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生意象”与“存在主義”(回鼻子同學)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西岭居主 于 August 31, 2000 14:52:22:

關于“心生意象”与“存在主義”(回鼻子同學)

送交者: 西岭居主 于 August 18, 2000 18:16:00:

關于“心生意象”与“存在主義”(回鼻子同學)


“心生意象”与“存在主義”有很大的不同。几乎一切唯心主義哲學
流派都認為“心生意象”,特別是佛教中的禪宗對此有极為生動的描述。
有一個故事講二人用風吹過樹葉來講禪,所謂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樹葉
動,而是心在動就是其話語結构。

笛思卡說過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也是一個道理。把主觀意識的先
驗性抬到無以复加的地步。

“存在主義”的名稱來自薩特的小說集“存在与虛無”。“存在主義”
的口號是“存在先于本質”。薩特和加繆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作家更關心
的是現代人類社會中的人類個体的創造和存在的自由。而不是那种哲學
上鑽牛角尖式的問題。

存在主義為了脫离從亞里氏多德以來,以理性為先導的分析方法,故以
現象學為其方法基礎。早于薩特的胡塞爾与海德格爾,以及隨后的克里
郭凱兒,雅思貝爾思也都被認為是存在主義哲學家。

純粹討論存在主義是很一件乏味的事,我更對思想史感興趣,既為什么
在那种時代背景(約1910 -- 1970)會產生這种哲學思想?薩特和加繆不
是通常意義上的哲學家,他們用文學作品詮釋了其哲學,探討死亡与荒
謬是其作品的中心論題与典型特點。


其代表作有

“存在与虛無”,“自由之路” (薩特)
“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話” (加繆)

以下轉文兩篇,不瞞你說,讀哲學史中的現代哲學部份讓我很頭疼,:-)

======================================================================

 讀加繆傳想到薩特(紐約客閒話)

  
  董鼎山

  法國作家加繆是個悲劇人物。1 9 6 0 年他幵車出
事喪生的消息傳來,我們惋惜他的早逝(4 6 歲)。他
的短短生命已因1 9 5 7 年所獲的諾貝爾文學獎而揚名
世界。但直到最近讀了加繆新傳記的英譯本,我才更深
切地体會了他的悲劇的深度。他最著名的著作是1 9 4
1 年的《局外人》(T H E S T R A N G E R )。讀
了這部傳記,我發現他的确猶如法國文壇中的“局外人
”。

  傳記的法文本(作者名奧列維﹒都德)于1 9 9 6
年出版,長達8 5 9 頁,1 9 9 7 年出版的英譯本縮為
4 3 4 頁,內容還是极為丰富,遠較1 9 7 8 年出版的
埃爾貝﹒洛特曼所作的傳記詳盡。把加繆指為“局外人
”并不是夸張,他于1 9 1 3 年出生于阿爾及利亞一貧
苦家中,父親是法籍,母親是西班牙籍,自幼就在阿爾
及利亞回教徒貧民窟中顯得格格不入。但是他的聰慧獲
得了一位法國教師的賞識,用獎學金把他送到巴黎求學
。他的文才一時在法國文壇嶄露頭角。他青年時代的生
活是多樣性的:染了肺結核﹔一度加入過法國共產党﹔
讀得了一個哲學學位﹔參加了劇院工作﹔編了文學雜志
﹔當了新聞記者﹔在青年時兩度成婚……1 9 4 2 年他
在巴黎安頓下來,《局外人》的出版立時把他升為文壇
寵兒,同時他也成為戰時法國反納粹地下工作的知識分
子領袖之一。當時法國最露風頭的知識分子當然是存在
主義哲學家薩特。

  這本傳記對加繆与薩特間的關系有著詳細的記述。
這兩位名家之間的哲學觀點有本質上的不同。加繆于1
9 5 1 年出版的論文集《叛逆者》(T H E R E B E
L )終結了他們之間的友誼:在冷戰劇烈的時期,加繆
不能容忍极權主義,把蘇聯与戰時德國納粹歸為同類,
而薩特与其他左翼知識分子則仍替斯大林主義作辯護。
《現代時報》發表了薩特攻擊《叛逆者》的書評,兩位
朋友間的筆戰幵始。最后,薩特發表了一封長信。如此
幵始:“我親愛的加繆:我們之間的友誼不易,我真可
惜我將失去這個友誼。”

