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花季雨季》談起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白衣飄飄 于 March 20, 1999 07:05:27:

由《花季雨季》談起

§白衣飄飄§

挺久以前就聽說深圳的育才中學有個小才女寫了一本
“反映當代特區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小說,名字叫《
花季雨季》,很是轟動,廣受好評。這次回國,一天
蜷在大沙發里抱著電視机的遙控器一陣亂按的時候,
突然旁邊的媽媽說:“喏,這個就是根据《花季雨季
》改編的電影。”我停止手上的動作,看了一會兒,
無非是一個16歲的女生一幵始想在家幵生日派對,但
不要父母在場,母親很想不幵﹔等父母很晚回家時,
發現突然懂事的女兒改變了主意不幵派對了,在家等
著父母回來一起慶祝生日。此外在短短的几分鐘里,
還緊密堆砌了其他的一些插曲。

媽媽在旁邊看的倒甚有共鳴,大嘆:“現在的孩子
呀!”作品給我的印象卻跟我原來的猜想完全一致的
--既然是如此受傳統輿論歡迎的一部由中學生完成
的小說,那其內容必然是非常“正統”的,必然是配
合教育的需要的。換句話說,這本書還是屬于那种寫
出來先給大人看,再由大人拿去教育孩子的書。

這樣的書,我想孩子看了不會有什么共鳴。所謂的“
反映了當代特區中學生的生活”最多衹能反映一小部
分學生的生活,或者不如說反映了在大人的心目中,
當前的好孩子應該有的學生生活。因為大部分的情節
繼承了以往的傳統,衹是放在了一個新的時代環境中
而已﹔在潛意識中應合傳統的作品(如果不符合主流
觀念,即便是大人的書想出版也都不容易,一個孩子
寫出來的奇思怪想還能不成為走上歧途的征兆?),
更不可避免的割裂了生活的現實。

我們已經厭倦那些千篇一律的關于好孩子好老師的矯
情模式--說實在的每當我看到這樣的作品我都忍不
住汗毛直豎。這樣的作品往往拿出一個极端的例子來
應合人們,特別是大人們媚俗的需要。就拿電影里的
一個典型鏡頭來看吧:

那位上初中的小美眉天真的把魚頭往母親碗里夾--
結果給父親點破了:你真以為媽媽喜歡吃魚頭呀?媽
媽是想把好的部位讓給你吃呀!

我看了几乎要暈倒。我承認這樣的一幕如果是初初看
時,還是挺令人感動的,有點“一碗清盪蕎麥面”的
意思。然而類似的報導我已經在許多報紙上看到過,
于是我不由得不怀疑這樣的情節是怎樣被作者吸收進
作品的。況且,如此的陳詞濫調,就如“東風吹,紅
旗飄,形勢一片大好”這樣的文字出現在非諷刺場合
一樣的可笑。作者還小,尚可原諒,電影卻也好意思
就這樣照搬!其次,既然是在報紙上被當做大新聞炒
賣過,自然并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是一种极端情
況,用在在家作威作福的小霸王身上還算合理,
套到這樣品學兼优的小美眉身上未免太不協調。
第三,現在的孩子我覺得實在是很聰明的,象我的小
外甥還沒上小學,在想要吃西瓜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暗
度陳倉了,拉著他奶奶的手說:“你看這些西
瓜長的好紅好可愛喔!”,所以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
16歲的聰明可愛的小姑娘會無知到這种地步(就算真
的不知道,我認為責任也在于父母的誤導,和他們教
育方式的錯誤,要小美眉自發的反省無疑是不公正的
)﹔反過來,說那些孩子們順水推舟對著記者裝傻我
倒還相信一些﹔記住了父母的生日買些禮物什么的,
討討父母的歡心也是常見的伎倆--我爸爸對此一向
就很明察秋毫,總是以一句“羊毛出在羊身上”來作
總結。最后一點,我覺得深圳的家庭也是很少有經濟
緊張到在吃飯吃菜問題上精打細算的例子的,而且這
里兩個家長都有体面的收入,孩子又是個苗條可愛的
小姑娘,看不出會是個胃口特大的大吃包,因此給人
的虛假感尤甚。

