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納貢制度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CG 于 September 24, 2000 12:42:46:

送交者: CG 于 September 08, 2000 16:48:36:

清代的納貢制度

西方漢學家在研究中國歷史時,最讓他們感到難受的大概要
屬納貢制度了。然而這里卻有些混淆的。因為對具体的納貢
制度并不了解,所以我想請教一下高明。睡了半天剛起來還
迷迷糊糊:-( 不多寫了,就把兩個錄一下。

一個是Emily Hahn: “China Yesterday: 1850-1950,A Century
of Change” (Mainstream of the Modern World Series,
John Gunther (ed.))。這本書到為西人在過去兩個多世紀干
的事情,辯護多多。比如關于鴉片戰爭之起源,他擺出的姿
態看起來就如是“誰叫你那樣的啦?你那樣我實在不打也不
行”那樣的,典型的占人便宜還要裝出一臉無奈的善人的模
樣。可見,歷史學家要作到客觀,其實也不太可能。當然,
完全把鴉片戰爭的責任推到英美,也不是客觀的態度。廢話
不言。在p.22-p.23關于納貢制度有這樣的話:

...Burma(緬甸), Korea, Annam(安南,即今越南), Siam, and Nepal(尼泊爾)
were on a slightly different basis; they were tribute-paying nations(納貢國).
(!!!) The officials in charge of these lands were given a good deal of leeway
and for that reason had to be carefully CHOSEN; even so, they HAD to REPORT
on their activities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Peking, which criticized or
commended, and had absolute power to shift them, recall outright, punish, or
reward them.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the wisdom of which is
evident, was never to appoint any official to power in his own part of the
country...

在這里,藩屬國似乎几乎沒有什么自己獨立的權利,搞得很可
怜兮兮的樣子。這似乎和我所了解和理解的納貢制度有些出入。
因為印象中帝國通常并不直接干預藩屬國內部事務﹔藩屬國除
了定期/不定期進行納貢,和形式上的冊封以証明自己的合法性
外,通常具有极大的獨立性,包括司法、財稅、軍政等等。藩
屬國應首先是個獨立的國家,其次是個被保護的國家。帝國對
他們的內部事務也很少干預,通常是在其提出請求時,比如明
末的高麗(朝鮮)、清中葉(十八世紀)的安南內亂,等等。
納貢制度更多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而不是實質(事實上,中央
帝國對納貢國進貢的回賜,通常要遠遠高于其之貢品的价值),
而Hahn之書此處之背景,是中央帝國把外來的野蠻國一概看為
納貢國(包括他所為之辯護的英、美等)﹔他如此闡釋,當然
不能排除試圖為西方十九世紀的行徑進行道義上的辯護的嫌疑。

關于納貢制度,費正清(J.K.Fairbank)曾有過深入的研究。
事實上,他在他的成名之作《中國沿海的貿易与外交》中就曾對
此作了研究。在其給《中國的世界秩序:中國傳統的對外關系》
一書所作的序中,曾對納貢制度作了如下歸納(我對其中比較
關鍵的地方,都用了【】注上):

“。。。

參与中國的世界秩序的异族統治者【跟天子接触時】,都要遵守
合法的【形式和禮節】。所有這些形式和禮節合在一起,便成為
納貢制度。清朝的規矩如下:

(1)。授予异族統治者任命狀和公文上用的官印﹔
(2)。按照清朝的等級制,封給异族統治者貴族銜位﹔
(3)。他們在公文中使用清歷,即冠以大清皇朝號﹔
(4)。他們在适當法定時節,進貢各种紀念性物品﹔
(5)。他們又奉獻當地產品作為象征性進貢﹔
(6)。他們或他們的使節,由御差護送進宮﹔
(7)。他們在清宮中要行禮如儀,主要是磕頭﹔
(8)。皇帝賜給回禮﹔
(9)。恩准他們在邊疆和首都都有某种貿易特權。

。。。”

在這里,費正清并未提及帝國對藩屬國有任何的實質上的干涉,
納貢制度本身也僅僅是一种“外交”上的“形式和禮節”而已。

那時,中央帝國和西人特派團之間的沖突主要在于性質。譬如,
西人帶來的東西,他們自己以為是“Presents”(禮品),而
帝國則以之為“Tribute”(進貢品)﹔另一個更重大的沖突是
磕頭禮(KowTow),這個确實比較問題大,引發了十八世紀末
十九世紀初的几次大的外交沖突。還有一個當然是法律上的差
异的問題,譬如帝國這邊是傳統中國法理上的一命抵一命,而
西人之法統理念則大不相同。這終于在1784年引發了第一次有
深遠影響的中西沖突:其時英國一艘名為“休斯公主號”(Lady
Hughes)的貨輪在廣東那里鳴禮炮時,不甚把圍觀于附近的一
艘本地小船擊沉,兩人溺斃(這兩人之身份,不同的西學著作
中也各說不同﹔一般比如說是兩個圍觀的土著居民,而Hahn則
說是本地官員)。本地當局立刻要休斯號交出發炮手償命,休
斯號船長拒絕。當局就逮捕了一名無關的英人,威脅要以之償
命(這也看出中國傳統法統上的愚昧和荒唐),并立刻終止了
一切貿易往來。休斯沒辦法,就交出了倒霉的發炮手。當局立
刻就將他處于絞刑--這次事件,使得帝國在西方名聲掃地,
成為野蠻之國度,其余波更及于兩百年后之今天。一個歷史事
件處理不當而造成的傷害和付出的代价竟有如此之大,這在兩
百年之后的北京,又一次得到了應証。

---

不知有哪位能否提供一下關于納貢制度的更具体的言說?謝謝。

CG


--------------------------------------------------------------------------------
所有跟貼:

Siam:今泰國。 - CG (0 bytes) 16:56:46 9/08/00 (0)


--------------------------------------------------------------------------------

加跟貼

筆名: 密碼(可選項): 注冊筆名請按這里


標題:

內容(可選項):

URL(可選項):
URL標題(可選項):
圖像(可選項):

--------------------------------------------------------------------------------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