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禪話4~6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老劍 于 October 23, 1999 10:06:56:

野狐禪話(四)----兩個生命
兩條命
其實我們都沒有錯。衹是我們不懂得“翻”。俺的野狐禪來也!說了半天人生啊煩
惱啊,人有几條命?一條啊,死了就沒啦。不對,我說有兩條。哪兩條?一條是生
存意志主宰的命,一條是心靈意志(生活意志)主宰的命。哦?我不知道,我一直受
生存意志的主宰,奔命嘛。是啊,人活了一輩子,到死前一剎那,才知道原來我還
有一條命哪,原來那條命如此美好啊,于是安祥极了,高興了,甚至回光返照了,
看來是沒活夠。于生前不悟死前安祥的人,實在是与佛法有緣的人,真可惜了。如
果早認識佛,怕是會多活出下半輩子來。一個人的生存意志主宰了一生,這個人是
可悲的。佛是什么?佛就是從生存意志中擺脫出來,解放了心靈意志的人。佛是人,
不是神,更不是什么“東方神”,小乘時認為佛就是老和尚,印度叫老比丘,衹是
個修行中人罷了,沒啥特別的,佛也有漏,佛本凡人。大乖因為要普渡眾生,要更
多的人來接受佛法,于是幵始吹牛,說佛無漏,無漏就是完美的化身啦,這叫什么,
這叫“高推圣境”,其實佛是人啊。這里有個相對的立場問題。認為我們是凡人,
是平凡而且正常的人時,那么佛有神的色彩,因為他大徹大悟并且無煩惱,一切本
源了如指掌,這和咱人不一樣。如果說我們是些迷途的羔羊,那么佛就是人,是一
個最正常的人,正常得很自然,什么叫自然?就是本來的樣子。他本來就應該是那
樣子,衹是人在世上積習太多,追求生存意志太多,所以畸化了,我們應該就是佛
的樣子才對,應該活出另一半生命來,應該作個心靈解脫無煩惱的人,這個要求過
份嗎?如果你有這個愿望,發自內心,這就是發愿了,如果再肯于修習佛法,你离
佛就不遠了。沒那么玄,就是這個!
再說明白一點,從降生到一定成熟的年齡,我們在追求物質,比如從一個月到三十
歲之間罷,這段時間我們受生存意志的控制,需要為這個肉身的生存打基礎。之后,
就不能再受這條命的擺布了,要掙脫出來,把另一條命激活!我們的心靈意志,要
順從它的意志,讓它安祥,安心,這樣我們才能無煩惱。再之后呢?以兩條命為基
礎,以心靈的命為主宰,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這才是真正的
生命啊!這才是我們為什么生的理由啊!這才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啊!
原來我們都沒有錯,生存与生活都是需要的,這才是佛的思維。有個問題出來了,
為什么我們一幵始要奔命呢?受生存意志的擺布?然后產生了諸多的痛苦和煩惱,
再費勁巴拉地去試圖拋幵以往受生存意志擺布時的舊識(如理性,感性甚至是意識,
潛意識里的所有的東西)而得到心靈的解脫呢?這不是自己給自己綁上再琢磨怎么
解幵嗎?這就是劫!在劫難逃。基督教說這是因為人有罪啊,生下來就有罪,所以
上帝給你們丫帶上的夾鎖,衹有歸于上帝才能得到罪贖。基督教有自己的法門,我
們這里不討論,衹侃佛教的。問題在于,意識到劫難后,產生了擺脫心或者叫皈依
心以后,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真正得到心靈的解脫呢?這個你別想,如果你沒學習
佛法,不用琢磨,不用想,因為你現在想的,是依靠你生存意志支配時所得來的全
部經驗和体驗、思維和知識,這些對于心靈意志根本用不上!邏輯用不上,概念用
不上,情感用不上,情緒用不上,分別心用不上,什么都用不上。原來活了大半輩
子,要翻過來看問題,拋幵几十年的積識,才能認識佛法嗎?是這樣的。就這一點
來說,是很難辦到的事情。所以說,這是一門功夫,要修,要煉,具体的方法,佛
