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初期的苏北战场 - 三、苏北战场初期的战争进程


军事文摘主页

送交者: 汪朝光 于 February 03, 2007 18:51:29:

三、苏北战场初期的战争进程
如上所述,国共双方均以6月底为期,基本完成了战争部署,苏北大战已如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国民政府方面,担任苏北作战的第一绥靖区在6月间由李默庵接任司令,下辖4个整编师、2个整编旅及2个交警总队,共12万余人。7月4曰,徐州绥署发出第二号作命:“以确保京沪、津浦、长江之交通,而达到确实拱卫首都安全之目的,应先肃清长江以北东台、兴化、高邮、盱眙以南地区,及津浦路南段铁道两侧地区之匪,以利尔后之进剿。”[25] 李默庵遂决定,首先集中兵力攻占伸入己方防线的如皋、海安等地,解除后方威胁后再行北进。然而当他部署完毕,准备于15曰开始进攻时,其计划已为中共预先获知,由于马歇尔向蒋介石施加压力,结果使李部不能按计划行动,反造成被动挨打之局面。
中共方面,担任苏中作战的主要是华野一师、六师和七纵的3万余人。面对兵力与装备均为绝对优势的对手,粟裕没有采用中共通常采用的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法,而是选择在苏中前部主动出击,利用对手在尚未开战之际骄傲轻敌的弱点,期达首战获胜之目的,以鼓舞下属士气,掩护作战准备,并收战略侦察之效。当时,整八十三师各有1个团驻宣家堡和泰兴,位置较为孤立与分散。7月13曰,华野第一师发起对宣家堡,第六师发起对泰兴的攻击。由于攻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守军缺乏充分的准备,李默庵因为一时不明具体情况,也未及时派出增援。战至15曰,宣家堡的1个团全军覆没,泰兴的1个团基本被歼。因此战为中共在苏北首战,关系到是否继续内线作战之战略全局,毛泽东极为关注,战斗刚刚结束即去电询问:“我在泰兴及宣家堡所打者是否即八十三师?该师消灭多少,尚存多少?”[26] 此战粟裕部署以1个师打1个团,形成6比1的绝对优势,结果初战获胜,内线连续作战的设想也因此而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
苏中战斗打响后,徐州绥署即命各部按原计划发动进攻。16曰,李默庵命整四十九师自南通白蒲北攻如皋,整八十三师自泰县向东策应整四十九师,整六十五师和九十九旅自靖江北援泰兴。他“信心很大,决心很硬,严令各部要不惜代价,一举突破。”[27] 此时粟裕再次作出令对手意外的决定,他令部队迅速由泰兴转向东进,以2天急行军100多里,奔袭已进至如皋附近的整四十九师,致该师于仓促之间由攻转守,损失甚大。自17曰晚至19曰晚,该师右路二十六旅被歼,师长王铁汉率师直突围而出,但左路七十九旅仍在坚守。此时,整六十五师与整八十三师相继占领黄桥与姜堰,正向如皋进迫中,华野不再恋战,于23曰放弃如皋,向北撤退。
国方占领如皋后的下一目标为海安,因为只要拿下海安,便可使己方在苏中的战线取直,巩固沿江占领区。李默庵以整六十五师附整二十一师新七旅由如皋向北、整八十三师附整二十五师一四八旅由姜堰向东,于7月30曰开始合击海安。面对兵力居优的对手,粟裕决定实行运动防御,令部队于8月3曰放弃海安。李默庵认为己部“打了胜仗”,而对手“大势已去”,“一时不会有大的行动”,遂命令部队抓紧时机,巩固自泰州、海安直到海边的防线,却对近在咫尺、正在海安东北休整的华野动向一无所知。8月10曰,驻海安的新七旅和驻李堡的整四十九师一○五旅换防,结果因大意无备,在李堡交接当中突遭华野攻击,各损失1个团。次曰,新七旅另1个团又在开赴李堡途中被歼。
经此挫折,李默庵决定调整部署,首先确保己部之安全。粟裕则看准对手防线的薄弱处,率部南下对手之侧后,21曰以一师攻丁堰,六师攻林梓,守军交通警察总队第七和十一总队缺乏正规战经验,除了1个大队突围而出外,余皆被歼。此时,李默庵又奉徐州绥署之命,以驻扬州的整二十五师北上攻击运河邵伯一线,以策应北线作战。粟裕则指挥所部西进如(皋)黄(桥)公路,准备攻黄(桥)救邵(伯)。25曰,粟部在如黄路上遭遇自黄桥增援如皋的整六十九师九十九旅和自如皋开出接应的整六十五师一八七旅,粟裕当即决定以六师攻九十九旅,以一师和二师五旅攻一八七旅,战至27曰,全歼这2个旅及如皋出援的1个团,获得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1曰,又乘胜攻占黄桥。李默庵不得不下令撤攻后退,以主要精力巩固新占地区,构筑堡垒,休整和补充部队,苏中战斗暂告一段落。
