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回達賽先生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老王 于 August 31, 2000 14:57:06: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回達賽先生


送交者: 老王 于 August 19, 2000 21:45:48:

關于biopsychosocial model的一段QUOTE: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several researche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how the body develops disease (Alexander 1948; A. Meyer 1991;
von Bertalanffy 1968). G. L. Engel (1977, 1980), who is usually
credited with modifying and crystallizing this model, hypothesized
that biologic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or stimuli
contribute to every defined disease in the human body (Eisendrath 1988).

簡單地說,這個模式,是對現代醫學過分局限于疾病的生物學方面的一個
反動。英格爾在70年代末總結和發展了一些先驅者的思想,正式提出這個
模式。強調健康和疾病應該從個体的生物、心理和社會方面來綜合考慮。
一時頗為風行。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其他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當然全力擁抱
這個模式,因為它正式把心理社會因素整合在疾病的發展,診斷,治療之
中。醫學界也逐漸在一些方面對生物以外的因素給予關注,但這個模式的
具体貫徹程度,當然隨現代醫學研究和醫療的不同方面而有不同。醫學院
現在有行為科學課程以及其他相關課程。具体在醫學研究中,許多与行為
与社會因素有關的疾病研究,整合這些因素已經成為慣例,比如某些心血
管疾病,愛滋病等。至于如何整合,那當然因病而异了。

這個模式在現代醫學中進展最緩慢的,大概就是常規臨床醫療了。因為臨
床醫療要想整合相關的心理社會因素,必需建立在大量的基礎研究之上,
形成規範有效的相應醫療措施。即使是心理社會因素研究比較多的疾病,
也還很少見到成熟的臨床應用。況且,要想改變醫療規範,這不僅僅是一
個科學,技術,和教育問題。更与醫療管理,醫療保險,患者教育,等多
方面因素密切挂鉤。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需
要在更深,更廣的層次上驗証,推廣。

其實,現在這個詞已經用的不多。在科學界有點過气口號的味道。從上面
的概述也可以看出,這個模式更多是一個指導思想,而不是一個工作模型。

八十年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流行的時候,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曾經
有一個關于健康的划時代重新定義,大意是,健康不僅僅是軀体上的沒有
疾病,而是個体身体,心理,社會意義上的WELLBING。

所以,這個模式,不僅僅是一個醫學理論,更是一個人類健康觀念。對大
眾而言,就是要意識到人的健康,不僅僅是無病無痛,而應當追求一個軀
体、心理和社會生活方面的協調健康。

距离老王認真地喊這個口號也十多年了,根据記憶說几句:)

HOPE THIS HELP

所有跟貼:

所有的精神都該有物質基礎 - 一老中。SR (740 bytes) 22:37:35 8/19/00 (3)
危險:) - 老王 (154 bytes) 05:28:45 8/20/00 (0)
重色這段話怎么聽著有點象法輪功?嘻嘻。 - chisu (0 bytes) 23:03:45 8/19/00 (1)
尺素說得不錯 - 一老中。SR (680 bytes) 23:17:52 8/19/00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