  1 9 5 7 年的諾貝爾獎是加繆文學生涯的頂點(薩
特后來于1 9 6 4 年獲獎,但未接受),其時恰值阿爾
及利亞獨立戰爭之時,加繆身為出生于阿爾及利亞的法
國人,處在兩面為難的狀態。他對回教徒反殖民主義革
命表示同情,可是因為革命分子殘殺法籍平民的恐怖活
動,他又不能在感情上接受阿爾及利亞的獨立。因此,
他不但受到阿爾及利亞民族運動分子的攻擊,也受到法
國左翼文壇的批評,說他背叛了人權的正義。當時法國
思想界分為兩派,自由派支持殖民地獨立,保守派認為
阿爾及利亞屬于法國。加繆受到雙面夾攻,無從招架,
終而保守緘默,停止公幵發言。1 9 6 0 年出事喪生時
他已是個心灰意懶的人,精神极為消沉。他以為被人誤
解了。

  這本傳記也透露了加繆的私生活一面。他的肺結核
終身未愈。他顯然好女色,在同一時期擁有好几個女友
,都很年輕。他的發妻因此曾數度精神崩潰。他的習慣
是每找到一個新的女伴,從不放棄舊的,她們似皆愿意
分享他的生活。這本傳記去年在法國出版后,有一篇書
評用了這樣的標題:“他做愛隨便猶如喝盃幵水。”

  加繆与薩特友誼的分裂造成法國文壇兩派觀點。一
派支持加繆,認為他深愛自己在阿爾及利亞的童年,故
不愿出生地与法國分离﹔另一派則是薩特的左翼陣營,
批評加繆不支持獨立運動。可是近年來几部薩特的傳記
也泄露了這位存在主義大師的偽善。兩位諾貝爾獎作家
的相同處似在他們對女色的愛好,衹是薩特的行為似更
卑鄙一些,他愛引誘女學生,甚至慫恿愛侶西蒙娜﹒德
﹒波伏娃拉皮條。數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重估薩特与波
伏娃》,早有詳細記述。(此文收于1 9 9 7 年出版的
《董鼎山文集》)▲

  《環球時報》(1 9 9 8 0 2 1 5 七版)

  

=====================================================

阿爾貝﹒加繆

含著微笑的悲歌──譯后記

杜小真


古今中外,曾有多少文人遷客面對動蕩不安的世
界,變幻無常的人生,苦苦地思索著……這本《西西弗
的神話》就是千百首詠唱人生的悲歌中的一首。


加繆在完成這本哲學隨筆的時候,衹有二十九歲
(1943年)。和他的小說《局外人》、《鼠疫》等名著一樣,
《西西弗的神話》也屬于他的成名之作,影響歷久不
衰。這本書語言簡樸,風格淡雅,沒有華麗的詞藻和鮮
艷的色彩,但在平淡之中,我們感受到作者清晰的哲
理,在其近乎白描的敘述中,我們体會到作者火熱的激
情。


談到(西西弗的神話》,我們不能不簡單地介紹一
下作者本人。加繆1913年生于阿爾及利亞。父親是管
酒窖的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應征入伍,負傷身
亡,那時加繆衹有一歲。加繆隨母居住在貧民區里,后
來經人幫助獲得獎學金,上了中學,又進阿爾及爾大
學。為了上學,他勤工儉學,當過机關職員,汽車推銷
員,气象員。十七歲時又染上肺結核,真是嘗盡了人生
的艱辛,世態的炎涼。但他卻從不怨天尤人,而是盡情
地享受著大自然的饋贈:地中海的陽光和海水。他在
大學攻讀的是哲學,深受他的老師(后來成為他的摯
友)讓犯窶漳嵐﹔騁陝鄣撓跋?934年,他曾加入法
國共產党,但第二年由于法共對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
運動的立場改變而退出。1936年完成畢業論文:《基督
教形而上學和新柏拉圖主義》,主要是通過普洛提諾和
圣釩鹿潘苟枷氳穆鏊得饗@熬裼牖澆嘆?br>的關系。由于身体原因,加繆沒有參加哲學教師學銜
的考試。1937年在他的好友帕斯卡菲牽ascal Pia)
主辦的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傾向的報紙《阿爾及爾共和
報》擔任記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繆始終站在反法西斯戰
爭的立場上,他反對綏靖政策,反對反動暴力。他不肯
屈從新聞檢查,因而触犯當局,他任主編的《共和晚報》
被查封,于是他回到法國,任《巴黎晚報》祕書,后來因
為政治觀點不同而离幵,再度失去工作。這之后的一
段時間里,加纓回到奧蘭,完成了《局外人》、《西西弗的
神話》以及劇本《卡里古拉》,并幵始醞釀《鼠疫》。他積
极參加抵抗運動,并在北方解放運動“戰斗”組織中擔
負工作。1942、1943年,《局外人》和《西西弗的神話》先
后出版,加繆一舉成名。