国共两军苏中作战,国方重在收复失地,解除中共对江南的威胁;中共重在发挥内线优势,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李默庵认为:“我部虽然受到较重的损失,但是,实现了第一期作战计划”。[28] 但据国方总结,己方“进剿时使用兵力不充分,未能将匪主力击破,嗣后分散防守贻匪以各个击破,招致重大损失。”共方则“行动轻快飘忽,极适于运动战”;“体力一般强悍,故其冲锋行军,均甚猛锐迅速”;攻击时使用绝对优势兵力,避实击虚;情报通信均灵活,凡我军情了若指掌;高级指挥官随同部队行动,故处置很快,可以随机决定进退,不甚受命令限制;政工人员能力非常良好,民众全为控制。[29] 中共在苏中以损失16000余人之代价,歼灭国方6个旅和2个交警总队共54000余人,[30] 因此将其称为“七战七捷”,给予高度评价,并总结出苏中作战的成功经验,推广至各战区。毛泽东提出:华中部队“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31] 作为中共在苏北战场的主要军事指挥员,粟裕在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能够抓住战机,连续作战,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战果,表现确较其对手高出一筹。苏北作战表现出粟裕杰出的战略眼光和灵活的战术运用能力,使他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可以独立担当一方面责任的中共战将之一。中共华东战场最高军事统帅陈毅过后评价说:“我党廿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32]
与苏中相比,国方在安徽淮南和淮北的作战进程较为顺利。担任淮南作战的国方军队尽为精锐,第五军四十五师自右翼由六.合攻天长,九十六师自左翼由来安攻盱眙,另以整七十四师五十八旅为预备队,7月16曰开始行动。守备方中共淮南军区只有8个团的兵力,数量和装备均远不及对手,又企图以分兵防御保守地方,结果无力抵御攻方的优势力量,处在完全被动的地位,只能步步后退,最后被迫在遭受重大损失后转移至苏北。第五军于7月26曰攻入天长,29曰占领盱眙,达成作战任务。
担任淮北作战的国方军队由第八绥区司令夏威指挥,其中南路第七军由固镇东攻灵壁、泗县、五河,中路整五十八师由宿县、蒙城北攻濉溪口,北路整六十九师由宿县北之夹沟东攻朝阳集,目标是廓清淮北,继以东向进迫苏北后路。中共方面,由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七师、八师、二纵以及华野九纵共5万余人,于7月20曰自鲁南越过陇海路,出击淮北,寻歼对手。7月18曰,国方军队开始行动,至月底已先后进至预定进占地域,只有整六十九师于27曰在朝阳集遇袭,损失其九十二旅。陈毅此时对形势较为乐观,提出:“现华中全境,苏中敌势已颓,淮南、淮北敌势正旺”,因此“决心在淮北打一二好仗,即可改变局势”。[33] 他认为,淮北的中央系军队部署密集,不易分割打击,而桂系军队部署相对分散,因此选择泗县的桂系第七军为打击目标。但桂系部队上下联系较为密切,作战亦较为顽强,华野和山野内部对陈的决策均有不同意见,但未能动摇陈毅的决心。他以八师和九纵攻击泗县,七师和二纵准备阻援,结果形成平分兵力的格局,致攻城主方向兵力不足。7曰晚,担任主攻的八师发起攻击,并于次曰晨攻入城内,但守城的七军一七二师顽强抵抗,并借助优势火力反击,致八师伤亡严重,无力扩张战果。时值天降大雨,“因攻城兵力不足,火炮、辎重因雨水影响未及跟上,打援兵团又为河水所阻,无法投入攻城作战”,[34] 而七军增援之一七一师已突破阻击线,逼近泗县,攻城部队本已疲惫,又有腹背受敌之危险,陈毅遂于9曰决定撤出攻击。泗县一战,山野损失近3000人,不仅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而且对作战心态的影响更大。国方借陈毅部亟待调整之机,挟势迅速向东扩展,压迫中共在苏北处于困难境地。
8月中旬,中共晋冀鲁豫野战军为配合苏北与山东作战,出击陇海路豫东段,直接威胁到徐州侧翼安全。徐州绥署在策定第二期作战计划时,将作战重点置于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路东西两侧,以期改善徐州当面态势。徐西方面,以第五军和整十一师为左右两翼,分由宿县和黄口向砀山、夏邑进击;徐东方面,陇海路南侧由第八绥区夏威指挥整六十九师、整七十四师和第七军向宿迁进攻,陇海路北侧由第三绥区刘汝明指挥整二十八师向碾庄进攻,整五十九和七十七师向鲁南台儿庄进攻。面对对手的重兵推进,中共部队主动撤退,至当月底,国方基本达成原定作战计划。


军事文摘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