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遍金庸”論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November 08, 1999 09:30:53:


送交者: 蠻人 于 November 07, 1999 06:41:41:

回答: 金庸和李洪志 由 蠻人 于 November 07, 1999 06:16:43:

讀書是衹有自己覺得值得花世間去讀,才讀的。一本書可以适
合一個人、一堆人、一大堆人,但它仍然不見得會适合所有的
人--事實上也沒有适合所有的人的書。即便從這個最淺顯的
角度來說,任何一個作家的東西,都必然會有一個人、一堆人、
一大堆人不喜歡。這是很正常的。有人可以說喜歡,就應該容
的別人不喜歡甚至反感甚至极為反感甚至一見就想吐。這有什
么不對的呢?

如果說要說金庸几句話就必須先把他的東西“讀通了讀全了”,
否則就是亂評,就是妄言,那首先要看評論是什么樣的評論。
文學作品和歷史還不一樣。歷史首先是事實,因為它就是由一
堆的事實串起來的,可以去違背了事實就是妄言,不刻意而無
意則尚可以說是治學不力。而文學作品首先是感受,因為它想
表達的也不過就是人的感受。因此,如果一個人認為它表達的
是一种很拙劣的感受,當然就可以不喜歡甚至厭惡。這算什么
妄呢?如果說要評就要讀遍的話,則我們這里的圖書館有一千
多萬冊的書。讀一本書大抵就要花几天的世間。世間值得讀的
書海了去了,而人的精力卻有限。比如說一個非專業評論人想
說几句關于魯迅的話,就必要把他几千萬字的文章全都讀遍了?
比如有人想談一兩句明史或其他,就要把明史全都讀遍了?一
個人如果想說兩句哲學史,是不是就要把哲學史全都讀遍了呢?
那人自己跑哪里去了?那大概能評論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評論
家”了,可評論家本身,有几個能說是“讀遍”了?即便“讀
遍”了,又有几個能說是“讀透”了?讀遍而如果沒讀透,近
于沒讀,那還評什么?如此則這個世界還有誰敢來出“評論”
呢?

那樣我看不如大家全都閉嘴就是了。因為張嘴評論,肯定總可以
找到其扯淡的一面。

CG

不是不能評,而是他沒有砍到點子上

送交者: 留香 于 November 07, 1999 13:08:45:

回答: 關于“讀遍金庸”論 由 蠻人 于 November 07, 1999 06:41:41:

就難怪別人要他回去,再多看一些。你敢衹讀一本金庸的書,就
給你導師交一篇論金庸的文章嗎?我自己作論文時,是每一句話
都要注明出處的。不這樣的話,也衹能算是街頭胡侃,本身就夠
俗的了。

作學問,沒有人在比誰讀的書多。否則那大學發文憑就簡單多了,
碩士限讀書20本,博士100本。但在你研究的這一個方向,你卻必
須要知道其背景与現狀。中國過去的史學大家都讀的書多,這到
不是要顯其博學,而是中國的史料太丰富了,不如此不行,否則
提出一個見解,很快就會被人拿另一本書來打倒。

金庸的書不是歷史教材,這是中學生都知道的。演義的作法,中
國古已有之,也不是他獨創。金庸本人的史學功底极深,形成了
他自己的思想,他就借這小說來闡明。比如他把宋時的民族之爭
用肖峰這個人物來体現,故意把他的身世寫成一個痛苦的矛盾。
還有他對康乾的褒揚,也讓嘻皮笑臉的韋小寶說出來。有多少人
會去讀一篇研究清初統治的論文?金庸才是大侃爺。王朔不過是
一街頭痞子,還跑來跟我談雅俗,我還是請他多讀几本書再來和
我談。

本世紀以來,中國的史學研究碩果丰盛,但就是因為大部分的研
究者沒有金庸會侃,很多這些成果現在還鎖在他們的書房里,無
法普及至民間。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