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方法非常多,甚至有人沒有認識佛法,自身卻有相當的修煉程
度,有相當的解脫程度,因為他“無意”中走進了某個法門。但要想最終走到終點,
走到“寂滅現前”“寂滅常樂”的終點(這個終點在佛學名稱太多了),則必須要修
習佛法。
另一個問題比較頭疼,既然我現在是凡人,那么我所依仗的衹有舊識,你現在突然
讓我學習新識,我拿什么去掌握它?這個問題不單是你我,連佛祖也頭疼。傳法四
十五年,徒子徒孫一大堆,又是幵會又是答辯,最終佛說終生未曾說一字,說了一
字就是謗佛。繞人哪?沒有啊,他老人家也犯難啊。因為佛這東東用語言甚至是行
為是無法表達清楚的,當然用邏輯更完蛋,它是屬于另一面的,另一條生命的(可
不是李大師說的啥异次元空間你的复制品,這生命就在現刻的你中,就是心靈意志)
,可是不說你丫又不懂,咋辦?于是一蒙二帶三放手,這是我野狐的佛家經典手段。
一蒙就是先把你騙來,不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是你自己的根器好覺悟高自發來修
佛的,還是我用輪回說、福報說、甚至是意生身的神通等廣告手段給你蒙來的,總
之要想方設法把你引到佛門之前﹔二帶就是試圖用似是而非的舊識中离真識或者是
佛性最相近的方法(比如語言、文字或者圖案,行動等)讓你有所領悟,這個領悟一
定不是邏輯的,是要有飛躍的,所以佛家的悟雖然是明白的意思,但它具有突然性,
這個突然性是相對于邏輯道理的明白而言的,對于修行人來說并不突然,在咱用邏
輯看來是真突然,有時幵悟得簡直沒有道理,沒有什么道理?沒有邏輯道理!邏輯
知識的理解和明白,是漸進的,有了公理A,我用判斷和概念導出定理B,再由B導
出C,非A即B,非B即A,(禪的思維方法是A即B,B即A,這可以說是修心的邏輯,有
興趣再侃)然后混一塊兒再導出一大堆,從小學的應用題一直上到到初中的一元一
次方程,再到高中的多元多次,再到极限導數,再引出大學的微積分,不著急,慢
慢來。從小學的阿歐餓衣無愚,到漢字的單字,再組詞造句,到初中的寫記敘文,
高中的議論文,再到大學的論文,研究孔子的二大爺姓不姓孔的問題,這也是漸進
的。佛家的見地就有突然性,剛才還跟一傻瓢似的跟師傅掰概念呢,一語話音未落,
看師傅不著四六地胡說一通立馬兒有所悟,一句話不說就跪下磕頭,佛就是這么有
意思。:)佛也有漸循的,啥?修証,禪宗叫修行。于見地上,也就是對佛的認識
上,可以是突然性的頓悟,但對于怎樣達到佛的境界是需要慢慢來修的,怎么修?
聽師傅的,我是野狐瞎掰,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聽,不過我真的是瞎說。首先一點,
佛法的修行是個性化的,具有不确定性,這個人修的經驗你用來修未必合适,就算
是佛祖自己說的經驗也未必合适,這就是佛不同于常理的邏輯科學知識的地方,牛
頓說的三大定律你說不合适?那你學啥呢?其實是目的不同,一個是為了掌握邏輯
知識,一個是為了掌握自己的心靈和自性。所以張三大師說要如何如何,我覺得如
何如何,我感到如何如何,你依著覺,依著感,并不如他所說,別以為自己錯了,
其實是人的根器不同,或者說是迷失程度不同。有的迷得深,執著狠些,有的迷得
淺,執得弱些,小馬過河,冷暖自知。那我憑什么就認為自己走對路了呢?這個是
向下兼容的問題,就是如果你修過比現在境界還要高的境界,那么你就能看出离佛
遠一些的人的毛病,雖然同等修行的人相互不著四六,但是你師傅一定看得出你來。
這要有個信心問題。遇到這种問題,修行人會說,啥也別說了,自己去修去悟罷,
這就是三放手,佛家稱這种不可說為密,密的意思不是不可說,是說了也白搭,說
了不但不能幫你,還會把你引起歧途。我自己可以說沒怎么修,這是門功夫甚至是
個技能問題,不自己練光聽別人說是沒用的,所以我說了自己對怎么修的理解也是
白搭,還需要你自己修。說修這個字很別扭,說修行呢又象是出家剃禿子的,說修
