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唐朝的科舉制度簡介,BY張釗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苦哈哈 于 September 25, 1999 08:53:34:

送交者: 苦哈哈 于 September 11, 1999 09:43:42:

~{              唐朝的科舉制度簡介~}

~{                ﹒張 釗﹒~}

~{  漢語的白話文化和漢字的簡化割斷了文化的發展,使學習和研究中國的政治、~}
~{歷史、文學、風俗等成了絕學。加上基礎知識的缺乏和心理、思想的隔膜,几千年~}
~{來形成的典章制度、政治系統對今天的大陸同胞如同上古的童話,遙遠而陌生。我~}
~{業余閒下來,努力把《新唐書》所記載的唐朝的科舉制度整理出來,簡化了介紹給~}
~{大家,希望于建設中國未來的政治体系能有所裨益。鑑于我的能力、學識和材料的~}
~{匱乏,其中講不透徹乃至于理解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拋磚引玉常常是句客气話,~}
~{在我這里,是夢寐以求的希冀。~}

~{  科舉是考試人的道德和才能,看他配不配做官、能不能做官的重要手段。一個~}
~{完善的科舉制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品質低差的僥幸小人走上占据重要職位、~}
~{掌握重大權力、危害人民、危害國家的道路。科舉制度是千百年來中國特有的文官~}
~{政治的基礎。當然,單有一個科舉制度還遠遠不能保証政治家的聰敏、廉洁,但有~}
~{制度好過沒制度,沒制度的結果就是大陸五十年來的亂政。~}

~{◇ 回顧一下歷史~}

~{  品德好、有才能的平民被推舉、考核,授予官職,參与國家的行政是中國文官~}
~{政治的特點。上古出名的堯帝年紀大了,一直沒找到接班人,心中很憂慮。聽說有~}
~{個人叫做舜,爸爸待他不好,弟弟常欺負他,而他依然孝順父親,友愛弟弟。堯就~}
~{把他叫來,委以重任,并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來觀察他在家和在外的為人与~}
~{能力。舜贏得了堯的信任,把天下國家的政治接管起來。等到堯死了,舜就接替他~}
~{作了帝。明末的王夫之甚至認為,上古的時候,置相就是立儲:帝選拔賢能的人,~}
~{把他們立為相,來輔佐政治,而這些相就是帝的繼承人。后來,夏、商、周三代,~}
~{貴族与平民做官摻半。到了戰國的時候,各諸侯國爭相網羅人材,養士、用士,蔚~}
~{然成風。~}

~{  漢朝以后,舉荐和選拔賢能的人做官執政逐漸制度化。當時,地方向中央進貢~}
~{,除去物產、珍寶,很重要的一項就是人材,所以叫做貢舉。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
~{后代。地方推舉出來的人,隨著每年的進貢被送到京城,由皇帝和中央考核、錄用~}
~{。隋煬帝大業年間,幵始有了進士科的考試。唐朝繼承了隋朝的制度,把科舉發展~}
~{、完善,使它成了唐朝政治家最重要的來源之一。《新唐書﹒選舉志》記載:“大~}
~{抵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盛焉。方其取以辭章,類若浮文而少實﹔~}
~{及其臨事設施,奮其事業,隱然為國名臣者,不可胜數,遂使時君篤意,以謂莫此~}
~{之尚。”~}

~{  宋神宗時,王安石認為唐朝用詩文考進士,引導天下學子看重辭藻聲律,而忽~}
~{略對道德和政治的學習。他自己把古典的經籍注釋好了,發行到全國,要求今后考~}
~{試都要以此為依据。從此,科舉考試就主要考經義(對古典經文的理解与闡述),~}
~{而不再考詩賦了。明朝以后,朱熹和他的門生考定、注釋的“四書五經”漸漸成了~}
~{權威,而被規定為科舉考試的標准教材。后來,隨著唐宋古文在文學評价中的地位~}
~{不斷上升,逐漸形成了科舉考試中論文的特別格式,這就是直到今天為人詬病的“~}
~{八股文”。從隋朝大業年間幵設進士科到清末光緒年間廢除科舉,一千多年間,科~}
~{舉考試屢經改革,為國家政治提供了無數人材。~}

