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琴(BY嚴鋒)ZT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宛云 于 September 29, 2000 02:59:55:

好琴(BY嚴鋒)ZT

送交者: 宛云 于 September 20, 2000 11:55:42:

好琴
嚴鋒
世上的聲音,少有美如鋼琴者。

我的父親辛丰年,是個鋼琴的終生熱愛者。1949年,他隨大軍南下,一直打到福州。到了
福州沒過几天,他去國立音專拜訪唐學詠教授,不為別的,就是想看看那里有沒有什么名
琴,可以飽飽耳福。

門房把這位“大軍同志”帶到了一幢兩層的小樓底下,告訴他唐院長正在樓上彈琴,請他
稍候。我父親聽到樓上傳來了上好的風琴的聲音,其音色令人難忘。不一會兒,唐學詠先
生下來了,對這位陌生的解放軍同志的冒然造訪訪,好像也沒有表現出什么惊奇,聽我父
親說要聽鋼琴,就把他帶進了學校的禮堂。唐先生指著一架鋼琴告訴他,這是斯坦威的baby
grand,聲音“excellent, excellent”。唐先生是留法博士,他的這兩聲“excellent”,至今留在我父親的記憶當中。

我父親熱衷于收集与鋼琴有關的一切資料,從樂譜、廣告,到鋼琴厂的圖紙,這多少是一
种畫餅充饑吧,因為好琴如斯,卻必須等到62歲的年齡才有能力購置生平的第一架鋼琴,
并幵始自己的學琴生涯。那是上海80年代生產的某個最糟糕的牌子中最便宜的一种,聲音
非常惡劣,我父親卻視之為珍寶。

我們家的這架劣質琴長期以來一直使我對鋼琴的印象不佳,使我以為鋼琴的聲音就是榔頭
敲鐵軌的工業化的聲音,不但大而無當,而且冷得不近人情。可是后來有一次机遇徹底地
改變了我對鋼琴的看法。那是几年前在挪威的時候,主人的太太請我去一個廉价的小型音
樂會,地點在一個展覽館的二樓(一樓在舉辦免費的歷代摩托車展,其中有一輛比一座房
子還大的老摩托),約兩百多平米的一個場子,大家隨便坐,也沒有什么台子。我們挑了一
排的位子。那天的節目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那天的歌到底唱得怎么樣,我已經沒有什么
印象了,但是那天伴奏的琴聲卻對我造成了強烈的震撼。因為坐得很近,可以聽到每個音
符都晶瑩,飽滿,生气貫注,好像比歌聲更像歌聲。聽到濃快處,衹感到溫暖的和弦的波
濤一浪一浪地涌來,令人產生輕微的暈眩感。

演出終了,我好似大夢初醒。信步走到琴旁,記住了這架琴的牌子:貝希斯坦(Bechstein)。
當時還不知道這是歐洲名琴,老魯賓斯坦和施那貝爾心愛的品牌。同去的老太太見我情緒
高漲,便鼓勵我試彈几聲。我不太好意思動手,可又實在經不起誘惑,几番猶豫,最后伸
出一衹手指頭,摁了一衹白鍵中央c。信不信由你,這個c4彈下去以后,足足響了有一分
鐘。在這一分鐘里,我站在那里,就像易師爺聽任盈盈試奏“笑傲江湖”那般喪魂落魄。
這是無与倫比的一分鐘,足以載入個人的史冊。

結論:鋼琴音樂會,如有可能,盡可能坐第一排。音樂會結束后,如果沒有危險的話,盡
可能上去摸兩下,哪怕是衹彈一個音符。這很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1998年10月,陳思和老師在日本一橋大學演講,我躬逢其盛。休息的時候,會議主持者
井洋史先生喊住了我,說演講廳隔壁有一台貝希斯坦,聲音好得很,問我想不想試試。
那還用說嗎?可惜這衹是一台baby grand,音色比不上我在挪威聽到的那架琴。所謂“baby
grand”者,袖珍型的 grand piano也。而grand piano在漢語中有無數譯名:大鋼琴,三角
鋼琴,三角大鋼琴,平台琴,音樂會鋼琴,等等。這些譯名,無一得當,沒有一個能傳達
出grand這個詞輝煌燦爛的王者气象。在西方,piano基本上就是grand piano。所謂立式鋼琴(upright piano),衹是小可的勾當,上不得台盤。

一部鋼琴史,我們一眼望到的是無數名家名名曲如星河般耀眼璀燦。可是有多少人會記住
一代代的制作公匠為完善鋼琴音色,窮盡各种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嘔心瀝血的努力。鋼
琴的制作是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不斷進步,發展到今天,即以其中的鋼弦而言,先要用鐵
絲在電爐中加熱至華氏2000度左右,送入鉛缸中冷卻,冷卻后進行表面化學處理,然后送
入鋼制線模中進行拉制.經過多次反复拉伸后,當鐵絲的直徑接近鋼琴弦的粗細時,再用
鑽石線模進行精拉制,這一切都是在電腦的控制下進行的。一架9英尺的德國波森道佛
(Bosendorfer)鋼琴,有1萬8千個部件,琴体承受20吨的巨大壓力,總共經過48道工
藝,堪与飛机的制作相媲美。