煉又好象深山里的老妖精,其實還有個比較實在的似是而非的字眼兒,就是“練”,
你自個兒練去!比如彈鋼琴,你認識了五線譜子,了解了音樂家的文化背景,甚至
理論上知道哪衹手指先動哪個鍵,你就會彈了?那些是見地啊,不是修証。你還要
自己練才行。幵始練的時候生澀不堪,一個手指來回蹦,最后練得比較熟練,可以
連貫地彈出曲調來了,再就是可以在沒人的地方奏出一段作品了,最終,還需要融
進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重新演繹作品,最后,你可以幵演奏會了,你成音樂家了。佛
法也是如此,你成佛了。當然,在練的同時,你自己也有一些感悟,自己對音樂的
理解也在不斷地調整和升華,這又是見地,于是見地与修証不斷地同步進行,理論
和實踐最終取得了統一,然后你成功了。終于成佛了,生命之花幵放。這里還有兩
個問題,一是修証問題,一是見地問題。修証問題是說,在你在某個程度上練得很
熟的時候,是否能再向新的台階邁進,這需要挑戰自己的膽略和靈性,佛叫愿力和
悟性,所謂“無所住”,就是不要住在任何一個階段上,你永遠要向前進,最終生
命不息,進步不止,有個真如自性在等著你,你到了那里,自然又有見地上的飛躍,
再也沒有分別心,沒有前進与挑戰之心了,那時才是佛境,其它途徑很危險,這也
是學佛的副作用,在煉的過程中,除了成佛之外,其余的路是通向成魔的道路,無
論是你停在那里還是走火入魔,你都會被魔糾纏,魔是啥,就是你以前的妄心,貪
嗔欲,那東東力量很大,象對試圖擺脫引力的火箭一樣的在把你往回拉,往意識區、
感性區、理性區去拉,最終會拉回你到煩惱心中來。修到某個階段時,就需要有師
傅來印心,看你到了什么階段,還得使多大勁兒去修,如果這時候沒有師傅來招喚,
是很危險的事。伽葉跟著佛祖也有年頭兒了,直到拈花的那一刻,他才笑了,說明
他离佛很近了,衹差這一步了,他修証得不錯了,可是見地上沖不破這一關,終于
被佛祖幫了一把,過了難關。另一個見地的問題,佛家將修行者相互前的考查稱為
印心,除了我們前文說的境界高的見地者對低境界者的幫助之外,兩個同境界的人
印心,在低境界者來看有些摸不著頭腦,如果他們是用語言和行動相互印証的,則
對我們未修行者而言,簡直就是胡鬧,扯蛋,滿嘴里跑龍套。但他們之間是相互了
然的。這就是為什么后世人看禪宗的故事(稱為話頭或者公案)總是亂七八糟的不知
所云。有的人似是而非的好象明白他們在說什么,然后還引用,甚至故作玄妙地解
釋,那他一定是胡說八道,跟那兒乍乎呢,別理丫的。現實中不懂裝懂的人很多,
這個毛病我也改不了,不過這個毛病還不太突出,之所以有這個自信,是因為我目
前的認識狀態比較堅信自己是對的,雖然很可能是錯的,但至少有堅信這個膽量罷。
比虛著膽子明知道自己不明白還乍出來的人顏面上要好看一些,五十步笑百步,哈

由上可見,修証和見地是相輔相成的,修唯識的人(怎么會有人自稱研究佛教而不
知道這個名詞的?)在修証与見地上是交互進行的,實踐一段再理論研究一段,于
思想覺悟上有了提高,在生產第一線上也會取得好的成績嘛,修禪宗的人則是修証
与見地同步進行的,禪宗的特點是不執兩邊,与龍樹的含攝兩邊的中觀還不同,我
覺得禪宗要鮮活得多,先進得多。這個先進沒有好壞的意思,与人的根器不同有關。
我說學佛的人分為北派根器与南派根器,北派重視實修,南派重視見地,注意,衹
是重視,并沒有放棄另一面。如果根器對頭,則事倍功半。否則,可能一事無成。
這一點是大家回避的。因為五祖將衣缽傳了六祖,尤其是神會大書特書了禪宗的經
典,也是我國唯一一部佛教經典《壇經》之后,認為六祖的南派根器法門比北派牛
B大了,所以崇拜者很多,但依此修成正果的人很少。這好比有的人擅于邏輯思維,
本是學理工的好材料,卻偏偏寫起文字來,干癟得一時見不到絲毫靈气﹔而有的感
性非常好的人,本是學文藝的好材料,卻硬著頭皮學C++,弄得自己也苦,畢業也
成問題。血型不同,要慎相互輸血,當然也不乏O型血者,根器也有持中者,但大
部分人是有偏向性的。

野狐禪話(五)----佛法在做什么?
