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及其容器:文藝复興后的劇場和教堂(1 of 2)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暗暗 于 August 20, 2000 21:35:25:

送交者: 暗暗 于 August 08, 2000 03:25:16:

聲音及其容器:文藝复興后的劇場和教堂(1 of 2)

>>讀書筆記>>2000/08/01

...音樂不是融化的建築。
蘇珊.K.蘭戈兒,,1957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弗里德里希.馮.謝林,,1805


僅僅是從文藝复興以來,混響時間的控制才成為劇院和教堂
建造的主要問題。

在這之前劇場都是露天的,小半圓形狀。在約西元耶穌誕生
前二百年的古代,希腊的喜劇和悲劇家們戴著鬼臉兒面具,
在可以容納七百人到一萬七千人,座位傾斜度達40度的小亞
細亞劇場里表演。座位下部都用紡織物包裹起來,以保証劇
場的吸聲效果。古羅馬的劇場發展出半圓和整圓的形狀來。
周邊要是沒有山坡,就造多層的拱廊來支持。頂上用繩網和
織物來覆蓋。

在中世紀的時候戲劇表演几乎停止了。直到文藝复興時,對
古典文學的興趣重新出現,同時推動了劇場得以复興。當時
在威尼斯附近的人文學家們對發掘古希腊的戲劇,同時建造
相應的房屋簡直是積极极了。1580年,在威尼斯附近的維辛
扎,大師帕拉第奧被狂熱的人們推舉設計了奧林皮可劇院,
一個小小的,衹裝得下七百五十人的,被蓋上了屋架子的玩
意兒。從這時起,混響時間突然成了教人關注的事情。

早期的基督徒取用了羅馬巴西利卡的形式來當教堂。這些公
共大廳,內部是硬幫幫的石頭表面,讓朗讀和祈禱的聲音在
6到8秒种之后還在留連,叫宗教活動難于進行。

后來人們發現了混響的規律。每個封閉的体量都有一個回響
的頻率。在一個細長而封閉的風琴管里,回響的頻率是管長
的兩倍,所以,相對中音C(波長1.3米)的風琴管長度就是
0.7米。長長窄窄的巴西利卡就好象是個大風琴管。在意大
利拉維那省克拉色的圣阿波利那爾教堂(530-49),有112.8
米長,約 3 cps的回響時間?強烈的混響功能使得牧師低聲
的呢喃可以化為丰厚的和聲送入每一個崇拜者的耳朵里。

...

有一個典型的音樂來自容器的例子。威尼斯的圣馬可公爵府
教堂,是個希腊十字教堂,有四臂,四邊及中部拱頂。內部
是餾金玻璃馬塞克。在十六世紀那里的唱詩班主
(基歐瓦尼.蓋布利艾尼)發明了一种
多聲部多樂器的音樂体裁,多達四個聲部可以從四個包廂里
對唱。后來德意志的作曲家們取用了這個体裁,象海因里希
.舒茨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這個教堂的混響時間長達
6-7 秒。即使用了垂簾來吸聲,基氏的音樂任然推進很慢,
以避免音符的重疊。

同時發展的体裁有意大利城邦國的家庭世俗音樂。校之神圣
音樂有著更快的節奏。例子象法蘭西凡爾塞的庭院音樂等。

1500年之后的教堂音樂伴隨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運動而發展,
回應于更好,更敏感的樂器与小型教堂,達到了音樂的某种
頂峰。后來十八世紀的巴赫就是這類的代表。他著名的托卡
塔和D小調賦格曲就是為薩可斯魏瑪公爵的宮廷小祈禱室而
作。為小型演奏室后來他寫了勃蘭登堡協奏曲中的快板,
和新年賀歲曲坎塔塔。

之后是門得爾松和貝多芬的時代了 。。
(。。。有關現代劇場的出現下次貼。)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