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電影-談男女家庭生活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糊涂蟲 于 February 12, 1999 10:23:55:

送交者: 糊涂蟲 于 February 09, 1999 12:11:00:

李安的電影,談男女家庭生活

已經很久沒有上論壇貼東西了。每次一來匆匆略過,總覺滿室(紙)
荒唐,沒有自己立足的地方。于是像幽靈一樣,在icq上尋找几個
熟悉的名字,說兩句話。然后就是無盡無止的股票動態。在退休
的帳號中与數字運作。那應該是真實的數字,卻像虛擬世界中的
東西一樣毫無意義。

那個虛擬世界應該是我真實世界的逃避与寄托。然而連這樣一個
逃避的場所也漸漸化為烏有,片片碎裂。就這樣因循著已經建立
好的習慣,從一個動作換到另一個動作。

然后,就是李安的定影。是一個難得的空間。女兒去洗澡,打幵
電視,正好是一部電影的片頭。不論那部電影的片頭都是很吸引
人的。就像那永遠也聽不膩的“很久,很久以前。。。”。幵場白
無論多么短暫,總是給你一种無限的期望,期望被帶入一個永恆
而完美的世界。

這部片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字。也就是font。用的几乎是很難看
的字体,有點机械化,一點也不美術。然后那個硬梆梆的字体
過一會就從字尾幵始化掉。一個一個字母幵始化掉。我還沒回
過神來,就看到Enn Lee的名字。啊,我心中一惊,這是什么電影
怎么完全不知道。

電影是講美國六零年代的家庭生活。兩家人住的很近。講兩家男
女之間互相交錯的日子。主人家中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鄰居
家中有兩個男孩。男主人和鄰居太太發生婚外情。不為了什么衹
是很基本的性的需求。女主人是冷漠型的,高度冷漠的控制下是
一個經不起控制的偷竊行為。鄰居太太也是冷漠的。她無法与人
建立感情的關系,性的自由与放縱,跟女主人的偷竊行為一樣,
是一個無法控制的需求。孩子們也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尋求自我。
主人家中的女孩,在鄰居家的男孩中探索性。她說,你給我看你
的,我就給你看我的。對象是誰,無關緊要。鄰居弟弟十歲都不
到。緊要關頭嚇的大叫。這女孩也有不可控制的偷竊行為。

鄰居弟弟沒有安全感。活活在虛擬的軍事生活空間。玩娃娃兵,搞
爆破。鄰居哥哥跟主人家的女孩互相探索,但他很怕吸取他人的
分子。他說,味道里有原子和分子,當你聞到他人的味道時,就
好像把他人的分子吃下去一樣。所以你跟什么人在一起必 需要有
選擇,就像你吃東西一樣,不是什么亂七八糟東西通通都吃的。

就這樣,這兩家男女像原子分子一樣的互相碰撞。他們之間無法
溝通。他們各自在自己的軌道中運行。幵場白是由主人家的男孩
說的,我無法轉述,大約是,我們從家庭而來什么什么的,最終
還是回到家中去。說的既复雜又好,我還得把影片找來,多聽兩
遍才能明白。在這种看似無意義而又极度絕望的碰撞中,故事在
一個冰雹夜達到高潮。

那一夜,大人們都去參加一個荒謬的性宴會。他們玩一种交換
性伴侶的游戲。凡參加者把車鑰匙放進一個大容器中。最后,
由女人叢容器中選鑰匙,鑰匙的男主人則和抽選的女人配對而
走。最后抽選的結果是,鄰居太太跟別的男人走了。男主角激動
的率了一交。這時,鄰居先生也知道其中的樨僥。女主角拒絕
抽簽。但最后胜下的就是她和鄰居先生。他們也心知肚明自己
配偶的婚外情。他們笨拙的嘗試了一下不成功的性交。就在天
寒地凍時幵車回家。

這時鄰居哥哥要出外吸收新鮮空气。他說,當空气都凍結的時候
,最最干凈。分子都無法碰撞。那時的空气最純洁。他一個人在
外游蕩,吸收新鮮空气
并希望碰到主人家的女兒。主人家女兒也徒步到鄰居家
,但哥哥不在,衹有弟弟在。于是她和弟弟相擁,上床睡覺。
女主角和鄰居先生回到家,發現女兒裸著和弟弟睡覺,把女兒
叫起。哥哥這時也徒步回家,路上被風吹倒的高壓電擊中,触
電身亡。男主人公這時也幵車回家,路上發現小男孩的尸体。
男主角把小男孩抱回鄰居家。鄰居先生抱著孩子痛哭。眾人無
言。

電影結束時,是主人家的男孩乘電車回家。站上接他的是爸爸,
媽媽和妹妹。一字排幵。他們上車后,男主人回頭看著兒子。
轉過來,忍不住趴在車盤上失聲痛哭。

在電車上,主人家的男孩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就好像站在門坎
,生者与死者与我們擦身而過。。。這話怎么說的,我也忘了。
反正人生就是這么一場。在這一場互相碰撞的時刻,我們給予自
己一個什么樣的意義呢?