~{◇ 唐朝的官學~}

~{  唐宋以前的人大都相信《尚書》、《禮記》一類的書是古代圣賢所作。其中講~}
~{到為政,首要的就是要興辦學校,用以培養人材、移風易俗。《宋史﹒選舉志》記~}
~{載:“既而,中書門下〔宋朝宰相的官名〕又言:‘古之取士,皆本學校,道德一~}
~{于上,習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為于世。今欲追复古制,則患于無漸(漸進的~}
~{道路)。宜先除去聲病偶對之文〔唐朝考進士的主要科目〕,使學者得專意經術,~}
~{以俟朝廷興建學校,然后講求三代〔夏、商、周〕所以教育選舉之法,施于天下,~}
~{則庶几可以复古矣。’”~}

~{  所以,有遠見的政治家每每執政伊始,就大力興建學校。唐高祖一進長安,天~}
~{下未定,就下詔設立學校,安排宗室子弟和其它青年上學。唐朝從中央到地方,都~}
~{設有官辦的學校,用來勸導和獎掖青年人學習上進,謀求仕宦。這些官辦學校都歸~}
~{國子監(類同高教部)管,大約有這樣几种:~}

~{  一,國子學,學員規定為三百人,專門招收高干和京城干部的子孫﹔~}
~{  二,太學,學員規定為五百人,招收中、高級干部的子孫和近親﹔~}
~{  三,四門學,學員規定為一千三百人,其中五百人是普通干部的孩子,另外八~}
~{百個名額是專留給老百姓中优秀青年的﹔~}
~{  四,此外有專科的律學(法律)、書學(書法)和算學(計算)等,招收小官~}
~{和平民子弟﹔~}
~{  五,京都及各都督、都護府(類同今天的軍區)、州(相當于我們今天的省)~}
~{、縣都分別設立學校,招收學生,人數不等。~}
~{  六,中央政府中和太子宮中又設有弘文館和崇文館,各收學生三十名,都是皇~}
~{親國戚、宰相、一品大官和大功臣的子弟。~}

~{  入學的年齡為十四到十九歲。~}

~{  學生每十天有一天休假,放假前要有小考試,默寫經文并背誦先儒對經典的解~}
~{釋,答對三分之二的,就算及格了,不及格的要受罰。每年放兩個長假,五月間的~}
~{叫做“田假”(農忙)﹔九月又有“授衣假”(換冬衣)。家住得遠的,還特別加~}
~{給路上往返的時間。年終要考一年的學業,口試一百條對經文的解釋,答對百分之~}
~{八十的得优,對百分之六十的得中,百分之五十以下得差。~}

~{  上學不聽話、曠課超過三十天、事假超過一百天、因父母生病請假超過兩百天~}
~{的,或者年終考試得過三次差、在學校羈留九年而學業無望的都要退學回家。而且~}
~{,還要記錄下來,送到相應的管理部門。大官的孩子們,送到兵部(專管武官的部~}
~{門),看看能不能借上爸爸的光,當個武士。~}

~{◇ 教學內容和學制~}

~{  唐朝官學的教學內容以儒家經典和史書為主,根据他們的難度和份量的不同分~}
~{成所謂大經、中經和小經。《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和《~}
~{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春秋公羊傳》和《轂梁傳》為小經。學業~}
~{有“通二經”、“通三經”和“通五經”的分別。所謂通二經,要能學好一大、一~}
~{小二經,或者兩個中經﹔通三經的,要大、中、小各學通一經﹔通五經的大經全通~}
~{,還要中、小經各能一通。除此之外,還要能兼通《孝經》和《論語》。~}

