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用其芒, 動即有傷(兼答酒心)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大江 于 December 05, 2000 02:46:48:

輕用其芒, 動即有傷(兼答酒心)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大江 于 November 25, 2000 10:05:00:

輕用其芒, 動即有傷(兼答酒心)


凡中國歷代動大兵征伐,除非主上親征, 凡委兵于將
帥者,多有內制后遺之癥, 此种內制后遺, 或則事間
損兵折將, 縱終得平复,總是事倍功半。或則事后禍
及主兵之人,輕則削職為民,重至身首异處。何以歷代
如此,難出其外, 實中國之政致不善所致, 有极深之
道理在焉。

此處不擬詳論其因, 僅略舉一二事例, 以為來者之鑑。

洪楊亂起,曾國藩以漢員文士將兵,統兵十數萬,激戰
十數年。終得亂平, 江宁克复。其功不可謂不大也,其
能不可謂不顯也。 然清庭之能讓曾氏得成此功, 實出于
無奈, 無心悅者也。蓋洪楊定都南京,及至洪北伐之軍
覆滅于山東之后。 清庭即已知洪楊之亂已不足于顛覆中國,
惟糜爛地方, 拖延時日而已。故委之曾氏可, 委之他人
(如左,胡等)亦無不可也。而曾氏之擔此任, 亦因之不
如左之鋒芒盡露,且在京都蒙恩甚久,以道德名世, 不似
左氏倔起鄉間,自負其才,有難御之憂。 即使如此,終其
事成, 曾氏之師,自始即非國家建制之師,即無番號之實
授, 無糧草之供給。清庭之意,在于用時則存, 用后則
遣散之。 曾氏亦深知之焉。故攻下南京之后, 曾氏為免
臨頭之大禍,即立刻裁撤湘軍, 以消清庭之疑, 以
全軍士之命,以避殺身滅族之害。盡管如此, 清庭乃一嫌
其慢, 二憂其盛名過度。總思作速安置。軍事上,遠在南京
攻克之前,清庭即調憎王之蒙古勁兵南下,并和官文,
沈保楨等人相呼應。 在南京周圍,即楊州, 鎮江, 和州,
滁州等地形成第一道圍困威攝曾氏湘軍防線。 并在武昌,
南昌, 杭州, 兩淮等地布置第二道防線。一旦曾氏軍兵
有事,四面圍困之師立即便可發作,曾氏之兵,雖然善戰,
于那時內無糧草之供, 外無救兵相呼應之勢, 且兵士百戰已疲,
怎可當得住那四面生力虎狼之師?故曾氏有見及此,棄諸多謀士
文人空談問鼎之言, 斷然裁撤湘軍十分之八九以消疑。 并苦
思自污其名之法以保身也。 夜游秦淮之舉,即屬之。蓋
曾氏夜游秦淮, 乃大張旗鼓,聲勢浩大, 人人皆知。此
一以示清庭,本人不要此道德之名無不可也。 二以示清
庭, 本人亦自后無遠志焉。去我兵, 剪我羽翼。 污我名,
消我遠慮,均可也。本人無所謂也, 不必對我如此監控
催逼太過。清庭自那一系列事之后, 亦寬待曾氏一二, 讓
其兵將盡掠南京積年之金帛, 返湘做其大小財主矣。而曾氏
兄弟也多少獲善待焉。

曾氏之出此,非新招也。 自古聰明之將帥, 大兵動前或動之后,
都有類似之舉動焉。 此即自請田園以消主疑之變換焉。

話既至此, 本人不妨再對即將出手之征台將帥說几句話焉。

大軍征台以平台獨, 如無意外,實是眼前不久即將發生
之事也。于今主弱或主上更替之秋, 舉國兵動, 以求全
胜, 統兵將帥, 應深思焉。如江在時動手,則應在江去
之前力設法“自請田園”,以備江后可以淡出于此。 蓋
台事既平,統兵之將實建大功于國家, 亦獲盛名于中國
也。 主將非有特授(如授元帥)不足以褒獎之, 而統几十
萬大軍之“元帥”,大功大名之下, 謗亦隨之,一旦新
主生疑, 极易演成韓信林彪之第二也。故征台主將
于事前事后宜如多深思焉。

所有跟貼:

鳥盡弓藏,獸盡狗烹 - 鐵岭 (70 bytes) 11:04:12 11/25/00 (3)
林彪之患在于處雄主之下而不知自污其名, 故身不保。 - 大江 (147 bytes) 13:07:03 11/25/00 (2)
葉帥是咋風流的?据群眾反映私生活還是比較嚴謹的,沒有納妾﹔-() - finger (0 bytes)
14:31:24 11/25/00 (1)
總之我看都在合理和可以理解的範圍之內就是了。 - 大江 (0 bytes) 14:34:30 11/25/00 (0)
好,寫的不錯 - 蠻人 (136 bytes) 10:40:13 11/25/00 (28)
不過說清庭在太平軍北伐失敗后即知其不成事,則欠确証 - 蠻人 (371 bytes) 10:46:44 11/25/00 (27)
是這么說 - 臨時 (372 bytes) 10:57:28 11/25/00 (26)
又 - 臨時 (374 bytes) 11:12:42 11/25/00 (25)
几點補充。。。。 - 大江 (823 bytes) 13:00:12 11/25/00 (22)
補充的好啊 - 臨時 (569 bytes) 13:37:36 11/25/00 (9)
問得有道理。。。 - 大江 (482 bytes) 13:48:38 11/25/00 (6)
二十萬足夠否? - 臨時 (24 bytes) 13:50:41 11/25/00 (5)
此數字基本上是以不因糧于“台”算來。。。 - 大江 (323
bytes) 14:00:59 11/25/00 (4)
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迅速渡過海峽 - 臨時 (54
bytes) 14:06:04 11/25/00 (3)
這分兩個方面。。。。 - 大江 (373 bytes)
14:16:16 11/25/00 (2)
我關心的當然是攻擊過海 - 臨時 (103
bytes) 14:22:02 11/25/00 (1)
對, 這個已經很不好在這談
了。。。 - 大江 (0 bytes) 14:32:40
11/25/00 (0)
太平軍北伐東征失敗和其沒有好的外交政策不無關系 - 蠻人 (0 bytes)
13:39:47 11/25/00 (1)
是 - 臨時 (98 bytes) 13:53:49 11/25/00 (0)
這里討論的是北伐失敗是否意味著太平軍從此不足慮的問題 - 蠻人 (432
bytes) 13:10:27 11/25/00 (11)
洪楊北伐既已乏力, 清庭何來顛覆之危? - 大江 (39 bytes) 13:20:18
11/25/00 (10)
北伐失敗的原因,十分复雜,豈是一個“乏力”能解釋的了? -
蠻人 (260 bytes) 13:23:59 11/25/00 (9)
北伐出兵之少, 用兵之繆, 即使清庭意識到洪楊不足以
顛覆也。。 - 大江 (108 bytes) 13:29:21 11/25/00 (8)
未必 - 臨時 (257 bytes) 13:45:22 11/25/00 (7)
李自西北來, 那時黃河南北已久受兵
害,。。。 故能得志。 - 大江 (191 bytes)
13:54:10 11/25/00 (6)
哈哈,大江露出了馬腳∼ - 蠻人 (0 bytes)
14:45:49 11/25/00 (1)
露出什么馬腳? 莫名其妙。。。 -
大江 (0 bytes) 17:18:56 11/25/00 (0)
衹怕清廷沒這么從容:) - 臨時 (412
bytes) 14:03:17 11/25/00 (3)
清庭再感覺洪楊不能一時顛覆之之
后,。。。 - 大江 (217 bytes)
14:11:05 11/25/00 (2)
好吧好吧:) - 臨時 (209
bytes) 14:18:07 11/25/00 (1)
嗯, 對對, 畢竟衹是
苟延時日。。。, 事實
上也是苟延時日,, -
大江 (26 bytes) 14:31:47
11/25/00 (0)
他那最后一段是抽慣常的羊角瘋,所以我建議他去掉。 - 蠻人 (0 bytes) 11:51:39
11/25/00 (1)
豈可去掉“古為今用”?盡做學術之研究乎? - 大江 (0 bytes) 13:01:45
11/25/00 (0)

不過說清庭在太平軍北伐失敗后即知其不成事,則欠确証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蠻人 于 November 25, 2000 10:46:44:

回答: 好,寫的不錯 由 蠻人 于 November 25, 2000 10:40:13:

太平軍北伐失敗,從此無北顧之力,固然是其之一大重搓,
然而其時尚能穩坐南都,若能妥善排兵,保有江南半壁,
是完全有可能的。至其時也,清庭尚遠不能稱無憂,更何
況同時前后還有捻亂回亂猖獗,英法聯軍也直迫北都。太
平軍之再無成功之希望,當在陳玉成東征江滬、為李鴻章所
建之洋槍隊和洋人常胜軍所敗之后。直到此時,清庭才算真
松了口气,有余力考慮曾左獨大之問題。

CG

是這么說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0:57:28:

回答: 不過說清庭在太平軍北伐失敗后即知其不成事,則欠确証 由 蠻人 于 November 25, 2000 10:46:44:

太平軍僅以數萬人北伐,可能應算是其戰略上的最大失誤。
但偏居南方的太平軍隊清政府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初期連
南糧北運都成問題,讓北京非常緊張了一回。太平軍不再
成為致命威脅,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向江北挺進已
經不可能,第二,不會讓京師缺糧。這兩個條件,清朝政
府在晚得多的時間才做到。我很怀疑大江關于曾是清廷那
樣冷靜選出來的人的說法。曾的退路一段則很精彩。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1:12:42:

回答: 是這么說 由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0:57:28:

進攻天京与攻台的類比也可斟酌。攻陷天京后,清的任務是
“恢复”地方秩序,就是重建戰前的秩序,倘攻陷台灣,則
恐怕有“建立”地方新秩序的任務,需要在多大程度上多長
時間內借重攻台之軍事力量,實在不是很好預測的事情,歸
田園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恐要打很多折扣。畢竟,曾具備成為
江南一霸的若干基本條件,這些條件,任何攻台的軍事領袖
都難以具備。我個人對這种類比還有保留。

几點補充。。。。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大江 于 November 25, 2000 13:00:12:

回答: 又 由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1:12:42:


從戰略上:

1: 洪揚以區區几萬烏合之眾北伐, 實乃大錯。
2: 北伐無連續的后出, 第二錯。
3: 北伐時沿路不置守兵, 三錯。
4: 定都南京繁華之地, 亦過早。

關于征台:

統兵將帥屆時有三要, 即:

1: 登台灣駐軍不可多于十萬, 且不可
介入政務。 改編台軍成治安武裝后, 盡
快撤回大陸即可。征台要務在政不在軍,
可先預台人自治之形。

2: 統帥不應留台太久, 且不可兼任政務。
平定安撫台民后, 由大陸遣得力政經干部及大
批副手主之。并保留大批台籍(台不台獨意識
均可, 但要公幵宣誓畫押放棄台獨)官員。

3: 預留一半兵力于大陸, 即動兵四十萬左右,
二十萬登陸后, 撤十萬。 換兵駐防兩年左右。
撤回。 駐台守軍總不以超過十萬為佳, 亦足夠。
台兵可就地改編為武警或治安武裝。

另: 征台之前, 可建議恢复中顧委,
平台三年后, 統帥應考慮退休,以此諸將可
接任之。

如此, 可無大患也。
補充的好啊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3:37:36:

回答: 几點補充。。。。 由 大江 于 November 25, 2000 13:00:12:

不過我的要點是:

一,洪楊僅以數萬(記憶里不足三萬?)人北伐,雖全軍覆沒,
但洪楊實力猶存。

二,洪楊偏安南方,對北方仍是极大威脅,第一,洪楊在此后
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大舉北上的軍事實力(天京城里的變化真
正消解了這种實力),第二,曾對京師糧運造成很大威脅。所
以恐不能說北伐失敗之日清廷即已有洪楊終必滅亡的把握。

三,征台若成功,征台將軍与台灣間關系很可能形成王震与新
疆關系的模式,台灣的政体改造依賴軍力的程度,在初期有可
能步二戰后美軍在日本模式的后塵。故此征台將軍怕是將欲歸
田園而不得。當然,這衹是一种假設情況下的討論。十萬兵是
否足夠,存疑。

問得有道理。。。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大江 于 November 25, 2000 13:48:38:

回答: 補充的好啊 由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3:37:36:


清庭從洪楊北伐之气勢動作, 大体
可知短期內不會為其所顛覆, 故能
從容布置。 該時實難以決斷能盡快
平定之也。假如洪楊以二十萬兵北伐,
并沿路擴軍,而且接濟与后援源源不
斷,則清庭必將大為恐懼。

至于留台守軍, 登台二十萬, 安定后
撤十萬,并以此岸預留之兵輪換之。 應
可無大憂。 大陸一岸留兵一半机動极為
重要。 因為一旦軍事上完成, 此岸軍力
再登台島, 實半日之事也。 而可大減后勤
之累。輪換守軍, 在于一旦有事, 駐兵
得力者日內即刻倍增之意也。


此數字基本上是以不因糧于“台”算來。。。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送交者: 大江 于 November 25, 2000 14:00:59:

回答: 二十萬足夠否? 由 臨時 于 November 25, 2000 13:50:41:


如是常規戰爭,基本上,戰后大陸勢必大批接濟台
灣一般民眾, 駐軍太多(如達四五十萬), 則必
与民爭食,乃有大不便。故不如留接應待發之兵
于大陸岸為妥當。 另: 戰爭之時, 台灣海峽勢
必封鎖, 故外敵不能切斷陸台連系。而攻台之時,
如攻勢緩慢,則攻擊軍隊有受外敵遠程火力打擊, 造
成大規模殺傷,而阻于海峽之可能。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