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的退让。

3、停火线上的妥协

10月25日重开谈判后,双方马上进入了军事分界线这个主要的议题,由于分界线的确立是比较细致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由由圆桌会议进行图上作业,所以从10月25日下午起,和谈又以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

在这段谈判中,联合国方曾想以开城作个换地的交易,但被中朝方拒绝后,就军事分界线问题基本上没有节外生枝了。不过其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事件,在核定分界线时,中朝方坚持一处高地属他们占领的区域,联合国方代表当着中方代表的面将电话打到该高地的战场指挥官那去核实,中方代表解方将军被对方先进的通信能力弄得非常尴尬,这时他身边参谋小声说道“这个地方今晚就是我们的了”,不料这句话被在场的联合国方翻译听到了,并迅速传到了那个高地的战场指挥官那。但是当晚,严阵以待的联合国方还是丢掉了这个高地,因为中共派出了没有人能够预料得到的大部队来进攻这么一个小小的山头。

就军事分界线达成协议之后,马上就遇到了一个关联的问题,就是停火的时间,中朝方提出既然军事分界线已经确实,就应当马上停火,但联合国方鉴于以前谈判的艰难,担心对方在解除军事压力下更加会在后面的议题上纠缠不休(以后谈判的历程证实了联合国方的担心),坚持要在整个谈判议程全部完全后,才能实现停火,谈判的双方又一次争执不休。

这一次联合国方进行了整个和谈开始以来的最大的让步,因为华盛顿在考虑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后指示李奇微在时间问题上可以做出让步,接受中朝方即时停火的提案,但应该给这个停火加上一个时间限制。这一让步,虽然在国际政治上联合国方不至于陷被动,但是,在军事上,他们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中朝方得到了极其宝贵的30天,在这30天的时间里,他们在开战以来,第一次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修筑工事,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前线上任何的人影晃动,都会招来雨点般的炮击或轰炸。

大概中国人从事工程有天生的突击能力,所以中共得以经常炫耀他们的建设速度,比如在SARS暴发期间,就有七天(还是10天,记不得了)时间建好了小汤山隔离医院的现成例子,这大多并不是吹嘘,而是有事实,在朝鲜战场上,这种能力甚至得到对手的敬佩。30天时间,已经足够中共将他们的阵地构筑得坚不可摧了,何况还是在完全没有空中打击的30天里,同时,30天的时间,还让他们抢运了大量的战争补给。停火的限期过去后,联合国方发现,横在他们面前的中朝方的阵地,已经不太可能再让他们实现任何的军事企图了。虽然战事几乎每天都有发生,但战线已经没有什么改变的指望了,通过军事压力促使和谈取得进展的手段变得很不灵光了。

从7月开始的谈判,到11月下旬达成军事分界线的协议,这段时间其实只耗时还不到整个和谈的四分之一,以后的谈判焦点主要就在战俘问题,而中朝方之所以能够在战俘问题上与联合国方对峙一年半还多的时间,实际上完全得益于联合国方在停火时间上的让步。

4、剩余议题

解决了军事分界线后,剩余议题就是有关停战的保障问题、战俘问题和向各自政府的建议,其中的停战保障问题的主要争执在于监察问题、官兵轮换问题还有就是北韩机场的恢复和新建问题。

就监察问题,中朝方很快就同意了这个原则,并提议让中立国来执行监察,但在中立国的定义上双方又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苏联能否算作中立国成为分歧的焦点。官兵的轮换问题,中朝方开始是拒绝认可联合国方的部队轮换的,而联合国方要求每月7.5万人的轮换以及必需物资的补给,经过多轮谈判后,达成了每月3.5万人轮换的妥协。北韩机场的恢复和重建问题,联合国方提出不准北朝新建,甚至恢复机场,但遭到对方的强烈反对而陷入僵局。

