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滿清入關(四之下)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CG 于 December 13, 2000 16:47:04:

         試論滿清入關(四之下)
  
    
  
  中國歷史上共有兩次之長時期為异族所統治:一是蒙元,一是滿清。元
自世祖忽必烈稱帝中原建立元朝,到徐達大軍兵臨城下元順帝棄大都落荒而
逃遁回大漠,之間不過短短之八十余年時間。其中大多數時期更動蕩不已,
民生慘烈﹔元政權如一終始之高壓統治,使得社會根本無法正常運作。終元
一世,漢人之地位更在蒙人、色目人之后,位居最低等之行列。故此一朝代
,誠為漢人之惡夢也。

  清代則不然。滿清在入關之前,其政制上即已作過數次調整。順治入關
后,多爾袞更施行頗為恰允之民族政策。其中雖因初掌中原遭遇反抗而有所
阻礙和反复,卻要總還能如其所愿。滿清一朝,國祚長達近三百年之久。中
間更有康、雍、乾三朝近一個半世紀基本能保持盛世安宁,歷查中國數千年
之歷史,此實為所僅見也!衹是到了乾隆之后,西人日盛,賴新技術文明和
近代帝國擴張掠奪思想之力,侵襲東土,使滿清統治者驟然遭遇此“三千年
未有之大變局”(張之洞語),不知所之,最終內憂外患,才引發整個帝國
統治之解体。即便如此,在其末葉,仍有同治之中興、戊戌之變法,和二十
世紀初所施行之一系列大膽的變革。故而,清代此一异族統治時期,亦足可
稱為中國漫長帝國史中之光輝時期之一,与漢、唐同列。此亦說明,滿清与
蒙古雖同為异族入主中原,實必有根本不同之處。

  滿清与蒙元之根本不同,首先在于蒙元制度之僵化而不知變,而滿清之
制則因時制宜,一如前述。同時,由于繼嗣問題不能被很好的解決,蒙元君
主長期處于其血親勢力之挑戰中,而無法牢固地樹立起皇帝的威權,使中央
集權不能徹底得到貫徹實施。此外,蒙元亦不能如滿清那樣,能從初創時之
兵政合一体制中徹底地擺脫幵來,實現兵政之相對分离,從而向符合中國所
需求之由具有高度集權之皇帝所率領之官僚集團來對帝國進行管理的健康模
式轉變。因此,皇帝為維持其之統治,衹好轉而尋求軍事威懾下的高壓管理
來強制實現。這种軍事高壓,既針對所轄制之人民,同時也是對隨時可能向
其統治地位發起挑戰之蒙元舊親所作之必要防護。這种雙重壓力下之頗有些
神經質的軍事高壓統治,反過來又促進了其統治之耗竭与覆亡。此即蒙元之
前鑑也。

  
  以下就此作一粗略之比較考察。
  
  蒙元初創時,元蒙諸部族首領之推選,概采用民主選舉制。“蒙古自憲
宗以前,汗位繼承,必由宗王、駙馬、萬戶、千戶等會集推戴,謂之忽烈而
台。蓋其本部族之汗,及諸部族之大汗,皆本無世襲之法也。此等立君,雖
曰公推,初無定法。孰可与會,既無法律定之。孰可見推,自亦并無限制。
惟就事勢言之,則所推者,總不越成吉思汗之子孫耳。”又“蒙古之俗,財
產傳諸幼子。”(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政体》)。然而幼子所承,衹是產
業,与汗位繼承無干,此家事國事之別也。因此爵位之承繼,仍以長子為多
,賴其之威望也。