~{  因為秦始皇把秦地的文字、方言強行定為官方語言,所以,大部份用齊、魯方~}
~{言寫成的古典經文的閱讀和理解都成了很大的問題。兩漢以來,注解、詮釋這些經~}
~{典成了知識分子們最重要的功課,成就巨大,著述眾多。唐朝的學生除去學習經典~}
~{的正文,還要同時學習這些注釋。~}

~{  《孝經》、《論語》兩經加起來,限期一年學完﹔《尚書》、《公羊傳》、《~}
~{轂梁傳》分別為一年半﹔《易經》、《詩經》、《周禮》、《儀禮》各限兩年﹔而~}
~{《禮記》和《左傳》可以長至三年。除去學這些經典,每天還要練寫一篇字,學習~}
~{時事政治的處理方法,讀《國語》、《說文》、《字林》、《三蒼》和《爾雅》等~}
~{書。其它專科的教學內容和學制也類似,不過總的年頭短一些。~}

~{  《尚書》主要記載從堯、舜、禹到春秋以前的大事記和帝王、公侯、賢良大臣~}
~{們的命令、文件等,有中國最古之書的稱號﹔漢朝以后,《易經》被看作闡述儒家~}
~{哲學思想最重要的著作﹔《詩經》號稱是孔子刪定,通過它可以學習語言文字,還~}
~{可以陶冶性情、考鑑周朝政治的得失﹔《周禮》、《儀禮》和《禮記》都是戰國以~}
~{后的學者們憑借著古史資料和自己的想象,整理出來的周朝的禮儀制度﹔《春秋》~}
~{相傳是孔子所作,記載了春秋時代的政治事件。但因其書文字簡洁、難懂,所以,~}
~{后來讀《春秋》的人,都得參考注釋書。西漢末年以后,《左傳》被認為是与孔子~}
~{同時的左丘明寫的,定為《春秋》最權威的注釋著作,与《公羊傳》和《轂梁傳》~}
~{并行(所謂“傳”,是注釋的意思,与今天“傳記”的傳不一樣)﹔《論語》雖說~}
~{是記載孔子言行的書,但在唐朝顯然還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孝經》原來頗重要~}
~{,后來被宋儒判為偽經,失去了經典的地位。~}

~{  唐朝科舉,還有一樣教材,《新唐書﹒選舉志》沒有提及,就是梁朝的昭明太~}
~{子編的《文選》,選了很多古時候优秀的詩文。而唐朝考詩、賦,全要參照《文選~}
~{》。杜甫曾說“《文選》爛,秀才半”。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對進士深惡痛絕,~}
~{聲稱“家不置《文選》”,以示不屑于作進士。~}

~{◇ 報考的資格和程序~}

~{  今天把人民分成工、農、商、學、兵和知識分子。數十年來,工、農、兵社會~}
~{地位最高。古代的時候不是這樣的。因為當兵是為國家服役,兵役期滿,就回家种~}
~{地了,不构成一個階層,也沒有特別的權力和利益。學生也是類似。那時候,人民~}
~{分為士、農、工、商四等,其社會地位,士最高,因為都是作官的﹔農民的利益最~}
~{受重視,名譽最好﹔工、商兩個階層最沒有社會地位,而以商人為尤。除此之外,~}
~{還有吏(衙門里的辦事員、警察、執行刑罰的人等)、和尚、道士,加上犯過罪被~}
~{流放的人(按照中國古代的法律,沒有剝奪人身自由的懲罰,監牢里關的全是等待~}
~{審判和執行的人。懲罰大致有罰款、肉刑和流放,等等)。在這些人中,衹有士与~}
~{農的子弟允許參加科舉考試,其它階層的人都不許做官。另外,品行不好、臭名昭~}
~{著的﹔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人的直系親屬也都不能入仕。在農業社會,農民當然是~}
~{絕大多數,而其他類人,常被視為社會的邊緣現象。~}

