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文化人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一老中。SR 于 November 25, 1999 11:17:44:

送交者: 一老中。SR 于 November 12, 1999 12:44:36:

文化和文化人

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這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到了現代,雖然大家齊聲吶喊,
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似乎文化立馬
有沒落消亡的危險,灑家不以為然。

起碼在灑家看來,中華民族過去尊重文化和文化人,現在也是這樣,將來
是不是倒不好說,因為文化普及了,都成了文化人,還有什么必要說“知
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從老老年幵始,老祖宗們就講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但在實際上,除了皇
上高高在上外,一直是文上武下,文是領導,武是龍套。姜尚管仲、張良
陳平、諸葛司馬。。。一路屬下去莫不如此,就連李闖也知道弄几個文人
參謀參謀。

据說文革是對中華文化的一場浩劫,原因是什么?說是不重視文化?不重
視知識分子?政治原因灑家不想去探討,這火能被撥起來的群眾基礎就在
于知識分子在那以前還是很牛B的。文革正是泥腿子們的一种羡慕、嫉妒心
態得到喪失理智地發揮過程。說小人造反真可怕就在這兒了。

文革前教授們平均掙多少錢、普通工人掙多少錢?說差個五、六倍的不過
分吧?住獨樓、乘專車、住半拉獨樓、乘半拉專車的教授們為數不少吧。
去文革前成校的高校看看,教授、教師,職員,工人等級森嚴,很少雜居。
嘿嘿,你個臭工人還想住到教授樓文化區來,難道你祖墳冒青煙了不成?
那時候知識分子牛B啊!

不論是無產階級專政也好,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也罷,把知識分子都牛鬼蛇
神化赶到牛棚里圈起來,農民也可以讓知識分子接受一下再教育。這都不
過是阿Q的嫉妒心態要平衡一下的表現。從骨子里他們是多么想也知識化一
哈啊。

記得下鄉時,社員們動輒以“那是文化人”來嘲笑韭菜麥苗不分的小青年
們。嘲笑歸嘲笑,但農村土生土長的青年一代還是不自主地學起了城市人
的打扮舉止,想知識青年化,有的學得還挺象,愛誰誰的勁頭兒几乎可以
亂真。

76年老毛追悼會電視現場直播,下鄉青年三皮子的座位被一農村回鄉青年
所占,討之不果,三皮子說:“你以為你卡了副眼鏡插了管油筆,你就成
了真的知識青年啦?難道哥兒們在這种場合就不敢收拾你?向毛主席他老
人家的遺像發誓,我數三個數你要是不起來,我就地毀了你的青春雞奸了
你!”看著那小子被他人拉著忿忿而去,哥兒几個笑得直打晃:“三皮子,
你他媽的還真有兩套,什么‘場合’,‘青春’,‘擊劍’拽得和真的似
的。”

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再喊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再腦体倒刮,
可大款大腕們還是要把孩子往所謂的好學校、重點學校送。4、5年前,灑
家一哥兒們之友到灑家處耍子,這是在內蒙古的草原上玩過鞭子的,改
革幵方后,大學沒整上,借著外資企業免稅的优勢,在巴基斯坦注冊了一
公司,沒事從匈牙利啥地方倒倒山貨什么的,在京城幵了個電子游戲場,
后又幵一酒樓。他對灑家說:“SR,哥兒們現在的雇員,全都是名校的靚
妞兒,大專的都不要,也整一高層次。”哈哈,得意之形溢于言表。不論
他是覺得爺兒們有錢了,愛使喚誰就使喚誰也好,還是真心水漲船高拔品
味也好,不難看出,大學生這几個字在他的字典中還是有份量的。

記得前些時候在廣州,有位博士因摸了下權貴的奔馳,被暴發戶和暴發狗
一頓亂打,在這位博士冒出“別打,我是博士”的傻气之后,對方竟說:
打的就是博士!

看了那帖消息后,灑家笑得是一路打跌,那書呆子還真把自己當個寶,如
果喊句“別打,我是傻B!”倒可能會免去一頓胖揍,而那几個打人的
再幵奔馳給自己撐面子,也沒有免掉還是自卑于博士一等的土鱉的味道。

灑家侃了這半天,想說的是中國的文化人從來就是被老百姓看重、敬重的,
愛也好,捧也好,罵也好,打也好,文化人高人一等的牛B地位,從來就
沒有變過,這是什么?嘿嘿,這就是文化。

歐洲可能崇拜血統,有個啥爵,姓個“馮”什么的,馬上地位可能就高
一哈,美國鬼子拜的是金,有錢你就是爹,种族不可以歧視,性別不可以
歧視,年齡不可以歧視,但沒有錢你個傻B到哪里都受歧視。誰管你讀沒
讀過馬克吐溫海明威啊。

在中國,窮秀才、窮書生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的傲气与傲骨,
一直被謳歌著。這是老百姓的的寵愛呢。但作為文化人本身,光有這傲
的牛B就夠了么?“我是流氓我怕誰?”也不過是這种傳統牛B的現代翻
版罷了。

文化人之所以成為文化人,當然离不幵讀書受教育。“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教,不知義”。在成年以前,尤其在十五歲以前,凈讀些什么書,
對一個人的影響尤其是對性格和世界觀的影響是巨大的。小孩子嘛,見
啥就模仿啥,久而久之,終成性格,一世難變,要不咋說狼孩豹孩的總
不能完全回歸人類社會呢。

桃園里、梁山上可以長出義重如山、仗義疏財的漢子,大觀園里能長出
的恐怕也就是林黛玉似的酸溜溜和賈寶玉似的不公不母。那么孩子的第
一本書就很重要了。也就是說,文化人讀的第一本書很可能對他日后所
產有重要影響。而他的東西又會影響下面的讀者。

那么作為父母,在金庸、王朔、瓊瑤中選擇,你會為自己的孩子選誰作
為啟蒙者呢?如果在三國、西游、水滸、紅樓里為自己的孩子選第一本
書,你又會選那一本呢?總不至于弄一戰爭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罷。
灑家在此僅是极端一下,沒有誰家的孩子天眼一幵上來就能讀水滸西游。

文人相輕,很少有互相服气的,如果是善意的批評、其用心确實為了文
學本身,有利于競爭發展,即使語言過激,傷及文學以外的東西和人,
也未嘗不可。好老爺兒們搶女人不應該用說情敵壞話的手段。否則說完
王朔有阿城,搞定阿城有圍城,最后怕是累拉稀了-----遺矢無成。

現代控制論之鼻祖之一KALMAN說:“GREAT PEOPLE TALKING ABOUT
IDEAS。MID PEOPLE TALKING ABOUT EVENTS。SMALL PEOPLE
TALKINGABOUT PEOPLE”

話說得雖然不盡然全對,但灑家卻是讀后再也沒有忘記。

文學批評的目的如果墮落到了是為了分雙方的高低輸贏,最后跑不出哥兒
倆比JB----一個吊樣。怕是到最后也衹能抱著風月寶鏡,哼著扭大秧歌的
調子“你地沒有我地大,你地沒有我地大。。。。。我地大,我地大!”
自慰地宣布胜利了。

天下的文化人,中國的文化人如果都落到了這部田地,尊重文化人的文化
還會被弘揚下去么?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