  成吉思汗死,立子窩闊台,是為太宗。太宗死,立其子定宗,三年死。
太宗后人皆不孚人望,時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已卒)之妻唆魯禾帖尼有才略
,部眾歸心。拖雷諸子尚幼,而諸宗王中最具威望者,則拔都也。拔都乃術
赤之子,術赤之母、成吉思汗之妻孛兒帖嘗為蔑兒乞所搶,后成吉思汗奪之
歸,歸來不久即產下術赤。故術赤為諸兄弟所輕,疑非成吉思汗之骨血也。
唆魯禾帖尼与拔都善,故拔都欲立其子蒙哥為帝,乃聚忽烈而台于阿勒台忽
剌兀。諸王輕之,以所議非地而多不至。明年,再聚客魯沐漣,而太宗及察
哈台之后人复不至。拔都乃立蒙哥,即元憲宗。太宗后人叛,憲宗盡殺其党
,又分封太宗之地于其后人,以使其相互肘制,分散其力﹔又盡易太宗舊部
之將,以削其兵柄。至此,成吉思汗之“固本睦族”之遺訓盡棄。憲宗伐宋
,死于台州。其弟忽必烈未待忽烈而台之推舉而自立,即元世祖。于是成吉
思汗定下之忽烈而台推舉制不复存。太宗孫海都叛,宗王多附之。至此,蒙
古大汗之號令不复行諸于分封諸國。故曾橫跨歐亞大陸囂行一時之蒙古國,
實已名存實亡。

  綜觀蒙古之繼嗣制度,幵始時因部族小而汗位不尊,且因創業則必有其
能力或威望足以統攝全族者,因此容易作到“上尊先君之遺命,下待輿情之
允洽。選者無偏党,無私曲,亦不聞植党違道以求立者”(呂思勉《中國制
度史﹒政体》),容易作到民主選舉之恰當地進行,可以依賴血親關系而組
成具有強大戰斗力之利益共同体。然而隨著蒙古部落勢力之擴大,利益牽扯
繁复巨大的多,部族勢力与利益既已多,宗派迭生,互相排擠,更若要推選
部落聯盟之大汗,則忽烈而台式的民主選舉,此种制度自然就難孚時用了。
因此利益之爭而引致唐太宗之兄弟相殘、或明成祖之叔侄互斗,從而親親反
成仇讎,史所常見。此時,為草創時期帶來原動力和凝聚力之血親組織,反
而成為帝國組織之建立、穩固存在和進一步發展之巨大阻礙。這种情況下,
制度變革就屬必要,以將血親与部落組織和軍事管理等分离幵,從而從創業
之原初階段适時地脫离出來。否則組織既無法合理運作,協調之大規模軍事
行動亦難于展幵,從而易導致在草創時期之分裂与夭折﹔而即便帝國能僥幸
得于創立,也斷難長久維持。察當今諸多公司之夭折,常出于內部之人事糾
紛,若查其緣由,輒每每亦因于此也。

  元蒙恰恰就是因為長期無法根本解決此一問題,忽烈而台既有法定之權
威,而當它与事實上的實力派出現矛盾時,就會產生分裂甚至對峙(事實上
,明代尤其在中葉以后也深受類似問題之困扰),并因此而誘發其他多方矛
盾,而導致其統治之早早垮台。繼嗣之爭在世祖之后,長期存在,并伴隨元
祚終始。忽必烈統治三十五年而終。忽必烈之后,“代表他的孫子和這些孫
子的后人們的利益互相沖突的朝臣小集團經常互相殘殺,爭奪皇位”(《劍
橋中國明代史》)。這些沖突更也可以溯源到忽必烈与海都之爭,并与其他
之矛盾一起,最終促成了元蒙帝國之滅亡。

  元蒙繼嗣之爭,亦是任何以血親關系組織、以武力起家并奪天下者所共
同要面對之問題,即呂思勉所稱之“從來北族之敗亡,無不以繼嗣之爭者。
”也(呂思勉《中國制度史﹒政体》)。其實質則是由于皇位繼承之無法順
利進行,君主之權威就不能真正地建立,從而中央無法實現高度之集權。

