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雅俗--以金庸為例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袁良駿 于 November 22, 1999 19:59:05:

袁良駿:再說雅俗--以金庸為例


送交者: STAR 于 November 09, 1999 23:46:50:

再說雅俗--以金庸為例


  金庸不僅是一位武俠小說家,而且是一位報業大王、政論家、企業家、電影
導演和劇作家,他可以說是二十世紀 中華民族的一大才人。他的十五部、數十
巨冊的武俠小說,表現了他超卓不凡的才气,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榮耀。
然而 ,文學本身的价值,往往和作家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成反比。

  武俠小說,在中國雖然源遠流長,但它的泛濫成災卻是在清末民初。它們br>馱尚狄黃穡舷酥泄難br>生机,阻礙了中國文學的發展,以致成為
“五四”新文學摧枯拉朽的對象。綜觀被“五四”掃蕩的舊武俠小說,其要害在
于: 1)脫离現實生活,不食人間煙火。“武俠世界”是一個迥异于常人的“半
仙”世界。俠客們小則武藝高強,飛檐走壁,大則 騰云駕霧,來去無蹤。如果
他們都是孫悟空,純粹“神仙”,倒也無礙,可惜他們又都是肉眼凡胎的凡人。
這樣一种根本不存 在的虛擬的怪物,完全破壞了中國文學的优良傳統(包括古
代武俠小說的优良傳統),使中國文學從現實人生的描繪轉到了虛 幻世界的編
造。2)偽造矛盾沖突,以爭強斗狠、打打殺殺為能。武俠小說必設不同門派,
互不服气或素有嫌隙,于是伺机報 仇,血染江湖。而冤冤相結,沒完沒了,殺
來殺去,毫無意義。這些作品渲染的是仇殺,是凶狠,是對善良人性的鞭笞。有
些 武俠小說寫的是友人反目,恩變成仇,發展下去也就成了門派之爭。3)古代
武俠小說原有的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替天行 道”,變成了跟定一個高官,
鎮壓、剿除綠林好漢,甘作朝廷的走卒和鷹犬,這便是某些武俠小說和“公案小
說”的合流。4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陳陳相因,輾轉傳抄,成了公式
化、概念化、模式化的淵藪,成了描繪社會生活、刻划人物形象 的嚴肅的文學
作品的可怕殺手。中國小說墮落到舊武俠和鴛蝴派可說是走到了窮途末路。“五
四”新文化運動對它們的摧枯拉 朽,正是中國文學的起死回生。5)小說語言的
陳詞濫調、粗鄙陋劣也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但是,一場“五四”文學革命不可能掃蕩所有的污泥濁水,“五四”之后,
鴛蝴派和舊武俠都卷土重來了。舊武 俠雖然十分粗俗,但它們情節生動,故事
性很強,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品,還是有純文學的不及之處。而對那些粗識几個
大字 的城市勞動者,它們更是重要的“精神食糧”。因此,各家報紙爭相刊載
武俠小說,這當然也就刺激了武俠小說的重新走俏。 連曾受魯迅栽培的新小說
家宮竹心,為了生計,也用筆名宮白羽寫出了《十二金錢鏢》等武俠小說,更不
要說《蜀山劍俠傳》 、《青城十九俠》的作者李壽民(還珠樓主)以及鄭証
因、王度廬、朱貞木等人了。但是,畢竟是死灰复燃和回光返照,舊武 俠到還
珠樓主、宮白羽等人,畢竟已成強弩之末。

  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出現,既是舊武俠小說的脫胎換骨,也幵辟了武俠小說的
一個新時代。和祖國大陸不同的是, 在台港澳地區,武俠小說從未被查禁,照
常出版、發行。但是,上述舊武俠小說畢竟不太适應新時代的讀者需求,畢竟不
能不 改革變化、棄舊圖新了。金庸、梁羽生正是适應這一要求的武俠小說改革
家。按照梁氏的說法,他本人屬“名士派”,而金庸 則是“洋才子”。在梁羽
生的作品中,古詩詞的韻味十足,而金庸作品從整体构思到人物塑造到語言運
用,都力圖創新求變, 都努力吸收了“五四”新文學乃至世界优秀文學的營
養。金庸武俠小說有別于舊武俠小說之處,主要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1 )學識
淵博,气勢雄偉,結构宏大,才華橫溢,像《射雕英雄傳》三部曲等,不愧為宏
篇巨制。2)忠奸分明,善惡昭彰,凡 正面武俠英雄,無不憂國憂民,俠肝義
膽,英勇無畏,豪气干云,讓人敬佩莫名。金庸尤擅長將他的武俠故事置于大的
歷史巨 變之中(如《射雕英雄傳》三部曲之于宋、金、元,《碧血劍》之于明
末清初等),從而大大增強了小說的歷史感,也給人物 以廣闊的活動天地,使
忠奸、善惡、愛國賣國之別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3)努力打破小說人物的概念
化、類型化,努力使主 要人物有獨特性格,獨特血肉,像郭靖、黃蓉、楊過、
小龍女、韋小寶等人物的塑造,便都可看出作家的這种努力。4)在整 体构思
上,得益于中國古典小說的伏筆和照應,很注意“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但在
細節描寫上,又努力學習新小說的表現 手法,注意細膩、逼真、個性化。綜上
所述,金庸便大大提高了武俠小說的品位和檔次。有學者認為金庸“悄悄地發動
了一場 文學革命”,雖然言過其實,但僅就武俠小說而言,也并非毫無道理。

