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彪:几個舊貼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SPK 于 November 28, 2000 02:12:44:

關于林彪:几個舊貼

捧林的人,一類是假的,為了貶毛而捧林,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一類是跟著哄,非
要將林抬到神壇上才算,否則無所寄托。大
致如此。


隨想与漫談(一)--“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SPK

在中國人的眼中,所謂偉人,要么是“一貫正确
”的上帝,要么是欺世盜名的奸雄。當然奸雄不
妨也是上帝,衹要能使人相信其“一貫正确”﹔
而上帝也可能淪為奸雄,衹要能使人相信其曾“
欺世盜名”。至于“正确”是否“一貫”,而“
盜名”者又如何“欺世”,大抵是沒有人去考証
的。最自然的思路是:不是“一貫正确”,則“
一貫錯誤”無疑,則“欺世盜名”又無疑。所以
政治家如果犯了政治上的錯誤,生活作風上大概
也是有問題的。反之,亦然(坊間琳琅滿目的大
人物的醫生、情婦甚至兒媳的回憶錄可以做注腳
)。如果是政治家而兼軍事家的,不幸在政治上
失了勢,那軍事家的地位當然也岌岌可危(作為
政治家的地位更是不消說得的了)。所以我常想
,如果拿破侖生而為中國人,是否能算得軍事家
呢?看起來這問題可笑,不過答案似乎并不那么
一目了然。

我這里要說的是毛澤東。毛澤東作為中華人民共
和國的創立者,在掌握政權后的二十多年中,究
竟功過是非如何,不是几句話,就可以下一個能
服人的結論的。作為政治家,自從“文化大革命
”之后,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受人質疑之處不
少。但其中有些人似乎有意無意地批判毛居然是
人而不是神,比如網上一面有人指責毛發動“大
躍進”造成大饑荒,死了人,罪該萬死﹔一面又
有人指責毛批判“人口論”造成人口膨脹,多了
人,也是流惡無窮。可見在中國當偉人之難。

不過,即使毛澤東在"文革"之前給江青的信里寫
了“捧得越高,就跌得越重”、“我是准備摔得
粉碎的”的話,大概他也不會料到自己的軍事家
的地位居然也會因此而受人質疑。網上總有些中
國人,似乎認為順著“一貫錯誤”的邏輯就必能
証明毛是假冒的軍事家似的。但蹩腳的軍事家居
然能打胜仗而得天下,這邏輯總有點流于滑稽。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對話。
劉邦問韓信:“如我,能將几何?”,韓信說:
“陛下不過能將十萬。”劉邦又問:“于君何如
?”韓信答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劉邦笑著
又問:“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韓信說:“
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
禽也。”

有人似乎將“不能將兵”理解為不會打仗,又將
“而善將將”理解為僅僅是識人用人。所以劉邦
成為一個不會打仗而得天下的幸運兒的典型。又
有人將毛澤東也划入這幸運兒一族:你指揮的是
手下的將領,所以打胜仗是他們的事,你不過是
“善將將”而已﹔你指揮過一個排、一個連么?
沒有。所以,你肯定“不能將兵”。既然“不能
將兵,而善將將”,則不會打仗無疑了。

先談劉邦。拋幵韓信的那一點狂妄不談,韓信所
說的“陛下不能將兵”衹不過說劉邦不善于直接
帶兵打仗而已,這跟不會指揮打仗并非一回事。
而“而善將將”也并不僅僅衹是用人得當,也含
有善于指揮調度的意思。所以韓信才說:“此乃
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

其實,劉邦的將略遠非某些人想象的那么差勁。
彭城之役失敗后,劉邦鑑于楚軍的強大,采取戰
略防御的方針:确立滎陽、成皋一線為退卻之終
點(這一線背靠山地,面對平原,進可攻,退可
守﹔离漢中根据地近,可以及時得到補充﹔又能
就近食敖倉之粟,有利于長期對峙),長期固守
,以牽制楚軍主力﹔令韓信軍攻略燕、趙、齊地
,威脅楚軍右翼和后方﹔以英布之九江兵襲扰楚
軍之左翼,鉗制楚軍﹔又以彭越的游擊軍打擊楚
軍后方,切斷楚軍的糧道和交通。這是當時唯一
正确的戰略方針,使楚軍處于四面夾擊的境地,
劉邦因此而立于不敗之地。劉邦又抓住項羽回擊
彭越的時机,果斷出擊,攻占成皋,一舉确立了
胜勢。