~{  每年深冬,中央及各州、縣的官辦學校要把學員挑出來,進行初步考試,把优~}
~{秀的推舉到尚書省(類似國務院)應考。不是從這些官辦學校畢業出來的人,叫做~}
~{鄉貢。先由鄰里、鄉親保舉、推荐,地方長官驗証后,也一起送到尚書省。地方保~}
~{舉不當,不僅被錯舉的人不能予試,就連他的所有同鄉都要受到牽連,被剝奪考試~}
~{的資格。到了省里,要把名字、年齡、地址、籍貫等重要數据寫在牒子(個人履歷~}
~{)上,由戶部(管理戶口的部門)核查過了,印証了推舉人的推舉,交給吏部(人~}
~{事部門)的考功員外郎(專門考核下級官員的功過勞苦,以定其升遷的),進行考~}
~{試。~}

~{  “既集〔于貢院〕,什伍相保,不許有大逆緦麻以上親〔直系親屬〕,及諸不~}
~{孝、不弟,隱匿工商异類、僧道歸俗之徒。家狀并試卷之首,署年及舉數、場第、~}
~{鄉貢,不得曾損移易。以仲冬收納,月終而畢。將試臨期,知舉官先引問聯保,与~}
~{狀僉同而定焉。……凡諸州長吏〔首席官員〕舉送,必先稽其版籍,查其行為﹔鄉~}
~{里所推,每十人相保,內有缺行〔品行缺德〕,則連坐〔連累受罰〕不得舉。故事~}
~{,知舉官將赴貢院,台閣近臣得荐所知之負藝者,號曰‘公舉’。太祖慮其因緣挾~}
~{私,禁之。”(《宋史﹒選舉志一》)~}

~{  “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者送之尚書省﹔而舉不由館、學者,謂之~}
~{鄉貢,皆怀牒自列于州、縣。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既至省,皆疏名列到,~}
~{結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戶部集閱,而關考功員外郎試之。”(《新唐書﹒選舉志一~}
~{》)~}

~{◇ 考試的科目和評卷標准~}

~{  科舉本來是分科考試選舉的意思,后來到宋神宗以后,經王安石倡議,才漸漸~}
~{歸一了。唐朝科舉考試,學生按所選專業特長不同,分科報考,分為秀才、明經、~}
~{幵元禮、三傳、史科、進士、童子科和明法、算學、書學等類。~}

~{  考試方法有帖經,就是默寫經文﹔大義,就是背誦或默寫先儒對經典的注釋﹔~}
~{策,是依据經典或考量時政,對具体問題提出解答﹔論,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
~{价﹔以及詩、雜文、賦等。十歲以下應考的稱為童子科,衹考朗誦。~}

~{  秀才考五道方略對策,按照文字通順与否和道理講得好壞評分。行文通順,道~}
~{理透徹的為上上第,其次為上中、上下和中上第,這四等為及格,其它為不及格。~}
~{明經先要默寫經文,然后背誦經典注釋,再回答時事政治三道題,也是頭四等為及~}
~{格。考歷史的叫史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史記》、《前、后漢書》和《三國志》。~}
~{口試對文辭的注釋一百條,然后問對策三條。口試對百分之七十,對策答好兩條的~}
~{就算及格了。十歲以下的孩子應童子科,以朗誦為主,考一部經典,再加上《孝經~}
~{》和《論語》。~}

