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




論壇文摘主頁

送交者: 青年乞丐 于 May 19, 1999 05:32:18:

送交者: 青年乞丐 于 May 11, 1999 21:10:28:

(乞丐女友)
北京人稱巷為胡同,上海人叫巷為弄堂,其它地方想必還有其它稱叫法,都
是方言。我們這里的稱叫最正宗──巷。并非妄自為尊,有傳統為証,晉時,陶
淵明在《歸園田居五首》中,寫了:“狗吠深巷中”,既未寫作“深胡同”,亦
未寫成“深弄堂”,或其它。唐詩中有“窮巷牛羊歸”,“日斜深巷無人跡”,
都用了“巷”這名稱。

  据詞典對巷的釋義:為很窄的街道。其實,巷与街不大相干,衹是很窄的道
罷。又不是鄉間田埂一類的道,此“窄道”兩側必定有建築物。巷實際是建築物
与建築物的間隙,老的建築,新的建築,都免不了這間隙。新建築的間隙,是事
先規划好的,多長多寬,大都有一定之規。這一點与舊有建築群不同。舊建築一
般無有整体規划,今日張家砌五間,明日李家砌三進,天長日久,巷不斷延伸下
去。并且,沒有今日的“規划紅線”一說,你砌房間隙留寬一點,他造屋間隙留
窄一點,都可以。巷由是不能夠整齊划一。城市益古老,巷益深,且多曲折。從
這個角度,可以說最能反映城市歷史風貌的,不是常變常新的街面,而是曲里拐
彎的深巷、幽巷。

鑽巷子的妙味,原在于不問路。沿著麻石或青石舖成的彎彎曲曲的路,徑自
走下去,在分岔處,略停一停,然后,憑了即時的意念,或者說跟著自己的感覺,
選擇左拐或右拐。若經過了九曲十八彎,竟來到大路口,自有一番柳暗花明的喜
悅。即便你的感覺欺騙了你,將你導入一條死巷,腳下的路止于一口井,或一扇
斑駁的門。停下來,瞅瞅那井那門。那井或許有兩千年歷史了,几十代人飲用過
它﹔那門也許已一千多年了,進進出出換了多少新人﹔若不是“誤”怎么能在此
際“會”?想想竟有了此生有幸的感覺。昔日,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這樣的
佳文就是誤會的最好注腳。這是一种“尋味”式的鑽巷子,得有几份閒心,才能
“尋”出妙味來。

  微雨時分鑽巷子,另有一番情致。雨聲寂寞,叩在麻石板上的足音也寂寞,
擎一柄油紙傘彳亍小巷中,便想起“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戴望
舒的《雨巷》美极了,難怪文學史上稱他為《雨巷》詩人。戴先生的小巷必定是
麻石或青石舖成的路面,而不是今日瀝青水泥路面。這雖是主觀臆想,每每以為
“臆”得有几分道理。有一位寫詩的朋友,寫過不少与巷有關的詩。他喜歡熟悉
的小巷,常把小巷想象成小溪,于是,自己便成了一尾魚,在其中安安閒閒地游。
我卻喜歡陌生的小巷,將它想象成人生之旅中一段歷程。陌生故不知將來,曲折
則容易迷失,甚至小巷的落寞孤寂,亦頗似人生中常有的情緒。盡管有的時候“
小巷的前面是小巷”,但“你還是要走/也不回頭/風彎彎曲曲地吹/時間之水
彎彎曲曲地流”。加了引號的是朋友寫“小巷”的几句詩,且借它來,作為本文
的結尾。

烏衣巷口夕陽斜
送交者: 笑嘻嘻 于 May 13, 1999 13:12:47:

回答: 小巷 由 青年乞丐 于 May 11, 1999 21:10:28:

不知丐兄說的小巷是那里的,
不象上海啊,那里都是牆跟角站的都是人,
哪里有桃花古井


論壇文摘主頁