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眼睛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吹簫人 于 February 25, 1999 23:17:51:

送交者: 吹簫人 于 February 24, 1999 18:08:52:

大 師 的 眼 睛

吹簫人


一看到尼采的照片,我的耳邊就會一連串地響起:“我為什么這
么智慧”,“我為什么這么聰明”,“我為什么寫出這么好的書
”﹒﹒﹒,這番話天生就醞釀在這樣一雙睥睨天下的眼睛里。這
樣的眼睛絕不會取悅女,尼采把上帝赶下圣壇,還要對女人高舉
鞭子,實在霸道得出格。我從《悲劇的誕生》幵始領略到一個才
子尼采,知道斬釘截鐵原來也有如此的魅力。衹是這樣不肯放松
的眼睛最后是一定要崩潰掉的,上帝讓這樣的一雙眼睛來毀滅他
,不知是不是在里面發現了他所控制不了的非人的因素。

再去看羅素,就會忍俊不禁,羅素有一雙不依不饒的哲人的眼睛
,這雙眼睛笑起來卻又頑皮童稚。他曾兩次因亂說亂道啷當入獄
,卻又貪戀玩童,遠离思辨。他是不怎么喜歡成人社會的,總要
給這樣的社會戳几個窟窿,成人社會也愛找他的麻煩,連三一學
院都一度對他關閉了大門。50年代,78歲的羅素獲得“榮譽勛
章”,喬治六世為他授勛時不情愿地說:他們告訴我您的一生過
得很惊險,但如果人人都這樣過,就不行了,是不?羅素回答:
郵差到處敲門,但如果人人都到處敲門,那也白搭。羅素晚年的
眼睛是慈悲的,他發現自己經常處于一切皆空的感覺中,而哲學
從來就不能使他擺脫這种心境。我喜歡羅素的眼睛,這雙眼睛在
死亡面前是風趣的。衹要這雙眼睛一睜幵,就要對著惡劣的人生
幵几句玩笑。

梭羅的眼睛是淺色的,象一灣淡水,沒有多少欲望,卻暗含著固
執。确實。梭羅所需要的衹是生活必需品和一本希腊文詩集,他
以簡化生活的方式來反抗現代人的為物所役,他的小屋從不上鎖
,丟的卻恰恰是那本詩集,使他因此斷定這個世界上最不可信任
的就是讀書人。這雙眼睛同“爆炸殺手”卡辛斯基的眼睛似有相
近之處,衹不過后者強硬、絕望到了付諸暴力。我想,如果在森
林中建造一個木房族,同喧囂都市的上班族遙遙相對,應當能收
留這些眼睛。他們的生命應當結束在上個世紀,可上帝偏偏讓他
們看到了工業文明的全面胜利。在現代社會里,這樣的眼睛是落
落寡合的,都市的塵埃落在他們的睫毛上,使這樣的眼睛蒙上了
憂郁。

一看到卡夫卡的眼睛,你就會止不住去凝視。他一直盯住你不放
,稱得上咄咄逼人,這雙眼睛是冷寂的,沒有絲毫笑意,他把對
這個世界的疑問全部付諸了目光。卡夫卡說:“一個籠子在尋找
一衹鳥”,對他來說,這個世界就是尋找他的籠子,他象一衹自
投羅網不悔不怨的隼。讀過他的作品,你有理由說,不管下多大
的雪,刮多大的風,這樣的目光永遠不會熄滅。

我有幸得到過一張霍金寄來的照片(可惜他不能簽名),他的眼
睛埋在孩子般的笑意中,悠然坦白,沒有一絲黑洞的痕跡。上帝
摧毀了一個人的肉体,卻賦予他強大無比的精神。霍金的眼睛可
以洞穿宇宙,卻洞穿不了把他囚禁在輪椅上的命運。他不能在這
個有限的空間里自由漫步,卻能在鴻蒙太空中盡情遨游。這樣的
眼睛自始至終是笑著的,在它的牽動下,霍金的僵硬的軀体有了
生命。

我一直忘不了卓別林的眼睛,年輕時, 他的眼睛憂郁,多情,滿
含心事。在普天下賣花女的眼中,卓別林一定是第一王子。我喜
歡這個給世界帶來笑聲的流浪漢,衹有真正体味過苦難而又在這
樣的苦難中不斷尋找幸福的人才會有如此悲憫的目光。這樣的目
光不屬于人生飛揚的一面,它永遠不會大笑和嚎啕,衹會微笑或
低泣。但它擁有一個流浪漢的夢想──在眼前的破爛中揀出砂礫
,把它打磨成閃光的金子。

一想起這些眼睛曾經在世界上閃爍過,生活就會平添許多色彩。
即使沒能赶上与他們同代,我們依舊能通過作品來分享它們。好
像是在燭光圍起的空場上漫步,不管是茫茫冬夜,還是大雨滂沱
,有這些眼睛作伴,你就不會感到孤獨,它們驅走周圍的黑暗,
給你一塊“林間空地”──那里,是心与心自由出入的地方。

所有跟貼:

'吹簫' 可是一網情深的術語啊 - 黃教授 (8 bytes) 20:02:06 2/24/99 (1)
嘿嘿,沒看明白您的意思。要是改成“簫客”如何?阿嚏,与小克又重了。 - 吹簫人 (0 bytes) 08:20:17 2/25/99 (0)
嘿嘿。 - 凡夫 (355 bytes) 19:23:57 2/24/99 (1)
嘿嘿 - 吹簫人 (98 bytes) 19:44:32 2/24/99 (0)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