劉邦之能得天下固然和用人得當、善于聽取意見
有絕大的關系,但最后決策者仍是劉邦本人,而
手下的意見也并非總是正确(比如酈生的分封諸
侯的建議),取舍之間才是反映統帥的才能。比
起一籌莫展、衹想著和對手單挑的項羽,“吾宁
斗智不斗力”的劉邦才是真正的軍事家。

戰爭是急劇變化著的充滿“蓋然性”的領域,即
使是天才的軍事家,也不可能在戰爭發生之前完
成對這場戰爭的規律的所有認識。衹有在戰爭過
程中,根据實際情況,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原先的
認識,才有可能實施正确的戰爭指導。從某种意
義上來講,能正确地适應不斷變化的客觀情況的
軍事領導人,就是天才的軍事家。

如果要找出毛澤東在具体的軍事指揮中与下級意
見不一致的情況,有很多例子(我也講過,如果
總的看起來,毛和其他人在戰爭問題上認識一致
的時候要比認識不一致的時候多得多。而在毛澤
東和他人意見不同的情況下,毛的意見被實踐証
明是正确的情況也要比証明是錯誤的情況多得多
,這是毛澤東之所以有那么大威信的根本來源。
而即使是毛澤東的意見脫离了實際,他往往也能
夠根据下級的建議或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和更正,
這是為什么他指揮的胜仗要遠多于敗仗的重要原
因)。但我們如果全面地去考察,可以發現,在
許多發生分歧的情況下,被事實証明是毛更正确
。比如紅軍時期的二次打長沙,一、二次反“圍
剿”的方針問題,打贛州,江口會議關于紅軍行
動方向的討論,四、五次反“圍剿”的方針問題
,長征中改變進軍路線以擺脫蔣介石軍隊的圍追
堵截,“北上”和“南下”之爭,到達陝北后的
東征問題,抗日戰爭初期紅軍軍事戰略的确定問
題,解放戰爭中遼沈戰役打錦州的問題,建國后
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問題等等。其它更細小的,
如孟良崮戰役之前的數次電報,要求華野保持“
主力在手”,不要“過早地惊動敵人的后方”,
如平津戰役之初要求東北野戰軍提前出動等問題
,也都被事實証明毛澤東是正确的一方。而在毛
的意見不正确或不甚正确的時候,毛澤東能迅速
根据下級意見或實際情況予以修改的例子也不少
,比如抗戰初期的軍事方針的修改和确定,“皖
南事變”后對國民党“政治進攻,軍事防御”的
方針的制訂,解放戰爭初期外線出擊的計划的修
改,戰略進攻階段“北渡長江”計划的取消,抗
美援朝戰爭中由運動戰轉入防御戰和小殲滅戰的
過程等等,均屬此類。

聽取下級的意見并不等于什么都是由下級來出主
意。在毛澤東和下級意見分歧,而又涉及關鍵性
的原則問題時,毛對下級的批評也是极為嚴厲的
。如遼沈戰役之前曾對林彪等對楊成武部的輕率
態度提出過嚴厲的批評,打錦州問題上兩次發電
批評東野領導等。即使是有些小的問題,也往往
坦率地提出批評,如指出打廖耀湘兵團未能注意
搶先封鎖營口,是“一個不小的失著”就是一個
例子。不管如何,劉邦也好,毛澤東也好,都不
是劉阿斗。

戰爭年代中,軍事上毛澤東意見錯誤,他人意見
正确而毛又堅持不改的情況极為少見。這也是為
什么毛澤東領導的軍隊能夠打胜仗,能夠由小到
大、由弱到強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也不是說
毛澤東從來沒有犯過錯誤,打過敗仗。但總的來
看,是敗少胜多,“軍事家”乃至“杰出的的軍
事家”甚至“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的稱號是不
算僭越的。

涉及人物的評价,自然有感情因素在內,也不可
能要求完全一樣。不過,起碼的歷史事實還是要
講。一定要在否定一個“神”的同時再樹起一個
“神”來,作為“全面的軍事家”,我看大可不
必。贊揚或批評也不應該“贊起一點”或“攻其
一點”而不及其余。否則,不過是“就是好來就
是好”或“一天天爛下去”之類的翻版而已。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