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糊涂蟲的貼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采購員 于 January 29, 1999 09:54:33:

送交者: 采購員 于 January 26, 1999 07:20:34:

你自己不看看你列舉的片段,段段都是矯情的可以的“情緒”。
這种文風衹能讓一個社會猶柔寡斷。

我特別討厭這种文風,因為我深受其害。當時台灣的文風都是
那樣的。搞的每個女孩子,一個比一個蒼白。各個多愁善感。

那种什么蘿菠青菜的理論,就跟蘿菠青菜一樣,五谷不分。文章
就是有好壞。意見竟可不一樣,品味可以不同。但是好的就是
好的,壞的就是壞的。好的好處可能不一樣,壞的怀處也可能
不一樣。但沒有什么通通都好,青菜蘿菠,各有所愛。

我們在這里評,就是要仔細推敲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改進自己。
不懂批評就不懂進步。我盡我的力說服你。你硬是不信,那我
也是衹好任你去的。我從沒想強迫誰聽信我的話。但那也不能
阻止我盡我的能力繼緒說服大眾。

說實在的我一直不懂什么是酸的饅頭(sentimental),直到我快三
十歲了,重返學校讀英國文學系,才曉得,原來我下意識討厭
的台灣文風,原來毛病都出在“酸的饅頭”上。這在我的文學
欣賞上是一個很大的里程碑。

我還記得跟阿城聊天時的笑話。是他告訴我sentimental在大陸
是翻成酸的饅頭。他問我,我怎么對這個有這么敏感的認識呢。
我說,那是教我寫作一零一的大一老師天天叨念的東西。動不動
一把戒尺就打下來了。他于是很認真的問清了我上學的事。最后
他搞清了,說,啊,我懂了。原來你念的大學部門,不是研究所,
那些三十年代出來留洋的中國文人念的都是研究所,念研究所
就不講這些基本道理了。再加上大部分人又都念羅漫蒂克時期
的文學,于是就搬回來一大堆酸的饅頭。我們相視大笑。

中國文人本來就有強烈的“情緒”傳統。動不動就要傷感一翻。
對酸的饅頭是不大會排斥的。中國文化的積弱不知跟這有沒有
關系呢。

最后再說散文。散文不一定需要“柔”。很剛強的東西也可以
是很好的散文。最近看喬治歐威爾的“獵殺大象”。剛健的可
以,最后傳達的是一种人道精神。讓你感到深深的刺痛。這种
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學最最缺乏的。他積极進取讓你要去除人性
中殘忍的一面。同樣的故事,在中國除了白描再加一些情緒
以外,可能就沒下文了。

我建議你去看看這篇“Shooting The Elephant"。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