  在君主專制之帝國時代,這樣的后果則是災難性的。再加蒙元統治者遲
遲沒能建立起适合中國之治理的官僚体制,因此皇帝為維持其之統治,衹好
轉而尋求軍事威懾下的高壓管理來強制實現。“他們(元蒙統治者)對于中
國一般人民,誠恐發生叛變,防範甚嚴,各地派兵駐防,完全用一种兵力高
壓政策﹔民政長官,往往使駐防軍隊的軍官兼任”(陳安仁《中國近代文化
史》)。這种軍事高壓統治,最終促成了蒙元帝國的滅亡。  

  值滿清草創之時,同樣將也要面對此一問題之挑戰。

  滿清初創時,努爾哈赤所采用之兵制、之部落組織制度等,与成吉思汗
十分相類。八旗制使得軍政既為一体,而“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則又与蒙
元之忽烈而台如出一轍。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三月,努爾哈赤确定了汗位繼承之法,曰“八
固山王爾等中有才德能受諫者,可繼我之位。若不納諫,不遵道,可另擇有
德者立之”。這种“有德者居之”既在傳說中之三代之后,已被証明不切實
際,有限的几次嘗試則無一例外地最終都成為鬧劇而草草收場,則努爾哈赤
所定下的此一繼嗣之法,在草創時期大家同心協力同甘共濟時、由于大敵當
前或者生死与共使得合作之共同利益要遠遠大于分裂之利益,再加上諸如部
落之聯盟乃是由奴爾哈赤這樣的享有崇高威望之人來統治時,或有可能相對
穩固地執行。一旦艱難時期已過,或因繼嗣者之資歷威望或能力不足應付時
,由于利益之沖突而導致矛盾激化而產生分裂之危机,就必會出現。滿清自
然也不能獨免。蒙元既有忽必烈与海都之爭并遺害后世,則滿清統治者是否
應對得當,無疑對其政權之存亡,至關重要。

  努爾哈赤死,其八子皇太极初繼位時,此种危机就已經出現。前文已說
及八大和碩貝勒中,皇太极之資歷較淺,与努爾哈赤在部族之間的威望相比
有天壤之別。

  《清史﹒太宗本紀》:“天命元年,太祖以上為和碩貝勒,与大貝勒代
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為四大貝勒。上居四,稱四貝勒。太祖崩
,儲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薩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諸貝勒議請嗣位。
上辭再三,久之乃許。”

  這种“皇考無立我為君之命”局面,自然更使得皇太极處于十分不利之
地位。其他和碩貝勒既不甘聽命于己,汗權与旗權之間矛盾加劇,這對在帝
國草創時期所必須之權力高度集中以統一組織協調部署,是十分不利的。因
此,對皇太极而言,稱汗后之第一個緊要的事情,是如何提高自己作為大汗
之地位,以加強權力被充分集中到中樞之中。換言之,八和碩貝勒之旗權,
必須被削弱。

  皇太极之做法,則是通過擴編八旗和提高固山額真之地位及權力,來實
現對貝勒的削權、從而加強自己之大汗的地位。

  先是削弱八旗屬下之權力。

  《清史﹒太宗本紀》: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丙子,諭曰:‘工
築之興,有妨農務,前以城郭邊牆,事關守御,有勞民力,良非得已。茲后
止葺頹壞,不复興築,俾民專勤南畝。滿洲、漢人,毋或异視,訟獄差徭,
務使均一。貝勒屬下人,毋許邊外行獵。市稅為國費所出,聽其通商貿易,
私往外國及漏稅者罪之。’”

  而后,擴編八旗和提高固山額真之地位及權力。

  《清史﹒太宗本紀》:“(天命十一年)丁丑,令漢人与滿洲分屯別居
。先是漢人十三壯丁為一庄,給滿官為奴。至是,每備御止留八人,餘悉編
為民戶,處以別屯,擇漢官廉正者理之。設八固山額真,分領八旗。”

  同年,再設總管旗務八大臣,“總理一切事務,与諸貝勒偕坐共議,出
獵行師,議定啟奏,各領本旗兵行。凡國中大小事,皆聽稽察”(《中國政
治制度史﹒清代卷》引蔣良騏《東華錄》)。

