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情怀 - 心弦


Please visit our sponsors.
Advertising Info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ZT 于 October 07, 1998 08:03:07:

恐怕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象北京一樣,旅行社專門為它幵辟了一條旅行路線。
我想,到北京的游客,即使不被沉甸甸的歷史、文化所感動,也該為那一座
座极盡舖陳的皇宮大院、為磅礡蜿蜒的長城和望不到盡頭的長安街發出聲聲
贊嘆吧。
對北京的感情,最早是從書里看出來的。魯迅、郁達夫、周作人、朱自清、
俞平伯……的足跡里,他們留下的字里行間,在我心中逐漸築起了一座文化
的北京﹔還有老舍,小時候愛看由他的小說拍成的電視劇,天橋下的小人物,
老北京的人情味兒,隨著成長越來越令我著迷。每次讀到《故都的秋》里那
一句“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
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心弦便會為之一動,喜歡的就是這种很
平民、很生活的日子。
那年暑假和朋友本來說好了去華東的,行前在另一朋友家里看到了她旅游北
京的照片──無法抵抗的美。雖然都知道工作后一定有机會去,可我們還是
迫不及待地更改計划,直奔北京。
那時,我們和其他無數的游客一樣,每天起早摸黑,在北京這座大觀園里南
征北戰,天安門、天壇、故宮北海,頤和園圓明園盧溝橋長城十三陵,看在
眼里的都是一段段凝滯的歷史,而到了現在,在雜亂的腳步之外,触景生情
的,更多衹是些沒落肅穆的感覺。我們留連在它們展示出來的美,卻僅能囫
圇吞棗而已。
偶爾,當腳步不那么匆忙的時候,才發覺在游客制造的繁華与熱鬧背后,真
實生活中的北京有著更打動人的一面,也是我們僅能羡慕、不能介入的一面。
喜歡在伴晚來臨時,看這城市樸素的生活:若坐車經過內環的高架路,可以
看到剛吃過晚飯的人們就在樓外橋下的草坪上歇息、玩耍,夕陽的最后一抹
余輝也將散去,車子一閃而過,那情景留在心中卻象緩緩的默片一樣,安宁、
恆久。而夜幕下的廣場燈火通明,三五朋友,選個地方停下單車,便坐到一
起談天說笑,若在廣州,這樣的節目,恐怕衹能發生在茶樓或酒吧里了﹔還
有年輕的父母們,牽著小孩的手,就在他們的周圍散步乘涼。此時心中簡直
有一點嫉妒,他們隨時擁有著迷人的廣場,而我們卻衹能四處擺著“到此一
游”的姿勢!
有一個早上,沒什么計划,坐車在動物園站下,看到了天文館,和一群群進
去參觀的小朋友。于是我們也好奇地隨著這些八九點鐘的太陽,擁到館里,
坐在模擬的星空下,接受了一堂遲到了許多年的天文學教育。
不知道為何我更喜歡描述這些,也許我愛它們更多于那些為游人所注目的名
胜,我甚至對地鐵和公車每一站報出的地名念念不忘,覺得整個城市都和它
們一樣耐人尋味。
第二次到北京是進修。十月底,恰是深秋,滿城金黃,包括陽光,我欣喜終
于看到了這個季節里最濃的色彩。
住在香山路邊,每個早晨与下午,在餐后課前或課后餐前的間隙,都可以走
上馬路,走到不遠的市集上閒逛。對于我這种長在南方的人,從未見過這樣
徹底的秋色,所以難免格外鐘愛,就連路旁的樹,地上的葉,也看得滋滋有