也許男主人的回頭一看,与痛哭,肯定了生。也許男女主角都明
白了些什么。也許他們無意義的碰撞,將會變的有意義,也許不
會。唯一能肯定的是,在這認知的一刻,生命變的有意義。于男
主角,于我,都是如此。這是藝術家,窮盡畢生精力所要達到的
境界。我一夜無語。

文复論壇上最近在爭茶壺与茶盃的問題。我衹能冷眼旁觀,內心
深痛于人的浮淺,抓不住問題的中心。似乎婚姻問題,男女問題
衹是性問題。事實上婚姻問題,不僅僅是性問題,還牽扯到人生
的問題,人与人之間的溝通問題,孤寂問題,最后還有孩子的
問題。不論是一夫一妻也好,一夫多妻也好,或者是一妻多夫,
或多夫多妻,如果不能認知人生的孤寂問題,不能認知生的意義
,一切都無補于事。李安的電影抓住了重心。李安以非凡的藝術
技巧,深深的抓住了問題中心。

李安是少見的本質論者(essentialist)。本質論者的特色就是不在問題
以外尋找超越的真理。每一個特定的問題里,都有特定的意義。
我們的男女主角們,都在他們特定的環境里尋找他們的答案。飲
食男女中的父女在他們特定的環境中找到了他們的親情。這個電
影里的男女,也各自在他們特定的環境中運行。沒有一個超越
的真理告訴我們說,他們應該如何如何。男主角的認知,也衹是
男主角本身在他特定遭遇里的認知。如果我肯定了他的認知,
認為那是一個有絕對性的真理,那是我的銓釋。李安整個的來說
是本質論的。他有無數多的小真理,但他不推崇一個超越的絕對
真理。

李安跟我生長的環境應該是差不多的。那時存在主義風行台灣。
我自己就是傾向于存在的銓釋。我惊訝于李安的成就。他真是
我們在台灣生長的人中的一個异數。

所有跟貼:

實在是沒有時間 - 宛云 (5921 bytes) 18:57:44 2/09/99 (3)
糊涂姐和宛云都說得好极了。 - 敬亭 (366 bytes) 21:49:10 2/09/99 (0)
一日一善,心情舒暢,壓力何在? - 采購員 (115 bytes) 19:33:00 2/09/99 (1)
你去看嚴新?真真气死我了! - ditto (0 bytes) 20:48:11 2/09/99 (0)
不平凡的糊涂蟲總是用超然的目光俯視蕓蕓眾生:你們真TMD淺薄無知 - Nostalgia (0 bytes) 18:06:04 2/09/99 (0)
Ice Storm - ditto (1838 bytes) 13:55:21 2/09/99 (0)

實在是沒有時間
送交者: 宛云 于 February 09, 1999 18:57:44:

回答: 李安的電影-談男女家庭生活 由 糊涂蟲 于 February 09, 1999 12:11:00:

但還是用心看完您的帖子,DITTO說得好:
若有人可以真的“懂得”,一個足矣,若不過是虛幻的應景,
百千又有何益?!

想起羅素的話:“愛情遠遠不是性交之欲,
在大多數男女的漫長生活中,孤獨會折磨他們,
而愛情是擺脫孤獨的主要方法。”

下面是我一個朋友,也是你一個同鄉与我討論的關于欲望的
東西,希望你能看完。

這是一個欲化的社會,我們不知不覺依循著佛洛依德的潛意識觀
念,以及性与壓抑的學說,造成人在面對欲念時十分無力,降格
為奴隸地位的處境。這种人的地位的降格,是文藝复興時期的人
文主義者所始料未及的──雖然他們為16世紀以來的西方文化史
一路呼喊助威。佛洛依德把性說成絕對真實,說成絕對本質,說
成人性不容狡賴的東西,他雖是「科學地」論述,我卻感到一股
濃厚的「形而上學」气味。

現代人樂於相信佛氏的說法,因為這种說法配合了現代人的生活
需要与意識形態。現代人在性、欲望的基礎上「重新」發現了人
性,彷佛它一直都是真的一樣。這种「重新」使真理大白於世的
喜樂,其實是很虛偽的。
由於人性最有力量的部分被建立在欲之上,所以現代人可以光明
正大地讓自己「欲化」,甚至走火入魔地「反道德化」,把道德
稱為「假道學」,順此發展,道德成為最虛偽不實的東西,而欲
念則做了一次成功的道德篡位。

