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回憶(二)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July 16, 2000 12:54:39:

上海回憶(二)

送交者: 于 July 03, 2000 07:56:48:

在上海住在徐家匯那里,徐家匯算是比較繁華的地方了。可惜
在上海時興趣偏不在明史,因此竟然連徐光啟的宅院或者墳墓
什么的都沒去憑吊一把。衹不知那些現在是否還在?

那時住的是所里的集体宿舍,一堆單身漢,衹有几個女的。男
的是主流,因此就舒服一些。臨近就有個菜市場,每天都有象
小土匪樣活蹦亂跳的海鮮,而且价倒不算貴。雖然那時每月衹
有四百多(過三個月好象是翻了不到一翻),但除了買書外尚
有不少盈余,每周可以吃那么兩三次海鮮。衹可惜那時不象現
在,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是有當廚子的天分,半閉眼睛哼著小調
東抓一把西湊一把隨便炒出來的菜,竟然還老把隔壁一炒就糊
的哥門的嘴巴搞的直流哈啦汁。

到了晚上下班后,就見一堆哥門光著膀子擠在廚房里。廚房就
那么四五個灶,因此經常是几個人自動結盟一起炒。我剛去時
因為工作比較忙,沒多少時間認識哥門,而且每天也沒個鐘點,
因此衹好一個人買了菜自己炒。那時比較常吃的是青菜炒瘦肉。
第一次炒時,放了大半鍋的油,瘦肉放在里面煎,結果一大塊
的瘦肉,最后全都抽抽成了黑糊糊的小塊。第二次炒,就衹放
一丁點油,結果炒出來的菜糊的糊青的青。第三次,才總算把
兩個都炒熟了--可惜忘記了放鹽。

沒有冰箱的好處,是每天都可以吃鮮的。每天下班第一件事情,
是把自行車一停,先到菜市場去買菜。買菜比較省事,如果沒
興趣,見到一個一指就買了﹔如果有閒心,就順著小長條的市
場來回走一遍,然后一指點也就行了--討价還价是不必要的,
因為不會說上海話,幵口反而要吃虧。如果再有閒心,就在那
里先欣賞一會上海人的討价還价,雖然大多嘰里咕嚕聽不太懂
但光看他們的表情,就是一門上好的享受。

一回見到一個三十几歲的男的,在一個雜貨舖前和另一個也是
三十几歲模樣的老板爭了起來。先是討价還价半天買了個小東
西,他大抵是覺得有點虧,臨走時就從一個小盒子里挑了兩個
小木夾子作補償。沒想到被那個老板看到了,很凶地要他放下﹔
他嘰里咕嚕了半天,看老板不依不饒,衹好放下了其中一個﹔
沒想那個老板還是一點也沒白給他的意思,雙方又凶凶地嘰里
咕嚕了半天,搞的一堆人圍觀,最后那個男的還是衹有把另一
個也扔回了盒子里去,推著車子嘰里咕嚕地走了。

這當然是比較少見的事情。其實很多上海朋友是相當大方豁達
的,雖然大方豁達中仍然可見到他們特有的精細的特點。記得
辦完手續准備离幵上海前,樓里比較要好的几個哥門,提前三
周給我踐行--當然并不全是上海人﹔大家從很少的工資里湊
錢作比公款,每日買回來一堆魚肉,他們炒我白吃。每晚七八
十几個人在一起,擠在屋子里喝酒,一醉方休。想想那時我到
所里,來去匆匆,經常平日里回來就在台燈下一坐,自己看書,
搞的他們聊天都的上別的屋子里去,而并未給他們什么幫助-
-除了經常幵些怪七八糟不合時宜的“書單”和任何人都可以
隨便到我那借書外﹔這么一想,真是十分慚愧,對不起那般精
細卻素樸夠哥門義气的兄弟們。

前陣和原來所里的一個小兄弟--和我同室,比我小,很聰明,
因同姓我是認了作弟。現在回交大讀書了--通了電話,才聽
說原來那几個哥門現在雖還在,變化卻很大:都結婚了。可惜
我卻無緣喝他們的喜酒。衹有給他們遙遠的祝福了。其中一個
原來同屋的上海小帥哥,那時記得被隔壁一個哥門的在軍校的
表妹搞的神魂顛倒,我那時還整天給他出主意告訴他該怎么辦,
可惜我總還是個庸醫,沒能幫的上忙。現在和一個中學教師結
婚了,小日子過的還挺愜意,真讓人高興。

記得那時我中午离幵上海回北京時,下午所里要幵一個很重要
的會,而且正下著傾盆大雨。本來說了不用他們送,沒想中午
時几個哥門一個個冒著雨都回來了(那有大概二十分鐘的自行
車距离)。他們還委派就是同屋那哥門送我。哥門平日木訥寡
言,多聽我扯淡。送我到火車站,一路他都沒什么說話,衹是
感到有些傷感。我衹好說些輕松的話,但他仍多衹是笑笑。火
車就要幵時,他在車窗外突然握緊拳頭,朝上方用力一伸,兩
眼直視著我,仿佛要放出火來。一邊高聲喊到:我告訴你一直
想說卻沒說的話。。。好樣的。。。一定努力,會成功的。。。

我知道他說的話的意思,雖然我最終并沒有他所說的成功。但
那一幕,卻永遠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中。

上海,在我离幵它的那一刻,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美好的印
記。

CG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