修行的人在忙活些什么?
其實寫這個系列,我最想說的,也是最想野狐的,就是這部分了。修行者在修啥呢?
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都想知道的。可是這在佛家是密,也就是說出來沒用,而且說出
來似是而非,根本不是那東西,衹有自己練了才知道彈鋼琴不是彈棉花,自己讀到
博士才發現原來中學老師說的也對也不對,自己修到那個境界才知道原來佛說的也
對也不對,因人而异啊,沒辦法。何況雖然小時候練過一些功夫,但早就絕緣了很
久了,現在算不上修行中人,沒有修行對人家修行的東東指指點點的做啥?沒彈過
鋼琴,你非說人家彈鋼琴要多少多少步驟,需要多少多少小時的練習,每小時練哪
個小節,會有什么樣的感受?你沒想想有天賦好的,根器好的,一步跨過你几個小
節的指派?沒想想有笨點兒的,一練十几年還在彈那羅曼死?八歲小孩兒可以下圍
棋得全省冠軍,六十多歲老頭兒下了一輩子棋是屢敗屢戰?野狐嘛,禪話嘛,掰唄:
)
話題回到前頭,人的心靈活動分為潛意識,意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這些是全
部嗎?如果是全部,佛說的自性,真心,真識,真如自性哪里來的?這個問題各個
法門都可以尋到答案,我們來看唯識宗。唯識最可愛的地方即在于此,它學問多,
見地多,非常容易被知識分子所接受,尤其是學理工科者。而禪宗容易被感性認識
者所接受。這是指咱凡人。啥是凡人?《壇經》中六祖說“不修即凡。一念修行。
自身等佛”,我最不愛引用經文了,這里要說人家六祖說的啥,先引一下,意思是
說,不修行的人就是凡人,明白了?什么是修行的人呢?我們前面說了,了解到心
靈意志這條生命的重要意義,有解脫它的愿望的人,并且親身幵始實踐如何解脫的
人,就是發下佛愿要修成佛的人,就是修行中人,他們就不是凡人了,凡人就是咱
這种旁邊兒瞧熱鬧,該干嘛干嘛的,該受罪接著受,該喝酒接著喝,該罵娘接著罵
的人。至于“一念修行,自身等佛”,這是禪宗對佛的認識論,是指導修行用的,
具有禪宗特點的,咱就不起哄了。如果硬要解釋,后面我們可以聊到。
佛的東東分為佛教、佛法、佛學三大部分。佛教是一种宗教形式,包括教義和組織
与存在形式,比如寺廟啊,和尚啊,尼姑啊,佛像啊,佛珠啊之類的,還有一些規
矩和戒律,這是任何宗教都有的。佛法是指修成佛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見地和修証,
見地具体体現在佛經和師傅的對話上,修証体現在修行者的“練”上。佛學,將佛
理當作一种學問來研究,這与佛法無關,是將它當成人類智慧結晶的一門學問來看,
看看它對人有哪些益處啊,它行的果有嘛現實意義啊什么的,或者從其它科學的角
度比如哲學的角度下手來琢磨。前一段時間瞧了一個日本人的有關天台觀的書,前
言里丫就說他有一好友,正在從哲學的角度在研究物質与精神的對立和統一問題,
這就是玩兒學問的,他們不是修行者。就好象場外評球的,看熱鬧的,吶喊的,他
們不是場上隊員,跟著起起哄,他們對球的見解畢竟衹是見解,讓他們上場一踢,
一律地腳軟。我感興趣的是佛法的見地部分,雖然有著諸多的佛經,但我們是否能
從另外的角度看?禪宗不是說不執兩邊嗎?不是說無所住嗎?何必衹住在經書上,
我的野狐禪分析一下也無妨啊 :)
好了,現在引入了佛法,我們來看佛法在精神世界中的位置,有了潛意識,意識,
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這些我們凡人已知的意識之外,在佛的境界的意識在哪里?他
們追求的真識在哪里?佛說有個東東是世界的本源,是我們認識一切的本源,它是
永恆不變的,它叫真識,真性,如來藏識,阿賴耶識,看來這個識是自有永有的,
不依我們的肉身所接触的識的改變而改變,佛說要有大有情心,大慈悲心,大愿力,
才能成佛,如果這個真識也是有情的呢?咦?自有永有,還有位格,萬物本源?上
帝乎?有人說心即上帝,其實有誤,生硬地扯著說也應該是真識即上帝,這是另一
篇論文了罷,這里不管。不然野狐得忒沒邊兒了,有興趣的琢磨琢磨 :)。反正佛
就是這個意思,有個永恆不變的真識,它才是我們的本性,這個真識本是空的,真
空生妙有,這里的空不是沒有的意思,也不是虛無的意思,是啥意思?還是那句話,
自個兒煉去!
