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一去不复返"的格律趣談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半瓶油野獸 于 December 22, 1999 03:17:39:

"黃鶴一去不复返"的格律趣談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半瓶油 于 December 11, 1999 20:43:23:

"黃鶴一去不复返"的格律趣談


蟲二兄提到,"黃鶴一去不复返"一句中連用六個
仄聲倒是一宗詩詞格律的趣話. 的确,對工与格
律的近体詩來說,這還真有點叛逆的味道.

由于崔顥的"黃鶴樓"是一大家熟知的好詩.故它的
影響力也帶來了不小的困惑.好詩要不要講究格律?
要講格律,崔顥這一首就是個反例了.


詩,為什么要講平仄?我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為了
朗朗上口.平,不僅是讀音平而穩.同時是長音.仄,
讀音音調有起伏,同時又短促.這樣寫成有格律的一
首詩.讀起來就悠揚頓挫,時緊時慢,有節奏感.古人
總結了這些規律,同時大力加以倡導,在唐代新体詩
就幵始盛行起來了.

崔顥的"黃鶴樓"看上去很想一首平起式的七言律
詩.因為它的韻腳,對仗,句式都有鮮明的七言律詩
的特點.但仔細分析,它平仄格律上又有許多出格.

正規的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韻式應該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黃鶴一去不复返"除了黃是平以外,一仄到底.實在
比較特別.有人會問,詩人是否能套用"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規則,進行了拗救,以彌補格律上的缺損
最后還算是一首律詩呢?

為搞清問題,首先談談運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原則的約束條件.運用這一原則有几個大忌要避免.

1.不要犯"孤平".通俗地說,在平韻的韻腳尾句中,如
果"一三五不論"造成衹省下韻腳一個字為平,這是絕
對犯忌的.

2.不要"失粘對".通俗地講,"粘"就保持一致,平粘平,
仄粘仄."對"就是保持相反,平對仄,仄對平."對"的原
則保障了首句(出句)和尾句(聯句)之間保持相"對",不
僅文字要對仗,平仄也要對."對"---強調了出句和聯
句間的平仄規律."粘"說的是上句尾和下一句首,例如
2,3句,6,7句之間,除了韻腳那個字以外,其相互的平仄
保持一致性."粘"---強調了下一句首和上一句尾之間
的平仄關系.

換而言之,不犯孤平,不失粘對的原則在"一三五不論"
的原則之上.所以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不是一個
很嚴格的格律規則,用它去套許多格律變异會出問題. 然
而在保証"不犯孤平","不失粘對"條件下,可以遵循"一三
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允許在前后句上進行平仄的整体調
整,這就是所謂的"拗救"一般原則.具体來說,"拗救"的規
則還有很多,初學者難以一下子融匯貫通.但唐代名家寫律
詩出格現象還是可見的,但完全不進行"拗救"現象缺很少
見.象杜甫寫的近体律詩,其格律相當工謹,很難挑出格又不
補救的例子.

有了這些概念,拿律詩的格律概念來套回到崔顥的"黃鶴
樓",不難發現"黃鶴樓"出格的問題就太多了.不但出格也
未見拗救.因此歷來就有許多人對此十分困惑.

近代詩詞格律專家王力教授對"黃鶴樓"做過細致的分析.他
的結論說崔顥的這首詩前半首是古風,后半首是律詩.整
体上還是歸結為古風律詩.王力同時指出,崔顥寫這首詩
的時候,新体律詩還沒有形成唐詩的主流.言外之意,不少
人把崔顥的"黃鶴樓"作為七言律詩的範例來談,從格律角
度看是欠妥當的.



所有跟貼:

崔顥有詩在上頭 - 野獸 (1269 bytes) 00:04:35 12/12/99 (0)
古讀法在康熙字典,詞源等工具書中都有詳述 - **半瓶油 (183 bytes) 21:31:58 12/11/99 (0)
半兄高見 :) - worm2 (0 bytes) 21:22:20 12/11/99 (0)
這首詩曾被 稱 為唐代律詩第一 , 明天我看能不能 費 點 時 間 談 談 看 。 - 大江 (82 bytes) 20:58:09
12/11/99 (0)
這 首 詩 曾 被 稱 為 唐 代 律 詩, 明 天 我 看 能 不 能 費 點 時 間 談 談 看 。 - 大江 (77 bytes) 20:56:50
12/11/99 (0)
問題在于唐時和宋時就有人把它當作七律壓軸之作 - 蠻人 (153 bytes) 20:48:54 12/11/99 (9)
話雖如此 - worm2 (137 bytes) 21:19:03 12/11/99 (2)
兩种說法都有,但爭議多少則就不好說了 - 蠻人 (73 bytes) 21:27:00 12/11/99 (1)
我也一樣 - worm2 (43 bytes) 21:40:44 12/11/99 (0)
正因為如此爭議一直很大 - **半瓶油 (284 bytes) 21:00:07 12/11/99 (5)
有沒有另外的可能?畢竟唐代發音和現在還是很大的不同的 - 蠻人 (71 bytes) 21:01:29
12/11/99 (4)
這個疑問有肯定的答案 - **半瓶油 (329 bytes) 21:16:46 12/11/99 (0)
唐音据說与 - worm2 (207 bytes) 21:12:23 12/11/99 (2)
實際上閩南話保存的語音系統大概還要早 - 蠻人 (19 bytes) 21:16:02 12/11/99 (1)
對 - worm2 (35 bytes) 21:20:34 12/11/99 (0)
**************************************
崔顥有詩在上頭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野獸 于 December 12, 1999 00:04:35:

回答: "黃鶴一去不复返"的格律趣談 由 **半瓶油 于 December 11, 1999 20:43:23:

那時候剛來美國。一洋人就問我說,粵語有哪九個音
搞得俺慚愧萬分。吃了這么多年中國飯都不知道
南方的方言,是比較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漢語的音調特色。如粵語跟閩語
事實上,不光是平仄,就單從陰平与陽平來看,平聲也是有講究的。很少有什么好的詩是單純衹用陰平或者陽平作平聲。這大概涉及到語感的問題
用粵語來讀這首崔顥的黃鶴樓,那句“黃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載空悠悠”讀成:
黃: 平升
鶴: 仄降
一: 仄升
去: 仄降
不: 仄升
复: 仄降
返: 仄降

還算是有點起伏。當然不少全平句或者全仄句讀起來是會跟貓抓沙發一樣刺耳
這里我認同王力先生的觀點。崔顥同志是初唐人。那時候唐格律詩還是雛形。類似“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案例沒那么突出,不會有什么轟動
而且連黃鶴在內還有多處的疊字,頸聯的對仗也不甚工
然而按李白的話,“崔顥有詩在上頭”,這第二聯是動不得的。動了就真沒了古風的樸味。大家或者不妨試試

說到初唐的格律,順便提提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詩。就是滕王閣序里帶著的那首。


滕王高閣臨江渚
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
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云潭影日悠悠
物換星移几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這首初唐詩跟“黃鶴樓”有點相似,前四句入仄韻。也有點古風的味道,二,三聯意對。看上去也是一首七律的框架。
想來那時候的格律還在逐漸摸索階段,直到李杜光芒,才進入成熟期。与日后的“天對地,雨對風”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