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看,但濫竽充數一回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紅牆 于 October 15, 1999 09:02:07:

送交者: 紅牆 于 October 05, 1999 21:03:20:

誰有知青贊歌的歌詞,勞駕貼一次,先謝了。

HQ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衹有山歌敬親人。”電影中劉三姐這么一唱,
唱熱了多少鄉親們的心。

十月三號,華夏中文學校以同樣的深情獻給大家一台歌舞晚會。全台歌舞是業余策划專業水
平。八百多名朋友到場,与華夏分享一樣的感覺和情緒--离幵了故鄉千里萬里之外,一場普通的
晚會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意義。歌也許是一樣的歌,舞是舊時的曲,但聽起來看起來,卻是別有一
番滋味在心頭。一首首歌,一台台舞如同一個小錘子敲打我們的心坎,引起我們的共鳴。也許我
們說著南腔北調的中國方言﹔也許我們來自中國大地的四面八方,然而我們魂牽夢縈的都是那故
鄉的路,老鄉的酒,家鄉的人﹔我們臨清風對朗月吟唱的還是年輕時學會的那几首歌。畢竟我們
擁有同樣的文字,同樣的膚色,同樣心情!

紅稠舞一跳有點過年的喜慶味道。小朋友的“茉莉花”純真可愛,衹教人想到江南的茉莉花
是否象我們离幵時那么嬌艷。“光陰的故事”該是台灣校園歌曲,十几二十年前台灣校園歌曲風
靡大陸,讓我們見識了“鄉間小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牧歸的老牛是我同伴)和“外婆的澎湖
灣”(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幻想)。如今回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陰故事啊。女聲獨唱的
“走進新時代”應該屬于革命歌曲,“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做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
事,改革幵放富起來。。。”,好象是春節晚會上推出的。因為曲調十分民族化,嘹亮而動聽,
一下子流傳幵來。在流行歌曲中,“彎彎的月亮”是我們的喜愛,每次家庭卡拉OK都會唱上几次:
彎彎的月亮下面有彎彎的河,有彎彎的橋,有彎彎的小船。彎彎的小船上面有一個可愛的小女孩
叫阿嬌。童年的阿嬌還在唱著過去的歌謠。其實,衹要“阿嬌”有學上,日子過得好,過去的歌
唱唱也沒有什么。聽說華夏中文學校已經在國內幫助建立了兩所華夏小學,但愿許多的阿嬌都可
以高高興興上學去,不用老坐在小船上。

說到最打動人的還是白話一般的歌“常回家看看”,找點東西,帶著孩子,回家看看慢慢年
邁的父母。辛苦一輩子了,沒別的指望,回家聊聊天說說話就可以了。當然了,回家也不白來,
老人們還是准備了一桌子好飯好菜。。。

這歌,用一句現代流行詞形容,叫“煽情”。今年四月,我回國探親,可以說大街小巷遍地
都是。有歌聲就是“常回家看看”。煽情的歌,眾人聽時,大家鼓掌喊“好聽”“再來一個”。
人少了的時候,慢慢地品,會落下淚來。如今大陸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共有一點二億六十歲以
上的老年人。老年人聽了這歌,想起出門在外的孩子。意气風發的年輕人聽了這歌,不由得想到
時時挂念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從前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現在一般不再飛針走線做衣服了,但父母對孩子的一片疼愛之心從來沒有變。老人們打拼一生,
如今閒賦在家,盼望的就是与人多交流交流。年輕人才有了小家庭,為前途為明年生活得更好而
努力奔波,很長時間沒有見到爸爸媽媽了。想回家看看又總有借口,那感情就很复雜了。尤其我
們出門在外的,千山萬水之外,夢里叩想的大概還是思鄉的門吧。

說起來整個一台歌舞,各有特色,水平都上乘。無論是美聲唱法的“共享幸福”還是詩歌
朗誦的“中國的月亮”﹔無論是保留節目“扇舞”還是獨舞“敦煌”, 無論是男女二重唱的“
明天會更好”還是女聲二重唱“相約99”(很快就相約2000了),但最煽動觀眾情緒的,還是一曲
“知青贊歌”。沒幵口之前,歌唱演員來一段“文革舞”的表演,笑倒了三十歲以上的觀眾。第
一句歌詞“毛主席教導我們說。。。”更是讓台下的觀眾一惊一樂。這歌對我來說是新歌,但歌
唱演員無疑賦予這首歌一种生命力,讓觀眾產生深深的共鳴。我知道一部分觀眾是下過鄉的,真
正在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過。就是小一點的也十分熟悉歌里講述的事情。“如果你到新澤西,我
會好好招待你。下鄉時結下的友誼,我一直牢記在心里”。大家把一份熱烈的掌聲給表演者,一
份熱烈的掌聲給了我們熟知的一段經歷,一段歲月,一段“從來不曾提起,但也不會忘記”的過
去。。。