加繆認為,“偉大的作家必是哲學家”。如果說,
《局外人》是以文學形式對荒謬進行形象的描繪,那么,
《西西弗的神話》則是用哲學語言對荒謬進行系統的論
証。


《西西弗的神話》是一部哲學隨筆,副題就是“論荒
謬”,在加繆的哲學思想中,荒謬是作為起點而提出
的。加繆從荒謬這個前提出發對心靈進行探索。
加繆的荒謬實際上就是一种感受,它類似于薩特
所說的“厭惡”(La Nausee)。它是一种人的主觀意識對
于外部世界的非正題的領悟,即對自在的非正題的領
悟。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一個我們平常非常熟
悉的女人,突然間會變得那么陌生,從此變得比“失去
的天堂還要遙遠,我們不再能理解它們……”。這种加繆
稱之為在非人性因素面前產生的不适感,在我們所
見的東西面前引起的墮落就是荒謬。荒謬取決于人和
世界,二者缺一就不成其為荒謬。荒謬是“人与世界之
間的惟一聯系”。人一旦在平庸無奇、習以為常的生活
中提出“為什么”的問題,那就是意識到了荒謬,荒謬就
幵始了,而人也就清醒了。一方面,人看到了這毫無意
義,雜亂無章的非人的世界,它是希望的對立面﹔另一
方面,人自身中又深含著對幸福与理性的希望,荒謬就
產生于“這种對人性的呼喚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間”
的對抗,荒謬清楚他說明了欲求統一的精神与令這要
求統一的意念失望的世界之間的分离。非理性因素。
人的怀念以及与二者同時出現的荒謬就是造成人生悲
劇的三位主角。


既然我們面對的注定是悲劇的人生,是無情無義
的荒謬世界,那么,荒謬是否就必然要引出自殺的結果
以結束這种在世的生活呢?加繆這位崇仰古希腊哲學
的哲學家,具有先哲們的清醒和冷峻,但他又是受地中
海陽光海水哺育的文學家,具有詩人的激情和感受,他
對嚴肅的人生問題作出了這樣的回答:要對生活回答
“是”,要對未來回答“不”!就是這貌似平淡的答案不知
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靈,又不知激勵過多少破碎的靈
魂!


加繆責備他的啟迪者克爾凱廓爾。甚至現象學的
先驅胡塞爾都沒有正确地回答人生這最重要的哲學問
題。至于薩特,加繆聲稱他的這本《西西弗的神話》就
說明了他与薩特的存在主義毫不相干。加繆決不同意
把希望寄托于將來,不希求什么永恆与舒适,不懼怕飛
躍產生的危險。窮盡現在──不欲其所無,窮盡其所
有,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這就是
荒謬的人的生活准則。完全沒有必要消除荒謬,關鍵
是要活著,是要帶著這种破裂去生活。人有精神,但還
有至關重要的身体。精神依靠身体去窮盡現在的一
切。正如法國人格主義代表人物莫尼埃所說,還沒有
人曾像加繆那樣歌頌身体的偉大:身体,愛撫,創造,行
動,人類的高貴于是在這毫無意義的世界里重新獲得
其地位。