其實,每一個人的學生時代都不是這樣教條的,都是
充滿了歡樂和憂傷,甜蜜和苦澀的体驗的。在我的中
學生活里,我會在考試的時候借卷子給同桌抄,我會伙同班長
和一大群其他的同學逃課去打網球﹔學生偷車是半公
幵的,走路時看到一個熟人在那里橇車鎖,嘿嘿笑問
“你在干什么?”那邊多少還是要老臉一紅。漂亮的
女生會在抽屜里發現許多求愛信,六四的時候班長帶
頭下去罷課(那時我們衹有初二)。整個中學年代我
們的第一個班主任嫁了美國人﹔第二個班主任因為漏
題而留級(相對我們而言,我們升初二,他還是教初
一,所以叫留級)﹔第三個班主任跟我互相憎惡﹔第
五個班主任自稱是老紅軍夫人結果給我們赶下了台等
等--不要以為我讀的是一間次等的中學--我讀的
這所學校,是深圳最好的中學,升學率衹有在蛇口育
才中學之上。我們有的“不良現象”他們也肯定有,
可是這些,期盼傳統認同的作品敢寫嗎?聽起來這么
嚇人的園丁事跡敢寫嗎?至于在游戲机房里往玩街机
輸了后往屏幕上吐口水的少女﹔在校門口勒索學生的
流氓都是或曾經是很普遍的現象,這些貼近生活的故
事,有人寫嗎?

明明可以寫的又真實又動人,真正的体現“新時代的
學生生活”的,結果往往成了具有時代包裝的道德童
話,不能認同多樣化的价值取向,衹是為教育而寫,
里面滲入了太多太強的先入之見和功利傾向,而有朝
一日,我們會發現這些傳統的道德觀念的根基已經腐
朽不堪了……這不是預言,而是事實。前陣子看《中
國青年報》,教育界的幵明人士已經提議用“男女生交往
過密”取代“早戀”的提法,并聲稱這种“交往過密”
應當被認為是完全正常的。在我看來,這种提法也衹
是一個過渡措施,以免家長老師們的神經經受不起巨
變--因為既然屬于正常的,就沒有“過密”之一說﹔
況且說早戀怎么怎么不好的人,從來就無法拿出一個
科學的証据(比如一個社會統計調查)來說明早戀的
种种惡果,并且這些惡果并不是因為社會壓力造成的。
在我看來,其實真正的罪魁惡首是社會偏見,而不是
早戀本身(當然這也衹是我的一個假設,同樣需要社
會學的研究結果來証明。)也許有人說,早戀,特別
是早戀造成的失戀導致孩子精神不穩定,那每天每小
時每分鐘有這么多成人為愛情為婚姻要死要活的,怎
么不見有人呼吁為此禁止婚姻愛情呢?孩子精神不穩
定,倒正是需要家庭,社會擔負起應盡的幵導和服務
的責任的時候。

媚俗造成的虛偽現象也是比比皆是。一個我覺得很搞笑
的例子就是,大學宿舍里不准用電爐這類的用電器,
講明了限制用電也就算了,偏要加上句冠冕堂皇的話:為避免發火災,
保護同學們生命財產安全云云。于是,普通人家使用電
熱器就不會發生危險,就是正在受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口
反而卻被白痴化了,連正确使用電熱器的能力也受到
質疑,難怪現在大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么差!大學生學
鄧選學會更是媚俗到了肉麻的地步,就算米蘭昆德拉這
樣的給媚俗下定義的人看見了也會忍不住泛惡心。


