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评朝鲜战争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也评 于 August 21, 2004 00:13:26:

也评朝鲜战争
对于在五十多年前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众多志愿军战士,我自始至终都满怀崇敬之心。他们用热血与生命为中国人在西方人的偏见中争回了一些尊严。扭转了西方人对华人的一贯歧视和自鸦片战争时培养出的对东方人的优越感。应当为他们立一块大大的碑,刻上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年龄。我们后人应记住他们。只记住几个典型是远远不够的。
积极方面的意义无须我再多言,赞扬的文章俯首皆是。但我还是想把这些英雄们的功绩单放一处,再把这场战争的起因与性质单讲一下。因为如果混在一起讲,很容易被一些动机不那么单纯的人巧加利用,把读者引入他们设计好的结论里去,这不光有辱那些烈士的鲜血,对读者也是不尊重的。
首先,这场战争对当时饱受战乱的中国来说,是完全可以避免介入的。由于金日成的头脑发烧,斯大林的阴险狡诈,再加上老毛的不知深浅,就注定了这场战争的突发性,多变性和盲目性。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二战结束后,立即就显露出美苏的军事对峙局面,在欧洲,以柏林墙的筑起为标志,在亚洲,38线就自然而然的成了瞩目的焦点。金日成出于要圆他的“大朝鲜国”之梦,在斯大林偷偷摸摸的给他武装了几个师以后,于50年6月入侵南韩。仗开始打得挺顺手,(美国人在南韩军事力量单薄,也没有真正武装南韩军队,北朝鲜的最新式苏制坦克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当南韩军队已经彻底崩溃,美国人也要面临被赶入大海的局面时,美国佬终于被打疼了,打怒了。美国人看得很清楚,北朝鲜的入侵背后必然有苏联的指示和帮助,如果干看着让金日成吞并整个朝鲜半岛,美国不单是在南韩和世界面前丢尽其大国颜面,它在远东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也将大大缩水。美国要动真格的了。金日成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以为美梦即将成真。而中国此时已多次提醒他当心美国抄其后路,并已经预测到了仁川登陆的可能性,并通报了金日成。(我估计老金这时候的心情就像刚弄两把屁和还想和把满贯,结果冷不丁让人家来把杠兹一条龙,一下输了个盆干碗净)。美国仁川登陆,都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可见他头晕的可以。结果手中的几个苏装师全让美国人在38线南面包了饺子,他带着一些残兵败将钻山越岭,没命的跑。跟日本人打游击时都没这么惨。惊魂稍定后,他开始向斯大林和老毛求救。斯大林一看美国真动手了,他有点含糊了。他开始合计怎样做才能风险最小利益最大,他想如果能把中国拉下水参与到其中,对他来说可谓一举多得,一来自己可以躲在幕后操纵,进可“摘桃”,退可全身;二来借此机会试探一下他对中共的影响力,或曰老毛是否听他的话;三来可借中美开战之机倾销大量武器给中国,并利用朝鲜战场进行美苏新式武器的实战演习;四来中国介入战争则必使其与美国结仇,将来只能为我所用。不幸的是,他的目的基本都达到了。朝鲜战争自始至终,他都在幕后操纵,对中国就援助问题一再出尔反尔;老毛呢,也许是内战打得太顺手了,有点忘乎所以,急于想在国际舞台上也露下脸。他不顾下面众多同僚的反对,独断专行,决定出兵,即使在斯大林故意推迟军事援助的情况下,依然按时出兵,可见其好战的瘾头多大;就象赌徒牌瘾发作,就是没有赌资也要硬上牌桌一样,根本不考虑后果,只图一时痛快。顺便提一下,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林彪当时没主动挂帅是惧怕美国,我不能说你一点道理都没有,但我觉得此观点受舆论导向的痕迹太明显。我认为这不应是主要原因。坦白的讲,以中国的实力在当时要与美国直接对抗,是没有胜算可言的。连当时超强的苏联领袖斯大林都心里泛毛,又有什么理由对林彪将军当时合情合理的顾虑揪住不放,大做文章呢?虽然,林没有跟美国人打仗的经验,但他毕竟在苏联养病期间,耳闻目睹了苏德交战的惨烈,也了解斯大林的为人处世作风。他清楚的知道,现代化的战争如没有旗鼓相当的实力支撑,贸然开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不希望让这些优秀的战士在没有充足军备的条件下,开到国外去白白送死。也许对老毛来说,死多少人只是个数字问题,而出不出兵,却是他的面子问题。但林彪以一个军人的职业道德出发是不能与毛苟同的,所以他婉言谢绝了,并因此令毛深感不悦。当他准备授命彭得怀时,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通过旁敲侧击,含沙射影,威逼利诱的方法迫其就范。老彭当时可谓别无选择,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有林的前车之鉴在那摆着。这既是他的无奈,也是他的悲哀。