~{  唐朝初年,秀才科等級最高。貞觀年間,有一個州被推舉應考秀才科的,沒有~}
~{一人及格,太宗大怒,處罰了州長,并廢除了秀才科的考試。后來時有時無,到了~}
~{玄宗天寶年以后,就名存實亡了。從此,知識分子仕進,就以進士与明經兩科為主~}
~{,而最看重進士。進士考試的科目、方法屢有更改:幵始是先考五道對策,然后默~}
~{寫大經一种。經和策全通,為甲第﹔對策答好四道,默寫經文對了百分之四十以上~}
~{,為乙第。繼而要求進士先寫兩篇雜文,文辭通順、熟悉格律,才考對策。到玄宗~}
~{天寶年間,要求進士先考經文,然后做詩、文和賦,全通過了,再考五道對策,對~}
~{策全好,才算是及格。后來時而要考官書文章、時而要考經文、經義,最后定為:~}
~{第一場考詩和賦﹔第二場考論議﹔第三場考對策﹔第四場考經文。后世批評唐朝以~}
~{詩取士,就是這里來的。~}

~{  “寶元中,李淑侍經筵,上訪以進士試詩、賦、策、論先后,俾以故事對。淑~}
~{對曰:‘唐調露二年,劉思立為考功員外郎,以進士試策滅裂,請帖經以觀其才。~}
~{自此延以為常。至永隆二年,進士雜文二篇,通文律者,始試策。天寶十一年,進~}
~{士試一經,能通者試文賦,又通而后試策,五條皆通,中第。建中二年,趙贊請試~}
~{以時務策五篇,箴、論、表、贊各一篇,以代詩、賦。大和三年,試帖經,略問大~}
~{義,取精通者,次試論、議各一篇。八年,禮部試以帖經、口義,次試策五篇,問~}
~{經義者三,問時務者二。其后變易,遂以詩、賦為第一場,論第二場,策第三場,~}
~{帖經第四場。’”《宋史﹒選舉志一》)~}

~{◇ 登第以后所得品位~}

~{  唐朝官員的等級叫做品位,共有九品。一到三品中又分正、從,正在從之上。~}
~{四品到九品,除去分正、從,還各分上、下,如五品中就有四階,分別為正五品上~}
~{、正五品下、從五品上和從五品下。總計起來,共為三十階,用來區分貴賤、高下~}
~{、輕重和优劣。皇親國戚和立了大(軍)功的有爵位和勛、封,文武職事官有官銜~}
~{,但所有這些官員都必有相應的品位,這個品位或稱本位、或稱散位,意思是盡管~}
~{沒有職務時,也還不失這份資格。~}

~{  入仕做文官叫作“選”,就是在有資格的人中,選出适合某職務的人員的意思~}
~{。參選大約有几條路徑,第一是有爵位的人,他們按爵位高低論出身。有出身,就~}
~{可以參選。嗣王、郡王的出身為從四品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依次類推﹔~}
~{第二,五品以上的大官們的孩子有“蔭”,就是乘爸爸這棵大樹的蔭涼,借光作官~}
~{的意思。一品官的孩子,得正七品上的蔭,從五品官的孩子得從八品下的蔭。但這~}
~{個蔭涼不是家中所有的孩子都能乘得上的:皇帝、皇后的直系親屬,一家蔭兩個人~}
~{﹔一、二、三品官家,衹能在指定的兩人中蔭一人﹔而五品官家,衹能蔭及一人,~}
~{而這個人還必須是上邊指定好的。其他的孩子要作官,就得走第三條路:科舉。《~}
~{紅樓夢》里寶玉的父親賈政就是把蔭讓給了哥哥,而自己要靠科舉入仕。~}

~{  考試及格在唐朝叫做“入等”,表示僅僅有了作官的資格,是入仕的幵始。隨~}
~{著所考的科目難易及成績优劣不同,所入的“等”也不同。秀才上上第為正八品上~}
~{,明經上上第為從八品下,而進士考試獲甲等的,為從九品上,以下類推。考書學~}
~{和算學的,則在九品之外。~}
~{◇ 制度越瑣細,施用越方便~}

~{  上邊講的都是文官的科舉制度,武舉不系統,隨時代、武器和武藝而變遷,所~}
~{以省略了。除了科舉,還有所謂的制舉,就是在科舉之外,皇帝隨時詔特別的人材~}
~{、山林的隱士、世外的高人,親自考試,其名目不一,也沒有慣常的制度,也一并~}
~{省略了。~}