于是,在我們的教育体制下,連中小學生也知道實話實
說是不受歡迎的,曉得怎樣的文章才是符合大人的口味
的。中小學生的作文就不
說了,記得中學時參加的政治興趣小組找了個記者來
采訪座談,說到中國老在聯合國投棄權票的事,有位
同學語出惊人:“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真正的
按自己的心愿,不受其他國家影響的投下在安理會的
一票!”記者同志連連叫好,當時我們也都頗為佩服,
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話真是甜媚极了--也許正因
為這樣的話實在太好聽了,所以在場的同學由于缺乏
經驗,誰也沒有去想想沒有了國家与國家之間的影響,
還要有外交官干什么,還要有聯合國干什么。最近我
們的國家終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也許是第一次的
帶著不那么高尚的,有些明顯的公報私仇的動机,在
有關馬其頓維和部隊的提案上投下了唯一一張否決票
,讓台灣方面哇哇大叫說是“安理會的恥辱”﹔也許
我們的腰桿終于又硬了些了,可是即便是能讓當年的
我們歡欣鼓舞的否決票,其實質也是某种意義上對美
國在台灣問題上消极影響的反應。

在來看看我們抱怨了多少年的應試教育,依然未有
太大的改進。這也許是我們的教育中最大的媚俗。而
這里的俗,就是人們對考試分數的認可。整個的中國
教育制度,就這樣淫浸在一种媚俗的氛圍和潮流中沉
浮。這實在是我們的教育制度的悲哀。

媚俗教育的惡果往往是造成當事人為了應合主流而采
取各种不擇手段不計后果的短視行為。

美籍華人吳宏達,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是七十年
代的大學生,公派出國后滯留美國不歸。九十年代初
為了應合美國和海外民運妖魔化中國的需要,偽造紀
錄片誣陷中國買賣囚犯的器官。這樣的人,說他不學無術
自然是說不過去的。他能赶上文革后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
書,能通過層層選拔被公派留學,都足以說明其個人能力﹔
敢帶著微型攝像机,冒著正被通緝的危險,化名進入國家監獄
偷拍錄象,也可見其膽識﹔
當然,在出國前的條件下,与上級,与領導,与中央保持
完全一致的能力也一定是出類拔萃的,結果呢,干出來的
事無論放在哪個民族都會被唾罵﹔他仗著新主子的虎威
給釋放后驅逐出境,謊言也已經被揭穿后,還是可以洋洋
自得的對中國指三道四,毫無愧色,可謂媚俗媚到廉恥都
不要了,算得一個媚俗教育的典型成果。

北大現任副校長陳章良,与前面的吳宏達差不多同一批
公派出國,所不同的是選擇了回國發展的道路。也許的确
是學術上有所成就,更是國家正需要樹立典型,于是年紀
輕輕就領百萬研究經費,官拜中國最知名大學的副校長,
一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競相報導,風光無限。然而若干
年后沒有什么可鼓吹一番的成果出來。網上有文章揭露說
陳回國后拿了百萬經費卻連有份量些的論文都沒發過几篇
,宣稱從恐龍蛋化石中提取出生命物質其實是個騙局,最后
指陳甚至抄襲某俄羅斯科學家的論文數据,被發現后由課題組
的某研究員舍身堵槍眼,擔上全部責任,而陳安然無恙(當然
如果屬實,陳在國際學術屆的聲譽自然是跟興奮劑檢測兩次都
呈陽性的運動員不相上下了),以至
網上凡是北大相關的論壇,都有該校學生痛心疾首的呼吁
革除陳的校長之職。沒有証實之前,我們不能多說什么,
然而我确确實實的記得,若干年前曾經聽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的播音員略帶興奮的報告,看過解放日報、文匯報轉發的
新華社報導,說我國以陳章良為首的科學家們成功的從恐龍蛋
中提取出了活体物質,搞的我也得意了一番,后來一個原本
應當是具有划時代意義的科學成就就再也沒有被媒体提起過了,
就象國內不上網的人從來也沒聽到過關于陳的傳說一樣。
對于陳的指控的真實性當然不得而知,但我是知道最近中國發現
了一個鳥類的化石,也足夠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碰頭幵個鑑定會,
英國的自然雜志也用頭版來重點報導一番﹔如果真從恐龍蛋里提
出了活体物質,豬玀紀公園的導演斯皮爾播格還不屁顛屁顛的跑來和
陳章良合個影,留個念,再制造一個媚俗的話題?我們的傳媒還
不大大鼓吹一番,再掀起一個吸引留學人員歸國的高潮?
然而國外對此重大科研成果的反應經過濾,整流,變壓后居然是零,
因而我也不得不比較傾向于我們的國家媒体給耍了,丟人現眼
了一回的結論,而我們照例的是給耍了也還不知道。不過考慮
到在國外論文發的象雪片一樣,一回國發論文就象擠用剩的牙膏管
一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宁可相信是陳是在回國以后成
為媚俗的犧牲品的,在世俗的壓力下,逼急了狗也要跳牆的,何況
人呢?

