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蜀篇》之三 牽動天涯萬里程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吳 斌 于 November 24, 2001 02:52:58:

《回鄉偶書--蜀篇》之三 牽動天涯萬里程

--------------------------------------------------------------------------------


所有跟貼﹒加跟貼﹒論壇主頁

--------------------------------------------------------------------------------

送交者: 吳斌 于 July 30, 2001 16:03:53:

回答: 其實我們有時回國也体恤民情的。 由 吳斌 于 July 30, 2001 15:58:20:

三、牽動天涯萬里程

早在上中學的時候就聽說國家要建三峽大壩,“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壩區的景觀將在九X年被淹掉。那時就和同學商議某年暑假一定去游,否則就看不到了。哪知后來終因太遠,未能成行。沒想到出國多少年后,竟不遠萬里而來。

其實,早先在安排此行日程時,由于時間緊,尤其是得知三峽游要至少三天時,本不能沿江而下的。但主席王乾執意要去,電話里他几次說要体驗那“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情。他的一席話把我說動了心,下決心就是日程再緊,也要擠出時間去三峽看看。于是我們通知北京取消了原定在武漢的行程。

無論是比規模還是投資,三峽工程都是世界罕見,中國第一。也正是由于其規模和投資,中國政府一直對此工程的上馬議而又議。早在孫中山時代,就有建壩的意愿。雄才偉略的毛澤東在建國后也曾多次考察過長江,多次接見被譽為“長江王”的長江水利專家林一山,探討修建三峽大壩的可能性。他的《水調歌頭-游泳》一詞,
蕩气回腸,又极具浪漫主義色彩,堪稱他的代表作(斌以為,日后三峽大壩竣工,一定應將主席的這首詞立碑于壩上,永世留芳)。但我們當時的國力都難以承擔如此大的工程。

建成的三峽大壩將有三大用途,第一防洪,第二發電,第三改變川江的航運條件。單從這三大用途上講确是意義深遠,將造福子孫千秋萬代。但是平民百姓擔心的是壩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消失,專家們擔心的是對環境和生態平衡的不可逆的影響,政府則多一層移民和籌措資金的考慮,因而一直在人代會上有著不同的聲音。小平
同志在世時拍板,不能“議而不決”,決定上馬。九七年底大江截流成功,三峽大壩的二期工程全面展幵。按計划是在2009年將現在的導流明渠建成南岸厂房(即第三期工程),并網發電,三峽大壩全部完工。也即在2009年,所有上游在庫區水位以下的城市和景點將全部被淹,長江從宜昌至重慶將為平湖。中國政府預算總投資為900億人民幣(其中400億用于移民),這還是我們改革幵放二十年來辛辛苦苦攢下的錢。(而美國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先生去年一年一人就捐出差不多同樣的錢給美國的慈善事業!)

如果細想一下,其實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消失還是可以補救的,何況政府還花大力气作了規划。“丰都鬼城”是建在丰都山上,是淹得最少的景點﹔“石寶寨”將修防護圍堰,屆時有橋和岸上相連,成為長江中的一個“盆景”﹔云陽“張飛廟”將全部搬遷,按原樣修复﹔“屈原祠”因修葛洲壩已搬遷到秭歸,以后將再隨秭歸城全部搬遷到南岸的新秭歸城﹔“大奚文化遺址”業已發掘完畢﹔大宁河上的小三峽將全部被淹,但上游的小小三峽將被幵發出來﹔衹是三峽上的自然風景多多少少要有影響,峽壁上的石刻碑字將全部沉入水中,無法搬移,多少是個遺憾。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不是那么容易修補的了,而且影響多少,現在難以預料。再加上中國工程質量近几年屢屢暴露出問題,這千年大計的三峽工程也自然引起世人的擔憂。但愿現在排名于中國旅游四十佳之首的三峽,在2009后還是國人旅游首選的第一去處。

我以前雖未到過三峽,但早對她一往情深,尤其是那屢屢見于文學作品里的巫山神女。從小讀過楚人宋玉的《高唐賦》。后來總不解這一句“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為什么就成了千百年來男女情事的代名詞?古典小說里的男歡女愛,在寬衣解帶之后,每每就要說:“先到巫山十二峰”。中國古人直接描寫性的文學作品也不少,也不乏有上乘之作,卻為何成就了一個虛妄的“云雨”二字?這大概和我們中華民族含蓄而又崇尚美感的傳統有關吧。

談到三峽,就不能不談到巴蜀和巴蜀人。唐代詩歌的兩大高峰都是和巴蜀有直接關系。李白出蜀時,壯志凌云,“遠渡荊門外”。一進長安,才華嶄露,便被譽為“謫仙人”,這才有“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千古佳話,才有他憤然出京“五岳尋仙不辭遠”、“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放蕩豪情,才有“詩仙”問世。杜甫生逢安史之亂,輾轉遷居蜀中,在“家書抵萬金”和茅屋為秋風所破中度日如年,寫下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古今七言律第一詩。一旦聽說史朝義兵敗自殺,官軍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便難奈喜悅,規划出回家的路線,才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動人詩句蜀中才子,一旦沖出夔門,前途無量。從蘇東坡到郭沫若,都驗証了這一點。

上客輪時,我再三叮囑導游小姐一定要在船過巫山神女峰和三峽大壩工地時叫我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從小三峽歸來,客輪繼續駛向巫峽深處。我們早早就候在了甲板上。船過巫山神女峰下,導游指給我們看,說那山顛上的一座“小”岩石(實際高十四米,衹是太遠,顯得小),就是著名的巫山神女。山石的輪廓的确象一女子翹首東望。我感慨萬千,想到她不知已在此站了多少年,這么多年來,又見過多少人事滄桑,受過多少游客的瞻仰,被多少人謳歌贊美四海傳揚?然而這千百年不變的世界就要為之一變了。過了三峽,就要到舉世注目的三斗坪的三峽工地了。不知這世紀大壩落成后,可否真的事如人愿,造福于子孫后代?可否會對生態,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但愿“神女”還能千百年地站下去,再見千百年的人事變遷,再領受千百年游客的瞻仰,再被千百年地謳歌贊美四海傳揚

客船漸行漸遠,十分鐘后“神女”便從我們的視線里消失了。但就在這十分鐘里,我想了很多很多,后來寫成了這兩首詩。


『七絕』二首--過巫山神女峰

之一

一賦千年楚客聲,
惹來暮暮朝朝情。
巫山一石尋常物,
牽動天涯萬里程。


之二

千年望盡大江東,
水過千年已不同。
聞說西江出石壁,
可將云雨入湖中?


(二零零零年四月二十七日于巫峽)

吳 斌

二零零零年五月二十六日于英國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