为了加快谈判的进展,联合国方提出将战俘问题提上来先谈,但是,这个原来以为没有问题的问题却成为谈判的最大问题。

战俘的志愿遣返最早是由联合国方的心理战专家提出的,当初的设想是如果能够让中朝方的战士免除被俘后遭受遣返的命运,他们在战斗中主动投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最高统率的注意。此外很多北韩的俘虏拒绝承认他们是北韩人,这些人多是原南韩军的士兵,被俘后经过“思想改造”后编入北韩军的,有的还是原南韩的百姓在开战初期被征召入北韩军的,还有的根本就是南韩的平民,被联合国军误认为是北韩游击队而成了俘虏的,所以,他们都强烈拒绝被遣返的命运,甚至不惜以死抗争。

根据这种情况,还考虑到北韩实际上已经开了将俘虏编入军队的先例,已经违反了日内瓦公约,联合国方提出了自愿遣返的提案,并提出以国际红十字会来监督甄别过程来保障自愿遣返的公正性。但这个提案一开始就遭到中朝方的强烈反对。

正当谈判僵持不下时,联合国方有个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向中朝方透露一下可能自愿遣返回国的人员数量,也许能够打破这个僵局。于是联合国代表做出了这样的尝试,向中朝方透露了他们估计的可能愿意接受遣返的俘虏人数,这个数字大概是11.6万人。果然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主意,如果后来甄别的结果与这个数字基本吻合的话,朝鲜战争的停战很可能就在1952年的5月间实现了,但是由于联合国方原来的设想是通过诱导性的问话:“比如如果你选择不愿遣返,你的家人就可能受到迫害。”如果俘虏在此时表现出稍微的犹豫,就将他列入自愿遣返的行列。而且为了消除俘虏的疑虑,还要求中朝方发表一个俘虏回国后不会因投降而受到处罚的声明,由于采取了这么多防止俘虏拒绝遣返的措施,所以,压根没有想到不愿被遣返的俘虏人数会如此之多。

甄别审查在除去扣押着约3.7万俘虏的7个看守小区外基本上顺利地进行,但到了第3天,审查的结果已经让联合国方大惊失色,这三天时间审查完一半大约是6.6万位俘虏,但拒绝回国的已经多达4万人,即使将未审查的全部当作愿意回国的,自愿回国的俘虏人数也只有9万余人,比11.6万的原估计数少了2万多人,这还是在将未做审查的全部当作自愿回国来处理的结果。当联合国方告知这个自愿回国的俘虏人数后,中朝方的代表震惊得有点目瞪口呆,等他们回过神来后,就以要对数字进行研究为由提议休会,随后便忽忽地走出了会场。

战俘问题碰到了最大的暗礁,谈判从此陷入困境,在随后的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联合国方撤回了机场问题的要求,但丝毫没有动摇中朝方拒绝自愿遣返的决心。不久,应该算比较温和的李奇微将军接替了艾森毫威尔的军职调离了亚洲,接替他的是接近鹰派的克拉克将军,在1952年的10月,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作战计划中,第8集团军的司令估计这次战斗约有200人的伤亡和耗时5天。但经过几个星期的战斗,联合国方付出了9000人的伤亡,才攻占了上甘岭的一点点阵地,用军事压力逼迫中朝方在谈判桌上让步的努力再次遭到了巨大的损失而不得不停止。而这个时候,中朝方也再次发动了他们所擅长的宣传战:大肆指控联合国军使用了细菌武器。总之,和谈的希望眼看着变得越来越渺茫,双方的伤亡数字却一天一天地不断增加。

情况一直持续到1953年3月才有所缓和,而正好是斯大林嗝屁的日子,很多人都会在这两件事之间做出联想,包括我本人。1953年3月28日,中朝方正式接纳国际红十字会提出的先行遣返伤病战俘建议,而周恩来还在电台中提出了遣返自愿回国的俘虏后,将不愿回国的俘虏交给中立国的提议,以后还在中立国上又软化了立场,不再坚持将苏联列为中立国。由于联合国方已经撤回了限制北韩机场的要,所以此后的和谈中朝方就再也没有设什么障碍了。

