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貝多芬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H_H 于 March 25, 2001 22:11:30:

紀念貝多芬


送交者: H_H 于 March 14, 2001 11:12:36:

1827年3月17日貝多芬逝世于維也納。作為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 貝多芬又是幵浪漫主義先河的人物。他對音樂的貢獻是廣泛而深遠的。不但其九部交響曲是這一体裁的代表, 他對交響樂隊的編制的擴充,如加入合唱部等,使得交響曲的表現力更為丰富,深刻,并在“貝九”達到了頂峰。他的几部鋼琴協奏曲, 如“第五”,“月光”, 及D大調小提琴也是相應形式中最高境界的作品之一。他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与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合稱為鋼琴的圣經。貝多芬對鋼琴的情有獨衷除其丰富的表現力外可能与他中年以后聽力下降有關。 由于晚年失聰,貝多分的對自己作品的聲音效果感受是來自一根戳在鋼琴共鳴箱上的木棍。

他是唯一的集技巧,深度和美感于一身的作曲家。一般來講, 作品可分屬于优美和壯美兩個風格, 比如一德,奧尤其是德國為代表的壯美風格,以及以法,意為主的优美風格。俄羅斯,東歐,及北歐 如 捷克, 芬蘭等則是在优美的帶有民族色彩的基調上奏起的壯麗的音符。當然這衹是從整体來看,交叉的例子也不少, 如波蘭雖地處東歐,但更近似于法國的風格。 貝多芬的作品是以壯美与优美的統一, 而且也是創造性与美感的結合。 藝術与科學的一點不同在于美感是第一位的, 如莫扎特的音樂, 幵創性并不是非常重要, 如蒙特瓦兒第的作品。

亨德兒的“彌撒亞”終曲部份,貝多芬的“命運”第一樂章的結尾,瓦格納的“唐。毫瑟”序曲的起始部,應是德國壯美風格的一脈相承的典範。 祖佩的”輕騎兵“,羅西尼的”威廉。泰兒序曲”,貝多芬“英雄“第四樂章的進行曲式部當屬進行曲式作品的代表。与前兩部的輕松風格不同的是, 英雄給人的是一种在困境中奮然前行感覺。每當聽這一段時, 眼前浮現的是拿破倫的偉大軍隊在泥泞的沼澤中前進的畫面, 悲壯而又興奮。”第五“鋼琴協奏曲應是优美与壯美的結合。D大調小提琴是优美和力度的結合。貝多芬于歌劇的涉略很少, 但”費德里奧“及”埃格蒙特“序曲亦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与其輝煌的創造生涯相比, 貝多芬的生活經歷要坎坷得多。 他終生孑然一身, 雖曾有過象約瑟芬,特瑞莎這樣的真心相愛的女子, 但最終由于不同的社會階層等等原因而勞燕分飛。貝多芬希望對方能理解他的作品, 而當時具有音樂修養的女子大都限于貴族小姐。所以即便在那個自由,浪漫主義蓬勃發展的”狂飆突進“時代, 門第的觀念也會將象貝多芬這樣的偉人据之門外。不過這也是音樂和后世人們的幸運。


“晚年的貝多芬已完全聾了, 什么也聽不見, 當他指揮第九交響曲首演的最后一個音符結束后, 一片寂靜。 隨后暴風雨般的掌聲在大廳內回蕩, 觀眾全体起立以表達對他的敬意。 然而貝多芬什么也聽不見,依然面對著樂隊, 一動也不動, 衹有當女高音拉著他的手轉過身來的時候, 才看到眼前的情景。。。

1827年3月17日,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貝多芬孤獨地死去了,是一位陌生的過路人的手合上了他的雙眼。 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就這樣靜靜的离幵了這個帶給他多少痛苦的世界, 然而人類將永遠沐浴在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陽光之中。。。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