一部鋼琴制作史,同時也是世界歷史的另類的折射,几乎成了國力的象征。先是英國琴,
法國琴,德國琴的龍虎爭霸,然后美國琴后來居上。1900年,隨著明治維新的完成,日本
制造出第一架雅馬哈立式鋼琴。1950年,第一台雅馬哈grand piano問世。1967年,日本
成為世界第一大鋼琴生產國。到八十年代以后,韓國又逐漸取代了日本的位置。

我們又怎么樣呢?以前一直是非常可怜。但是廣州珠江厂這兩年在國際上异軍突起,其旗
艦產品GP275据說已能与任何世界名牌相媲美。大師貝爾曼(Berman)把它作為自己的指
定用琴。看來我們真的是騰飛了。
一架上好的鋼琴(現在應該明白了吧,我這里說的都是grand piano,grand piano!)也
從來都是富人的專利,暴發戶的家具。霍洛維茲的琴是斯坦威(Steinway)公司為他定制
的,价值50萬美元。一架波森道佛275型9英尺琴,价值17萬5千美元。那种龐然大物,
你就是買得起,家里也放不下。家里就是放得下,鄰居也受不了。

我這個人,有個壞毛病:一旦喜歡上什么東西,一天到晚就會想著怎么把它搞到手。不過,
就憑我那18平方的斗室,萬把塊錢的年收入,grand piano......太瘋狂了吧?

怎么說呢,就真的沒有辦法了嗎?我們身處的難道不是一個瘋狂的奇跡年代?我們難道不
是有無所不能的電腦嗎?我在說胡話嗎?

讓我從頭說起吧。早在1992年4月,我就怀揣著一生的所有積蓄,南下廣州,從一家半非
法的電腦公司買回了很可能是上海的第一塊電腦聲卡,插在我的286電腦里,讓上海的業
余電腦界小小的轟動了一把。這塊當年讓我傾家蕩產,如今50塊錢也賣不出手的聲霸卡一
代,可以用來作曲奏樂,也可以用調制波形(FM)的方式模擬鋼琴、小提琴、吉他等等的
音色。我用几天的時間,輸入了巴赫三聲部創意曲的最后一首。我請几個朋友來家里欣賞
這部杰作。聽了還不到半分鐘,一個朋友就嚷嚷:“這不是魂斗羅嗎?”。

《萬象》的讀者,十有七八是不會知道“魂斗羅”的,自然也不能体會到這句話對我和巴
赫的侮辱。當時我在此曲中用的便是“鋼琴”音色。可是,不能不承認,我的朋友一語道
破了我的“鋼琴”极為濃烈而又可笑的電子味道。

也許是偏要和那個魂斗羅的玩笑賭气吧,從此我幵始夢想在數碼世界里追求逼真的樂器聲。
這是一條充滿誘惑的不歸路。希望是巨大的,路途是遙遠的,代价是可怕的。先是聲卡一
次次升級,然后是買高檔電子琴,再把電子琴換成電子合成器,再為電子合成器配上越來
越好的音源。我熱切地關注電子樂界所有關于數碼模擬合成技術的發展。從調制調頻,到
波形采樣,再到物理建模,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琴”不同。毫無疑問,我用電腦
合成的“鋼琴”的聲音一年比一年逼真,到1997年,我的“鋼琴”已經到了能夠蒙騙音盲
的程度。再也沒有人敢對我說這是魂斗羅了。可是,對音樂愛好者來說,這种數碼的虛擬
和現實的差別依然就像白天和黑夜那樣分明。

真的山窮水盡了嗎?1998年,我看到一則爆炸性的消息:Nemesys公司完成了划時代的範
式轉變,他們利用新一代高速電腦強大的運算能力,用軟件來模擬傳統的硬件合成器,衹
用一台電腦,一塊聲卡,就能達到傳統電子合成器無法夢想的超級擬真度。他們第一個模
擬的就是雅馬哈的C7鋼琴,接著又推出了模擬的波森道佛275鋼琴和斯坦威B型鋼琴。

高速電腦?我有。聲卡?我再升級一次。Nemesys的鋼琴軟件?5月的一天,三張金燦燦
的光盤從德國寄來,一張是雅馬哈C7,一張是波森道佛275,一張是斯坦威B.

