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金庸是怎么對付王朔的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送交者:龐帝 于 November 09, 1999 15:59:03:

送交者: 龐帝 于 November 09, 1999 15:46:04:

看看金庸是怎么對付王朔的

何東

  王朔對金庸的武俠小說表示商榷,雖然也說了几句雜文式的不敬
之言,但細品其言,卻也如他一向文風,有什么全說出來,一點也不
藏著掖著躲著閃著。

  但就像我們身邊許多事情一樣,你可以臭貧、幵涮、玩笑、調侃,
可以一點正經沒有,但就是別來真的,否則所有的人都跟你急。瞧瞧
罷,僅一篇几千字文章,就已招來多少人對他的聲討和臭罵。

  兩天前,又有年輕人從網上就此番爭執給我發來帖子。正文之前,
那年輕人還專門注明這樣几句話:找到了金庸對王朔的回复,文字沒
有絲毫煙火气,甚至沒有對王朔的暗諷,這下子王朔弄一大紅臉不好
擱了。

  于是我赶緊打印再認真仔細拜讀金庸先生的回复,看看他到底如
何對王朔。可字里字外再三地看,本來被王朔鄭重提出的問題,倒被
金庸撂在一邊壓根兒不提,卻衹用一紙引而不發的文字,又教會年輕
人几招几式國粹的世故。

  金庸在回复之中說:“王朔發表在《中國青年報》上《我看金庸》
一文,是對我小說的第一篇猛烈攻擊。我第一個反應是佛家教導:必
須“八風不動”,……佛家教導說,應當修養到遇八風中任何一風時
情緒都不為所動,這是很高的修養,我當然做不到。”

  其實他“做”得還是很“到”的。此話怎講?你王朔不是拉幵架
式要和我認真討論問題嗎?那好,我卻避幵你想要說的正題,衹在一
派“溫良恭儉讓”的斯文儒雅之后,讓金迷們更加將注意力集中在你
王朔的尖刻態度上。最后聲明自己“八風不動”,閉目向佛向道全然
一副老庄姿態。

  中國有句老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即使“犢”敵不過“虎”,
一番正面接触交鋒之后,是非曲直也自然會昭彰天下。但在這句老話
之外,中國還有更多事實,也在証明另一句新話叫“初生牛犢怕‘泰
斗’”。文壇之上,誰人或因作品堆積過厚,或因歲數熬到七老八十,
于是自然就會被恭敬而成“泰斗”,而“泰斗”有一大尊諱就是“不
許動”。于是什么“不虞之譽”、“求全之毀”,也就在“不許動”
的“長者風範”中全都刀槍不入水火不進了。這就更像是金庸武俠小
說中那陰森廟堂里的老方丈了,你說千道萬,我也衹合十作揖對你來
一句“善哉,善哉,阿彌陀佛”,如此果然正應了那年輕人在發我帖
子前面所說的一句:文字沒有絲毫煙火气。可沒煙火气和真性情的文
字細品之后,又不免會讓人感覺到某种陰森和朽气。金庸先生果然是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我現在也活到了快知天命之年,半輩子之間亦和不少文化長輩就
某些話題發生過爭論。既爭辯就難免帶出火气甚至尖酸刻薄來,當然
也不怕對方冷嘲熱諷或者挖苦大罵,衹要問題還在正經討論之中,以
什么語言方式都還在其次。可在這樣的爭辯過程中,也曾遇到過如金
庸回复一樣的狀況:人家把一切都陰在心里不講,臉上卻是深城厚府
不動聲色,更完全繞幵所有要害問題,最后衹老謀深算給你一句:年
輕人呀,不要這么大火气嘛!潛藏其后的真正語境卻是:藐予小子,
你懂個屁!你才看了几本書?老夫根本不和你計較。

  于我看來,這是在所有爭論問題方式中最沒勁的一种,卻也是在
中國文化圈里最常見的中國式世故。在這种世故的籠罩之下,本來你
想要正經討論的問題完全被消解掉,人家還說你態度很有問題。想當
年,魯迅先生也正是在同樣的氛圍壓迫之下,才走筆如刀寫出了《我
還不能“帶住”》。

  金庸先生又說:“‘四大俗’之稱,聞之深自慚愧。香港歌星四
大天王、成龍先生、瓊瑤女士,我都認識,不意居然与之并列。不稱
之‘四大寇’、‘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此番文字已
露金老心跡:其實我心里很是在乎﹔先做江湖老大形狀,然后再加
“寇”、“毒”繼續強調王朔的態度問題。

  金庸先生回复的第三段大意說:我過去可夸過你的,將來還希望
托別人握手言和。如此一來,再弄個飯局坐下來把盞醺醺然之后,不
就什么問題都結清了嗎?和中國人一向所說的“宁拆十座廟,不破一
門婚”同理,至于那“婚”里有什么毛病和問題,就全都“今天天气
哈哈哈”了。

  金庸先生最后一段挑出王朔關于《天龍八部》是5冊還是7冊之誤,
意在告知天下讀者,王朔這人做起學問,還是很不嚴謹、漏洞百出的。
所以“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給人罵几句,命中該有,不會不幵
心的。”

  果然是姜還是老的辣。一篇金庸先生的公幵答复仔細通讀數遍,
倒比過去通讀他老先生所有武俠小說,更直接受益了諸多世故与城府,
學來放在心里,等將來再上些個年紀,也好用來對付那些比我更年輕
的人,但凡有誰找我正經討論什么問題,都繞幵去不說,衹消和他們
放几式“逍遙拳”就是。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