  然而,十分遺憾的是,金庸本領再大,仍然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武俠小說
這种陳舊、落后的小說模式本身,极 大程度地限制了金庸文學才能的發揮,使
他的小說仍然無法全部擺脫舊武俠小說的痼疾,仍然無法不留下許多粗俗、低劣
的敗 筆。概括言之,也表現在這樣一些方面:1)總体构思的概念化、模式化、
公式化。比如《射雕英雄傳》三部曲,先設下東邪 、西毒、南皇、北丐、中神
通五大派系,再衍生他們的恩怨情仇。五大派系的矛盾不是現實社會客觀存在的
矛盾,而出于作家 自己的杜撰。這一杜撰和那些舊武俠小說如出一轍,未見高
明。武俠小說這种“舊瓶”能否裝“新酒”,是很值得怀疑的。以 金庸之才
識,去進行全新的純文藝創作,未嘗不可以成為中國的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然
而,他套上武俠小說的枷鎖,發揮得 再超常,也衹能做“帶著枷鎖的跳舞”
了。2)仍然是脫离現實生活,仍然是不食人間煙火,仍然是天馬行空,云山霧
罩。由 于金庸想象力之丰富,以及充分利用了現代的科技文明,其小說在不食
人間煙火方面可以說超過了古往今來的一切武俠小說。 這也就成了金庸小說的
另一大“死癥”。有人說:金庸是浪漫主義。可惜,他“浪漫”得太不徹底,何
不去寫一部《西游記》 似的新的神話小說?完全天兵天將,鬼怪妖魔,一個跟
頭八千里,豈不快哉!有人說:金庸是魔幻現實主義。可惜,“魔幻” 則有
之,“現實主義”則未必。即使有一點現實的內容,一注入虛無縹緲的“魔瓶”
中,“血”立刻便化為“水”了。3)仍 然是刀光劍影,打打殺殺,血流成河,
慘不忍睹。武俠小說到金庸手下,不可能杜絕“殺”﹔一陷入“殺”,仍然
必須是 那些舊招數。像《倚天屠龍記》,寫來寫去四大本,百余萬言,無非是
為了爭奪“屠龍刀”和“倚天劍”,值得嗎?真實嗎? 新鮮嗎?高明嗎?要說
這是金庸才華的浪費,難道過分嗎?4)將武俠置于歷史背景之上,也有以假亂
真的副作用。比如郭靖 跟隨成吉思汗西征成為一個方面軍司令而屢立奇功,比
如郭靖、黃蓉、楊過等為主角的抗元“襄陽保衛戰”,便都是地地道道 的無中
生有。這樣吹噓武俠在現實征戰中的作用,難道不是對歷史的歪曲嗎?難道其副
作用不是超過了“正作用”嗎?小說是 容許虛构的,但金庸這樣亦真亦假、虛
构交織信史的寫法是不能被認可的。其實,金庸完全可以丟掉武俠小說的拐杖,
去寫真 正的、嚴肅的歷史小說,其价值要高出現在這樣的“四不像”不知多少
萬倍!5)拉雜,嗦,重复,特別那些武打,盡管花 樣翻新,兵刃奇特,地點
轉換(甚至到海上,到北极),但給人的感覺仍然是萬變不离其宗的老一套,大
可不必打來打去,沒 完沒了。這里,触及了一個要害問題:金庸是靠武俠小說
發家致富的,正因為有了他的武俠小說,他才敢于創辦《明報》﹔他 的《明
報》的暢銷不衰,主要也是依賴他的武俠小說撐門面。武俠小說寫得越長,《明
報》的壽命越長,金庸的財源越廣。他 怎么可能注意精煉?注意刪節?避免重
复?不客气地說,有些作品簡直是有意重复,有意拖長。按照嚴格的純文學創
作,這是 絕不可以的﹔即使小學生的作文,也是不允許的。這個簡單的道理,
難道金庸不懂嗎?不是不懂,而是他不能不重复,不能不 拖沓。這是金庸的聰
明處,也正是金庸小說的悲哀處:為了財富,金庸衹好“背叛”才華了!6)舊
武俠小說固有的打斗、血 腥、殺人、拉幫結派等毛病,社會影響是很壞的。不
幸的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也同樣有這樣不良的社會影響。這一點,雖然為 一些
金庸研究家諱莫如深,但我們卻必須嚴正指出。不應該要求文學作品成為生活教
科書,但有理由要求文學作品注意社會效 果、社會影響。不客气地說,像武俠
小說這种陳腐、落后的文藝形式,是早該退出新的文學歷史舞台了!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金庸武俠小說說了過多的溢美之詞,其社會效果同樣是
不好的。這些學者對金庸過于“仰視 ”,角度欠妥。正确的金庸研究必須轉換
角度。作為一代才人,金庸先生是讓人敬重的﹔但作為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是
令人 惋惜的。武俠小說為金庸先生帶來了財富和榮譽﹔但武俠小說的低檔次、
低品位畢竟是金庸先生的致命傷。暢銷書未必有高品 位,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
正是這樣的暢銷書。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