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更‘聰明’嗎?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老王 于 December 16, 2000 11:17:51:

送交者: 老王 于 December 08, 2000 11:57:18:

           中國人更‘聰明’嗎?


  ‘聰明’是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義的松散概念。不妨先不要下先驗的
定義,而從各种討論所引証的條件和例子來看看人們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聰明’
都有哪些含義。

  說中國人是否比別人更聰明,是一個文化比較問題。所以,可以理解,各种
討論都是從比較出發的。出于各种原因,比較最多的是中美之間的差异。而且,
相當一部分比較的例子,出自在美中國人与美國人的比較。先不說這种比較的潛
在問題,來看看一般都有哪些比較。

  說中國人‘聰明’的最常見例子,是中國人在學校的突出成績。從小學到大
學到研究生院,從ABC到新移民到留學生,從SAT到GRE到許多單科成績,
中國血統的學生均表現出超越美國平均水平的成就。尤其是在數學和各种自然科
學方面。這是用學業成績來等同与‘聰明’。學業成績又是如何來的呢?一個很
自然的聯想,是中國人的智力高于美國人,因此學業成績高。因為聰明總是含有
智力成分或者說以智力成分為基礎的。那么來看看科學界對于智力的跨文化比較
的結果是否支持這种推斷。

  《美國心理學家》雜志近年曾有一篇全面綜述智力研究的最新進展的文章,
其中提到不同种族之間的智力比較。事實是,無論是美國的,台灣的,大陸的中
國孩子,在IQ測驗上的得分,与美國孩子沒有任何實質性區別。多項研究的結
果,大致在97-105之間,屬于正常分布。也就是說,用IQ測驗定義的智
力水平,無法解釋中國學生在校的突出成績。換句話說,中國人在全面智力上,
并不必美國人高明。那么,有哪些因素可以解釋這种學業成績的突出表現呢?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中國人對于教育的觀念不同与美國人。學而优則仕,是
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傳統。不僅是父母家庭,學校,而且整個社會都對學業成就
抱有高度的重視。這种文化傳統,演化為社會,心理定向,使得中國孩子在學業
上的專注和努力,大大超越平均的美國水平。而且,如果從移民角度來看,生存
的壓力結合這种學而优則仕的文化心態,使得移民在孩子學業教育上的投注更為
巨大。這不僅是中國人,也是各移民群体的一個共同特征。

  另外,中國近代移民,無論來自台灣,大陸,和其他地區,高教育程度的移
民占很大比例。這是也是一种′選擇性′因素。用這些人的子女來与整個美國群
体比較,動机的強度,家庭的作用,甚至智力中的遺傳因素都是不等同的。看看
學校中很聰明很努力成績很好的一小部分美國學生就可以明白,中國孩子學業的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和生存的努力,而不是智力上的高超。

  還有一個選擇性因素,就是上面提到的職業選擇。在美國這個移民國家中,
各傳統移民种族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猶太人在醫學,法律,經濟領域,中
國人在工程,科學領域,印度人在醫學,工程和科學領域等。這個現象有許多歷
史文化原因,不在這里討論之列。問題的焦點是這种選擇性的人才集中,容易造
成一种假象,即中國人在工程,科學領域里很聰明。當年的阿波羅登月飛行,到
現在的硅谷為代表的計算机工程,中國工程師占了很大比例。在一些其他學科中
也有類似的現象。常可以聽到′中國人适合寫程序′的說法。

  中國人是否在工程和科技方面智力更高一些呢?換句話說,這种領域性人才
集中是否可以用智力來解釋呢?跨文化比較的IQ測驗表面,中國人在SPAT
IAL能力上得分确實高于美國人一些,而這個能力是与計算和數學有關的。因
此,也許中國人有意無意地選擇了自己擅長的一些領域。但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生存的壓力,也使得中國人更傾向与選擇對文化融合,語言要求較輕的科技工程
領域。這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的一個傾向,或者說是偏向。也是一种文化因素。

  另一方面,占比例較大,不能說明一定成就就高。說中國計算机工程師多,
是事實。但計算机科學方面的重大發明創造,還很少中國人。即使中國人引以自
豪的所謂編程,獨創性很少見中國人的影子。當然有時間經歷的局限,但起碼說
明人數眾多并不一定就說明必然聰明。如果排除生存壓力,文化教育的定向傾向
等因素,可能還有中國人習慣或擅長程序化的工作,而不一定更有原創性的特點。
比較一下中國和美國學校教育的側重,很容易看出,中國人強調接受理解容納,
而美國人強調獨立思考有創造。

  簡言之,用某些領域的成就來論証‘聰明’是不全面的。這些領域的成功与
否,更多与文化和環境特點有關。如果再來看看中國人在美國整個社會中的全面
成就,就能更清楚地看出這個選擇性問題。

  有不少文章從學業成就之外的社會生存方面來考量中國人的‘聰明’。比如,
中國人在高層管理,人際關系,社會活動,政治智慧等方面,相比較在學業科技
領域的成就,相當的相形見絀。如果說中國人在智力上盡管并不比美國人高卻也
不差,而且在生存意志和努力程度上,在學業和某些領域的成就上更高更強,是
一种廣義的‘聰明’的表現,那么在上述領域中的匱缺,是否說明缺乏這些方面
的‘智慧’和‘聰明’?

  兩种可能。一种是中國人的社會智力不适合美國的文化社會環境。中國人的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在美國的利益為本文化中失靈了﹔中國人的和諧融洽觀念,
在美國的競爭環境中處處被動﹔中國人的溫良恭謙讓,在美國的AGREESI
VE文化中顯得懦弱無為。。。這是一個文化相對主義的問題。一個文化中的有
效社會能力,不合适另一文化的要求。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前提,是來美的高教
育移民中,相當部分是沒有本國社會經驗的年輕學生群。兩個沒有經驗加在一起。

  另一种可能,是中國人偏向在科技工程領域吃口飯而忽略全面整合主流文化
的心態使自己陷入被動。不僅第一代移民傾向于解決生存壓力,而且對子女的教
育也偏向智慧的幵發和定向于生存的職業能力的發展,而忽略個人在社會中的适
應能力和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的動机的培養。如果從成功來反推‘聰明’,就是說
中國人在社會文化方面的‘聰明’程度不夠,或者說是幵發不夠。限制了中國人
在美國社會文化中的表現。

  從上面這些不完全的例子來看,‘聰明’如果僅僅說是一個智力問題,中國
人并不比別人更聰明。如果指某些領域的成就,中國人的一些文化傳統和特殊智
力也許起了很大作用。如果從整体的适應和全面的社會成就來看,中國人還很欠
缺,或者是沒有發揮潛力。

  由此可見,依照一般的定義,‘聰明’,實際上是一個包括基本的腦力,個
性,實現潛力的能力,价值定向等的复雜体,可以用各种成就來做為一個衡量的
標准,但并不等于成就。中國人是否更‘聰明’,很難有一個絕對的答案。衹有
限定討論的範圍和標准,討論才有意義。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