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証序》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12, 2000 22:14:59: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05, 2000 20:10:00:

此文讀來讓人蕩气回腸,良有感慨。特輸入之,以表對陳公寅恪
景仰之情。

CG

---
金銘館叢稿二編﹒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証序

陳寅恪

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蕩
及外緣薰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
敢斷論。惟可一言敝之曰,宋代學術之复興,或新宋學之建
立是已。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极于趙宋之
世。后漸衰微,終必复振。譬諸冬季之樹木,雖已凋落,而
本根未死,陽春气暖,萌芽日長,及至盛夏,枝葉扶疏,亭
亭如車蓋,又可庇蔭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
今日所亟應致力者。此為世人所共知,然亦談何容易耶?蓋
天水一朝之史料,曾匯集于元修之宋史。自來所謂正史者,
皆不能無所闕誤,而宋史尤甚。若欲補其闕遺,正其偽誤,
必先精研本書,然后始有增訂工事之可言。宋史一書,于諸
正史中,卷帙最為繁多。數百年來,真能熟讀之者,實無几
人。更何論探索其根据,比較其同异,藉為改創之資乎?鄧
恭三先生廣銘,夙治宋史,欲著宋史校正一書,先以宋史職
官志考証一篇,刊布于世。其用力之勤,持論之慎,【立立】
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寅恪前居舊京時,獲讀先生考
辨辛稼軒事跡之文,深服其精博,愿一見為幸。及南來后,
同寓昆明青園學舍,而寅恪病榻呻吟,救死不暇,固難与之
論學論史,但當時亦見先生甚為塵俗瑣雜所困,疑其必【甚少】
余力,可以從事著述。殊不意其撥冗偷閒,竟成此篇。是其
神思之縝密,志愿之果毅,【足俞】等倫。他日新宋學之建
立,先生當為最有功之一人,可以無疑也。噫!先生与稼軒
同鄉土,遭際國難,間關南渡。然稼軒本功名之士,仕宦頗
顯達矣,仍郁郁不得志,遂有斜陽煙柳之句。先生則始終殫
力竭智,以建立新宋學為務,不屑同于假手功名之士,而能
自致于不朽之域。其鄉土蹤跡,雖不异前賢,獨備書養親,
自甘寂寞,乃迥不相同。故身歷目觀,有所不樂者,輒以達
觀遣之。然則今日即有稼軒所感之事,豈必遽与稼軒當日之
嘆哉?寅恪承先生之命,為是篇言,懼其羈泊西南,胸次或
如稼軒之郁郁,因并論古今世變及功名學術之同异,以慰釋
之。庶几益得一于校史之工事,而全書遂可早日寫定歟?

癸未一月二十七日陳寅恪書于桂林雁山別墅

---

CG 敬錄(待校)

案:昔馮友蘭得陳寅公一贊辭,而人以為其得以不朽。而
鄧廣銘竟能得陳寅公之譽辭若“他日新宋學之建立,先生
當為最有功之一人,可以無疑也”,實該知足了!

CG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