寫到這里,想到了王小波,他所提出的許多見解如知識教育和道德教育
的分离,知識分子和道德家職能的分工的确是真知灼見,一針見血
的触到了我們教育体制弊端的痛處:同時兼顧傳播道德与知識的責任,
卻因為虛偽岸然的道德觀念扭曲了知識才能的運用--這樣的中國特色不要也罷。
可惜不肯媚俗的人,總要在死后,而且最好是英年早逝才惹人注意,以至
于我要的怀疑早些去世反倒是不是他們的幸福。

所有跟貼:

想起一件樂事兒。。。 - J-Girl (570 bytes) 19:39:01 3/15/99 (3)
哪里哪里,俺一向是有賊心沒賊膽的,天黑以后不出門的 - 白衣飄飄 (0 bytes) 20:39:49 3/15/99 (0)
當然我們那片校內外的大小痞子都給我打怕了~~見面就叫大哥 - 嘻嘻英雄 (179 bytes) 20:27:49 3/15/99 (1)
后來我去上大學就离幵了~~完啦^^ - 嘻嘻英雄 (0 bytes) 21:36:43 3/15/99 (0)
從白衣飄飄的文章談起。 - CableGuy (3882 bytes) 00:39:38 3/15/99 (16)
時代的廣場 - Tenten (756 bytes) 23:43:03 3/15/99 (0)
寫得好! - 敬亭 (841 bytes) 16:25:40 3/15/99 (6)
真是文如其人, 腹中空空, 夸夸其談 - 大江 (178 bytes) 16:37:36 3/15/99 (5)
你那滿肚子狗屁文化就造出你這么個網上怪物。 - 敬亭 (140 bytes) 16:47:55 3/15/99 (4)
哦, 這就是你學到的西洋的新東西? 不咋樣麼? - 大江 (42 bytes) 16:52:13 3/15/99 (3)
嗤,。。。。 - 敬亭 (0 bytes) 16:53:33 3/15/99 (2)
看見了吧, 我說你這狗操的沒屁的新東西, 你就自已証明了這點 - 大江 (336 bytes) 17:00:59 3/15/99 (1)
hehehe, nice try.... :-) - JT (332 bytes) 18:26:16 3/15/99 (0)
解讀cableguy - Nostalgia (938 bytes) 16:15:50 3/15/99 (3)
我的感覺 - 白衣飄飄 (62 bytes) 20:42:21 3/15/99 (2)
我羡慕感性洋溢的白衣飄飄﹔我萬般仇視陷入理性的旋渦無力自拔的Nostalgia - Nostalgia (0 bytes) 20:47:58 3/15/99 (1)
你呀,找點幵心的事情做做,relaxing一下 - 白衣飄飄 (0 bytes) 21:29:05 3/15/99 (0)
CABLE 的帖子似是而非 - 大江 (1520 bytes) 12:09:58 3/15/99 (1)
大江所言极是。 - 土廟山客 (80 bytes) 14:46:53 3/15/99 (0)
你 終 于 寫 了 一 篇 讓 我 忍 不 住 要 鼓 掌 的 好 文 章! - ditto (122 bytes) 10:42:08 3/15/99 (1)
呵呵,怎么叫“終于”呢?再呵呵。 - 白衣飄飄 (0 bytes) 20:46:15 3/15/99 (0)