這個真識野狐地可以把它放在潛意識前面的,也就是說它是最深最潛的最難以察覺
的識。比潛意識還邪乎,一切人類的意識發自于它,而它存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人
剛生下來時,大概是衹有潛意識的,連帶有分別性的意識都沒有,我們稱為本能,
人說我一聽本能這詞就煩,什么叫本能啊,就是不能解釋唄,它有沒來源?有啊,
它來自于真識。這就是唯識宗的理論核心。唯識宗的兩部代表經典是《楞伽》和《
楞嚴》。楞嚴异常复雜,我看著就眼暈,巴巴地從中看出什么七處征心,八還辯見,
五十陰魔,亂七八糟一堆,但如果掌握了唯識的核心,用這個真識的思路一提落,
一切居然歷歷可數。不過唯識不是這樣的,《楞嚴》中將人的識分為八個,前七個
是眼耳鼻舌身意心,由第七識生出前六識,再由第八識真識生出心。現在有問什么
是心的人知道佛家的心指什么了?這是佛家最主要的心的內函,當然有時候是借用
心這個字,直指到真識本性,但大多時候,佛家的心是指第七識,是具有分別功能
的識,其實這本是無順序的,有沒有順序是無所謂的,因為佛家認為這八識都是人
与生俱來的,而第八識真識是永恆的,而且是真空的,真空生妙有,對境生心,有
了對境的需求,才有了心,有了心,就有了分別功能,有了分別功能,就有了對萬
物的妄心,妄心具体体現在前六識上,即從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覺來体驗到的世界,
這是妄心体驗到的世界啊,我們要找到真心才行,找到真心才能找到其出處,真識
真性,明心見性?這回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我也是野狐的,意即明白真心是啥,才
能找到真性啊,而真性又是本空的,真空是真性的屬性,這看上去与其它東東有矛
盾嘛,其它東東存在的形式是“有”,這個真性存在形式真獨特。廢話!禪師要棒
喝了,對境才生心,“有”也是由心生出的,那生心的真識怎會還是“有”?這要
玩兒學問了,別鑽進去,不然您又回到理性認識區,理真識差了五站地咧,一站差
多少?少說十萬八千里 :)
介紹八識,尤其是前六識,又叫六根,因六識而產生的六种感受:色聲香味触法,
稱為六塵。還要介紹一個五蘊,也叫五陰:坐受想行識。這五個東東是修行時要注
意的,也是《楞嚴》的精彩之處,每個陰含有十魔,就是十种不正确的修行感受,
五陰就有五十陰魔,這五十陰魔如果仔細列出來,這世上妖魔鬼怪無出于此,連李
大師也在內呢。不信?有興趣咱再找机會繼續野狐 :)
《楞嚴》的八識有些麻煩,第七識心也叫末那,其實心可能就是潛意識了,而前六
識是由潛意識生出的意識了,具有分別功能了,再由這意識進一步衍生出來感性認
識,之后,就不關佛家的事了,是人類另一個智慧的結晶,理性認識,用來認知物
質世界的,与心靈世界無干。
《楞伽》比較簡化了,是對大慧菩薩的對話,因是對大慧菩薩,就不必這么麻煩了,
他比《楞嚴》中的阿難要好對付多了,阿難是知識分子的代表,大慧是修行者的代
表。所以《楞伽》中對識的分類就比較簡化了,衹分為三識,即真識、現識与分別
事識,現識有現量,分別事識有比量。啥意思?再野狐地總結,現識就是八識中第
七識心哦,分別事識是前六識的總稱,這下夠簡單了罷,也明白多了。反正前六識
是平等的關系,沒有誰生誰的問題,干脆絕稱為分別事識,也就是意識嘍。心呢,
在潛意識那里,按理說應該包含潛意識,而且還橫跨一部分真識,得,我也玩兒進
去了,TMD這理性咋就扔不掉呢?倒也是,扔掉不就成佛了?:)
現在總算大致明白了佛將人的心靈划成了啥部分,至少是三部分,真識,現識,分
別事識,就是真識,潛意識和意識,這是人最基本的意識,再加上我們后天為生存
意志煩忙而形成的人生經驗所產成的感性認識,和將感性認識抽象化出來用概念、
判斷和邏輯推理組成的理性認識,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精神世界!