我的一位朋友說,他敢,而且會略帶驕傲地告訴同事,昨夜他如
何与厂商上酒廊,叫小姐,如何打情罵俏,如何拼酒續攤(指一
家酒廊喝完再上別家喝),极盡縱欲之能事﹔但他不敢告訴同事,
上星期他跟太太捐一組電腦用品給孤兒院。因為當他提上酒廊的
事時,同事們會覺得他是一個真實直爽的人﹔而當他提孤兒院的
事時,同事會對他產生「道德警覺」,他會被貼上「道德標簽」
,造成別人的道德壓力和負擔。更嚴重的,他在之後很長一段時
間,都必須是道德的,不能有一絲瑕疵,那怕是路上闖紅燈的小
事,都會勾起別人道德的回憶,然後表面上若無其事,私底下卻
幵始說你不過是「偽君子」、「假道學」──別人幵始以發現你
的不道德,來降低平撫你給他們的道德壓力。

這就是現代人「欲化」的結果。欲念找到了它的真實地位,道德
卻無家可歸。人們樂於在欲念中尋找人的平等基礎,因為這樣讓
大家的負擔最小。至於道德,如果衹要他們社會化地捧捧場、叫
叫好,那還可以﹔若要他們真實地在其中發現什麼可作為人類生
活基礎的价值,那是免談的。

佛洛依德指出欲的真實性,但卻對它束手無策。唯一的辦法是什
么呢?那就是你所講的「能量發泄」。從發泄這個字眼,你就知
道人在整個二十世紀中,如何安於被馴服的降格地位。我所以認
為「遮蔽」的說法有其理論价值,正因為我不要人在面對欲念時
,衹能從屬、衹能讓位,衹能由它發泄。這种降格,彷佛你可以
衹是自己欲念的旁觀者一樣──在意識上制造一個假的旁觀者來
逃避主体責任。所以我才要強調:

1. 人与欲望不是不能和平共處,但絕不是用「能量發泄」,或
「轉移升華」的方法。因為這种佛洛依德式的方法使人「欲化」
,使人在面對欲時,永遠不敢挑釁,未戰先敗﹔永遠從屬,衹能
臣服。那不是人与欲的相處之道,也不是人与任何東西的相處之
道。

2. 欲望不是最真實的東西,也不是任何与欲望相違背的就是虛
偽。情欲不能用壓抑的方法來解決。須知壓抑与發泄是相對而又
一体的觀念,當壓抑的方法不對時,發泄怎麼可能會是對的。

3. 「遮蔽」心理結构的模型是:欲是有的,但人走上人的路,
其本質是對欲的遮蔽,人不想讓欲原始地暴露出來。人与欲的和
平相處之道是把欲遮蓋住──不是否定欲的存在,而是否定欲的
原始呈現。這种遮蔽,与佛氏的揭露正相反。現代人被佛氏這一
套概念形塑了,於是以為把欲的原始面貌暴露在陽光下才是真實
,才是理性地面對問題,其實這正是人的「欲化」,反而离人的
本質越來越遠。

4. 最該打破的觀念是:欲是真實的,遮蓋上去的東西是假的。
錯了!人之所以為人,正在那遮上去的東西。人以這遮蓋的東西
認識自己,定義自己,創造自己也完成自己。它的真實性比欲還
真──如果你肯定人。當然,你也可以堅持它是虛偽的,但我也
要說,欲的虛偽与假造并不比遮蔽的東西少──從欲的起伏不定
,以及影響它的因子可以那麼細微、那麼偶然,便可知道,在這
忽強忽弱的欲望變化中,存在多少虛构性。(要真就兩個都真,
要假就兩個都假)

5. 沒錯,欲望是一种很根源性的力,不過這种力,動物也有。
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脫离動物,走出自己的路,是因為他除
了有這种根源性的力以外,還有一种遮蔽的力量。如果人衹是為
了滿足欲望,即使有十雙手也無法令他走出動物圈,正因為除了
滿足欲望外,人還要遮蔽欲望,所以即使衹有一衹手,也還是能
走上人的道路。

6. 欲望与遮蔽是二种相扶相持的力量。他們不是敵人。有了遮
蔽,欲望可以獲得更大的活動空間﹔有了欲望,遮蔽才能繼續
其創造性的建构。舉一例,沒有遮蔽的欲望,像人沒有家。雖
說可以天地為家,但沒有屋頂、牆壁、門窗,那個天地之家衹
不過是個空洞的概念。當搭起屋頂、砌好牆壁門窗後,家出現
了,人才有安頓。這個家,就是遮蔽﹔人的安頓就是欲的安頓。
衹有當人能真正地遮蔽起自己,他才能真正地得到安頓──或
用中國的古話,安身立命。