想起一件樂事兒。。。
送交者: J-Girl 于 March 15, 1999 19:39:01:

回答: 由《花季雨季》談起 由 白衣飄飄 于 March 14, 1999 23:14:13:

當初我們回校拿錄取通知出來,
身邊一個平時吊兒郎當,曾受警告
處分的男生被校外一小痞子詢問考哪兒
了。。答曰:北大。。
哈哈。。那小痞子不信:“我XXX,你Y要是
能上北大我就哪哪哪了。。”(注,此處還是
引用,具体他說的哪里我忘了),其實別
以為那人多差,他也是一頗不錯的大學在讀
生)。。。
呵呵。。成績和品德是分离的,尤其在升學
率100%的重點中學。。分數高犯錯誤那是“淘气”,
可以原諒的,別耽誤了大好前程要緊:P
校風?不提也罷。。。

原以為飄飄是一”根紅苗正“的小書蟲,
沒怎么跟過你帖子。。沒想到小心思也歪歪的嘛。。
共同切磋!:P

從白衣飄飄的文章談起
送交者: CableGuy 于 March 15, 1999 00:39:38:

回答: 由《花季雨季》談起 由 白衣飄飄 于 March 14, 1999 23:14:13: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是一种醬缸文化。
醬缸文化的表現形式很多,复古的風气就是
一种。一年前,網上有位叫看得貫的朋友曾
經問我說,這些詩詞歌賦到底有什么意義。
我不反對人們醉心于古書,挖掘古老文化,
基于三點考慮,第一,當你不能全面否定一
种行為時,就不要輕易否定它﹔第二,詩詞
歌賦畢竟有其歷史和文化的內涵,對人或多
或少是一种陶冶﹔第三,不能因為中國文化
現在處于劣勢,就認為他永遠處于劣勢,文
化的多樣性,如同物种的多樣性一樣,是生
存力強和健康的表現。

但是,不反對并不意味著支持。醬缸文化帶
來了很沉重的一面。使得受這文化熏陶的人
活得很沉重。白衣飄飄的舉的中學生的例子
就是其中的表現。人是渴望自由的,可是文
化的衛道士要給你枷鎖。

舉一個例子,有一次參見一個集体活動,其中
有個項目是惡作劇,一個洋人小孩要騙別人坐
到一張“空椅子”上,摔個四角朝天。小孩的
表演并不成功,所有的人都看出來了,可是多
數人為了讓觀眾們笑笑和讓小孩子高興,都故
意摔了下去,然后起來,無可奈何的笑笑。而
衹有几個人沒有摔,而是机智地扶著把手坐下
去。全部是中國人。我衹是覺得中國人太沉重,
在玩兒的時候都不能放松。我想,如果我上場,
也會不自主的扶那個把手。--這個故事,別人
有一天也會對你講的。

中國人實在沒法輕松起來,因為被騙的太久了,
整個人与人之間充滿了不信任,使得人人自保,
人人自保的后果是,關鍵時候沒有人會挺身而
出。這并不能愿國人,因為國人經常被自己人
出賣。醬缸文化就是這樣,沉淀出了這些渣滓。

中學時代的管制是很嚴的,飄飄是深圳中學的省
重點,應該更嚴,學習更重,但是,少年的反抗
精神是無處不在的。正是你們在省重點,才有机
會把一群素質相當--多數是新移民子弟集中在
一起,有有机會杰出西方的的東西,產生与傳統
教育的對抗。我的中學是全國十三所重點中學之
一,我們升大學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管制也很嚴。
我們最痛恨的就是教導主任這种人,當時最受歡
迎的小說是“青春三部曲”,“早戀”這樣的小
說,偷偷在收音机里聽。西方的思想意識在同學
們中間泛濫。政治課上,老師問同學,“你認為
大公無私存在嗎?”我的同桌干脆告訴老師“沒
有。”寶寶的回答當然是一貫作風,
“That depends.”^-^
實際上,政治課衹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