味:銀杏葉子一枚一枚地,精致平整,舖著挂著都有一种圖案美﹔而梧桐葉
飄下來,或被風從地上刮起時,象一張張燒成灰的紙片,有些蒼涼﹔倔強的
白楊仍守著一樹老綠不肯褪去,葉子在太陽下隨著風的方向有韻地擺啊擺,
閃爍著銀光。這景況是很容易令人泛酸的,于是猛怨自己來京之前沒有多學
几首詩,在情緒呼之欲出的時候卻絞盡腦汁都找不到合适的句子使它升華升
華。:((
進修結束后,舍不得馬上走,于是獨自搬到東四旁的胡同里去住。這一次再
沒有特意地往景點里擠,除了剛到京時去了香山看紅葉。我更想的衹是隨隨
便便地溜達溜達,串串街走走巷,看一看胡同四合院,因為它們在我心中代
表了北京的生活,是我心中不滅的老北京。
早晨起來,想好了要去什剎海和鼓樓附近,于是揣著地圖出了門。走在胡同
里,很靜,人很少,空气很涼,呼出的熱气都化作了霧,哦,在廣州這溫度
該是冬天了。遠遠的街口,賣餅的小攤也蒸起一層霧,把景物都褪了色,連
天也淡了,我慢慢地踱過去,如踱進一幅線條簡單的素描畫……說不清楚,
我實在是很喜歡這种略帶了些孤清,和一點點寂寞的環境,它讓思維格外地
清晰与敏銳。
圍著鼓樓在胡同里轉悠了半天,游手好閒地和買菜的阿姨婆婆混在一起,顯
得很不協調──她們在過日子而我在做夢。然后坐在鼓樓的斜坡上,“云淡
風輕近午天”,感到秋日陽光的溫暖熨貼著身体,很舒服。我知道這些感覺
完全是因為這里沒有我的家,所以我才能用好奇的眼睛,不切實際的念頭端
詳著樓下的生活,自怡自樂地构造“老梧搖落鼓樓秋”的境界。
午后來到什剎海后海。在地圖上就憑直覺認定這里一定美,我對了!不禁有
點洋洋得意,因為想象竟和現實如此吻合!我來來回回地繞著湖走,感覺到
了一點點莫名的幸福,仿佛住在這里的也包括自己。累了才在湖邊的木椅坐
下,想著:回家后一定要告訴朋友,讓他們有机會也來羡慕羡慕都市深處的
小橋流水人家。
起風了,沒穿毛衣,有點冷,然而不愿走,仍然看著,湖邊人家出來收回晒
得暖暖的棉被﹔一群小朋友從身后走過,一本正經地商量著不知什么事﹔剛
才去過的另一岸邊,老人們仍在,也許那盤棋還沒下完呢﹔而橋上,電視台
的主持正在選擇拍攝角度,什么節目呢?……所有似乎很瑣碎無聊的事,在
我眼里都修飾得津津有味,因為此時我有無法言語的輕松,我享受并且珍惜
這种輕松,因為不知道生命里究竟有多少個日子能象今天這樣心安理得地無
所事事。
另一天重游了天壇,兩年前那兒古樹蒼蒼的環境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覺得
它比起故宮來,更容易親近,更适于散散步,歇歇腳,打打太极什么的(而
且門票便宜許多呢)。然后的時間還是消磨在大街小巷上。這個季節賦予北
京太多的光与色彩,和著城市的氛圍,歷史的底蘊,每一個角度看都有不同
的感受。如走在美院前的街上,仰著臉迎著陽光、透過梧桐亮麗的黃葉望向
高而湛藍的天空,此時的心情奮奮然欲飛。想起了朋友對這种藍的注釋:触
目惊心!果然很精确。又如走在行人稀少的府右街(?),紅牆下看零零丁
丁的單車悠悠而過,便會覺得“人閒桂花落”(應改為“人閒槐花落”)的
恬淡并不衹适合滋生于夜深人靜的時刻,它也會隨著陽光灑在肩上,長成腳
下緩緩的影。
离幵時,依依不舍。無論怎么看,看不完北京的秋。
我常想,下一次、下一次去北京會是什么時候呢?我期待著、計划著,也許,
在尋找老北京的痕跡之外,下一次,該去泡泡酒吧、聽聽搖滾了吧。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