但这时,李承晚却跳了出来捣乱,在他的坚持下,克拉克要求中朝方同意将不愿回国的俘虏就地释放,而不是交给中立国印度,因为李承晚根本不承认印度是中立国,这个要求当然遭到中朝方的拒绝,而此时,克拉克做出了他最错误的决定:轰炸北韩的水坝。5月13日,联合国军炸毁了平壤北面德山附近的一座水库大坝,大水冲毁了6英里的铁路、5座铁路桥和大片农田,在此后的10天内,又炸毁了另外两座水坝,但这次北韩已经将事先降低了水位,避免了水灾。

局势发展到现在,妨碍和平到来的已经不是共方,而是李承晚了,他不但宣布不接受联合国与中朝方的协议,还扬言要继续战斗,并擅自释放了不愿回国的北韩战俘。而中共方面积蓄已久的战斗力终于找到了一个尽情渲泻的机会,再一次向南韩的军队发动了久违了的怒涛般的攻势。这次攻势的矛头直接指向南韩的主力首都师,并将它彻底击溃,在这次进攻中,南韩人为他们破坏停战的努力付出了5万多人伤亡的代价,而中朝方也得到了胜利停战的心理安慰。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关于俘虏问题的纠缠中,联合国方实际捍卫了约5万名俘虏的自由,但为此却付出了12.5万人的伤亡,如果按这次战争中联合国方死、伤的比例计算,约有3.2万人因为5万位俘虏的命运而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俘虏与战士,谁的生命更加宝贵呢?

5、俘虏去向和双方损失

联合国方最终确定的对方被俘人员共计有105097人,因为李承晚在此前擅自释放了3万多位拒绝回到北韩的战俘,其中中共方为21374人,自愿回国的人为82493人,其中中共方为6670人,后来又有440人选择了回国。中朝方确定的对方被俘人员共计13803人,自愿回国的为13444人。

在整个战争中,联合国方伤亡共计429169人,其中美军为142091人,而美军的阵亡人数约为3.7万人。据联合国军推测,中共军队阵亡人数大致在40万左右,这与我的猜想基本相符,我是根据长津湖双方的伤亡比例进行猜测的,那场战役中、美伤亡比例是10:1,虽然那是一场最为极端的战例,但考虑到中共方的敌人并不只美军,还包括南韩等,因此我认为整个战争的阵亡大致是美军的10倍应该是不会错到哪去的,所以我猜测中共军队的阵亡人数约为37万人。

五、对网友部份评论的回应

1、关于长津湖战斗中歼灭美国一个建制团的问题,我想准确地说应该是三个建制营,按美军团的建制,应是三个步兵营和一些团的直属部队(侦察、后勤、警卫等战斗或非战斗部队),而这里的三个营是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而且两个步兵营分属第2师的31和32团,炮兵营是该师的直属部队,所以将他们当作一个建制团看待是不太合适的。

还有,这些部队中还有一个炮兵营,似乎战斗力要比只有三个步兵营的团建制还要强,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首先长津湖是山区,炮兵的作用是受到很太限制的,说他们不如一个装备了迫击炮的步兵营是不会过分的,其次,因为这些部队分属不同的建制,协同作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而多兵种的战斗中,协同作战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做不好,即使放在一起也产生不了合力。随便向大家报告一下,这三个营大概有官兵2500人,有1000余人生还,其中肢体健全的只有385人。

2、关于中共军中的朝鲜人的问题,我想再重复一次,我所说的只是我的猜测,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在仁川登陆前作了俘虏的北韩军人中,没有人以中国人自居的,这基本说可以证明他们即使曾在中共军中服役,但他们自己并不认同中国人的身份。所以说中国人早就参与的朝鲜战争是不能成立的指控。

3、关于38军的下落,我在书上看到了38军覆没的说法,见到网友的评论后,我专门找来了中共出版的描写38军英雄历程的书,而它的描述到51年的3月和4月间就结束了,我想这可以简接地证实了38军覆没于汉江南岸的观点。至于覆没,并不应被理解为全部阵亡,只是受到了极大损失,很多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而矣,它的损失比长津湖的9兵团要惨重得多,9兵团后来又活跃在朝鲜前线,而38军却再也没有