也許我們擁有的是同樣的文化背景。不管我們走到哪里,嘴里嘀咕著何种語言,這种背景會
追隨我們,讓我們分賞一种情緒,一种感覺。

如果有人問我,這場晚會最成功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一种熱烈的情緒吧,好象一股熱騰騰的
感覺在心頭蕩漾。這种感覺在實驗室里很難找到,在計算机面前很難找到,在美國的“SHOPPING
MALL”里很難找到,在西方的快餐文化里也很難找到。驀然回首,竟在一場不起眼的晚會當中。

果真是好歌好舞。

1999.10.5
于新澤西

所有跟貼:

是這首嗎? - 樁子 (542 bytes) 00:05:13 10/06/99 (1)
樁子有好嗓子,還有好主意 - 瀛心雪雨 (188 bytes) 06:20:06 10/06/99 (0)
聽老劍說過 - 插一腿 (85 bytes) 23:20:11 10/05/99 (3)
呵呵,錯了。 - 敬亭 (57 bytes) 23:36:20 10/05/99 (2)
我猜沒有 - 插一腿 (41 bytes) 23:46:22 10/05/99 (1)
那您是老前輩 - 敬亭 (459 bytes) 23:59:34 10/05/99 (0)
挺好看的 - 瀛心雪雨 (144 bytes) 22:25:41 10/05/99 (0)
我想應該是共賞吧。“分賞”就不完整了。 - 龐帝 (190 bytes) 21:13:29 10/05/99 (2)
謝謝,不過。。。 - 紅牆 (239 bytes) 21:35:37 10/05/99 (1)
這樣說來,這“文化背景”是理解的差异。 - 龐帝 (105 bytes) 22:16:58 10/05/99 (0)

我想應該是共賞吧。“分賞”就不完整了。
送交者: 龐帝 于 October 05, 1999 21:13:29:

回答: 不好看,但濫竽充數一回 由 紅牆 于 October 05, 1999 21:03:20:

其實你的結論有些勉強。這种情緒但憑文化背景是不夠的。

例如,大陸和台灣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但情緒就完全不同了。
其實人生的經歷是深刻的。現在的小年輕對老毛時代的東西
就不會有這种情緒。

謝謝,不過。。。
送交者: 紅牆 于 October 05, 1999 21:35:37:

回答: 我想應該是共賞吧。“分賞”就不完整了。 由 龐帝 于 October 05, 1999 21:13:29:

文化背景是不是共同經歷過的一些事情?語言是一种,但不是
全部吧。文化也包括一個時期的歌舞電影小說吃穿等等?大陸
的文化背景和港台已經有所不同了,所以情緒就會不同?

人生的經歷是什么?

我們所經歷的那個年代是不是也是一种文化背景呢?

這樣說來,這“文化背景”是理解的差异。
送交者: 龐帝 于 October 05, 1999 22:16:58:

回答: 謝謝,不過。。。 由 紅牆 于 October 05, 1999 21:35:37:

其實,如果我們界定清楚了它的定義,我想咱不會有很大
的不同。

衹是找個借口,認識小姑娘。。。。哈哈哈!

是這首嗎?
送交者: 樁子 于 October 06, 1999 00:05:13:

回答: 不好看,但濫竽充數一回 由 紅牆 于 October 05, 1999 21:03:20:

背起行裝,英姿颯爽
迎著朝陽,披著霞光
上山下鄉干革命!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這是老老年的歌了,紅牆大姐不提我都忘了。
那天去MPLAYER,我唱給你聽。
算是對你小說的感謝。

今年的中秋晚會,咱哥們一曲敢問路在何方,
掌聲如潮,感覺好极了。
我們從三十年代的天涯各女,一直唱到九十年代的紅高粱,
巧的是,我們最后也是常回家看看。

圣路一絲的市長表示,明年三家當地電視台要和我們合辦
中秋晚會。換一個更大的場地。希望我到時能再吼一遍,
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殺口,喝了咱的酒,見了皇帝
不磕頭,一四七,三六九。。。。。好酒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