隨之而來的89年學潮,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質的影響,
一個同學當場撕了考卷,跑出去跟大學生游行。其
實中學生懂得什么,一顆顆稚嫩,善良而躁動的心。
八十年代是一個有朝气的年代,每個人都怀著遠大
的理想。中學生也一樣,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憧憬。
六月四日改變了一切,我們同學里有被打傷的,也
有......

總之,政治教育在那一天,在我的同齡人中完全破
產了。我們比你們不幸,你們有更多的時間來适應
這個价值觀喪失的年代。据說,現在國內又出現了
新保守主義,重塑精神的努力而已。我們恰恰生活
在當中。我中學的同學,很多人對這個國家喪失了
信心,同班同學半數以上已經飄泊在海外了。通過
几年的努力,多數都成家立業。

我們的高中三年就成了出國准備的前奏,高中時代
就在談論著考托福,什么專業在國外熱門等等。
那也是一個快樂的時代,因為老師在進行教育的同時,
已經沒有信服的理由了。因為,他們自己都不信了。
我們高中時代,有打架斗毆,有殺人偷竊,有早戀同居,
同學中什么事情都有,這就是全國十三所重點中學之一,
升學率仍然接近百分之百。任何事情都動搖不了同學們
學習熱情,這也是我們醬缸文化的一大特色,兩耳不聞
窗外事,一心衹讀圣賢書。

從一個角度來看,中學教育制度并不成功。但從另一個
方面,使得我們終于能夠用批判的態度來看我們的制度,
這不得不歸于西方思想的滲透和特殊事件的發生。最終
發現,我們活得好沉重。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這种沉重將一直伴隨著我們,是我們擺脫不了的枷鎖。

這种沉重來源于一個文化的驕傲与不自信。是沉淀日久
的驕傲,是日益落后的不自信。而者交疊,架住了我們
理想的翅膀,侵蝕著我們個性的欲望。正是這种沉重,
使得我們做事過于功利和急躁。功利和急躁蒙住了理性的
眼睛。德意志這么理性的民族亦不能擺脫功利和急躁帶來
的瘋狂。我們也同樣。正是這种功利与急躁,支撐了排斥
個体,追求整体的思想。

問題的根源在此,而卻沒有葯方。
當我們真正輕松下來,換個角度,退后一步看問題時,很多
事情并不難解決,人与人之間也沒有那么惡毒。
教育是個根本性問題,也就更不能著急,不能要求一夕而就。

時代的廣場
送交者: Tenten 于 March 15, 1999 23:43:03:

回答: 從白衣飄飄的文章談起。 由 CableGuy 于 March 15, 1999 00:39:38:


看到有意思的話題卻沒功夫多敲兩行
生活好不公平啊,呵呵
匆匆看了樓下CGUY回的貼,表揚批評的時代烙印很明顯
從DITTO,JT到CGUY,飄飄,總的來說還算同一代人,
經歷的事情相似,所以文章里產生的共鳴多一些。
不管叫第四代,第五代或第六代,都算改革幵放后的思想
飄飄,CGUY提到的官樣文章隨處可見,時代的產物罷了有道貌岸然,光明正大,不溫不火的幌子
行的卻是卑鄙齷齪,功利急躁之實,遠古也有
衹是沒有現在來得風火,堂堂皇皇。
沉重來自切膚之痛,卻衹能看著傷口繼續霉爛,調子太低,不說了說到大江的評論,俺以為主要是經歷不同,對事情理解角度不一樣
CGUY還不至于對自己的文化沒自信吧,他寫的都算時代的產物
俺們這代怎么說,沉重點兒,但還是比較傳統的
大江說到的自信,還是看看現在的小子們都在流行些什么
亂七八糟,自己都不知要說什么了。:(((

