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之戰与清兵入關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spk 于 February 05, 2001 09:28:42:

山海關之戰与清兵入關

SPK

李光濤考述之第二點,要在証明李自成為
吳三桂獨立擊破,非借清兵之力。李文所
引文獻為時人之報捷文書,但未參詳其它
官私文書,尤其是《山海關志》、《臨榆
縣志》、時人佘一元之聞見詩,以及當時
隨多爾袞南征之朝鮮世子從官之《沈館錄
》等,所以結論完全錯誤。顧誠所著《南
明史》一書中曾就此辯駁。茲就文獻中与
李說相悖者略舉數條,以見大概:

二十一日李自成軍為吳軍假降所誘,先小
挫于西羅城(參見《山海關志》及佘一元
《述舊事詩》)。隨即猛攻東羅、北翼兩
城,据把守北翼之吳軍副總兵官冷允登所
述:“當王師之未至,正流寇之突關。親
王領兵當鋒,派臣守北城。乃此城逼山受
敵,(賊)欲聯絡直下,故獨日夜狠攻。
”(《明清史料丙編》第五本《山海關副
總兵冷允登啟本》)

另把守東羅城鄉紳馬維熙云:“東羅城孤
當賊沖,危急勞瘁,倍于兩城。”(《明
清史料丙編》第五本《平西王下馬維熙揭
貼》)

可見,二十一日之戰李自成軍置重點于北
翼、東羅兩城,這兩城的戰斗激烈,吳軍
在此之防御已有不支之勢。而經二十一日
晝夜激戰后,吳軍“几不支”(《庭聞錄
》)。二十二日清晨,“忽報北翼城一軍
叛降”(《山海關志》卷九《附錄》),
標志吳軍已幵始動搖瓦解。

如李說謂四月二十一日之戰“大獲奇捷”
、“斬級無數”,已經取得決定性胜利,
則二十二日的血戰,不但与明清之際官私
文書如《清世祖實錄》、《沈館錄》、《
明史紀事本末》、《甲申傳信錄》等不相
符合,即与据吳軍表功奏報所著《庭聞錄
》中所述“我兵東西馳突,(賊)眾亦左
縈而右繞之,陣數十交,圍而复合”的情
況,也是相矛盾的。

李自成与吳三桂雙方的軍力對比,也是李
自成部稍占上風,《清實錄》中認為李自
成軍有“二十余萬”,是夸大之詞。据商
鴻逵先生考証,大順軍東征部隊不超過六
萬人(《歷史研究》商鴻逵文《明清之際
山海關戰役的真相考察》,商文所据為當
時留在北京的私人聞見記錄,如《燕都日
記》云“兵數萬”,《孤臣紀哭》云“兵
六萬”,《明史紀事本末》几《罪惟錄》
等均作六萬,佘一元《山海關志》也說大
順軍“各營數萬人”)。近來歷史學者大
都取十萬之說,如陳生璽《明清易代史獨
見》、顧誠《南明史》等(陳、顧等人大
致据《吳三桂紀略》云“發兵十萬”,另
《定思小記》、《遇變紀略》均云十萬)
。總之,大順軍東征兵力大致在六至十萬
間,較之吳三桂軍“關遼五萬眾”(佘一
元《述舊事詩》)占优勢。而清軍在吳三
桂從宁遠撤退后,四月初南征,几乎傾國
而出,多爾袞率滿、蒙八旗三分之二与漢
軍,前后“軍兵之數十余萬云”,僅耿精
忠、孔有德部即達“四萬騎”(《沈館錄
》卷七)。多爾袞進軍山海關時,留一部
鎮守宁遠,清兵總兵力大約不少于十萬(
顧誠《南明史》中言大約七、八萬)。因
此,吳軍兵力弱于李自成軍,而加上清兵
后則占据絕對优勢。之所以大順軍在与吳
三桂軍的戰斗中占得上風,而二十二日鏖
戰被优勢生力軍所擊潰的原因在此。

至于CG兄“滿人入關之前,与李闖之間
在清兵入關前,已有勾結”及“若其与李
闖早有溝通,以多爾袞之狡詐,是否可能
亦早有接李闖之書以兩面夾攻吳三桂之二
十萬兵,多爾袞則暗中承諾雙方,遣兵南
進,卻有意稍緩行程,使龍虎先爭,自己
則坐收漁利呢?如此則李自成与吳三桂同
為迎羯寇之罪魁,亦明矣”之說,揆諸事
實,也不能成立。約略申之如下,以就高
明:

一、皇太极死后,多爾袞于順治元年正月
曾致書李自成等,提出“欲与諸公協謀同
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
”(《明清史料丙編》第一本《致西据明
地諸帥書稿》)但李自成并未曾予以答复
(至少目前沒有李自成曾對此予以答复的
史料,而一般歷史學家也認為李自成不曾
就此給予任何回复),則所謂“勾結”之
說不能成立明矣。四月初四範文程上書多
爾袞曰“我國雖与明爭天下,實与流寇角
也”(《清世祖實錄》卷四),也可以反
証闖清之間并無“勾結”可言。

二、吳三桂從降闖到回擊山海關唐通部的
變化衹在數日之間,李自成得知此消息后
數日即于四月十三日發兵東征,期間根本
來不及与遠在關外的清兵作任何聯系。而
清軍四月初九由沈陽出發,十三日次遼河
,采洪承疇之建議,准備避幵山海關,由
薊州、密云之侵明舊路入關。十五日接吳
三桂請兵使者,方始變計(《沈館錄》卷
七)。由此亦可見,“勾結”清兵入關是
吳非闖。

三、清兵四月初九出發,二十一日夜到達
山海關,共行軍十三日。沈陽距山海關八
百里,每日行程平均為七十里。但清軍幵
始行軍每天衹六十里、四十里,最多八十
里,并無急迫感。在得到吳三桂二十日的
求救信后,知道李自成軍以迫近山海關,
才一日夜疾行二百余里(《沈館錄》卷七
)。可見,清兵目標是与“流寇角”而非
進攻吳三桂。

四、大順軍戰役部署以進攻北翼、東羅兩
城為重點,蓋為防止吳三桂軍北撤東逃,
故先斷其退路。這一戰役部署也証明,李
自成軍沒有聯合清兵進攻吳三桂的計划。
否則,不必采取三面包圍的戰法(山海關
南翼接海,故李自成放置未圍)。

五、當時的滿族,無論漢化程度与生產力
發展狀況均落后于中原地區,其為落后民
族的野蠻征服,對生產力的破壞很大。故
抵抗清兵入關的李自成与勾結清兵的吳三
桂,不可同日而語。若各打五十板,詈之
“同為迎羯寇之罪魁”,則非但乖于事實
,且無是非可言,竊為不取。

新年剛過,尚未及向CG兄請安,又起爭
執,不胜惶恐。知我罪我,CG兄明鑑。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