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的都是個人,民族的災難是逃避不了的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宛云 于 January 23, 1999 01:24:53:


回答: 中國文人缺少具有生命的孤獨感! 由 凡夫 于 January 22, 1999 01:33:46:

你說的很對,中國文人在苦難面前是不敢承擔的,總能找到退
路,所以,國人看客多,冷血多,文化上的小意境多,大境界少。

偶然讀到一篇文章,談到乾隆下詔征集、編纂《四庫全書》全過
程所貫穿的深文周納的手法和陰謀,令人無法平靜,說給大家聽。

從清初到乾隆,文字獄一代酷于一代,清初是大肆的肉体屠殺,
揚州、嘉定、金華、濟南……血雨腥風,政治穩定后文網繁密,
進一步鎮壓漢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反抗運動。
乾隆的心理十分陰暗,他先下詔征書,條件非常优善,征書受挫
時又立即做出寬厚慈祥的樣子百般体貼,什么“記載失實,固所
不免”,什么“何必過于畏首尾耶?”等等,先引誘,后威脅,
重點放在江南,下詔的第二年發出最后通諜,緊接著列出黑名單
,陳四益先生在《四庫〈四記〉》里指出“圖窮匕現,寓禁于征,
……乾隆對于查禁書籍的興趣,遠比編書要濃厚得多,其查禁的
手段也比歷朝帝王(包括秦始皇在內)狠辣得多。”

乾隆在編纂《四庫》的過程中放幵手腳,大燒特燒,一類是明人
著作,多抗清內容,一類是當代人著作,主要是不馴順,不合作
,不甘心作奴才的文字。鏟除的辦法又靠兩种制度,即書籍送檢
和鼓勵檢舉揭發制度,并且,乾隆信不過地方官,書籍書板要通
過長途運輸送到他眼皮子底下銷毀。

延續了19年的焚書運動,每年焚毀的書目俱有案可查。
《四庫全書》收書3400多种,所焚書的數量竟与之相同。
乾隆對异族文化的敵視,超出自我防衛式的攻擊,要絕對控制對
手的蠻橫霸道是中國許多帝王共同的稟賦,這些在以后的毛身上
都有体現。今人衹愛歷數乾隆修《四庫》的功德,卻不辯其中穢
德昭彰之實質,修一部《四庫》,給歷史留下如此巨創,
何功之有?!

文化是一脈相承的,秦始皇當年也燒書。一樣東西總是朝著起步
的方向不斷發展,而不是相反。以此來看,我們的老祖宗從秦始
皇到洪天主再到乾隆,一路燒下來,越燒越烈,一直燒到“文
革”,把個龍脈給燒斷,絕非偶然。

我不愿陷入“本質論”的泥沼,說我們的文化本來就不寬容。但
建构說又不能解釋那個“初始條件”,當初,為什么秦始皇要焚
書,而不是殺几個人了事?那個极度敏感的初始條件是如何形成
的?它是不是決定了我們以后的文化走向和命運?假如歷史在一
個地方打一個哈欠,假如秦始皇點火的一剎那天降大雨以警示,
那我們的文化是不是就會拐到另一個地方去了?混沌理論讓我們
不得不宿命,我們主宰不了任何一個動机,我們衹是這些動机的
被動發展,面對歷史,任何一個細節都足以讓人警惕。我們對抗
不了混沌,但我們能把握其中的“有序”,“焚書情結”就是中
國文化中的“有序”,文革是它的登峰造极。

要挖“文革”的病根,情不自禁地就會想到秦始皇,他和老毛對
待文化有一樣的心態,秦始皇不燒世俗使用的書(如醫葯、
种樹的書等),他衹燒思想。
這种對文化反叛“初始條件”的极度敏感為我們日后的文化沿革
埋下了伏筆,一場“文革”不發生在中國才怪!

抱歉!一不留神又沉重起來。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