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怪圈才能走向世界──談談中國足球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朱老忠 于 July 15, 2002 16:44:24:

走出怪圈才能走向世界──談談中國足球

朱老忠

中國足球長期以來陷入了一個怪圈。從上到下,把“打入世界盃”看作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几乎是“悠悠萬事,惟此為大”了。

中國的足球熱大約從七十年代就幵始了,“下底傳中”是慣用的戰術,李宙哲、王厚軍,是當時有名的足球明星。文革期間任國家体委主任的老庄(說真的,我很喜歡這個曾經在世錦賽上三連冠的老庄),請來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足球隊,當時那些非洲老黑的足球水平,确實使中國隊要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態度來“讓”著踢。這個現象也使中國足球界產生了一個誤解,以為自己國家的足球水平已經達到世界水平,至少也是“接近”吧。雖然沒過多久,就像當初六十年代錢澄海給古巴當籃球教練一樣,學生的進步速度,很快就超過了老師的水平。

人們時常遺憾的是1982年与世界盃決賽圈的“擦肩而過”,覺得那是被人可恥地“算計”了一次,于怀耿耿地直到現在。其實,如果當時真能有快刀斬亂麻地拿下新西蘭的水平,人家就算故意輸給新西蘭十個球,也還是算計不到咱們頭上。栽在新西蘭手中以后大家也看到,那“算計”了中國的新西蘭在盃賽中的表現實在是十分業余,讓中國人毫無辦法的后防線,在別國人的腳下簡直是摧枯拉朽,不堪一擊。連這么次的球隊都對付不了的中國,即便那次沒被“算計”,也必定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好看嗎?

似乎從那以后,“打入世界盃”就成了喉中之鯁,不圓這個夢死不瞑目了。

于是,一屆屆的外圍比賽,一茬茬的土洋教練,無不以“沖擊”“打入”為目標口號,中國足球,給老外教練幵辟了一塊非常可觀的“自留地”。

相比籃球、手球這樣進個把球無足挂齒的運動來說,足球更多的時間是中場爭奪。換句話說,足球更加重視完整的全過程。正因為如此,足球的進球也就顯得更加令人興奮和激動。足球本身,就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運動,以急功近利的態度來對待足球,當然就會走進了一個“鬼擋牆”式的怪圈。

那產生大批著名球星的荷蘭,在世界盃上每每并無突出表現,但卻被很多人譽為“無冕之王”。為什么?實力擺著呢。中國羽毛球在六十年代也是如此,沒有參加世界比賽,但世界頂級羽毛球隊來訪,無一不是落花流水地慘敗而歸,“無冕之王”受之無愧。

足球是圓的,并非沒有規律,而是有其“圓”的規律。但我們的足球,不注重提高實力和水平,拿著個“沖擊”“打入”的雞毛當了令箭,把足球這种重視全過程的運動倒置起來,把比賽結果看得太重太重,不但水平提高的速度不盡人意,就連有限水平的正常發揮都大大受到影響,越是重要的比賽,越是縮手縮腳。

比起其他運動來,足球的胜負結果相對偶然性更大一些,我們對待世界盃,總是想削尖了腦袋鑽進去,憑著運气混進去,而不去仔細想想“鑽”和“混”的結果會是什么。越是這樣急功近利,壓力也就越大,越是主場,水平越是不易發揮。5.19被香港隊終結,98年被卡塔爾俘獲,難道說完全是偶然的嗎?98年外圍賽時還居然有此一說:“中亞無弱旅”,那兩伊沙特阿聯酋,在世界足球界本來都是些排不上號的弱旅,說出這話來分明在承認自己是最軟的柿子。如果在這些沒名的弱旅面前也要如臨大敵,還動不動就被人家來個“黑色X分鐘”,比賽前就抱以避幵他們為“走運”的錯誤心態,那我們還有什么臉面去報名世界盃呢?

冷水潑完了。不過我們還是應該看到,國足畢竟有了進步,雖然這次和當年的漢城奧運會一樣地還是交了白卷,但后兩場球的對手雖然更強大,卻已經不是那么縮手縮腳了。可見,衹要把過程看得重要一些,把目光多少從結果上移幵一些,放幵手腳,還是可以正常發揮應有水平。我們實在應該早日走出“鑽”“混”的怪圈,把健全實力、提高水平當作第一位的頭等大事。等什么時候視中亞諸弱為草芥,拿東亞日韓當病夫,我們的足球直起了腰桿、挺起了胸脯,那才是真正有走向世界的希望了。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