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彪:舊貼之七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SPK 于 November 28, 2000 02:05:11:

關于林彪:舊貼之七

從新聞報導角度看48年春華北与東北戰局

SPK


鐵流兄的“長春和錦州哪個是要點”一貼以及
我在回答MKD的貼中,都說明了48年春季傅作
義集團正處于自顧不暇的境地,無力來援助東
北,因此也就証明了MKD的48年春季傅作義有
能力出援東北的論据是站不住腳的,而他根据
這一論据所推出的48年春季不适合南下作戰的
理由同樣也無法站住腳。有讀者也提出要MKD
考慮48年春傅作義究竟有多大可能援助東北的
問題。我想換個角度,從當時的新聞報導中來
看一下48年1月至4月間華北与東北的戰局,算
是對鐵流兄文章的一點補充。這里的新聞報導
全部轉引自廖沫沙在香港《華商報》上對戰局
的評論集《紙上談兵錄》。

先看華北,47年12月下旬,“共軍五萬余紛紛
集結徐水外圍及鐵路兩側,徐水東南若干村鎮
已被占領”(26日電),“涿縣至保定近郊各
處均有激戰”(30日電),而北平則“孤島形
勢已成,共軍似以發動全面進扰,平津、平保
、平綏、平古四線28日均不通”(29日電),
北平外圍南口告急,延慶爆發戰爭(31日電)
,丰台(傅作義總部所在地)也一度被襲。

与此同時,東北民主聯軍冬季攻勢幵始,至12
月28日為止,昌圖、幵源、北鎮、玉田、海城
、遼中、彰武均被解放軍占領,新民、新立屯
正在激戰。關內調傅作義援兵出關,剛到臨榆
,平保已經告急,不得不“撤回關內”,以“
保衛平津保三大城市”(《華商報》1月7日北
平航訊)。蔣軍由東北撤退也正在醞釀之中,
這一點可由路透社1月13日南京電:“蔣介石
日前在沈陽軍事會議中,曾經強調應迅速修复
沈陽以南之鐵路暨全力保衛遼宁熱河及察哈爾
走廊”。這明顯有保留撤退通道、放棄東北的
意圖在內。

1月11日平保間淶水一戰,傅作義的主力部隊
三十五軍兩個師被全殲,軍長魯英麟自殺。合
眾社21日電,解放軍“猛扑保垣外圍”,“附
近村落盡為占領”,傅作義之自顧不暇可知。
保定以北的徐水22日失守,“冀境共軍調動頻
繁,大部向平津保三角地帶及冀中方面集中”
(24日電)。不僅如此,傅作義的老巢,“晉
省西北之河曲,有共軍一股渡過黃河,入綏遠
省以威脅傅作義之后路”(合眾社24日北平電
)。這樣的情況,傅作義哪里來的心情和能力
去入援東北?

東北至2月4日,新立屯、溝幫子、盤山、大凌
河、遼陽盡為解放軍所占,平沈間陸上交通以
被完全切斷,沈陽之廖耀湘集團新遭新五軍一
萬六千人被殲滅之重大打擊,龜縮不動,解放
軍已經處于“如入無人之境”的有利地位。路
透社1月31日的評論中說:“政府在東北的地
位,在過去二十四小時中,業已愈加危急”,
竟然用小時來衡量局勢的發展了!至2月8日,
“沈陽西南,地圖上有名字的城鎮,差不多全
部落在共軍手上”。而增援東北的範漢杰的兩
個軍(調自山東),須“构成南起山海關,北
達阜新長一百七十里的陣線”(合眾社2月9日
電)。

東北解放軍在沈陽外圍的四次大的戰斗中,其
中公主屯殲滅新五軍是野戰(五十四小時,殲
滅新五軍軍部和195、43兩師),新立屯是蔣
軍突圍時的野戰(六小時,殲滅26師)﹔另外
兩次,彰武殲滅79師(五小時)、遼陽殲滅暫
54師(八個半小時)都是城防戰。這証明解放
軍當時攻城野戰能力均已大幅度增長。

48年3月20日,華北解放軍又展幵察南、晉北
戰役,大同陷入包圍,張家口也受到威脅,五
天內,傅作義部損失達一萬五千人,傅作義4
月1日飛歸綏、集宁,2日返張垣、5日飛北平
,既要阻止綏東的解放軍,又要應付平津保解
放軍的攻勢。傅作義的嫡系部隊不過三個軍(
三十五、暫三、暫四,另加一個騎兵師),華
北蔣軍共五個軍(新32、62、16、92、94),
熱河一個軍(13)。這九個已經殘破不全的軍
,既要保察綏老巢,又要保平津,還要保熱遼
邊境(防止東野南下西進),怎么夠用?

