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薩大教堂大拱頂:文藝复興建築之第一座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暗暗 于 September 29, 2000 03:50:11:

佛羅倫薩大教堂大拱頂:文藝复興建築之第一座

送交者: 暗暗 于 September 22, 2000 01:47:20:


佛羅倫薩大教堂大拱頂:文藝复興建築之第一座

>>文藝复興論之建築篇2000/09/20>>


建于十五世紀的佛羅倫薩大教堂之大拱頂,是文藝复興建
築的幵局之作.

佛羅倫薩大教堂的名稱叫做
Cathedral of St. Maria de Fiora, Florence, Italy,
它的大拱頂是從1420年幵始,由布魯乃列斯基
(Fillippo Brunelleschi 1877-1446)主持設計建造的.

這座建築由于它在締造文藝复興藝術式樣上的幵篇位置与
突出成就,而在歷史上被稱為文藝复興的〝春汛〝.

它在造型上的特色是:對稱的构圖,精确的比例,理想主
義的平面构成.

它在意匠上所表現的人類文化成就有:對自然和人体比例
的研究,對事物之間關系的研究,對光与影關系的研究.
靜態的,物体本身形狀各部分的關系,反映在設計中,就
是〝比例〝,而動態的,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間的關系,反
映在設計中,就是〝透視〝.

這座建築建成以后,它的巨大的尺度
(拱頂直徑達到39.5米),雄渾的气勢,精良的比例,理
性的結构(新穎的雙層肋狀結构),充分的細部,与城市
其他部分的和諧的關系,使得它成為了建築歷史上一座里
程碑和文藝复興文化時期的一個文化方尖碑.

這座建築的設計者布魯乃列斯基,金匠出身,曾為畫家和
雕塑家.他最初是從塔司干的羅曼內斯克建築
(Tuscan Romanesque Architecture,一种歐洲本土傳統
式樣)中學習知識的.

布魯乃列斯基在佛羅倫薩大教堂之大拱頂的設計中,強調
了向中心聚合的平面形式,這是為了實現文藝复興的理想,
達到一种高度的統一与和諧.這种八角形的由八個禮拜堂
組成的平面,就是之后被大量模仿的文藝复興樣式之一了.

從這個建造event幵始,文藝复興的科學文化就由隱而現,
由低而高,由暗而明,由段而面,在歐洲文化歷史上進入
了它可歌可泣的discourse,并在歐洲文化舞台上幵始了它
雄壯有力的recitation.

由佛羅倫薩大教堂之大拱頂幵始,一种托辭于,并部分依
靠于复興古代希腊,羅馬文化,但實質上是一种新的文化
藝術取向就產生了.

基本上來講,尤其是從這個建築之例子看來,這种取向是
有如下特征的:

形式明确,
結构穩定,
裝飾從屬于結构,
環境跟從人的需要.

由此肇始的文藝复興藝術思潮与活動,在地理上迅速蔓延
到意大利以及意大利之外的整個歐洲,而同時在文化領域
里蔓延到繪畫,雕塑,文學,戲劇,詩歌,音樂等其他藝
術領域去.(暗暗這里來句題外話,那個時候還沒有電影,
否則電影因為它的优秀的綜合素質和強烈的表現能力一定
會從戲劇被單獨列出來成為一大門藝術.)

此后涌現出來的藝術杰作和藝術家不可胜數.最著名的藝
術家就有米幵朗琪羅
(Michelangelo,建築師,畫家,雕塑家),伯拉蒙特
(Brammante,建築師,參与設計羅馬凡蒂岡的圣彼得大
教堂),達芬奇(Leonardo de Vinci,畫家,自然与人体
研究大師,參加過一些建築設計),拉斐爾
(Raphael,畫家),伯拉第奧(Palladio,建築師,著名
的伯拉第奧母題的創造者)等等.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