7. 現代性的麻煩點在於,當這個家越蓋越大時,顯出了它的大
而無當。不是建材粗糙,就是偷工減料,甚至設計圖本身都互
相矛盾。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破敗的家。家的破敗,使住在里
面的人感到不安,這就造成了後現代的本質性問題──欲望的
不安。欲望的不安怎麼辦?不能衹用「紅A字」懲罰欲望,而必
須把家建构起來。我們衹能透過遮蔽──它或許是一种新的思
想、新的行動,或是一种危机、一种沖擊的自覺,或是一种信
仰、一种頓悟──再度把欲望安頓好。

8. 就個人來說,我們不能把欲望看成洪水猛獸,這是對的﹔但
用「能量發泄」的角度看欲望,豈不正把欲望視如無人可擋的
洪水猛獸?從我的角度來看,欲望与人的關系正是人与家的關
系。家保護了人,同樣的,遮蔽保護了欲望。欲望不是發不發
泄的問題,而是它有沒有被遮蔽、被保護,以及被什麼東西遮
蔽、保護的問題。你那位愛幵低級玩笑的同事,他用低級玩笑
遮蔽了欲望,但很可惜的,他衹能蓋出這种低級笑話的家,這
使我怀疑,他能否真正安頓住他的欲望。而另兩位患有精神疾
病的人,他們根本選錯了地方蓋家,他們選了一塊松松的沙地
──佛洛依主義──卻夢想能蓋出摩天大樓,難免不殉於佛洛
依德主義的誤區中。

9. 最後,有好的家,欲望才能持續充沛。欲望不是罪惡,沒有
遮蔽的欲望,或很糟糕的遮蔽,才是罪惡。欲望是創造力的刺
激品,沒有了欲望,有即使有再好的可欲之物,再多的金錢也
是白費。有如艾略特的詩:衹有輪廓而無形体,衹有影子而無
色彩,癱瘓了的力量,毫無動作的手勢......空洞的人,填塞
的人......1925,〈空洞的人〉。

10. 欲望要如何才能有益又充沛地存在?答案在於要有很高貴
的遮蔽,要用一切的精神力量,把自己當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藝
術品一樣去創造。

Ice Storm
送交者: ditto 于 February 09, 1999 13:55:21:

回答: 李安的電影-談男女家庭生活 由 糊涂蟲 于 February 09, 1999 12:11:00:

如果我沒有記錯,糊涂姐姐看的是李安進入好萊塢
以后的第二部電影“冰風暴”(前一部是Sense and
Sensbility),我以為從“文化欣賞”的角度來看,
李安的電影還是放在中國的背景下更好--從早期
的處女作“推手”,到后來的“飲食男女”和“喜
筵”,表面雖然是“中國文化”的東東,內層卻是
關于“人”本身應該關注的問題,也就是你所說的
人的“孤獨”問題,人的本質是“孤獨”的。
很有趣,前些時候還跟人談論關于"essential"的
問題。我是“性惡論”的主張者。我以為人的本性
是“自私”,而后天的“社會要求”以及“個人道
德自覺性”才使得人逐漸“高尚”起來。
雖然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但一
些最最簡單而基本的道理是無法改變的。
有人提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是一种
“取悅”心理的作祟。其實不管故事放在什么時代
背景下,如果他可以引起不同人的共鳴,那就是摸
到人本身的“脈搏”了。
為什么“霸王別姬”可以感動人,而“蝴蝶君”卻
叫人覺得生硬--一樣的故事,不同的詮釋罷了。
李安是我認為最聰明也最能夠表達“中國”的中國
導演,這要感謝他的理工背景,脫幵了中國文人的
“歷史沉重”包袱,可以站在一點,推及到面而始
終不离圓心--不過我以為他的五部作品中,最好
的還是“飲食男女”,喜歡里面的吳倩蓮。:)

很久沒看到有份量的帖子了--雖然也喜歡大家東
拉西扯,插科打渾,但是若真的要應合這“复興”
二字,恐怕總歸應該是有些有份量的帖子的--
觀點可以不同,可以爭論,衹要你我網眾可以從
別人的言論中汲取些什么或者得到另外的靈感,那
就是很有益的事情了。

關于茶壺和茶盃的問題,是人的認識過程--一和
多都不過是形式--皇帝的三宮六院夠多吧,最后
還是逃不脫“算計”二字--若有人可以真的“懂
得”,一個足矣,若不過是虛幻的應景,百千又有
何益?!
寶玉不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那日經過洛城
張愛玲故去的公寓--一街的冷清﹔還有蕭紅香港
的墳塋,留在空中的志摩--
人不過都是孤寂的,好在還有那么多的人在渴望交
流,有那么多人在傳播文化---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