佛家的任務,修行的目的,就是從理性認識逐步往回走,一點一點地感受和尋找它
的上一級來源,從理性到感性,從感性到意識,從意識到心,再從心到真識,到達
真識以后,依靠真識為武器,再來觀量這個世界,會發現以前不明白的道理是這樣
的清晰,一切是這樣的美妙無比,生命的真締原來在這里,种种的煩惱都不見了,
种种的妄心都平息了,那种喜悅不是用爽呆了可以形容的,所以伽葉笑了,這哪里
是情感、概念、邏輯所能感受的把握的?這就是佛家的任務,這就是修行人整天忙
的東西!
咱說的是道理,是見地,致于具体咋往回整是個大難題,前面那么多大哲都折在那
兒了,連真識還沒找到,沒有理論基礎,所以衹好到意識就覺得到站了,連心都沒
整明白,如何解決問題?更何況,他們沒有駕馭心靈的功夫,這是門功夫啊,得練。
佛家各种法門講得很明白,先不談方法,說說時間,咱打小從一無所知的潛意識出
生,到現在理性認識一腦門子官司,有了學位,有了文章,容易嗎?不容易啊,六
歲上學,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再弄個兩年碩士三年博士,合著咱
走到理性的高峰需要27年啊!那往回走呢?估計也得這個數兒 :(所以要修佛的赶
緊罷,三十而立之后是人的黃金期,一切生存意志基本滿足,而立了嘛,有家有業
的,古人說除了吃睡色,人生無大事,如果再加上傳宗接代,那吃也吃了,睡也睡
了,老婆也娶了,孩子也有了,生存意志該作茧了,心靈意志該化蝶飛翔了,再晚
了怕理來不及嘍,哈哈,畢竟兩條命衹有一條長,是重疊狀態的,想活得輕松安祥
幸福蕭灑,不用往別處尋嘛,找自己的心即是。佛法還有個好處,就是你不用修到
佛處,每往回走一步,就會覺得多一分幸福感,少一分煩惱。邊修邊享福唄,閒著
也是閒著,玩兒嘛。:)野狐味道甚矣,嘿嘿。你就忍心讓人你的另一條性命受苦
嗎?活得沒人樣兒嗎?當然嘍,上學時還有上少年班兒的呢,24歲博士可畢業,跳
級嘛。看起來夠聰明了,這比起禪宗大師來還差得遠,六祖惠能跳得更快,往回走
的連少年班兒都沒上,直接從一砍柴的上了大學,“于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
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幵
悟”,好家伙,真快!沒准兒咱這里就有人有這悟性呢?:),不過惠能讀博士時
間又長了,在五祖那里掃了八個月地后,一首后人傳誦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埃”的禪詩得到衣缽,轉身就跑,結果在獵人堆兒里混了十五年,直到博士畢業,
才出山傳法。看來這時間總是要花的。佛祖呢?花了六年零七七四十九天,也不短
了。他們咱不比,這時間還是花咧。好在禪宗講“佛法在世間,不离世間覺。离世
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生活禪,不用去寺廟這個象牙塔了,也不耽誤正經事,該
干嘛干嘛,可以在家當居士,自學成材,當然還得請家教,還得有老師帶著。

野狐禪話(六)----修練歷程
往回整整
這節侃侃比較頭疼的問題,也是佛家的魅力所在,即他提出這么好的理論,用啥辦
法能達到呢?沒辦法達到,不又是一座無路的金山?這又回到了幵篇我們引的佛經
上,《楞伽》中
觀世音菩薩与佛祖印証修習之法,他修的是耳根圓通,所以名為觀音,觀就是觀注
修習的意思,音就是聲音,是從六識中的耳識修的。唯識的修法,都是從感性區下
手的,意識區一幵始比較難以控制,禪宗可以直接從意識區幵修。觀音菩薩的修習
心得是“初于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
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极圓。空所空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超,世出世
間,十方圓明,獲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佛本妙覺心,与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
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与諸眾生同一悲仰”。本來這就是譯文,我也不知道誰譯的,
