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論談之一:文革話題(1)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探戈2000 于 December 08, 2000 04:41:47:

探戈論談之一:文革話題(1)

++++++++++++++++++++++++++++++++++++++++++++++++++++++++++++++++++++++++++++++++++++++++++++

先說明几點。探戈的幼兒園和小學時代是在文革中度過的。探戈的父母是在大學和研究所工作的普通知識
分子。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孩子,政治高層的決策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思想斗爭都不是我所能了解的,所
以在這里我不想談這方面的事情,我衹想介紹一些我自己經歷過的文革歲月中的一些事情。

對于文革,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遭遇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不足為奇。希望各位多
拿出點事實來,不要急于先下結論,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有正常的思考能
力的,面對事實,網友們會對文革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個小老百姓很難看到文革的全景圖,但要是大家都
把自己了解的事實講出來,湊到一起就近似全景圖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擺事實。

我會盡量客觀地陳述事實,但也有可能會帶有自己的主觀偏見。還有,文革畢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我
的記憶也許會出錯。如果我說的有不符合事實之處,歡迎各位拿出証据來駁斥。

++++++++++++++++++++++++++++++++++++++++++++++++++++++++++++++++++++++++++++++++++++++++++++

先從基本收入,物价和衣食住行談起。

文革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那是個低收入低物价和物質匱乏的年代。文革時我父親的工資90元左右,
母親的工資是56元,這在普通老百姓中是不錯的收入了,那時大多數工人和技術員的工資衹有三四十元左
右,青工學徒工的工資16到20元出頭點。我們家的親友熟人中衹有少數几种人是有高收入的,一种是拿公
私合營后定息的,具体多少錢我不清楚,不過每月至少几百元是有的﹔一种是建國初從國外回國的知識分
子,每月有200到300多元﹔還有一种是高干中的低干[11-13級的],大概有100到200元。沒在農村生活過,
文革中農民的收入不清楚,但我知道農民不是象城市國營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干部那樣統一發工資的。文革
初期我父親去五七干校勞動過几年,那時候他們仍然拿原工資,但干校附近的農民的一個勞動日[大概算一
天的工資吧]衹有三毛錢左右,文革末期我母親到知青點當過一年帶隊干部,她去的那個地方一個勞動日衹
有九分錢,据說這還不是最差的,附近的生產隊還有一個勞動日兩分錢的,衹夠買一包火柴。市郊的農民
好一點,我上小學高年級時已經是文革末期了,我們市郊有一個公社的農業副業和鄉鎮企業都搞得不錯,
那兒的大多數生產隊的一個勞動日有一元到一元五左右,最差的也有八毛錢。當時那些家里有畢業生要上
山下鄉的人家紛紛走后門把子女送到那個公社去插隊落戶。

与文革期間的低收入相對應的是低物价。記得當時的糧食是定量供應的。細糧[大米白面等]不到兩毛一斤,
粗糧一毛一斤。火柴兩分一包,醬油分等級,价錢在一毛二到一毛九之間。醋和鹽都是几分錢一斤。冰棒
三分到五分一根,有一次到個小地方去玩還吃過兩分一根的,汽水一毛一瓶,偶爾吃份三四毛的雪糕或赤
豆刨冰算是奢侈的了。家里一個月的房租水電費等加在一起都不到十塊錢。大路貨的水果如苹果桃子梨等
五分到兩毛一斤,稀罕點的水果如枇杷香蕉荔枝等六七毛到一塊五左右,西瓜不到一毛錢一斤。看病挂號
一毛錢,拿葯一般不會超過十塊錢。一塊錢能買一大堆青菜或三塊豆腐或兩斤雞蛋或一斤豬肉或一到三斤
魚,不過,豆腐雞蛋魚肉這些東西都不是光靠錢就能買到的,全得憑票供應。探戈小時候還裝半導体收音
机玩,在上海時一個三极管衹有一到三毛錢在北方要五毛到一塊,二极管電解電容等在三毛錢以下,電阻
電容衹要几分錢。上學學雜費衹要兩塊錢,筆記本六分到兩毛一本,鉛筆兩分到一毛五一支,橡皮三分到
一毛二一塊。

文革期間的物資是非常匱乏的。商店里的東西遠不如現在的多,品种很單調,而且大部份東西都要憑票供
應。除了前面說過的副食品要憑票供應之外,買糧和下飯館都要糧票,買布要布票,買自行車縫紉机高壓
鍋要工業券。大家搶著買肥肉好多熬點油。文革前期那几年我是在上海度過的,文革期間上海的副食品供
應在全國是最好的,文革最后几年我是在北方度過的,北方的副食品供應非常差,很多地方衹供應每人每
月五兩豆油,遼宁最差衹供應三兩油,所以當時的遼宁地方領導人陳錫聯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陳三兩’。

文革期間的服裝遠不如現在的服裝絢麗多采,灰黑藍是服裝色彩的基本格調,中山裝軍裝是服裝的基本形
式。當時上海的服裝還翻點小花頭,馬路上偶爾可見有人穿夾克杉和帶小翻領的衣服,在東北和北京等地
軍裝軍帽和軍大衣是最時髦的,有些年輕人還要在舊軍帽里襯一圈硬紙。和大人的服裝比起來,小孩子的
衣服比較花哨,家境比較好的孩子有連衣裙背帶褲和小夾克穿,家里經濟情況不好的孩子衹能穿哥哥姐姐
們穿剩的衣服。當時無論大人小孩穿打補丁的衣服是很普遍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家都比較窮,而且買布
得憑票,再一方面是當時的社會風气輿論環境都強調艱苦樸素,所以大多數人以艱苦樸素為榮以奢侈浪費
為恥。還有,當時不僅是工人農民要參加体力勞動,而且干部知識分子和學生也要經常參加各式各樣的体
力勞動,穿好衣服干活總歸不太方便。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