把光盤放進電腦,把76鍵的帶力度響應的MIDI鍵盤和電腦接好,插上腳踏板,把聲卡的
輸出口同功放和音箱連起來,打幵幵關,摒住呼吸,好,幵始彈,幵始彈......

這是真的,這是真的!我的眼中飽含熱淚,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于來臨,18平米的斗室中
回蕩著從我手下流出的(三架)世界名琴的聲音。這完全是夢中都不應該有的圖景,如今
已經的的确确成為現實,或者說是“虛擬現實”。

在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我身邊有我父親辛丰年和資深愛樂者吳維忠。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
己的耳朵。對我父親來說,擁有比唐學詠先生的斯坦威baby grand還要“excellent”的音
色,而這音色竟然來自我自己組裝的丑陋不堪的電腦,這是令人极為欣喜而又极其難以接
受的事情。啊,原來聞名而不聞其聲的波森道佛琴的音色就是這樣的。

那個9英尺長(确切地說應該是9英尺“厚”)的波森道佛275,是歐洲如今碩果僅存的超
級名琴之一。此琴在十九世紀聲譽鵠起,正得力于李斯特的表彰,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鋼
琴家發現除了波森道佛以外,沒有其它任何琴能夠經得起他狂風暴雨般的撞擊。魯賓斯坦
當年在維也納,指名一定要用貝希斯坦琴,結果人家幫他運來的是波琴。壞脾气的大師大
怒,在別人的一再懇求和解釋下,勉強試彈了一下,結果立刻轉怒為喜,并和創制者波森
道佛本人結成好友。波琴音色樸實、醇厚、沉穩,恰如德奧的古典傳統。事實上它也特別
适合德奧的曲目,并深受歐洲鋼琴家的喜愛。安德拉﹒希夫(Andras Schiff), 伽利克﹒奧
爾森(Garrick Ohlsson)、顧爾達(Gulda)、巴克豪斯(Backhaus)、布索尼(Bussoni)都
是它的追隨者。

斯坦威B型琴,6.8英尺,聲音華貴甘美,清麗照人,极富浪漫情怀。你若到世界各大音
樂廳去走走,定會發現十有七八是斯坦威琴。斯琴毫無疑問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追隨者的
隊伍和最頂尖的琴手。魯賓斯坦在他的回憶錄里談了不少他和斯坦威恩恩怨怨的趣世。古
爾德用的也是斯坦威。

雅馬哈C7型琴原先是用象牙做琴鍵,現在當然是不可能了。國內一些音樂界人士如今偏
愛河原(Kawai)型琴,不太看好雅馬哈。雅琴在國外也常為人所垢病。其實雅琴明亮華
麗,手感很好,質量穩定。連里赫特這樣的大師也把它作為自己的演奏用琴,可見其自有
過人之處。

是的,這些大三角平台音樂會演奏琴都在我屋里,我忍不住又要重复一遍,在我手中,可
以裝進直徑10厘米的金色小圓碟,還可以裝進信封寄走。更多的名琴的數碼复制品,更為
逼真优美的音色正在源源不斷地涌現。布呂特納(Bluthner)、施美爾(Shimmel)、霍夫曼
(Hoffman)、鮑德溫(Baldwin),等等等等。期待著越來越逼真的數碼复制品,這也是期
待一种完美,期待一种絕對。這种期待會以對現實的徹底遺忘為代价嗎?真的有一天我們
會把這世上所有的名琴統統用數碼的方式一網打盡嗎?也許吧。對人文主義者來說,這完
全是末日的景象。科學樂觀主義者則會用鋼琴的歷史來教育別人和安慰自己:科學一點也
不可怕,科學可以促進藝術,可以帶來新的藝術。為什么要杞人憂天哪?看看鋼琴的變化
和發展吧,鋼琴音色的提升其實從一幵始就是同工業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的。

對我來說,衹有一點可以确信: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我們定然不知天下何為真,何為幻,
不知是我們彈琴,還是琴在彈我們,不知是喜,不知是悲,不知今夕是何年。

所有跟貼:

是從那找來的好文章,真捧 - adb (50 bytes) 09:42:47 9/21/00 (0)
有點夸張了 - 施仁 (718 bytes) 15:03:04 9/20/00 (1)
鋼琴這种東西介乎工業產品与手工產品之間。 - 暗暗 (156 bytes) 04:19:08 9/21/00 (0)
然后美國琴后來居上???? - PHPig (393 bytes) 13:35:50 9/20/00 (0)
單從音質上,VIRTUAL應該能超越樂器吧? - 老王 (303 bytes) 13:16:29 9/20/00 (3)
也談DIGITAL - 飯桶 (126 bytes) 18:38:26 9/20/00 (0)
so far... - PHPig (402 bytes) 13:38:52 9/20/00 (1)
如果把藝術的精髓都丟了還談什么藝術。 - 暗暗 (16 bytes) 04:21:29 9/21/00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