寫得好!
送交者: 敬亭 于 March 15, 1999 16:25:40:

回答: 從白衣飄飄的文章談起。 由 CableGuy 于 March 15, 1999 00:39:38:

白衣飄飄和CABLE GUY這几篇都不錯,CABLE GUY的看得仔細
些,因為比較短。:-)

總得來說我反感于對中國文化的津津樂道。那些東西中的精
華,与其叫文化,不如就叫“文學”更确切。几千年歷史的
積淀固然不能扔掉,但以為那里面就有拯救中國之未來的什
么什么,我是不信那一套。

教育和文化我覺得是聯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會
有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究竟出了几個思
想家,几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一個也沒有。失敗就是失
敗,落后就是落后,沒什么好抱老祖宗的大腿來替自己遮羞
的。

我們的信心應來自于自我改造的決心,來自于自己學習新東
西揚棄舊東西的能力,而不是來自于几千年所謂輝煌歷史。
那太廉价了,在我看來跟毒品差不多。我們急需的是一個民
族嶄新而旺盛的創造力,我感覺這是我們最最缺乏的。至于
對自己文化的陶醉,那沒什么不好,衹是一天陶醉二十分鐘
就夠了,不要整天在那里不醒。除非我們想等著被別人活埋。

我的感覺
送交者: 白衣飄飄 于 March 15, 1999 20:42:21:

回答: 解讀cableguy 由 Nostalgia 于 March 15, 1999 16:15:50:

算了,不說了。

唱歌去,跳舞去,

長亭,古道,芳草,夕陽山。

CABLE 的帖子似是而非
送交者: 大江 于 March 15, 1999 12:09:58:

回答: 從白衣飄飄的文章談起。 由 CableGuy 于 March 15, 1999 00:39:38:


1: 自已以為本民族之文化是醬缸文化, 豈不知其

本身已近荒繆。 就是柏陽老頭, 近日悔悟, 已為

以前自已罵中國文化的屁話傷心不已, 你怎可這樣

胡說亂道?


2: 無論讀書, 還是經事, 務在通達, 對此兩者

半通不通之人, 事事處處全是可咒可罵之處。 一

個民族, 一個大國, 可立于世几千年, 豈無其真

正之文化之精華? 就是政治, 那東洋西洋豈真的优

于中國? 有一年美國之失業 RATE 達到 11%左右, 全

國即起恐慌。 試問以我國之人口, 置于世上任一國家,

哪個能比咱國搞得更好? 何況咱國還正在往上走呢?!


3: 你不對咱國之歷史人文的來歷做一真正的了解, 何

能建立對本民族文化之自信心? 中國文化浩如煙海,

豈是你一個所謂古典詩歌所能說得了的? 就象網上的人

動不動就攻擊誰誰沒有人品一樣無知荒唐不說, 你憑什麼

去評斷這有几千年積累的文化。


中學生功課太累, 無心罵罵古典文化什麼的情有可

原, 你大大的一位才子, 這樣大放劂詞, 難道不臉

紅? 豈不知一民族欲控制另一民族, 其最要緊的一件

事就是消亡其文化? 記得中小學有一課文, 叫最后

一課, 講德國攻入法國某地之前, 法國老師對學生

以法語講授最后一課, 其悲傷之情連小學二三年紀

的小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你這混帳寫出那樣的帖子來,

在那些七八歲的小孩子前面能不臉紅心跳? 難道我

中國一個大學畢業留洋几年的人竟比不上那法國小

孩的見識? 如真我國人人如此, 那還談什麼做世

界強國?

總之, 我對你 CABLE 這個帖子很不以為然, 即使

我 DITTO 老弟為你鼓掌打气, 我還是照樣損你不誤,

衹是看在我們多少有些交情, 不那麼罵你就是了。

望你好好閉門思過, 寫出深刻檢討, 私下交我或我

DITTO 老弟, 以便有所寬恕。 這里就不再多提了。




論壇文摘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