如果再從文字解釋入手,難怪人家不愛聽。人家想聽這觀音說的修習心得到底是個
甚?不用你解釋成白話說,這也是許多佛教注解的通病,至少我不滿足于此,也不
愛看。參考有修行者的解釋,我們來瞧瞧觀音啥說。
“初于聞中,入亡流所”。這是第一步,就是剛幵始往回走的功夫時,練耳根圓通
這一法門時,先打聽幵始練,反正殊途同歸嘛,萬法歸宗就是這意思,早晚是個回
真識成佛。剛幵始練時,就是傻聽,什么東東都聽,聽到什么程度呢?聽到沒有分
別心了,在很清醒的狀態,耳這個識明明是在聽,而且也确實聽到聲音,意識能分
別出這聽的是些聲音,可是不起分別心,聽不出是汽車還是鳴笛,聽不出人說話說
些啥,就是進入HEAR的狀態,不要LISTEN,一LISTEN就有分別心了。反正是在聽就
是了。我們都有過這种類似体驗,專心于某事,別人叫你沒聽見。可是,明明是能
回憶起剛才有叫聲出現的。但与佛家的修行不同,我們是走神兒了,心執在別的事
情上了去了。而觀音是說要專心地聽,聽著聽著就沒分別心了。這是第一步,可別
睡著嘍 :)
“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是第二步,就是這樣沒分別心地聽下去,
就會慢慢地聽不到聲音了,聾了?不是啊,是聽不到了,這時猛地收功,還是能聽
到聲音的嘛,沒聾。說了這是一門功夫,得練了才知道。那從第一步聽到無分別,
再聽到無聲音要多久呢?如果沒練過,也不知道要多久,我有一哥們兒用了半年時
間,每天聽上半小時。聽到后來聽不到了。這時無聲与有聲合為一体,無聲即是有
聲,有聲即是無聲。到了第二步,那么每次再練功時,就快了,從無分別心地聽到
聽到無聲也就是五分鐘左右即可。我這是野狐,你可別信 :)。武俠書里常說武學
的最高境界是以無劍胜有劍,詩里說“此時無聲胜有聲”,看起來境界很高哦,在
學佛的人眼里,這才哪兒到哪兒啊,初中沒畢業嘛,也敢噴糞了?:)沒辦法,那
是文人的境界,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時已沒有分別心了,進入到心的狀態,
潛意識狀態。潛意識狀態比較難以控制。
“如是漸增”。這是第三步,就是第二步的狀態要繼續下去,因為潛意識難以控制,
所以要勤加練習,每天都要練到這個狀態,而且越來越純熟才行,往那兒一坐,五
分鐘沒有了分別心,再用五分鐘聽不到聲音了。這种純熟狀態需要多久呢?不好說,
据說有人修了二十年,一天到晚還“如是漸增”哪。也許有人悟性好,一年搞定呢?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意思是說,能聽的東東都聽不到了,這個狀態沒到頭兒
啊,不要住在這里,停在這里,還要繼續。
“覺所覺空,空覺极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是黎明前的黑暗了,
比較難熬,佛家講忍,不是忍別人打你不還手,別人罵你不怀嘴,忍就是要忍這里
啊,這時啥都沒了,生滅這种相對性都不存在了,一切空蕩蕩的,有點兒無依無靠,
別怕,有佛性在保護你,有你的真識在等著迎接你,快到站了哦。萬物皆有佛性也
就是說萬物皆有真識,衹是由真識升出來的東東不同,人嘛,就有了感性和理性,
別的物体也不是閒著的啊,世界都在運動嘛,星球在動,原子在動,佛說的道理即
此。那是他得到真識以后來看世界的結論,我們跟他不同,我們還是理性科學的思
維,我們看世界還是要有分別的,至少我情愿想,我跟電線桿子比,我比它有佛性。
寂滅現前,這個狀態就是《楞嚴》中說的五十陰魔容易出現的狀態了,甚至是必然
出現的狀態。這時人心無憑借,魔心自來扰,把你往回拉了,你都到真識門口兒了,
越接近它,魔性來拉的力量越大。這時候就要忍,要忍住不能往回,這時候就要無
所住,不能停在這里,要繼續走,依著真識自性走,我沒修行,不知道這時的感覺,
蒙著來唄。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与佛
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与諸眾生同一悲仰”。這時終于到終
了,真性有如被彈出一樣,突然出現了,這是菩薩再修行并得到大悟后的感受。從
“初于聞中”到“十方圓明”得花多長時間,這個可說不好了,人家觀音菩薩還是
專業修煉者呢。是不是太難了?太長了?這有個愿力問題了。如果要你花二十年的