入朝的前两次战役,打得不错,但当时补给不足的现象已经突显出来,非战斗减员数量庞大,很多战士由于没有足够的冬衣,被冻死在潜伏的雪地里,他们的死,我认为比起邱少云的死,一点都不逊色。这两仗胜利的关键,老彭的指挥固然不错;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的误判造成了战术上的失误。如前所述,美国人始终认为中国不会直接参战,这可从老麦的狂言中得到证实,老麦是当时美国在远东的全权代表,他的话甚至让杜鲁门的政府都产生了错觉。也认为老麦一人就可把朝鲜战事搞定,因此才听任老麦在仁川登陆后,趁势北上,把北朝鲜给灭了拉倒。疏不知这正好给中共提供了一个虽不十分充分但却可以大加利用的借口。毛就用唇忘齿寒的典故为出兵造势,同僚们虽考虑到国情贫弱,但摄于毛的权威而不敢公然反对,令他得逞,遂于不宣而战的情况下秘密入朝,(说来也怪,朝鲜战争热火朝天的打了3年多,中国始终没有公开对美宣战,从这点看,老毛还是有点心虚。这也是后来在停战协定中,美国只与朝鲜签约,而牺牲惨重的中方却没有从协定中获得任何实际利益,烈士的血,流的真冤呐),初战的胜利也与美国人的大意轻敌有直接关系,由于老金的部队已丧失战斗力,美军北进途中,可谓一边看风景一边前进。老麦也狂言“圣诞节前结束战争”,可见当时即使是老麦也没有要打进中国的意图。可他的误判直接导致了美军的失利。数十万志愿军在他的前方以布好了口袋,就等美国人自投罗网。好多美军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志愿军用刀刺死在睡袋中,以至于与志愿军遭遇后很长时间里还弄不清实情,到志愿军发起总攻时,如梦方醒,但为时已晚。美国人逃得很狼狈,为了不丢命,其他能丢的都丢了,连当时的前线指挥霍克将军都在撤退途中出车祸身亡。但即使是这样,中方仍没能成建制的给敌一毁灭性的打击。两次伏击战的胜利,既刺激了老毛的胃口,同时也让美国人重新审视他的对手,制订相应策略。(打个比方,就象以前张三到李四家朝门上踹了一脚,李四躲在门后就快要尿裤子,而现在张三刚在李四门前一晃悠,李四就蔫不唧抄起块板砖要往他头上骇一样,张三当然要重估李四的实力)老麦醒过味来后,十分搓火,他妈的中国人真敢和我叫板。于是他四处叫嚣,要报一箭之仇,还恐吓要用核武器。但此时杜鲁门政府是比较清醒的,他清楚中国人的介入背后有苏联的影子。而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将朝鲜战争升级为三次大战,所以杜鲁门强调要把战争限定在朝鲜范围内,不能扩大。为此,他不惜把那个德高望重但又不识时务的老麦给哄回了家,换上了一个让志愿军吃了不少苦头的李奇微,李抓住了志愿军补给运输的弱点和美国的空中优势,来了个“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着实让中方吃了不少亏,造成了很大人力物力的白白消耗。因此在之后的三次战役中,双方战事处于有进有出的胶着状态,美国人看出由于苏联的暗地支持,这场战争将没有完胜的一方,最终只能达成一种平衡局面,第三次战役后,美方试图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甚至美国人透露愿意把台湾地位问题列入谈判议程与中方讨论,如果这时中美罢手,可以说是对中国最有利的结局,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战斗实力,亦能获得实在的利益。可惜老毛在前两把凭手气自摸和了以后,赌瘾大发;加上斯大林也瞅准时机给毛提供了大量武器,更助长了他扩大战事的欲望,欲罢不能,遂接连又打了第四,五次战役,结果都不理想,双方都占不到太大的便宜;而由于武器水平的差距缩小,导致双方的人员消耗增大。双方在谈判桌上也是火药味很浓。谁也不服谁。当然,说到谈判的僵局,最大的分歧在战俘遣返上,中方要求全部遣返,美方则要坚持自愿遣返,因为在近两万中国战俘中,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拒绝回中国,这是让中共最难堪也是不能忍受的。这些人中有许多前国民党的降卒,也有不少是根红苗正的解放军战士。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不便枉猜,但我觉得自愿遣返较之中共的作法,要稍微人性一些。然而,为了这点分歧,双方又在战场上来回拉锯,做着无谓的消耗。最终的签约也是由于斯大林的归西和后来上台的赫鲁晓夫对朝鲜战事的态度转变,使中国的抗美援朝将陷入无以为继的尴尬局面,再加上通过后期战役的效果与毛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毛才极不情愿的罢了手。但是最终的签约却是在美国和老金之间达成,中国由于始终未与美正式宣战,所以在协定中未获任何实际利益,折本又折兵。
朝鲜战争对于中国造成的后果让中国百姓整整走了几十年的背字儿,在此仅列举一二:
-此战加剧了冷战的格局形成与强化,迫使中国与西方隔绝了近三十年
-因战争欠下苏联几近敲诈勒索般的巨额债务,全国人民的腰带真是勒了又勒紧了又紧,造成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共在民族情绪的招牌下,进行了血腥的土改镇反等运动,杀人之多,范围之大,令全国上下皆处于红色恐怖中,人民在中共的十八般兵刃的淫威下,不得不又一次跪倒,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由于冷战,中国与西方的隔绝使中国在科技发展上与世界水平拉开了距离,有人可能要拿两弹一星说事,别忘了,老钱他们可都是当时中国的夙敌-美国培养出来的,美国人至少没有限制钱的回国自由,这事要换斯大林,嘿,难说!

当然,朝鲜战争过去半个世纪了,逝者已已,但我还总想从中挖掘一些对今后有借鉴意义的分析来,毕竟我们的认识不能总停留在当年的一家之言上,既然连资本家都能加入当年欲除之而后快的共产党的行列中,这世上还有什么观点是能一成不变的呢?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望大家不吝赐教。谢谢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