~{  看一看唐朝的科舉制度,從設立學校,制訂教學內容,規定學制,到報考資格~}
~{,考試方法,考試及格以后的等次,規定明确,審考定人,反复檢查,詳盡瑣細。~}
~{歐陽修在《新唐書﹒百官志》一幵始就說:“其為法則精而密,其施于事,則簡而~}
~{易行。”正因為制度精密,實行起來才簡便易行。假如沒有具体、細致的規定,則~}
~{人人有權,都可以任著自己的好惡、利益,為所欲為,帶來的麻煩無窮。唐朝官學~}
~{所學的經典,從歷史、政治、典章、制度到思想、哲學,包括巨大,內容繁多。這~}
~{些書教人做人、做事、做文章,正是政治家必需的品質和能力。這當然与我們今天~}
~{所熟悉的、歐洲的教育体制不同。歐洲教育是要培養做事的人,而中國古代的學校~}
~{是要培養做官的人,目的不同,体制各异,既沒有很多的可比性,恐怕也難互相借~}
~{鑑。~}

~{  今天的人普遍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家都是“上邊”選定的,這是個誤解。做官~}
~{和升遷全靠上級決定,是大陸這几十年的新發明,是“有中國特色的共產主義”。~}
~{隋、唐以來,科舉考試有專門的部門、專職的官員管。宋朝初年,因為主持貢舉的~}
~{官員涉嫌优惠自己的同鄉,太祖把落第的考生們叫回來,再次出題考試,幵了殿試~}
~{的先例。后來,富弼上疏說:“歷代取士,悉委有司〔專門主管部門〕,未聞天子~}
~{親試也。至唐武后始有殿試,何足取哉?”他的意思是說,武則天為了收買人心,~}
~{恐怕主考部門定的標准太高,而破格親自考試提拔,是不足效法的。真宗聽了雖然~}
~{不大高興,還是下詔停止殿試。唐朝科舉考詩、賦,宋人總覺得不妥當,但因為詩~}
~{歌格律上錯誤明顯,評判客觀,拖了好多年都沒改。所有這些都說明,正常的科舉~}
~{不是“上邊”隨心所欲定人作官,而是有專人、專職管理,依照專門的評分標准選~}
~{擇人材,是專家治舉,是個很客觀的過程。~}

~{  至于說是專家選得好還是百姓選得好,這是個哲學理念問題。我們今天倡行民~}
~{主,政出于民,由老百姓評价政治和政治家的好壞。中國傳統的政体,假定有一個~}
~{好的政治,標准比較恆定,每每拿來衡量就可以了。這樣的政体獎勵謹小慎微、循~}
~{規蹈矩的政治家,而壓抑標新立异、熱衷創造的人。古代把最优秀的政治叫作長治~}
~{久安,就是強調政治的延續性,讓老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而這几十年的~}
~{政治,自稱是“摸著石頭過河”,總結起來,叫作“唯恐天下不亂”。毛澤東喜歡~}
~{說:“亂了敵人。”他是把老百姓當作敵人來統治的。歷史地評价,不同的政体,~}
~{各有优劣,難以一概而論。假如政治家既不由民主選舉,又不經科舉考試,既不必~}
~{學習道德,又不必學習行政,而一概看他“人事斗爭”的本領,則下流、惡霸、奸~}
~{佞小人得逞其志﹔而勤勞、誠實、耿直的人材陸沉下位。長此以往,人人都以為非~}
~{要做不親、不義、無道德、無忌憚的人,才能在社會上站住腳,吃得幵。這是勸導~}
~{全民為惡的系統,是篩選壞人的系統。衹要這個沒有制度的制度不去除,則不管是~}
~{否共產党,中國的政治永遠沒有希望。~}

~{參考書目略~}

~{□ 原載《萊茵通信》一九九九年第二期~}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