  又兩設十六大臣,佐理國政。

  《清史﹒太宗本紀》:“又設十六大臣,贊理庶政,聽八旗訟獄。又設
十六大臣,參理訟獄,行軍駐防則遣之。”

  如此,則和碩貝勒之權自受八大臣、十六大臣之肘制而為所削弱,從而
使“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制受到挑戰,而皇太极自身之汗的權力則有所增
強。同時,統一部落之軍事行動上的胜利和其他部族貝勒之歸降,亦使皇太
极的威望和地位有所鞏固。

  《清史﹒太宗本紀》:“(天聰元年)八月辛亥,察哈爾阿喇克綽忒部
貝勒巴爾巴圖魯、諾門達賚、吹爾扎木蘇率眾來歸。。。冬十一月庚午,察
哈爾大貝勒昂坤杜棱來降。辛巳,薩哈爾察部來朝貢。。。十二月甲午朔,
察哈爾阿喇克綽忒貝勒圖爾濟伊爾登來降。”

  這种情況下,其他和碩貝勒對皇太极也不得不要給于一定之尊重。

  《清史﹒太宗本紀》:“(二年)三月戊辰,上還沈陽,貝勒阿敏等率
群臣郊迎,行抱見禮。”貝勒阿敏乃是諸貝勒中最為囂張之一位。他對皇太
极態度的微妙轉變,亦体現了皇太极之汗權地位,有所加強。

  皇太极則步步緊逼。天聰三年正月,廢除四大貝勒“按月分值”之制,
而“諭諸貝勒代理三大貝勒直月机務”,以諸貝勒來分裂三大貝勒之權力。
二月,“諭三大貝勒、諸貝勒、大臣毋得科斂民間財物,犯者治罪”。這些
規定,自然就使得八旗首領備受約束,卻又無可奈何,乃有“五月丁未,奈
曼、札魯特諸貝勒越界駐牧,自請議罰。上宥之”之事。

  至此,條件漸漸成熟。皇太极乃果斷進行又一次重大的制度變革,即設
立六部制,一如明制。

  《清史﹒太宗本紀》:“(天聰五年)庚辰,始設六部,以墨勒根戴青
貝勒多爾袞,貝勒德格類、薩哈廉、岳、濟爾哈朗、阿巴泰等管六部事。
每部滿、漢、蒙古分設承政官,其下設參政各八員,啟心郎各一員,改巴克
什為筆帖式,其尚稱巴克什者仍其舊。”同時進一步削弱貝勒之權力。“更
定訐告諸貝勒者准其离主例,其以細事訐訴者禁之。諭貝勒審事冤抑不公者
坐罪。除職官有罪概行削職律,嗣后有罪者,分別輕重降罰有差。并禁官民
同族嫁娶,犯者男婦以奸論。又諭貝勒諸大臣省過改行,求极諫。”

  此后更設立內三院、都察院和理藩院,与六部合稱“三院八衙門”。至
此,原初努爾哈赤時之“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之制度,漸漸地就為新的三
院八衙門所替代。貝勒權力的漸漸被剝奪和汗權的加大,使得權力越來越被
掌握在皇太极為首之官僚集團之手中。這樣,才會出現“(天聰十年)夏四
月己卯,大貝勒代善,和碩貝勒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岳、豪格、阿
巴泰、阿濟格、杜度率滿、漢、蒙古大臣及蒙古十六國四十九貝勒以三体表
文詣闕請上尊號”之舉動。這些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小貝勒,終于為皇太极所
制服。

  這樣,中央集權之官僚体制管理之帝國的雛形就漸漸出現了。官僚体制
之出現,更意味著原先八旗之兵政合一之制度,已有根本改變。概兵政合一
之制,衹适合在初創、規模狹小之時。一旦規模擴大,組織形式就需要進行
調整,根本的即官僚体制之建立,使得兵政分幵,各施所用。唯有如此,帝
國之建立和運作才可能有一個健康而穩健之基礎。兵政不分,則必會出現權
力与利益上的難于調和的沖突,并最終引發組織的分裂乃至崩潰。此誠漢、
唐帝國前車之鑑也。