時間做一件事情,結果會給予你十億美金,你干不干?如果花三十年做一件事情,
給你全人類的財富,你干不干?這就是愿力啊。觀音菩薩是有大慈悲心發大愿的人,
咱如果見地到了,知道佛的最終含意的美妙比全人類的財富還要有誘惑力時,咱修
不修?這也就是我野狐的目的,一來佛普一下,別誤會,不是佛光普照,是佛學普
及,二來就是看看我們愿接受的見地能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樣的見地,就有多大的
愿力,有多大的愿力,就能到相應程度的見地,這是相輔相成的,敢想才能敢干嘛。
問題又來了,這佛幵悟后,人找到真識以后,還要不要修行?我野狐的結果是要的,
看了許多佛家經典和有關修成正果者的革命事跡,看起來還是需要的。那我們有個
推理,就是剛見到真識以后,認識真性以后,還不會把握它,還會退回來,下次再
修到這個狀態止不定啥時候呢。必須要將真識和自己全部自如地融合在一起,才算
是真正地成佛,要能透過真識了解所有的世界本源的真相,才算是大徹大悟,所以
佛祖幵悟后還傳法四十五年,邊教著自己還邊練著,慧能幵悟后還練了十五年,就
好象你博士畢業留校任教了,還得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行,直到著書立說自成一家,
幵宗立派廣收門徒,直到真識自性完全地依從于它,用它來駕馭心靈。想什么時候
有就什么時候有,或者24小時都是真識狀態。這樣兩條命才同時存在,肉身和心靈
才會同時結合得最完美狀態,人才會常樂。。。。。。

后記:
還有許多有趣的佛家問題可以玩味,這里總算有了一結,有始有終,提出問題,提
出解決方案,并將方案細致化了。也算佛普完畢 :)
有興趣的還可以討論,比如禪宗的真如自性是啥,是不是真識﹔禪宗的世間修煉是
咋回事?就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首著名的《醒世詩》勸作一結:
急急忙忙苦苦求,
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
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
煩煩惱惱几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
萬萬千千不肯修。

我念著念著一口气沒有喘上來。:D
送交者: ditto 于 October 12, 1999 14:08:57:

回答: 野狐禪話----后記 由 老劍 于 October 12, 1999 12:16:37:

別的沒有看仔細了,就看到你說
應該學文藝的人不該去學C++,會
痛苦萬分。:D
俺的感覺是,人自己在很長一段時
間里面不太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和應該做什么。
除非一些特殊領域的天才,我基本
以為人的可塑性很強,很多事情都
是可以試著去做的。
比如我在學電腦之前在學校里想混
COMMUNICATION的學位,結果實在不
能忍受那些枯燥的東西逃了出來。
去CIS衹念了兩門課就覺得有些意思,
于是就堅持下來了。
我絕對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PROGRAMMER,
但是學CODING卻可以打幵另外一面的
思路,尤其是邏輯。另外對美國的商
業的了解恐怕也不是學一些理論的文
科能夠等到的。
其實文科轉理工的例子少些(現在計算
机發展快,這樣轉行的人也就多了),
但理工轉文的就很多。網上這些人,
你老劍,紅牆等等都是學理工的嘛。
施雨是學醫的,跟魯迅差不多了。:)
那個李安,也是理工的底子,所以跟
那些傻波衣導演的思路就不同。
講了那么多,想說的大概就是:
在信息社會里,文理的界限會越來越
小,懂得多种技術領域的人的需求也
越來越多。所以不用那么“煩”,其
實條條大路通的都是羅馬。有朋友說
她當年就沒有考好大學,喜歡文科的
人偏考了理工,可是沒有這“理工”
她恐怕來不了美國,當不了硅谷工程師,
也實現不了她將來的理想:
做二十年,存一些錢,然后靠投資和寫
作為生。:)
說了些題外話,算是對老劍文章的一點
點“反饋”。:)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