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PK:郭先生、理性等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October 26, 2000 02:21:58:

TO SPK:郭先生、理性等

送交者: 蠻人 于 October 20, 2000 06:36:15:

講郭的品質問題,不單指的他在解放后文革中,而是縱觀
他的几乎整個一生。他本來是個文人、詩人,而且他的性格
也是典型的文人詩人之性格。文人詩人,則多以性情用事,
那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偏偏對政治十分感興趣,而那上
面則多變就不是個好事情(梁啟超也多變,然而他是對政治
思想的多變性。而郭,則基本是政治行為的多變性。兩者
根本不同)。應該說,縱觀其之一生,他基本上還是時時
試圖站“對”立場、能跟上時代的潮頭的。可惜他似乎經常
踩不到點上。但我們不能否認,當他把他的作為文人詩人的
高度敏感性特征放置到政客行為中去,則他通常能很好的
察覺政治潮流的方向變化。他是因為他的作為詩人文人的相
對現世笨拙性,使得其政治行為時時為所延誤而不能踩到點。

其實本是純粹之文人而熱心政治乃至直接參政,在那個時代并
不少見。前者譬如康、梁,繼之以陳獨秀瞿秋白胡适之,繼之
以胡風等。應該說,他們的政治行為無一成功,那基本都是
歸因于其文人本性。然而他們的政治品格卻可以說無虧。比較
他們而言,則郭先生無論如何都是不夠的,遠遠不夠的。

至于談對理性是否該冷血的看法,則确實衹是我的一家之言。
我多次表白過對冷血的理性的必無好感,雖然我也承認中國的
歷史整個是一部情感嚴重干扰乃至凌駕了理性的歷史、而這個
歷史在就近的兩百年,被証明是很不成功的。然而即便如此,
我們也無法即得出理性必不能和情感共容,否則我們就無法
解釋為何他們的交融于一處,也曾造就了中國的几千年雖缺乏
剛健性但總還包含情性的演進。

理性實際上是一個人試圖孤立的而不受外在和內在干扰地觀察
這個世界。然而這個孤立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為再孤
立的理性,它也是寄托并存在于一個具有丰富情感內涵的人的
主体之上。一個人即便具有強大的自制力、并成功地將理性
反過來超越于情感之上,他卻仍無法斷然地排除因為他是一個
現時的人而必受情感的干扰這一事實。所以恩格斯雖然也十分
清楚這一點因此比馬克思還要冷血一點,但他的觀點和文字和
人生卻仍然深深地打印上情感的外殼,主要正因是這樣的情感
寄托,使得他選擇了作為馬克思的助手而存在。

理性也衹是人探索世界的一個途徑,但不會是唯一的途徑。正如
思維的方式也有多樣的一般。否則如果一定要把禪家的悟道打入
情感的冷宮,讓一切的具有超越于理性之上的信仰無法光明而
自信的存在、而不必自感低理性一頭,則理性也終于將如荒原
上的羽毛掉光的禿騖,除了孤獨而失卻魂靈地哀號,它將一無
所之。


CG


所有跟貼:

CG兄, - spk (275 bytes) 07:19:55 10/20/00 (4)
說說歷史研究之不可能 - 蠻人 (2175 bytes) 08:16:06 10/20/00 (3)
指的是“冷血”意義上的歷史研究。 - 蠻人 (0 bytes) 08:24:19 10/20/00 (2)
是指的“全然而徹底的冷血”意義上的。 - 蠻人 (0 bytes) 08:24:59 10/20/00 (1)
歷史研究有專門的學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等等的嘛。。。 - 空談家 (70 bytes) 08:30:45 10/20/00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