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老K的可能性(回宛云)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臨時 于 August 31, 2000 14:36:15:

解讀老K的可能性(回宛云)

送交者: 臨時 于 August 17, 2000 15:43:53:

一天都在忙一些無聊的事情,剛剛上來。一時并不能組織好自己
的思路,想到哪寫到哪吧。反正不過聊天而已:)

我想,要探尋老K的思想演變過程是非常困難的(雖然有不少人以
研究他而獲得各种學位:))。原因有兩個:一,老K是很樂意讓
一部電影的含義leave open。多次与之合作的著名演員Irene
Jacob(其實是老K的電影使她真正著名起來的)在回憶文章中就
曾寫過,她曾數次問過老K為什么要有這個鏡頭,為什么要有那
個鏡頭,老K總是讓她自己說。當她考慮再三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時,老K總是說“那太复雜了,我需要你有簡單的想法。”什么
樣簡單的想法呢?其實是OPEN的。就是說,老K的電影,往往有
無數的解讀可能性。比如“雙面”,比如“十誡”,甚至比如
“白”。“白”的男一號就曾經說過,他對老K選他當此角色很
吃惊(其實出演男主人公理發搭檔的配角才真正是當時的明星),
他說,“他(指老K)要么是把我和明星搞混了,要么是看中了我
不會演戲”。從另一個角度看,老K似乎是有意拒絕使用對角色
的解讀太有個性和信心的演員,從而拒絕一种過份清晰,單一的
解度可能。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如果是OPEN的,要了解藝術家本人
也就比較困難了。二,老K始終堅持自己是一個“地區性的導演”,
換言之,是相當頑固地保持了一种波蘭視角,波蘭式的看問題,
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使得缺乏文化背景的解讀變得很容易出錯。
好象嫌這兩點還不夠,老K對宗教的態度也相當的不明晰,他宣
稱自己不是宗教徒,不信基督教。但一种類似宗教情怀的東西又
似乎隨處可見,尤其是“雙面”和“十誡”。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复雜的人。糟糕的是,這個复雜的人不是很
愿意以作品以外的方式過多的解釋自己。

所以,寫論文的人有福了:)

關于“成就”,我想,可能應該說,成就老K的,是波蘭。因為
即使從事實上來講,其實“十誡”已經使老K獲得了大師的地位,
他的最強搭檔,劇作家,音樂家等,也出自波蘭。基本上講,由
于團結工會几十年來不松懈的努力,波蘭在八九前的控制程度其
實是松過蘇聯很多的。雖然一九八一年的軍管确實讓老K的一部電
影被禁,自己也差點兒吃上官司,但同期他還是有机會拍攝了電
影“No End”,軍管一結束,“十誡”即刻出台,轟動歐洲。三
色除了起用了少數法國演員(資金可能是法國的,我不是很清楚),
核心的班子(導演,劇本,剪輯,音樂)均出自波蘭。其時波蘭的
環境已經可以完全不在意“雙面”對六八年街頭騷亂和“白”對
當下波蘭腐敗的描寫。

從現在看到的資料看,老K的苦惱,是從十誡以后才變得越來越
難以排解的。“雙面”和“三色”,都是這种苦惱的一個折射。
這种苦惱是什么呢?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他越來越
不知道該拍什么。過去,人人反對共產主義,向往自由。現在,
他不知道人們需要什么(由此我想到楊德昌的“麻將”一片的台
詞: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人人都在等著別人告訴自己。也算
是解禁后“自由的尷尬”的一個注腳)。我個人以為,如果說“雙
面”還在借華沙為鏡呼喚靈魂,三色對“自由了道德照樣墮落或
者更加墮落”的焦慮則一步步明晰化。到“紅”時,鏡頭干脆衹
留在巴黎,溫和的色調下,巴黎象沙漠一樣留下三個孤獨的靈魂:
老法官,法律系學生,和女主角。孤獨的靈魂的相遇變得是那樣
的困難。我一直以為,在“紅”溫暖的色調背后,是更多的失望
和很急切的祝福。

道德焦慮貫穿于東西歐不同的背景下,自由与不自由的年代里。
老K的所謂“道德焦慮派”的名聲,便來源于此。

事實上,老K似乎并沒有花很大的力气去親和巴黎。他更著意的,
是自己要象一個波蘭人。在他要做心臟手術的時候,全世界最好
的醫療机构提供過很多條件极其优越的OFFER。他卻一一謝絕,
決意“要象一個相信自己的大夫的波蘭人一樣”在華沙做手術,
并再也沒有從手術中蘇醒過來。他的家人至今全部居住于華沙。
很難設想他會很在意自己是否和巴黎親和。

回到“白”的性上來,在他從前的翻譯和同事A. Insdorf的研究
性著作double lifes, second chances一書中,作者認為“不舉”
是一個象征,因為在最近的十年間,整個東歐在西歐面前都處于
這樣一种尷尬的境地:要么徹底否定自己,要么完全拒絕否定。
“不舉”的,是整個東歐。并沒有什么基礎去了解東歐的,是整
個西歐。我以為這种說法可能是多少有些道理的。“白”在敘述
東西歐間尷尬境地上走得如此之遠,回望“藍”中歐盟會歌充滿
希望的主題動机,整個歐洲复雜的分裂狀況,西歐的目標迷失和
東歐的道德困惑,可能更多的是老K的關怀所在。

我曾經有過和你相似的看法:老K回望的是自己的過去,這里面
有一种沖突在。但看了更多典型的東歐知識分子的著作之后(比
如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時光”),我對這一類知識分子的信心与
宗教式的情怀(并不一定是宗教情怀)有了一個不同的看法。他們
是不會羞愧于關怀整個人類的,這些人,真的是以整個歐洲,甚
至整個人類的未來,道德,命運等這些重大的話題做自己的指向
的。他們似乎永遠可以非常自然地從故鄉提取營養(比如塔其實是
從蘇聯“叛逃”的,但“雕刻時光”卻毫不羞愧地充滿了蘇聯的
文化,歷史,詩歌。完完全全是俄羅斯的味道,俄羅斯的詩人气
質)。我幵始怀疑他們會不會花費很大的精力去關注自己身上文化
适應所帶來的沖突,甚至怀疑這种沖突是否真的激烈地存在于他
們身上。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對老K的一些解讀,或者說,是一种解讀可能。

我手里有“紅”的英文字幕版。網上二十几刀可以買到。但要買
到“白”好象很困難。“雙面”的英文字幕版在網上可以買到,
不過要七八十美刀,看你有沒有那么喜歡吧。上面說到的那本書
在網上也可以買到,二十刀左右。另有一本Kieslowski on
Kieslowski,我手頭沒有,但有同系列的另外几本,都不錯,因
此猜測這本應該也不壞:)“十誡”似乎有DVD了,不過印象里相
當貴。

最后,多謝鼓勵。我是做網絡的,居然不屬于E時代,這實在是很
榮幸的事情:)

所有跟貼:

考下來慢慢看 - 宛云 (92 bytes) 01:11:56 8/18/00 (0)
臨時老弟,俺需要速成一下 - 施仁 (261 bytes) 19:01:00 8/17/00 (2)
我剛借的三部老K - Tina (199 bytes) 19:23:40 8/17/00 (1)
謝謝TINA - 施仁 (0 bytes) 08:12:23 8/18/00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