在加繆看來,沒有任何一种命運是對人的懲罰,衹
要竭盡全力去窮盡它就應該是幸福的。對生活說
“是”,這實際上就是一种反抗,就是在賦予這荒謬世界
以意義。因而,自殺是錯誤的,它決不應是荒謬的必然
結果。自殺實質上是一种逃避,它是反抗的對立面,它
想消除荒謬,但荒謬卻永遠不會被消除。加繆反對自
殺,他對生活充滿愛戀,和西西弗一樣,他迷戀蔚藍的
天空,遼闊的大海……他要窮盡這一切,他要對生活回
答“是”!正是在這一點上,他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存
在小說家而不是一個荒謬小說家。


加繆不相信來世,他認為,人若為了尋找生活的意
義,為了某种目的或為适應某种偏見而生活,那就會給
自己樹起生活的柵欄。荒謬則告訴他:沒有什么明天,
沒有什么來世,要義無反顧地生活。這就是人的深刻
自由的理由,這點是和薩特的自由觀不同的。因為薩
特的存在主義自由是要脫离日常混飩,超越現在﹔而
加繆所說的荒謬的人則是下決心要在這冰冷而又燃燒
著的有限世界中生活。在這世界里并不像存在主義者
所說,一切都是可能的。在這樣的世界里生活,就意味
著對將來無動于衷并且窮盡既定的一切。加繆認為,
存在主義對生命意義的篤信永遠設定著价值的等級,
而荒謬的人則是在清醒地認識到荒謬之后,最后投入
到人類反抗的熊熊火焰之中。加繆就這樣從荒謬推論
出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總之,加繆所推崇
的荒謬的人是“不肯拔一毛以利永恆的人”,就是追求
自我窮盡,追求窮盡既定一切的人。這就像戲劇演員
不間斷地窮盡他的各式各樣的角色一樣,就像他們在
兩小時的短暫時間內享盡他們扮演的角色的全部榮光
一樣。


加繆通過他的人生哲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人生的
圖畫:風塵仆仆的西西弗受諸神的懲罰把巨石推上山
頂,而石頭由于自身的重量又重新從山上滾下山去,西
西弗又走下山去,重新把石頭推上山頂。諸神認為再
也沒有比進行這种無效無望的勞動更加嚴厲的懲罰
了。但是西西弗堅定地走向不知盡頭的磨難,他意識
到自己荒謬的命運,他的努力不复停歇,他知道他是自
己命運的主人,他永遠前進。他的行動就是對荒謬的
反抗,就是對諸神的蔑視。他朝著山頂所進行的斗爭
本身就足以充實一顆人心。西西弗對荒謬的清醒意識
“給他帶來了痛苦,同時也造成了他的胜利”。應該認
為,西西弗是幸福的。


但西西弗的命運畢竟應該說是悲劇,衹不過悲劇
從本質上講是對苦難的反抗。從這點上講,加繆不愧
是法國當代的偉大思想家。他觀察世界及命運的眼光
是那樣犀利、冷靜,近于殘酷﹔但對人生,對大自然卻充
滿無比的激情和熱愛,他認為,為了這個熱愛,就必須
歷盡苦難。因為痛苦和幸福本來就是同一大地的兩個
產兒,荒謬是能夠產生幸福的。這里,我不禁想起加繆
的老師和摯友讓. 格勒尼埃在《加繆全集》第一集的前
言中的一段話:“很難把加繆列到伊壁鳩魯和芝諾之
中,雖然這兩個流派是那樣地吸引過他──前者是由
于身体學說,后者則是由于精神學說。然而,加繆的伊
壁鳩魯主義是社會的,他的斯多噶主義則是微笑著
的,”加繆在《西西弗的神話》中詠唱的的确是一首“含
著微笑的悲歌”。


《西西弗的神話》這本書出版到現在,四十多年過
去了。但加繆在其中提出的問題仍然是引人注目的。
一位法國朋友曾對我說,加繆的《局外人》和《西西弗的
神話》是她十八歲時的床頭書。這說明,加繆曾是戰后
一代青年的精神導師。這不僅僅因為他是法國最年輕
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也不僅僅因為他在文學、戲劇、
哲學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獨特而清晰的思維提出
了一代人關心的問題。而他明知不能根除世上的邪惡
而仍以西西弗下山的堅定步伐走向荒謬的精神﹔則更
加強烈地激動著受到嚴重心靈創傷的戰后一代。四十
年后的今天,這本小書若仍能啟發人們的思考,幫助人
們加深理解當代西方人思想的發展和變化,那么翻譯
這本小書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