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相机不太好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糟木匠 于 May 19, 2006 20:27:20:

不能說用一架相机拍出了几張有气勢得照片就算它是好好像机。

拍出了有气勢的照片,衹能說拍照的人有功力﹔衹有照片上有多少細節,才能評价一個相机的好或是不好。

我們說一款相机好和不好,要看看它的對所記錄畫面的色階和光域的表達能力。

相机的基本功能就是場景記錄。這款相机差就差在它記錄場景,將記錄表達出來很差。

這么說可能比較難懂--說通俗明白一點--這款相机對光線的寬容度很差。從畫面上看來,左邊人的一側臉已經亮得過渡曝光了,而中間人的臉上陰影部分卻黑得完全看不到細節。

好的相机,我們希望它記錄畫面時對光線有較寬的容忍度,也就是對中間亮度有足夠的表達力,畫面亮度一級一級的過渡到最亮,和最暗。

像這張照片,中間亮度上的表達不完整,相机記錄很快地就過渡到沒有細節的黑快和沒有細節的過暴白塊區域。

對于傻瓜机,低檔机,如果沒有足夠寬的亮度等級變化,在一張照片上從沒有細節的白扳到沒有細節的黑塊,過渡變化太快的話,就不是好照片,老是拍出這樣缺乏細節的照片的相机就不是好相机。

好的相机,表達細節的能力(色階長,光域寬)要好。好的相机當然可以拍攝粗曠的效果。粗陋的相机卻很難拍出細膩的效果。


多倫多老大一塊平原,別說像樣的山,連讓人爬上去要喘气兒的小山丘都沒有。多倫多的風景台平庸,遠不如西海岸的溫哥華。溫哥華是拍攝風景的好地方。

這是在九龍尖沙嘴拍港島,視野較寬。其實,這張照片比實景明亮一些--香港一大半日子難得見到清明的太陽。即使有點太陽的時候,能見度也是很差的。光線好能見度又高的日子、時段實在不多。

由于現場看起來灰蒙蒙的,在拍攝的時候試著使用了強化邊緣輪廓的功能,網飛厲害,一眼就能看出。

這款相机業余用用還可以,不算太貴。一位香港朋友說得好:過去專業攝影有兩個优勢:器材优勢和時間用得專業。現在的專業攝影,如果不把時間用專業一點,就沒有什么优勢了。發燒友上高檔机身,高檔鏡頭得多得很。在香港攝影,來去匆匆的3-5天,很難碰上好光照的机會。

這張照片使用的鏡頭是17-70變焦,沒有使用极限的廣角端。大約在28mm處拍攝的,所以形變不嚴重。如果買28-70的變焦,就肯定拍不出這樣的效果了。

順便說一下,不管使用什么相机,拍照要控制形變,就要避免使用廣角端的极限端點。

雖然是個塑膠殼,5-10年應該是好用的,事實上,這种相机,5-10以後,送給小孩當玩具得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來,網飛說的“單反要過時”是不用擔心的。能夠和單反取景視覺有一拼的LCD電子視圖,3-5年的時間總是要的,到時候有比單反取景更好視覺的LCD,換相机也不遲的。

尼康D70s比佳能20D便宜很多,但是取得的畫面絕對不比20D差。當然,20D是金屬殼的。如果沒有把相机當成傳家寶傳給孫子或者重孫的計划,買D70s是很划算的。

老早以前攝影大多為黑白,80年代初木匠拍攝科研用的照片,主要就是黑白的。那時木匠使用的濾鏡就是兩种,UV鏡減弱紫外線(人眼看不到紫外線,膠片膠卷可以看到),黃色濾鏡用來增加云層的反差。

其實在80年代初,個人攝影用彩卷已經很普遍。那時候使用21定的膠卷,色溫沒有選擇--80年代中期以後買膠卷到專業店里才幵始有几种不同的感光度,色溫的選擇--即使是這樣,選擇仍就不多。

用通用彩色膠卷拍攝天空,往往藍的可怕,陽光下的水泥牆帶著恐怖的淡藍色。天光鏡因此應運而生。

天光鏡其實就是UV鏡,表面上鍍上一層淡淡的桔黃色或者淡淡的肉紅色,可以幫助減弱藍色并微微地減弱綠色,同時增強暖調。

由于天光鏡拍出的片子較暖,所以一直到現在,仍舊有很多人使用--老木匠就是其中一個。

任何濾鏡,對畫面的品質都是有損傷的,能不用濾鏡,盡量少用。

現在木匠基本不用膠卷和膠片了,用數碼机已經很多年了。使用數碼机拍攝,最好不要使用用有色濾鏡。使用手動白平衡,現場設定,這樣拍出的畫面光譜最完整。

當然,如果希望照片微微地帶一點暖色色調,用天光鏡代替UV鏡是個不錯的選擇。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