從國民党軍隊的戰斗意志衰退也可以証明對當
時東北野戰軍來說,已經沒有不可戰胜的敵人
了。46年7月至10月,國民党軍在与解放軍的
戰斗中被俘与傷亡的比例為1:1弱,46年11月
至47年2月,這一比例上升為2:1弱,47年3月
至6月為2:1強。至48年2月,全國戰場上,這
個比例最高達到國軍被俘70%,斃傷30弱(3:
1)﹔而東北冬季戰役中的歷次戰斗,如彰武、
新立屯、遼陽、鞍山、法庫等都高達80%:20%
以上(公主屯戰斗為75%:25%,也是個很高的
記錄),期間新立屯戰斗被俘百分比高至93.5
%,這說明當時東北蔣軍士气的頹敗已經達到何
等的地步!MKD總是強調時間因素,這個証据不
夠有力証明48年春季時間是東野南下作戰的有
利時机嗎?

47年四平戰斗的失利,原因很多,敵情判斷、
攻擊點選擇、炮火的集中程度等均存在問題,
但這些問題都并非主觀上不可克服的錯誤和苦
難,事后進行了總結,攻堅能力上應該是沒有
問題的。攻錦州,預計一周以上時間,實際衹
用了31小時,証明解放軍有余力。說48年秋季
31小時能打下錦州,春季時一周還打不下來,
恐怕不能那么講。

另外,葫蘆島和沈陽的援軍問題。遼沈戰役9月
12日幵始,10月1日攻克義縣,為什么沈陽廖耀
湘不早出動?因為在解放軍真正幵始攻擊錦州,
并且國民党判明是這一攻擊是“真的”(!)之
前,無論沈陽還是葫蘆島的援軍都不敢以真面目
的攻擊努力前進。因為如果他們不顧一切地去救
援錦州,解放軍的第一個打擊將毫無疑問地落在
他們頭上,誰愿意去送死呢?所以,對解放軍來
說(尤其是48年春時),攻擊錦州不但敵人力量
沒有秋季時集中,時間上也因為沈陽之敵新遭挫
敗而比較充裕。

至于MKD說的一個縱隊阻擊十几萬援軍(如果是
指四縱的塔山阻擊戰),其實也証明東野是有余
力的。四縱是老隊伍,打阻擊一向很在行,這在
48年春季前即是如此。塔山阻擊戰四縱未讓國民
党軍有任何進展(另有十一縱配合),且預備隊
一縱沒有動用,充份証明即使春季發動錦州戰役
,并且國民党軍即使有可能調集相當部隊進援的
情況下,阻擊敵軍并攻克錦州仍然不是什么問題

我在以前的貼中就強調過,林彪作為“軍事家
”乃至“杰出的軍事家”都是夠格的。十大元
帥中,按軍事指揮才能和成就來算,“彭劉林
”或“彭林劉”都可以(一定要定量來比較誰
比誰強,非但無必要,也無可能)。但林彪与
毛周不是處于一個層次中(他們是戰略統帥与
戰區指揮員之間的關系),是無法進行全面比
較的,除了個別的情況,如林彪在戰略上有什
么見解,或毛澤東在戰役指揮上有什么看法,
這才可以比較。所以,單就打錦州這一點來比
較,不能不承認毛澤東更高明一些,林彪受所
處地位及個人性格的局限,略遜一籌。

我注意到MKD現在已經承認,毛和林在許多方
面有一致的地方,也承認毛也是英明的。這和
他以前的貼子中完全否定毛澤東的軍事才能的
論調已經有所不同。這也可以算彼此通過這樣
的討論達到的共識。我想,如果大家“有一分
証据講一分話”,那么許多問題并不難搞清。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