4、关于长津湖用兵失策的问题,我基本接受网友的批评,承认是在纸上谈兵,本来这编东西也就是纸上谈兵而矣。但是,我还是坚持如果13兵团来对付陆战第1师,战果决不会这样悲惨。当时13兵团肯定是在西线展开了,再做变动恐怕真是要考验统帅的魄力了,但我想用部份部队迟滞敌人,延迟战役的发动,重新布置攻势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可能做到的,但冒很大风险却是肯定的,所以没有人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即使他是彭大将军。只是后来战局的进展,才证实了原来的用兵的错误的。有时,证实一个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非常沉重的,有网友提到长津湖和西线在同一纬度,两地气温的差别不大,我只想提醒一句,两地纬度是基本相同,但海拔高度我估计相差在800米左右,我没有仔细查找资料,但在长津湖的战场上,1200米的高地随处可见,而在西线,基本上都是200-400米的高地。由于高度的差异导致气温的差异不会很难理解的。

5、关于长津湖不是败仗的问题,我想如果只从军事角度上看,我认为中共军队这次行动,完全没有达到预定的作战目的,而且自身的损失巨大。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这次战役是失败的。

六、战争的评价

我知道这个坛上的网友基本上都是持反共立场的,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所以在读朝鲜战争的时候总有一种想看中共笑话的念头,我开始时也持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如果读完这段历史后,还不肯放弃这个念头,我只能表示遗憾了。朝鲜战争这期间,其实是中共最为辉煌的时期,在国内基本稳定了政权,又恢复了国民经济,刚介入朝鲜战争时,还一度创造了攻无不克的神话,春节攻势,将战线推向了37度线,成功迫使美国认输:在英法联合提出的停战提案表决中投了赞成票(有网友说那是艾奇逊的计谋,不知能否提供证据的出处)。后来虽然错过了在最辉煌时结束战争的机会,但仍死守在38线附近,没有任何败退的迹象,在对抗联合国军的进攻中,给予敌人巨大的杀伤,从而确立了不败的态势。所以我希望那些没怎么读过这段历史的网友,打消在其中寻找中共笑话念头。其实中共的笑话多的是(只是大多是带泪的笑话),不需要在朝鲜战争中去寻找。

至于应该怎样评价朝鲜战争,我个人当然赞成大家从政治上和道义上对它进行评判,其中很多观点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我个人所写的关于朝鲜战争的文字,都只是在军事上对此事件做出评价,也应该是其中的一方面。

七、战士的评价

战争万恶,战士无辜,对于这场朝鲜战争,不论从哪个角度对它进行评价,都不应该影响到对双方战士的评价,只要他们在战争中能够格守人道主义的原则,战争行为不指向无辜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俘虏,他们就只是在这国家尽责,争斗双方战士的区别只不过是尽责的对象不同。战斗越勇敢,就越是尽忠职守,如果尽忠职守的人不应该受到尊敬的话,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人类只要存在,就需要武力,没有武力,正义也是无从申张的,有武力的存在,就有战士的价值,战士的死就是为了战胜敌人,这个敌人有时并不是人类,而是人类面对的一些灾难。只要是为了战胜敌人而死,战士的死就是有价值的。至于战争的功、罪,不应该由战士来承担,也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责任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战胜敌人。

所以,如果要对战士做出道德评价,只能够从他们的战争行为是否有指向无辜的人,如果没有,他们将不承担战争的罪恶,如果有,即使他们正在为正义的战争英勇作战,他们也还是应该受到指责的。而在朝鲜战争中,中共的战士无疑是格守战士的原则,无论是对待朝鲜平民,还是对待联合国方的被俘人员。他们甚至将自己的口粮也愿意分给曾经敌对的战俘,这不单是中共的宣传,连美方的材料上都有这样的记载。至于对待朝鲜的平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罗盛教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共战士对朝鲜平民的态度。

不论是过去还是可见的将来,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类都仍然需要能够直面危险和死亡的战士,只要他不是一个流氓恶棍,即使他参加的是不义的战斗,也不是他的过错。战争万恶,战士无辜,英勇而纯粹的战士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