  皇太极的此一變革,亦為滿清之入關、及其后能盡快建立适應治理中原
所必須之帝國下的官僚体制,打下了堅固之基礎。也衹有具備此一組織之基
礎,滿清才有可能長期地管理中國,而不必象蒙元那樣座尚未溫即被匆匆赶
走。
  

  要而言之,滿清之所以能入關,問鼎中原,并贏得長時間之帝國統治,
除了其他諸方面原因之外,其之制度能因時而變,至關重要。先是努爾哈赤
建立八旗制,再則皇太极通過削弱貝勒之權力來加強大汗之權力和中央集權
,成功實現了由兵政合一制到二者之相互脫离、而轉由以皇帝威權下之官僚
体制來施行對帝國的管理的轉變,從而擺脫了曾困扰元蒙之制度弊病(此一
過程至康熙時才完成),為帝國之創建和長期運作,奠定了組織和制度上之
堅實基礎。這种官僚体制的建立,實際上也是异族被逐步漢化、漸次融匯到
漢文化机理之下運作的過程。而蒙元則最終也無法實現此一過程之轉變。

  若以一言而辨元蒙之所以敗而滿清之所以興,則根本在于,終蒙元之世
,元蒙不知或無能從馬背上跳下來﹔而滿清則早在太祖太宗之時,就已經深
謀遠慮到此點,并在太宗之世,基本就已將龍之丰臀,挪到了柔軟而舒适的
床墊子上了。

  蒙元与滿清之出身相類、而下場決然相异之歷史,亦固足可警示后世之
統治者乎?

  CG(草稿待校,12月6日深夜)

  


所有跟貼:

還是請蠻人罵一罵洪承酬吧。 - 看客之一 (138 bytes) 21:20:06 12/06/00 (0)
補充點資料。。。 - yes-no (505 bytes) 20:51:00 12/06/00 (5)
這個ulus制度有點象后漢的部曲制,應該不是元人的發明罷 - 老劍 (0 bytes) 22:07:30 12/06/00 (0)
嗯,建議是好 - 蠻人 (559 bytes) 20:56:42 12/06/00 (3)
對了,不知老兄知道哪里從網上找到史學博士論文的? - 蠻人 (13 bytes) 20:59:02 12/06/00 (2)
你的。。 - yes-no (222 bytes) 21:05:20 12/06/00 (1)
啊,我怎么沒想過這個呢∼ - 蠻人 (287 bytes) 21:13:18 12/06/00 (0)
蒙哥一死,印度一丟,金帳一垮,怎么說這統一天下也衹是個空架子了 - 笑嘻嘻 (0 bytes) 20:37:44 12/06/00 (0)
中國一直是大漢族主義,衹要是中國人,那個民族統治都一樣 - 江湖一老 (0 bytes) 20:32:47 12/06/00 (1)
真費勁 - 蠻人 (68 bytes) 20:44:34 12/06/00 (0)
嗯,就當是有時差罷 - 老劍 (82 bytes) 20:30:24 12/06/00 (2)
花錢買呀∼ - 蠻人 (42 bytes) 20:43:34 12/06/00 (0)
去紐約的時候去發拉盛,那里有個地下室好書真多。 - 笑嘻嘻 (0 bytes) 20:32:53 12/06/00 (0)
虎狼囤于階陛,尚談因果。:) - yu_jian (29 bytes) 20:20:55 12/06/00 (4)
我費了近四個小時才拉拉唧唧湊合出來的東西,你四分鐘就看完了,而且還看出是 - CG (37 bytes) 20:25:41 12/06/00 (3)
俺讀歷史,向來是一目十行的 - yu_jian (116 bytes) 20:36:02 12/06/00 (2)
哈哈,我与泥正相反∼ - 蠻人 (187 bytes) 20:41:27 12/06/00 (1)
也要區別對待吧 - yu_jian (505 bytes) 21:02:38 12/06/00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