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關于金庸著作之爭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November 08, 1999 09:33:19:

送交者: 蠻人 于 November 07, 1999 07:47:45:

  金庸先生的東西,很早曾讀過几本。几個月前礙著朋友強力推荐的面,
硬著頭皮又干咽下了一本。以我的觀點,王朔說的都沒多大离譜的地方。當
然,我的觀點衹是我的觀點,王朔的觀點也衹是王朔的觀點,正如所有的金
迷們可以有他的觀點一般。不過比較讓人莫名其妙的是,金迷們何以對有人
沖金先生說几句不太恭維的話,就要如此過敏,大有“風生白下千林暗”是
勢。如此陣勢,大抵衹有大法弟子們為了向李大師傅表忠心而包圍中南海可
堪一比了。

  即便是魯迅、托爾斯泰等等那一級別的作家,生前身后尚且容許被很多
人不喜歡,關于他們之爭議迭出,大相徑庭者隨處可見﹔甚至那么多人去惡
意毀謗似乎大多數人也見怪不怪。而我以為,金庸從創作角度上看,還遠談
不上大作家之列。逝去的偉大的作家尚容許人盃葛,他還在世,何以說他几
句就會引起如此之軒然大波?難道還要給他建些生祠,把他供上神龕,好里
說如孔圣人,慘里說如李大師傅,那般用冷豬肉供起來,才是正理不成?

  三、四十年代之后,文學日趨沒落,到了今天,真正稱的上文學大師的
,大概衹有到冷豬肉堆里去找了。江湖寂寞,庸人何堪重任?世無英雄,遂
使豎子成名。現在是連王朔金庸這樣的作家,也可被人堂而皇之以大師供養
起來而似乎不自以為不自然,大抵如今大師不值錢,連個糧店職工李洪志先
生,也可以正大光明地以大師身份技術移民,還讓那么多人給他心甘情愿地
為其進貢冷豬肉,何況他們呢?

  有人提到要評金庸先需讀遍金庸著作,這是十分可疑的說法。因為金庸
寫的是稱為小說的原本虛构的東西,而不是扎實的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和歷
史不一樣﹔歷史立足于事實,因為它就是由一堆事實串起來的﹔刻意去違背
事實虛論是妄言,不刻意而無意則尚可說是治學不力。而文學作品首先談的
是人的境遇和感受,因為它想表達的也不過就是大抵從現實中抽取出來的虛
擬的人的情感,或者再加以有人的情感聯結而成的社會的情感。因此,如果
讀者認為它表達的是一种很虛假的情感,或者情感是以一种拙劣的技法被表
達出來,則他當然就可以不喜歡甚至厭惡。如果說要說金庸几句話就必須先
把他的東西“讀通了讀全了”,否則就是亂評,就是妄言,那圖書館里的書
堆積如山,讀一本書大抵就要花几天的時間。世間值得讀的書多得無法胜數
,而人的精力卻可怜的有限。若要想說几句關于魯迅的話,就必要把他几千
萬字的文章全都讀遍了﹔要想談一兩句歷史,就要把歷史都讀遍﹔要想說兩
句哲學,就要把哲學史全都讀遍﹔那誰能讀的完呢?而況單讀遍著作還不行
,還要了解作者﹔要了解作者就要了解作者所處身之時代,因此要了解那個
時代之歷史﹔而歷史又是千頭萬緒一串終始的,不知古則無以知今,那就必
要把歷史也從頭到尾過一遍﹔但歷史演進背后還有歷史的邏輯支撐,還有所
謂的歷史哲學的東西在指導,還有經濟結构、社會組織形式、意識形態、及
存在于社會之中之人的合作形式,等等等等。。。這樣說來,要想評一部著
作,大抵就需要把從哲學歷史經濟一直到吃喝拉撒睡,全都了解清楚。但光
了解了這些東西還不夠,因為這還衹是提供了素材,“讀遍”還不等于“讀
透”、“讀通”、“讀懂”--假如真有所謂的需要讓人讀透、讀通、讀懂
的東西藏諸于作品背后的話,因此還要看評論家本身是否有讀通讀透讀懂的
本事和造化。如此則誰還能評?誰還敢評?

  一本書可以适合一群人、一大群人、特大一群人,但它仍然不見得會适
合所有的人--事實上也沒有适合所有的人的書。即便從這個最淺顯的角度
來說,任何一個作家的東西,都必然會有一群人、一大群人、特大一大堆人
不喜歡,這也是很正常的。

  有人可以喜歡,就應該容許別人不喜歡甚至反感甚至极為反感甚至一見
就想吐。如果一部作品人見人愛,那它大概不是潘郎,就是圓圓了--而況
就是他們兩,終于也是不得善終的。

  CG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